习近平: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 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

习近平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强调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支撑作用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生动局面王沪宁蔡奇参加看望和讨论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丁林摄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女同胞和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看望和讨论。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看望和讨论。新华社记者王晔摄联组会上,张运凯、蔡光洁、郑家建、徐坤、崔亚丽、马景林等6位委员,围绕推进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打造儿童青少年阅读生态、推进国家教育智联网建设、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依托学校课程弘扬传统文化等作了发言。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王晔摄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很高兴同大家一起讨论,听取意见建议。他代表中共中央,向在座各位委员,并向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向广大政协委员,致以诚挚问候。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习近平指出,过去一年,人民政协紧扣中心任务履职尽责,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民盟、民进各级组织和广大成员聚焦中心工作,积极建言献策,参与社会服务,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广大教育界人士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五育”并举、立德树人迈出新步伐。3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发(盛佳鹏摄)习近平强调,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聚焦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德育贯穿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全过程。要坚持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习近平指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根本在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有效发挥指挥棒作用。要完善学校管理体系,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提升依法治教和管理水平。要着眼现代化需求,适应人口结构变化,统筹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统筹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合理高效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习近平强调,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教育要进一步发挥先导性、基础性支撑作用。要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打造校企地联合创新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要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效。要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建设学习型社会,推动各类型各层次人才竞相涌现。习近平指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高质量发展。广大民盟、民进成员和教育界人士要发挥自身优势,更好支持参与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为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贡献智慧和力量。石泰峰、丁仲礼、蔡达峰、胡春华、王东峰、姜信治、王光谦、朱永新等参加联组会。【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7 09:51:20

习近平总书记向女同胞致以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

在“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参加全国两会的女代表、女委员、女工作人员,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的女同胞和海外女侨胞,致以节日祝福和美好祝愿。【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7 09:49:29

