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一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振兴。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全面提升三次产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9月8日在黑龙江考察时的讲话)二去年7月以来,我在四川、黑龙江、浙江、广西等地考察调研时,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12月中旬,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我又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我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概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个重大任务,主要考虑是: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4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新华社记者鞠鹏/摄三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我一直在思考,也注意到学术界的一些研究成果。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既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四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组织推进战略导向的原创性、基础性研究。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五着力推进发展方式创新。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同时,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2024年1月3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25年11月7日至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广东考察。这是8日上午,习近平在广州察看广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成果展示。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六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当然,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4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焕发新的生机活力。(2024年3月20日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的讲话)八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精深加工度。促进中央企业与西部地区融合发展。把旅游等服务业打造成区域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探索发展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形成地区发展新动能。(2024年4月23日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的讲话)九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可以做更多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是否就等于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不能光盯着“新三样”,不能大呼隆、一哄而起、一哄而散,一定要因地制宜,各有千秋。(2024年5月23日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十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2024年6月24日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考察。这是习近平在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察看大模型产品展示。新华社记者王晔/摄十一决定稿对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作出部署。围绕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提出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以国家标准提升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2024年7月15日《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十二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着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提供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决打通影响和制约全面创新的卡点堵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牢牢掌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十三必须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加快推动作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收入基本依托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使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2024年12月11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十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起抓,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2025年3月5日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十五“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坚持全面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2025年4月30日在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的节录。【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11-15 17:06:2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北京11月15日电11月16日出版的第22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至2025年4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文章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文章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抓科技创新,要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多出科技成果,又把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文章指出,要坚决破除影响和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完善与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在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上持续用力,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前沿技术上抓紧攻关。打通影响和制约全面创新的卡点堵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筑牢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文章强调,“十五五”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加快推动作为经济增长和就业收入基本依托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推动新旧发展动能平稳接续转换。【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11-15 17:05:19

习近平会见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

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哇集拉隆功和王后素提达合影。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记者冯歆然、邵艺博)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习近平表示,哇集拉隆功国王将中国作为首个国事访问的大国,成为中泰建交以来首位访华的泰国国王,充分体现了对中泰关系的高度重视和“中泰一家亲”的深厚情谊。习近平对诗丽吉王太后不久前逝世表示哀悼,指出泰国王室同中国渊源深厚,为促进中泰友好作出重要贡献,中方对此深表赞赏。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建交半个世纪以来,面对国际风云变幻,中泰两国始终并肩携手、守望相助,是真正的好亲戚、好朋友、好伙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愿同哇集拉隆功国王引领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在下一个50年取得更大进展,共同书写中泰友好的新篇章。习近平指出,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十五五”规划建议,将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开放。泰国也处在国家发展振兴的关键阶段。中方愿同泰方加强战略对接,稳步推进中泰铁路等大项目合作,扩大进口泰国优质农产品,拓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领域合作,让两国人民从中泰合作中获得更多实利。要推动两国文化交融,促进人文交流,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中方愿积极支持泰国王室公益项目,加强减贫经验交流,助力泰国改善民生。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新华社记者申宏摄哇集拉隆功表示,很高兴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多年后再次来到中国,中国发生巨大变化,展现出现代化中国和美丽中国的崭新面貌,祝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泰中两国亲密友好,人民交往密切,互利合作广泛深入。泰中合作是兄弟间的合作。泰方愿积极学习借鉴中国发展经验,扩大各领域对华合作,增进人文交流,让泰中友好更加深入人心。会见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哇集拉隆功和王后素提达举行欢迎仪式。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这是会见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哇集拉隆功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李响摄11月14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泰国国王哇集拉隆功。这是会见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哇集拉隆功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哇集拉隆功抵达时,礼兵列队致敬。习近平同哇集拉隆功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国国歌和泰国颂圣歌,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21响。哇集拉隆功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当晚,习近平和彭丽媛为哇集拉隆功夫妇举行欢迎宴会。王毅参加上述活动。【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11-15 17:04:42

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青年汉学家,勉励他们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习近平指出,得知你们喜欢中文、热爱中国文化,在促进汉学研究和文明互鉴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我对此表示赞赏。习近平强调,汉学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希望你们继续与汉学结伴、和中国同行,加强研究阐释,向世界介绍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11月14日至16日,2025世界中文大会将在北京举行。近期,应邀参会的51个国家的61名青年汉学家给习近平主席写信,分享从事中国研究的经历和体会,表达进一步研究好中国学问、发挥文明沟通桥梁作用的愿望。【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4 09:57:28

习近平同科摩罗总统阿扎利就中科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13日电11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科摩罗总统阿扎利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国是第一个同科摩罗建交的国家。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科关系始终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各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树立了大小国家平等相待、团结互助的典范。我高度重视中科关系发展,愿同阿扎利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契机,赓续传统友谊,推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落实,不断丰富中科战略伙伴关系内涵,为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阿扎利表示,建交50年来,科中两国坚持互尊互信,始终站在一起,建立了坚实牢固的友谊,双边合作丰硕成果深刻改变科摩罗人民的生活。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合作共赢理念,鼓舞了包括科摩罗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科方赞赏中方提出的建设和平、公正、多极化世界的愿景,愿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同中方一道继续推动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为促进非洲和中国的团结合作、共同繁荣作出应有贡献。【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4 09:56:35

