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复杂因素,发展态势备受关注。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围绕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这次重要会议强调:疫情要
发表时间:2022-05-05 17:50:14

习近平对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对全国自建房安全开展专项整治坚决防范各类重大事故发生李克强作出批示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4月29日12时24分,湖南长沙市望城区金山桥街道金坪社区一居民自建房发生倒塌事故。截至目前,仍有数十人被困。事故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不惜代价搜救被困人员,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妥善做好安抚安置等善后工作;同时注
发表时间:2022-05-05 17:48:43

新华述评: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一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题: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系列述评之一新华社记者韩洁、魏玉坤、潘洁面对诸多风险挑战,今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迎难而上,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但“三重压力”叠加一些“超预期”突发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不容忽视。4月29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为当前经济工作把舵定调,强调指出要“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大政方针,用好战略性有利条件,汇聚稳增长的合力,在攻坚克难中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从支撑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看,我国经济“稳”的底盘依然坚实: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均比去年四季度有所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9.4%;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5%,就业格局总体稳定;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1%;外汇储备稳定在3.2万亿美元左右……从涌动新动能的新经济指标看,“进”的特征同样鲜明: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在高基数上进一步增长8.8%;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140.8%……4月26日,在浙江省金华市新能源汽车小镇零跑汽车有限公司车间里,新能源汽车有序下线。新华社发(胡肖飞摄)“一季度整体来看,经济开局总体平稳,发展形势符合预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秘书长赵辰昕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受到的冲击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随着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预计经济将很快回归正常轨道。正确认识当前困难挑战,坚定稳中求进的信心,确保把中央政治局的决策部署落实到位,才能为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积蓄复苏力量。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至为关键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面对疫情冲击、乌克兰危机等因素,国内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更为突出。中央强调“三稳”,正是抓住了当前稳经济的关键,也是系列重要部署的着力点。“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进入3月以来,中央密集研判新形势,一系列重要会议不断释放经济政策要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明确信号。“当务之急是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龙海波说,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引导预期、提振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稳就业和稳物价,是经济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关键支撑。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有测算显示,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可带动约200万人就业。而在全球通胀压力下,保持国内物价长期总体平稳运行,对于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十分重要。从“实施好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到“对受疫情严重冲击的行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从“做好能源资源保供稳价工作,抓好春耕备耕工作”,到“组织好重要民生商品供应”,中央政治局会议瞄准关键任务作出重要部署。4月27日,在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一家制衣企业,工人生产服装产品。近来,仓山区多措并举,减税降费减轻企业负担,助力民营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华社发(王旺旺摄)截至4月20日,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已为全国企业减轻税费负担和增加现金流1万亿元以上,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比去年增加51.68亿元;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比例最高提至90%。中央财政安排下拨200亿元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加快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完善煤、电价格传导机制;加大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力度,明确煤炭领域经营者哄抬价格行为……一系列部署避免价格大起大落影响基本民生。紧扣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关键任务,精准有效推进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中国经济有信心应对好“三重压力”,确保稳定复苏向好。汇聚稳字当头的政策合力从14部门出台43项政策助力服务业恢复发展,到国办出台促消费20条;从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到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再到天津15条、上海21条、广东47条……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千方百计打通堵点卡点,持续推进稳链补链,全力帮助企业把耽误的进度夺回来。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越是关键时刻,越要把政策落实抓实抓细。当前,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宏观、微观、结构、科技等七大政策正在不断细化落地,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政策统筹协调,以政策的确定性来应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形成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强大合力。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又进一步提出,“要抓紧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加大相机调控力度”。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定办好自己的事。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4月19日,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五次会议聚焦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4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依法规范和引导我国资本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近期一系列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彰显中国经济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定力与信心。面向未来,中国依然具有保持经济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发展基础牢,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稳定;供给潜力大,产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内需空间广,全国统一大市场稳步构建;政策环境稳,重点领域改革累积效应持续显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认真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做好当前经济工作,我们定能在攻坚克难中创造经济发展新业绩。【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9:41

新华社评论员:疫情要防住 经济要稳住 发展要安全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题: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新华社评论员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强调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在关键时刻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的明确要求,为我们攻坚克难、稳中求进,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指明前进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和力量。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8:41

新华社评论员:不断增强高效统筹的能力

新华社北京5月1日电题:不断增强高效统筹的能力新华社评论员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复杂形势下,如何不断增强高效统筹能力,在攻坚克难中防住疫情、稳住经济、推动安全发展,是各地各部门和各级干部面临的重要实践课题。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国之大者”,要系统把握内在关系、深刻理解实践要义,不断增强思想和行动上的自觉。有效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7:30

学习进行时|这件大事,习近平作出周密部署

【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6:29

学习进行时|提气!习近平这样寄语劳动者

【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5:11

海报丨总书记心系普通劳动者

总策划:陈凯星、邹声文、丁锡国监制:常爱玲、齐慧杰、刘紫凌、苏晓洲统筹:姚羽、张书旗、张钦、王军锋文案:姚羽、阮周围、谢奔设计:殷哲伦终审:高洁、令伟家编辑:张铎、陶虹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湖南分社联合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7:03:19

