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治国理政纪事丨习近平总书记心系独龙族

◆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跨越千山万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遥远的独龙江乡发展◆如今的独龙江乡,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在高山深峡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画卷◆被独龙族乡亲们称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种植达7万亩,人均16亩、户均收入达2万元◆这几年,“到山外面闯一闯”成了独龙族山村的热议话题。“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增长了见识,回乡后更有干劲了。”◆独龙江峡谷已走出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网购微商、移动支付成为年轻一代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日常◆“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名独龙族干部!独龙江乡地块不大,却是祖国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龙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里不能少的一员。独龙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独龙江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与经验,是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朝阳初升,远望雪山皑皑,眼前青山葱郁。碧玉一般的江水奔流而去,山岚伴炊烟在峡谷间升腾。这里,是西南边陲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全国独龙族约7000人口中,有4200多人聚居于此。独龙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也是直过民族之一。这里自然条件恶劣,曾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长期不为公众所熟悉。但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有书信往来。”2014年元旦前夕,贡山县干部群众致信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情况。收到信后,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2015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地抽出时间,亲切会见了贡山县干部群众代表,勉励他们立足自身优势,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努力实现新的发展。2018年底,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乡党委班子一起写信向习近平总书记报告喜讯。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祝贺独龙族实现整族脱贫,勉励乡亲们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2020年新年贺词再次提到独龙族群众……跨越千山万水,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注着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关心着遥远的独龙江乡发展。纸短情长,深情殷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独龙族干部群众接续奋斗,在实现整族脱贫的基础上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完善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美化提升人居环境,加强脱贫户防返贫监测。如今的独龙江乡,家家有美丽庭院,户户有增收产业,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蓬勃发展的缩影。放眼云岭大地,围绕“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三大定位,云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谋发展,昂首阔步在新征程上,凝心聚力谱写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画卷。上图:独龙族群众通过藤篾桥,这样的桥一直沿用到独龙江索改桥和公路桥通行以后(资料照片);下图:独龙江乡2020年10月中旬建成通车的白来感恩大桥胡超摄/本刊整族脱贫“一步千年”“你是县长?你是乡长?”指着来自独龙族的县长马正山和乡长李永祥,习近平总书记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独龙族兄弟姐妹自身能力也要增强,县长、乡长就属于独龙族自身培养的人才,我们要自力更生,奋发图强。”2015年1月20日,是时任贡山县县长马正山终生难忘的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关心关爱,让我感受到人民领袖博大的为民情怀、深切的爱民之心。”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马正山至今仍心潮澎湃。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生活。1952年,周恩来总理为这个原本没有族名的民族正式命名为“独龙族”。独龙江乡是名副其实的脱贫攻坚“硬骨头”。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独龙江乡仍没有一寸公路,独龙族群众过着“过江靠溜索,出门走天路”的艰辛生活。每年12月到次年5月初大雪封山,独龙江乡就成了与世隔绝的孤岛。党的十八大以来,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2014年,高黎贡山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独龙族告别了千百年来被大山束缚的历史。“独龙族群众居住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我一直惦念着你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就这一公路隧道即将贯通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写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下,云南省启动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工程以及独龙江乡“率先脱贫全面小康”提升行动。独龙族由此实现了“一步千年”的历史跨越。高位推动省级统筹。云南省32个省级部门和承担对口帮扶责任的上海市,在安居温饱、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合力攻坚。云南省级层面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省级职能部门项目规划、资金筹措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将扶贫责任落实到省级部门,由贡山县、独龙江乡两级政府负责具体实施。“六大工程”综合扶贫。重点实施的安居温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素质提升和生态环保“六大工程”,累计投入资金13.15亿余元,全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乡推进整族脱贫。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行统一规划,把其他独龙族聚居区一并纳入规划整体扶贫,既注重解决独龙江乡区域性贫困问题,又兼顾独龙族整族深度贫困问题。拓宽路径对口帮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推动下,上海市帮扶资金约占项目总投入的6%。独龙江乡80%的旅游文化特色村、3%的集中安置点、21%的安居房资金,都来自上海。特色产业持续造血。被独龙族乡亲们称为“金果果”的草果,林下种植达7万亩,人均16亩、户均收入达2万元。重楼、独龙蜂、独龙牛、独龙鸡、羊肚菌等其他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群众不断增收。2018年底,独龙族、德昂族、基诺族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如今的独龙江乡,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灰顶黄墙的独龙民居、整洁的街道,在高山深峡的掩映下如同一幅画卷。云南省委书记王宁说,独龙族群众生产生活和独龙江乡发展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掌舵领航、亲切关怀帮助的结果,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各族干部群众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把家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进步,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整体脱贫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头等大事。“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希望乡亲们再接再厉、奋发图强,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2019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是鼓舞更是鞭策。独龙江乡所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建立“监测、包保、暗访、调度”四项机制,选派283支驻村(点)工作队、1321名工作队员,在全州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改”返贫致贫风险动态监测。独龙江乡党委乡政府结合发展实际,不断探索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的发展路径。“五级书记”有效衔接。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五级书记”的政治责任。在云南省委的指导下,怒江州委州政府现场会推动,贡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带着干,由乡党委乡政府、村“两委”、驻村工作队44名成员组建的6支村级“干部规划家乡行动”队,下沉到独龙江乡村振兴一线。这几年,“到山外面闯一闯”成了独龙族山村的热议话题。