习近平会见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

11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这是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同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西娅合影。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冯歆然)11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习近平欢迎费利佩六世国王访华,指出中国和西班牙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建交50多年来,两国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发展双边关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成就,树立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友好相处、共谋发展的典范,也为推动全球开放合作、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发挥了重要作用。西班牙王室为中西关系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两国迎来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费利佩六世国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对推动两国友好合作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强调,中方珍视同西班牙的传统友好,重视西班牙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独特作用,愿同西班牙一道,携手打造更有战略定力、更富发展活力、更具国际影响力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要进一步坚定相互支持,保持高层交往势头,加强战略引领,确保两国关系始终走在正确道路上。要进一步推进务实合作,中方愿进口更多西班牙优质产品,挖掘新能源、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合作潜力,扩大相互投资,打造更多标志性项目。双方还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开拓拉美等第三方市场。要进一步促进民心相通,加强文化教育领域交流,相互支持办好各自在对方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机构。中方将继续延长实施对西免签政策,便利人员往来,让两国民众越走越亲。习近平指出,今年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和平与发展事业依然任重道远。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希望各国超越社会制度差异和意识形态分歧,通过对话和协商凝聚共识,共同把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中方愿同西班牙一道,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维护自由贸易规则和国际经贸秩序,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1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费利佩六世表示,很高兴在西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之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西班牙同中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建交以来,两国始终相互信任、相互尊重,致力于共同发展繁荣。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令人钦佩,特别是在脱贫和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西班牙政府坚定不移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维护国家领土完整,愿同中方推动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世界和平稳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企业投资有力促进了西班牙经济发展和绿色转型。西方愿同中方保持密切交往,把握中方实施“十五五”规划带来的重要机遇,加强经贸、工业、科技、绿色能源等领域合作。感谢中方对西班牙实施免签政策,愿密切文化、语言、旅游领域交流,增进人民友好。历史只能向前,不能倒退。西中两国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理念高度一致,都支持多边主义,支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西班牙高度赞赏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大全球倡议,愿同中方共同应对国际形势中的不确定性,维护国际贸易秩序,促进全球经济稳定发展。会见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经贸、科技、教育等领域10份合作文件。11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这是会见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费利佩六世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丁海涛摄11月12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这是会见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费利佩六世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会见前,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为费利佩六世和王后莱蒂西娅举行欢迎仪式。费利佩六世抵达时,礼兵列队致敬。习近平同费利佩六世登上检阅台,军乐团奏中西两国国歌,天安门广场鸣放礼炮21响。费利佩六世在习近平陪同下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当晚,习近平和彭丽媛为费利佩六世夫妇举行欢迎宴会。王毅参加上述活动。【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3 09:48:27

习近平向第二十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1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十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致贺信。习近平指出,中越两国是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中越两党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都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都领导各自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时代课题。两党深入开展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同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携手推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时代化、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不断续写新时代“同志加兄弟”的友谊新篇。习近平强调,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是两党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为巩固友谊互信、增进思想共识、促进中越关系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希望双方不忘初心、守正创新,继续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互鉴,深入开展理论研讨和学术交流,共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两国各自社会主义事业和中越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应有贡献。当日,第二十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在越南宁平举行。【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3 09:47:25

习近平致电祝贺康诺利就任爱尔兰总统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2025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凯瑟琳·康诺利,祝贺她就任爱尔兰总统。习近平指出,中国和爱尔兰建交46年来,在互学互鉴、友好合作中携手发展,成就斐然。近年来,两国各层级交往密切,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我高度重视中爱关系发展,愿同康诺利总统一道努力,增进政治互信,赓续传统友好,共同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推动中爱互惠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人民。【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2 09:48:48