习近平关心关怀劳动者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题:习近平关心关怀劳动者的故事新华社记者樊曦、姜琳、周圆从黄土地上的村支书,到泱泱大国的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保持劳动者本色,始终保持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总书记同劳动者之间一个个感人故事,书写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新时代篇章。“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治沙人和群众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2020年3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2019年盛夏时节,甘肃古浪县八步沙林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治沙人”。看到林场职工在进行“草方格压沙”作业,专程前来这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一把开沟犁,参与到治沙劳动中。不一会儿,就在沙地上开出一道两米多长的直沟。挥犁的动作一气呵成,林场职工们说,一看就知道总书记是“老把式”。岁月悠悠,本色不改。1969年1月,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种地、拉煤、打坝、挑粪……在梁家河,习近平真诚地和乡亲们打成一片,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成长为种地的好把式。回忆那段岁月,习近平说:“我对自己的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斗转星移,两张照片定格历史。一张是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首都义务植树。照片中,总书记扛着铁锹,大步走向植树地点;一张是1989年,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带领地直机关干部参加义务劳动。镜头里,他肩扛锄头,意气风发走在田埂上。相隔的是30年光阴,不变的是劳动者的情怀。农民工范勇在河南老家珍藏着一个书包。女儿范婧婧常常把它拿出来看看,再小心翼翼地放回柜子里。“舍不得用,那是习爷爷送给她的。”范勇说。范勇在徐州地铁工地(2019年7月23日摄)。新华社发2013年农历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铁十四局北京地铁8号线施工工地,看望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劳动者。在钢筋工范勇工地上的临时小家里,总书记关切地询问:“来这多久了?”“工作稳定吗?”“收入怎么样?”“家里生活条件怎么样?”得知范勇的妻子和女儿来了北京,总书记特意叮嘱范勇一家人:“来一趟不容易,看看北京的景点,好好团聚一下。”看到范勇6岁的女儿,总书记送给她一个粉色的书包,还俯下身子,掬着她的脸颊,大朋友小朋友相视而笑……书包虽小,承载的却是总书记同劳动者心贴心、实打实的深情厚谊。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无论时代条件如何变化,我们始终都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亿万劳动群众是主体力量。”“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份职业都很光荣。”……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面五星红旗在100多位普通中国人手中传递。“快递小哥”刘阔就是其中一个。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快递站点“快递小哥”刘阔在整理包裹(2019年2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德欣摄三年前的春节前夕,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快递站点,刘阔和同事们遇到了前来看望他们的习近平总书记。听说大家年三十才能回家,总书记说,“快递小哥”工作很辛苦,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越是节假日越忙碌,像勤劳的小蜜蜂,是最辛勤的劳动者,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些感人的细节,镌刻在无数人的记忆深处——郑州圆方集团党委书记薛荣疫情期间在湖北省十堰市抗疫救灾指挥部后勤仓库搬运物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2020年4月30日,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称赞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2021年初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当坐在轮椅上的夏森——一位将省吃俭用攒下的200多万元悉数捐赠给贫困地区的老人,颤巍巍想站起身来领取表彰证书的时候,总书记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弯下腰把证书双手颁给了她。“不断提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社会都应该尊敬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诚实劳动、勤勉工作蔚然成风”“维护好快递员、网约工、货车司机等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朴素的话语,道出习近平总书记真挚的情怀。饱含的深情,让广大劳动者倍感温暖与振奋。“让全体人民进一步焕发劳动热情、释放创造潜能,通过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大国工匠,国家就需要你这样的人。”2021年6月2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七一勋章”颁授现场。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让“好焊工”艾爱国终生难忘。艾爱国(右一)在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实验室和同事探讨焊接技术(2021年6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薛宇舸摄工作50多年来,靠一把焊枪,他赢得无数“军功章”: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科技进步奖……这一次,在建党百年前夕,又获得“七一勋章”的殊荣,艾爱国深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劳动者的深情关爱。“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这是艾爱国的职业信条。他说,焊接方法有上百种,焊接材料可达上万种,懂得因材施焊勤钻研想方法,从焊接高手成为焊接工艺高手,才算真正的好焊工。什么是好工人?“当代工人不仅要有力量,还要有智慧、有技术,能发明、会创新,以实际行动奏响时代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是新时代劳动者?“在实现中国梦伟大进程中拼搏奋斗、争创一流、勇攀高峰”,在202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劳动者致以崇高敬意。奋斗是时代不变的主题,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这些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吗?”2020年10月12日,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一块陶瓷基板边看边问,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关切溢于言表。测试分析室里,科研人员正在对材料进行纳米级的微观分析。听说他们中有5名博士,其中2人还是“海归”,总书记十分高兴。“企业现在有多少工程师?”“市场占有率怎么样?”总书记接连询问。面对企业员工,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自主创新是我当前最重视的,也是党中央最重视的事情。企业要发展,产业要升级,经济要高质量发展,都要靠自主创新。”