独龙江乡成立务工宣传队,到村民家里动员参加电焊工、架子工、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一对一、一对多推送企业招聘信息,引导更多劳动力外出就业。仅2021年,独龙江乡就开展就业培训400多人次,转移外出务工1314人。“外出务工不仅增加了收入,更增长了见识,回乡后更有干劲了。”巴坡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王金云说。健全动态监测帮扶。46岁的龙元村村民懂春梅,去年丈夫因病去世,孩子还在上幼儿园,家里只剩下她一个劳动力。村“两委”召集村民开会,研究决定将她家低保由C类提高为B类,通过申请紧急救助、就近务工、技能培训、加入合作社等措施保证她收入稳定,同时通过家庭医生持续跟踪其健康状况,避免其因病返贫。独龙江乡乡长木小龙说,监测机制已对农村人口实现全覆盖,同时引导有困难的群众通过政府救助平台自主申报。截至目前,全乡在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申请困难问题35件,办结率100%。线上监测与线下核查相结合,畅通了困难群众救助渠道,做到“遇困即扶”、动态清零。生态致富群众增收。刀耕火种、烧柴取暖,曾是独龙族世代沿袭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各级党委政府支持下,独龙江乡形成了林下立体生态致富产业,乡亲们像爱护眼睛一般保护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达93.10%。暮春时节,当记者见到70多岁的文面女李文仕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编织着像彩虹一样鲜艳的独龙毯。屋旁栽种的樱花淡然盛开,对面的山峰郁郁葱葱。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昆明会见独龙族群众代表时,这位老人曾用独龙语为总书记唱了一曲感恩歌谣。“独龙江这么偏远的地方,总书记都挂念着。”她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李文仕手里的传统手工制品独龙毯,是当地群众的新产业。独龙毯结实耐磨、使用方便,昼可为衣、夜可做被,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物品。下雨天,独龙族妇女便三五成群聚在一起织毯。“卖给游客能卖六七百块钱!”迪政当村村民李玉花说。思想观念焕然一新。“农闲时,我就做一些定制的实用家具。去年其他村的也来买,卖了2万多元。”龙元村村民龙学祥指着一排快完工的家具自豪地说,现在村民卫生习惯逐渐养成,木碗柜最热销。龙学祥是村里致富“领头雁”中的一员。在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中掌握木工技术后,他在自家后院建起木工坊,量尺、手锯等工具一应俱全,单是刨子就有五六种。“群众的思想逐步从‘要我发展’向‘我要发展’转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贡山县委常委、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文宝说,群众深知要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现在几乎天一亮就到地里干活去了。如今,独龙江峡谷已走出了3名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65名本科生,网购微商、移动支付已成年轻一代独龙族群众的生活日常。跑运输、开挖机、办农家乐的技术能人、致富达人不断涌现。2021年,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5万元;乡信用社存款达5528万元,较年初新增1926万元,增幅53.48%,户均存款超过4万元;贷款2347.89万元,较年初新增406万元,增幅20.88%。全乡机动车988辆,85%以上家庭拥有了机动车。值得一提的是,全乡驾驶员875人,其中女驾驶员就有67人。上图:曾经的独龙江乡中心学校(资料照片);下图:崭新的独龙江中心学校教学楼(2020年10月28日摄)胡超摄/本刊太阳照进独龙江“太阳照到独龙江,金鹿走出老密林;太阳就是共产党,千年古树发了芽……”歌曲《太阳照到独龙江》,表达了独龙族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感恩之情。“自从独龙江乡1952年成立第一个党支部,独龙族便有了主心骨,世世代代跟党走。”和文宝说。挂村包组振兴乡村。在半年大雪封山的高黎贡山深处搭建信号基站,危险系数难以想象,维护难度更大。“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家商业公司做这种毫无性价比的事,只有我们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有这样的决心!”土生土长的独龙族汉子、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怒江贡山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春海说。在高质量抓好组织振兴这个“第一工程”的同时,独龙江乡党委班子成员推行的挂村包组制度,还针对独龙族群众长期封闭落后的问题,从洗衣、叠被等小事做起,引导独龙族群众改变习惯、提升素质、培育新风,既富口袋又富脑袋。党员带动群众致富。现在,独龙江乡6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书记、主任一肩挑,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每个村班子都有大学生。“我们这里种羊肚菌、重楼,养殖独龙牛、中华蜜蜂,都是党员带头。”和文宝说,独龙江乡把每个党支部都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更多优秀独龙族青年发展为党员。“我家种了40多亩草果,去年收入9万多元。2015年起,我邀请了拉王夺村民小组2个脱贫群众王志刚和丁荣一起管理草果地,三家人每年一起分享售卖草果的钱。”巴坡村党员、草果种植大户王世荣告诉记者。如今,巴坡村家家都有草果地,去年种植面积约2.5万亩,收入达640万元,户均2.5万元,收入最高的超过了10万元。一任接着一任干。发生巨变的是独龙族群众的生产生活,不变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支敢于爬雪山、过藤条、蹚河流的干部队伍,带领全乡党员干部群众一任接着一任干。获得“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的独龙族“老县长”高德荣退而不休,继续奔忙在峡谷山水间。“我首先是一名共产党员,其次才是一名独龙族干部!独龙江乡地块不大,却是祖国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独龙族人口不多,也是民族大家庭里不能少的一员。独龙族人民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高德荣说。在巴坡村党建工作室里,一封封入党申请书字迹工整。巴坡村党总支副书记马春龙说,巴坡村全村249户942人中共有99名党员。和文宝告诉记者,2021年独龙江乡有120人递交入党申请书。目前党员占人口比超过10%,力争到2030年每户至少有1名党员,占比达30%以上。2020年10月27日,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孔当村,独龙族“文面女”李文仕在窗边休息胡超摄/本刊“云南示范”民族团结进步“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中国共产党关心各民族的发展建设,全国各族人民要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奔向全面小康。”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字字铿锵有力。“这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关心少数民族群众冷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把各族群众平等放在心上,无论民族大小都一律平等对待。”怒江州委书记纳云德说。独龙江脱贫攻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实践与经验,是云南省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放眼云岭大地,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和云南突出特点作出的重要部署。王宁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既是对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是对云南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殷切期望。我们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行动,推动云南民族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示范引领。近年来,云南省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域创建,目前已有11个市(州)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33个县(市、区)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区),51个单位创建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鼓励各族群众在城镇和乡村双向流动,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推动建立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云南还积极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建设工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项目1036个,民族文化精品工程项目252个,建设85个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打造了《幸福花山》《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等一批文艺精品,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大力实施特色村镇建设项目,共建设了30个特色乡镇、780个特色村寨,其中247个特色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量居全国第二。同时,云南不断健全完善民族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稳妥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云南省民宗委主任拉玛·兴高说,面向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光荣任务,云南将系统谋划统筹实施好“石榴红”交往交流交融工程、“干壮枝繁”中华文化发展工程、“格桑花”边疆团结稳定工程、现代化边境小康村建设工程等,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刊于《瞭望》2022年第19期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王长山吉哲鹏赵珮然王安浩维责任编辑:安勇
发表时间:2022-05-07 16:11:23