法治护航新征程

今年以来,深度求索、宇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火出圈,当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引关注,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写下生动注脚。“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国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书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提供了有力保障。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要求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工作纳入法治轨道,以法治的理念、法治的思维、法治的程序、法治的方式开展工作,以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法治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密集出台,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顶层设计,勾勒出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施工表”“路线图”。颁布民法典,保障人民美好生活;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修改监察法,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完善,国家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总体实现有法可依。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机器轰鸣、车辆穿梭,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综合医院项目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今年是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扩大开放之年,各项目建设进度持续“刷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从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到授权国务院在海南自由贸易港暂时调整适用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立法机关以“法治驱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国务院组织法迎来施行40多年来的首次修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革举措,加快推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改革与法治“两轮”并进,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法治政府建设要率先突破——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因为信用等级高,北京京东方显示技术有限公司年度现场检查总量被核定为12次,“如无特殊情况,只能少不能多”。综合评价高,现场检查次数少;综合评价低,现场检查次数多——这套“风险+信用”综合评价,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综合监管改革的一项举措。针对烦企扰民的多头检查、重复检查等问题,国办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司法部等三部门开展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直接纠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6500余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首违不罚”“轻微免罚”两个清单,让广大经营主体感受到法治温度……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水平,以法治之力稳预期、提信心,培厚了经营主体发展的沃土。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谈起这些年企业办证办事的变化,有企业负责人感慨,过去的“马拉松”变成了现在的“一站式”,不仅一网通办,更是一网好办。如今,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0亿人,“最多跑一次”“只进一扇门”等模式不断涌现,“不见面审批”“一网通办”等创新日渐增多,真正用行政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之所以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同我们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抓前端、治未病”的法治理念深入治理末梢——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在上海虹口区,围绕两个小区间一道围墙而起的争议,派出所、司法所、律所“三所联动”,两边居民从互不相让到主动退让30厘米,这道墙被居民称为“现代版的六尺巷”。基层安则天下安。近年来各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天津“小巷管家”、浙江“红枫义警”等一支支群防群治队伍,活跃在基层治理一线,他们不仅是矛盾调解员,更是服务小区、网格的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各地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努力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广东云浮,广州国际物流港。得益于检察公益诉讼的推动,这里又重现水清岸美。2024年4月,最高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办理珠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公益诉讼专案,推动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走过10年发展历程,检察公益诉讼面对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劳动者权益保护等领域治理难题,以法治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您好,12345市民服务热线。”录入信息、发至街道、及时处置……小到投诉停水停电,大到老旧小区改造,北京的“接诉即办”实现了服务热线暖人心、急难愁盼有人管。近年来,北京初步构建起以群众诉求驱动的超大城市智慧高效治理新体系。6年来,北京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收超过1.5亿个民生诉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人民建议征集,将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发展的“金钥匙”……“基层善治”的生动实践不断涌现,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可闻可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嘱托声声,使命在肩。2月20日,江苏南京禄口国际机场。随着中国民航包机陆续降落,缅甸向我遣返的妙瓦底地区首批200名中国籍涉诈犯罪嫌疑人,经泰国被我公安机关押解回国。动真碰硬、重拳出击。公安机关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全国共侦办涉黑案件121起,恶势力犯罪案件1883起;破获现行经济犯罪案件7.8万起,挽回经济损失306.7亿元;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5.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保持平稳……这份2024年的平安“成绩单”来之不易。国以安为兴,民以安为乐。今天的中国,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2023年全国群众安全指数达98.2%,连续4年保持在98%以上的高水平,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法治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断,成为法治中国建设的鲜明导向。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法治保障,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努力健全国家治理急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使法律及其实施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牢记嘱托,立法工作十分注重惠及更多群众的“小切口”。从制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推动解决残疾人、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到制定学前教育法、学位法,回应社会反映的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不足、学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再到制定传染病防治法,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这些“小切口”牵动千家万户,关乎“大”福祉。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如果平台企业要求“外卖小哥”先注册为“个体工商户”,再与其签订承揽、合作协议,能否认定存在劳动关系?“对于存在用工事实,构成支配性劳动管理的,应当依法认定存在劳动关系。”202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首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专题指导性案例,涉及外卖骑手、网络主播、代驾司机等职业群体,对司法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作出了回应、明确了规则。立案登记制改革,让曾经“门难进、案难立”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开展公证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直指办证繁、办证难等问题,实现减证便民;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覆盖城乡……执法司法机关直击群众切身关切,及时回应民生热点,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充分激发,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聚民智立善法,汇民意解难题。“别看我岁数大,可腿脚利索又熟悉社区情况,当时走街串巷为慈善法修改收集了不少意见建议。”作为基层立法联系点的信息员,辽宁大连西岗区人民广场街道居民张桂珍谈起慈善法时,有着满满的成就感。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截至2024年12月,已先后就37件次法律草案、立法规划稿以及备案审查工作征求联系点意见14956条,人民群众“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在山东枣庄薛城区周营镇周营二村村委会办公室墙上,张贴着一份全村1271名村民共同遵守的约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诚信美德、遵守约定,信守诺言,不撒谎、不欺骗……一纸民约,体现自治的智慧,彰显法治的精神。如今,各地区各部门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一系列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翻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格外醒目。风好正是扬帆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今天的中国正一笔一画描绘法治中国斑斓画卷,一砖一瓦建设法治中国坚实大厦,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基固本汇聚磅礴力量。【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03-06 15:36:07