2021年11月19日,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在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右二)与农户交流菌草种植技术(2021年3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林占熺,是菌草技术的开创者,也是电视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原型。闽宁扶贫协作期间,他带领团队千里迢迢奔赴宁夏,教贫困村民用草种植蘑菇。菌草技术不仅让闽宁村告别了贫困,还传播至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但林占熺的步伐却始终没有停歇。“不能辜负总书记的信任,我要用创新技术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继续改善生态环境,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奋斗不息,创新不止。回忆起一年多前的“玉米地谈话”,与土壤打了40多年交道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说,自己一定要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努力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这是2020年7月23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许畅摄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踏上吉林梨树县的黑土地,头顶烈日,在一片玉米地里同农业专家细细攀谈,深入了解黑土保护的“梨树模式”。“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再三叮咛。这是广西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2021年4月2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2021年4月,在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当地蓬勃发展的葡萄产业。得知科技特派员起了大作用,总书记感叹,“我在福建时就抓科技特派员,现在全国都在推广。农业技术人员就是要下沉到农村基层来,就是去干具体的出实际成果的事情”。“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展示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念兹在兹,为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开创劳动新天地指明方向。“我们要始终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汇聚强大正能量”“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赞誉劳动模范。“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诠释劳模精神。“我是第一届全国劳动模范,1950年,那时我才21岁。我为什么当劳动模范?我的梦想就是建设北大仓,现在这个梦基本实现了。”说这话的是时年84岁的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第三套人民币上女拖拉机手的原型。2013年4月28日,全国总工会机关,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的65名劳动模范代表同习近平总书记围坐一起,畅谈人生梦想。梁军曾在北大荒垦荒。见到总书记,老人难掩心中激动,站出来发言:“现在黑龙江是全国第一的粮仓。粮食九连增,有我们一份功劳,欢迎总书记以后到黑龙江考察去。”老人真诚直率的话语,激起一阵阵笑声和掌声。“我是一直准备去看三江平原的,以后会去。”习近平总书记看着老人说,“你的事迹,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知道。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你是很了不起。”“了不起”,质朴的三个字,透出总书记对劳动模范的尊崇之情。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谆谆教导、殷殷嘱托。201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希望你们珍惜荣誉、努力学习,在各自岗位上继续拼搏、再创佳绩,用你们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劳动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劳模本科班学员们清楚地记得,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是当年4月17日寄出的。写信的初衷就是向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汇报他们的学习情况,感谢总书记和党中央对劳模群体的关心和关怀。令他们没有想到,总书记在百忙中很快就回信了。天安门广场的“保洁卫士”蔡凤辉是劳模本科班的一员。“用劳动诠释青春、用劳动灌溉梦想。我要以更大的干劲、闯劲、钻劲,传承劳模精神,走好时代之路,为北京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忆起读到回信的情景时,蔡凤辉仍然很激动。这是对全国所有劳动模范、广大劳动者的“五一”节日礼赞,更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的热烈倡议。这是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内的海南种子创新研究院(3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2022年4月10日,海南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察看实验室搭建平台支持种业创新成果展示,走进大型仪器公共服务中心、精准分子设计育种中心,同科研人员深入交流。“我一直关注南繁科研育种,要科学谋划加快推进,建设成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总书记语重心长,“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农业科研工作者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拿出十年磨一剑的劲头,勇攀农业科技高峰。”4年前,总书记曾在南繁田垄上听袁隆平讲稻谷。时光荏苒、深情如一。“我们要弘扬老一代科技工作者的精神,袁隆平同志是一个楷模。实际上像他这样的还有很多人,埋头苦干、默默耕耘、十年磨一剑,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感情地说。“久久为功”,呼唤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继承发扬劳模精神,努力走好技能成才、奉献报国之路。山西太钢,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一度巨额亏损。2017年、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走进这家企业考察调研。在位于山西的太钢集团,员工在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曹阳摄第一次考察时,“85后”技术员廖席正在进行新项目“手撕钢”的艰难探索,平均每两天失败一次。总书记提出的殷切期望,让他鼓足创新勇气。三年后,太钢涅槃重生,全球最薄“手撕钢”研制成功。再次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步入生产车间,廖席紧张又兴奋。拿起一片“手撕钢”,总书记轻轻扭折了一下,称赞说:“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让廖席更感责任在肩。光荣属于劳动者,幸福属于劳动者。“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他们的事迹可学可做,他们的精神可追可及”;……以劳动筑基,以奋斗开路。习近平总书记对劳动者的关心关怀,对劳模精神的尊崇礼赞,必将激励、指引亿万人民奋发进取,在新征程上依靠劳动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6:56:20

总书记这样礼赞劳动者

策划:陈凯星邹声文监制:常爱玲齐慧杰统筹:杨侠陈知春张书旗王军锋设计:赵丹阳文案:杨侠夏天书法:冯火春绘画:谢丽萍终审:令伟家安涛编辑:张铎黄南希技术:相昌盛李帅鸣谢:点滴艺术【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05 16:52:52
<< 342 343 344 345 346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