总书记琼粤行丨记者手记: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手记: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新华社记者朱基钗、张研秋冬之交,南海之滨,一场体育盛会,跨越山海,也跨越了时空。广东奥体中心,一方晶莹剔透的环形“水舞台”化作光影海洋,海上明月生,江海大潮涌,舞者踏浪而行,海豚游弋嬉戏,大船风帆高扬,演绎出一幅中华文明自信拥抱世界的大写意。新华社记者燕雁摄11月9日晚,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并宣布运动会开幕。激情体育画卷,映照活力湾区。这届全运会,“不仅将见证新时代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就,也将展现中国式现代化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万千气象”。祖国南疆,海天辽阔,这里是当今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历史活动的大舞台:一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帆影掠过滚滚波涛;一百多年前,中国人由此开眼看世界;四十多年前,改革开放春潮澎湃……不久前,韩国庆州,在APEC会议东道主交接环节,习近平总书记讲述深圳从一个小渔村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故事,“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是中国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重要窗口”。治国如弈棋,运筹内外息息相通,布局落子环环相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活动,“十五五”蓝图铺展,“十五运”圣火点燃,中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母入列,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在即……中国的南海边,交织出宏阔的时空经纬,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时代感、未来感。11月6日,海南三亚,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工作汇报。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距离12月18日海南自贸港正式启动全岛封关,只有一个多月时间。1978年的这一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对改革开放的最好纪念,就是更高举起改革开放的旗帜,“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战略目标,就是要把海南自由贸易港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在这么大范围实施封关运作,全世界都没有现成经验。”习近平总书记点明此举的战略意义,“这是我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标志性举措。”作出顺应时代潮流的战略抉择,考验的是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对经济特区的治理,对自由贸易港的擘画,可以追溯到时光更深处。“我较早研究自贸港问题并推动某些政策在厦门实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初起,在福建厦门工作的习近平同志领导编制了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大胆对“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提出“三步走”路径。当年敢为人先的探索,如今化作更大范围的实践。从海南建省之初全岛没有一个红绿灯、中部山区仍有“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到如今全球资金、技术、人才汇集,曾经春风不到的“天涯海角”,成为面向两大洋、得风气之先的开放门户。推进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工程,彰显的是改革者的清醒和务实。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叮嘱,“必须做好长期奋斗准备”“脚要踩在大地上”“不能邯郸学步,不可任意妄为,不可起浮躁之心”“要科学有序安排开放节奏和进度,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力求‘放得活’又‘管得好’”。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11月7日,时值立冬,这也是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从广州出发,乘火车、汽车,辗转三个多小时,来到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梅江蜿蜒,山峦起伏,地处三省交界的梅州全域属原中央苏区,是革命老区,山山水水浸润着红色的革命记忆。总书记言明此行初衷:“这是一片红色土地。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发展有不平衡的地方,这也是我的牵挂。”这份牵挂里,是一路走来始终不渝的初心。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虎形山下,叶剑英纪念馆依山而建。习近平总书记拾级而上,步入纪念馆参观。驻足、凝思,回顾革命先辈“矢志共产宏图业”的光辉人生,总书记语重心长:“我们今天取得的伟大成就,都是建立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打下的江山、攒下的家底之上的。”展厅里,摆放着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展板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要经常按住地球的脉搏”,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志在长远的襟怀气魄,鲜明而生动。立足一域,可以察潮流、观世界。浩瀚珠江口,三江汇合,八口分流,造就粤港澳大湾区独特区位优势: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咸淡水交界处,也是发展意义上的双循环“交汇点”。每次来岭南,都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节点。对这片得风气之先的土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厚望。党的十八大后首次出京考察来广东,习近平总书记就“希望广东联手港澳打造更具综合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赋予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战略定位。纵览全球经济版图,很多走在前列的经济体,都拥有世界知名的大湾区。独特的区位禀赋、密集的要素集聚、开放的发展生态,让湾区天然成为高质量发展的试验场与引领地。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为14.79万亿元,以不到全国1%的土地面积、6%的人口总量,创造出全国1/9的经济总量。“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跃居全球第一。2024年,大湾区7座机场旅客总吞吐量突破2亿人次;2025年前三季度,港珠澳大桥日均车流量1.4万车次;深中通道车流量过千万辆次,高铁14分钟跨越深港,横琴口岸最快20秒通关……一组组直观数据,展现大湾区今日的生机活力,“硬联通”“软联通”“心联通”的相向而行。此次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勉励广东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火车头作用”“锚定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同心协力、稳扎稳打,努力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气象万千的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地,粤港澳三地联合举办的十五运会,承载着更加深远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举办这场盛会,可以激发爱国热情,拉紧精神纽带,促进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为大湾区建设营造良好氛围。”11月9日下午,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岭南厅,群英荟萃,掌声如潮。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先进个人代表和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勉励他们奋力拼搏、再创佳绩,为建设体育强国作出新贡献。从“人生能有几回搏”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一起向未来”……体育事业的跃迁,与家国命运休戚相关;民族复兴的前景,必然伴随全民体魄的雄健。每一滴拼搏的汗水,汇聚起势不可挡的浩荡江河。当晚的全运会开幕式上,伴着密集的鼓点,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创作的歌曲《中国人》激昂旋律响起,全场观众心潮澎湃——“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黄色的脸黑色的眼,不变是笑容”“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千年潮未落,风起再扬帆。南海之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掷地有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进共识、增强信心、增添干劲”“不断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效”。【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2 09:45:21

《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为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以下简称《概论》)一书,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把握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系统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概论》由导论和正文15章组成,共约21万字,系统阐述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大意义、历史地位、鲜明特征、科学体系、基本内涵、实践要求等,充分阐明习近平经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形成的宝贵思想结晶,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指导新时代经济发展实践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概论》坚持忠于原著原文,突出体系化学理化,注重易学易用,是高校经济学类专业学生系统学习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点教材,也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读物。【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11-11 10:04:14
1 2 3 4 5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