勇挑大梁 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激励奋进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题:勇挑大梁在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提振信心、激励奋进新华社记者“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和各地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表示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其他省份各展所长,锐意进取、担当作为,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和产业支撑,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务之急。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代表深受激励:“总书记对江苏提出了‘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最新要求,我们将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细化为路线图和施工图,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推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势见效。”“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重要要求,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代表表示,一汽坚持科技自立自强,集中力量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了民族汽车品牌的快速成长。作为一线产业工人代表,自己将帮助更多工人成长,为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时,特别强调“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浙江省杭州市科技局成果处处长陈希杨表示:“杭州将继续致力于多措并举化解企业各方面后顾之忧,推出更多政府产业基金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成长。”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这将极大释放市场活力、凝聚推动经济增长的合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委员说,围绕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要进一步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建立更加高效公平的市场环境。人勤春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标志性工程——成渝中线高铁建设正酣。“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川渝两地正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构筑向西开放的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区域协调发展处处长张渊渊说,两地将继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成渝)、长江黄金水道统筹衔接,塑造协同开放新优势。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需要深度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的省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让我们干劲儿更强、闯劲儿更足。”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主任艾学峰代表说,下一步广东将立足粤港澳大湾区,用好产业基础雄厚、科研力量领先、开放底蕴深厚、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在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代表说,产研院已先后与400多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联创中心,未来要按照总书记要求进一步统筹落实区域重大战略,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沪浙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推动产业链向长江中上游延伸。作为第一批“走出去”承建海外项目的中国企业,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产品出口到50多个国家和地区。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志安委员表示,将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力推进国际化经营转型发展,加快开拓绿色低碳能源工程相关领域,努力打造惠及世界的“幸福路”,织就互联互通的“金丝带”。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余静委员表示,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促进共同富裕提出的新要求,推动大湾村深化改革,盘活土地资源,发挥好生态优势,走好“山上种茶、家中迎客、红绿结合”的特色发展之路。“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也包括精神上的富裕。”昆曲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军代表说,只有立足本职岗位,扎扎实实落实好总书记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等要求,才能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和创新者,推出更多顺应时代需求的精品力作。实干足音铿锵回响,发展蓝图催人奋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河北省武安市淑村镇白沙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侯二河代表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我们将紧紧围绕“强党建、兴产业、惠民生”目标,把抓党建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03-06 15:10:46

两会第一观察丨经济大省如何挑大梁,总书记指明四个着力点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这是经济大省的显著特点。2024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GDP排名前十省份,以占全国近两成的面积,贡献全国超六成的GDP,足以说明经济大省是“压舱石”,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从20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3年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年来的多个中央会议都对支持经济大省勇挑大梁作出部署。去年全国两会,在江苏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苏要“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我国经济回升向好基础还不稳固。经济大省更要责无旁贷、勇挑重担,在持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方面展现更大支撑带动作用。经济大省该如何挑起大梁?习近平总书记5日下午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明四个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看创新——经济大省产业基础深厚、创新资源集聚,不仅要在“量的合理增长”上走在前列,更要在“质的有效提升”上示范引领。2024年,在江苏,13个创新药获批上市;在四川,清洁能源发电量、天然气产量,均稳居全国第一……这些地方的实践,进一步印证了经济大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并作出明确要求,指引经济大省向“新”而行:抓科技创新,“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看改革——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经济大省是许多改革部署、政策举措的先行先试者,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上出实招、见实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各地提供了有力遵循。看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经济大省挑大梁,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展现更大的担当。放眼全国,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宏阔布局中,一个个经济大省精准对接国家重大部署,深度挖掘自身禀赋,不断发挥辐射带动力,进一步助力了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稳健运行。今年以来,广东强调做实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山东在发展壮大现代海洋经济上下功夫、求实效;浙江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在“一盘棋”中找准定位,经济大省纷纷出台举措,落子布局,积厚成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作出指引: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看促进共同富裕——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这次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总书记强调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既是言一省,更是谋全局。经济大省挑大梁,意味着更大的责任,也意味着更大的机遇。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经济大省大有可为。诚如总书记所说,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新的一年,干字当头、接续奋斗,经济大省勇挑大梁,必将助力中国经济航船在新的征途上劈波斩浪。策划:张晓松主笔:张辛欣、严赋憬视觉:金小茜、包昱涵新华社国内部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03-06 15:09:34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占政摄)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代表团审议认真,气氛活跃。赵建军、徐光辉、张俊杰、李肖娜、缪汉根、柯军等6位代表分别就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转化医学建设、建设和美社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保护传承传统戏曲等发言。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习近平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穆虹等参加。【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6 10:00:02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占政摄)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代表团审议认真,气氛活跃。赵建军、徐光辉、张俊杰、李肖娜、缪汉根、柯军等6位代表分别就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转化医学建设、建设和美社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保护传承传统戏曲等发言。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习近平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穆虹等参加。【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6 10:00:02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占政摄)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代表团审议认真,气氛活跃。赵建军、徐光辉、张俊杰、李肖娜、缪汉根、柯军等6位代表分别就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转化医学建设、建设和美社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保护传承传统戏曲等发言。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习近平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穆虹等参加。【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6 10:00:02

习近平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

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占政摄)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发(盛佳鹏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江苏要把握好挑大梁的着力点,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江苏代表团审议认真,气氛活跃。赵建军、徐光辉、张俊杰、李肖娜、缪汉根、柯军等6位代表分别就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推动转化医学建设、建设和美社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保护传承传统戏曲等发言。3月5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在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作了发言。他首先表示赞成政府工作报告,对江苏工作予以肯定,希望江苏落实好挑大梁的责任,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习近平强调,经济体量大,向前发展就需要更大的推动力。江苏要先行先试、内外兼修,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不断除障碍、增动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国内国际,抓好城乡融合、区域联动,优化生产力布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主动破除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和“内卷式”竞争。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上应有更大的担当。江苏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发展战略中主动作为、协同联动。要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的对接,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做好援藏援疆等对口帮扶工作。要在坚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保护生态环境、确保南水北调水源安全等方面尽职尽责。习近平强调,经济大省发展得快一些,理应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积极探索经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江苏要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方面持续用力,在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多办实事,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上再上水平。特别是要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要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习近平指出,经济大省挑大梁,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各级党组织要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广大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开拓进取,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参加。穆虹等参加。【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6 10:00:02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习近平等在主席台就座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习近平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在主席台就座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赵乐际主持大会听取关于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说明等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5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出席大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气氛庄重热烈,主席台帷幕正中的国徽与会场穹顶上的五角星灯交相辉映。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赵乐际主持大会。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执行主席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刘奇在主席台执行主席席就座。习近平、李强、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和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29人。5日上午的会议,出席2880人,缺席49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赵乐际主持开幕会。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上午9时,赵乐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场全体起立,高唱国歌。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新华社记者刘彬摄根据会议议程,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共分三个部分:一、2024年工作回顾;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三、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李强在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历程很不平凡。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更加坚定了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决心和信心。李强在报告中指出,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因时因势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推动经济回升向好;二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三是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布局;五是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增进民生福祉;六是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七是加强政府建设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李强在报告中指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既要正视困难问题,更要坚定发展信心。李强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李强在报告中指出,完成好今年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紧抓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李强在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我们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报告中,李强还就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国防和军队建设,香港、澳门发展和两岸关系,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等作了阐述。根据会议议程,大会审查国务院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国务院关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及202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新华社记者张领摄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作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说明。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修正草案的说明指出,代表法是规范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义务、发挥代表作用的基本法律。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规范和保证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有必要与时俱进修改完善代表法,保障和促进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更充分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显著优势。修改代表法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保障;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使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的客观要求。代表法修正草案共34条,主要修改内容包括:充实总则部分规定,拓展和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完善人大代表工作能力建设有关规定,完善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有关规定,完善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有关规定,完善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有关规定,完善代表议案和建议办理机制,完善代表履职管理监督有关规定,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补充相关内容。在主席台就座的还有:马兴瑞、王毅、尹力、石泰峰、刘国中、李干杰、李书磊、何卫东、何立峰、张又侠、张国清、陈文清、陈吉宁、陈敏尔、袁家军、黄坤明、刘金国、王小洪、吴政隆、谌贻琴、张军、应勇、胡春华、沈跃跃、王勇、周强、帕巴拉·格列朗杰、何厚铧、梁振英、巴特尔、苏辉、邵鸿、高云龙、陈武、穆虹、咸辉、王东峰、姜信治、蒋作君、何报翔、王光谦、秦博勇、朱永新、杨震,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刘振立、张升民等。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列席会议并在主席台就座。出席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列席大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解放军有关单位和武警部队、各人民团体有关负责人列席或旁听了大会。外国驻华使节旁听了大会。【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3-06 09:57:00
<< 6 7 8 9 10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