青年成长手册| “你们要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 ——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定制”的成长手册之学习篇

文案:徐壮视觉/编辑:张爱芳、郝晓静责任编辑:安勇
发表时间:2022-05-07 16:08:10

学习进行时丨坚定信心,打赢疫情防控保卫战! 习近平主持重要会议发出战疫最强音

责任编辑:安勇
发表时间:2022-05-07 11:24:47

新华国际时评:中国抗疫成效彰显中国制度力量

新华社上海5月6日电题:中国抗疫成效彰显中国制度力量新华社记者近期,有些西方媒体戴着“有色眼镜”,对中国抗疫政策说三道四,质疑中国共产党和政府领导下的抗疫成效。然而,事实是对这些谬论最好的驳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防控疫情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的防控政策经得起历史检验、科学有效,中国抗疫成效充分彰显出中国制度优势和
发表时间:2022-05-07 11:22:54

新华述评:科学精准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题:科学精准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新华社记者陈芳、彭韵佳、余贤红新冠病毒的传播仍然活跃。世界卫生组织13日说,新冠疫情远未结束,仍然是国际卫生公共紧急事件,呼吁各国不应放松警惕。3月以来,我国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严峻复杂局面。要科学精准落实“动态清零”,为中国发展赢得主动。人民生命安全是防疫成效的首要标准1月21日,天津宣布实现社会面清零;3月20日,深圳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发表时间:2022-05-07 11:17:00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文如下。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对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发表时间:2022-05-07 11:10:03

青年成长手册 | “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定制”的成长手册之追梦篇

脚踏实地,以梦为马。让我们一起感受习近平总书记鼓励当代青年勇敢追梦的深情嘱托——文案:熊丰视觉丨编辑:张爱芳、包昱涵【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06 17:59:28

青年成长手册 | “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为青年“定制”的成长手册之方向篇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聆听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社会主义的殷殷期许——文案:张研视觉丨编辑:张爱芳、张惠慧【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06 17:57:23

彩云长在有新天——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纪实

《中国网信》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清朗网络空间建设纪实》历史潮流奔涌向前,信息时代飞速到来。从互联网诞生之初被视为一种技术,到逐步呈现出媒体属性、社交属性、意识形态属性,网络空间已经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汇聚正能量的新场域、打赢舆论斗争的新阵地。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把建设清朗网络空间摆在重要位置,提出一系列重大论断,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推动网络空间发生历史性、全局性、根本性变
发表时间:2022-05-06 16:14:52

新华述评: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坚决巩固住疫情防控成果 ——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述评

新华社北京5月5日电题: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坚决巩固住疫情防控成果——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述评新华社记者陈芳、齐中熙、董瑞丰、胡喆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大家表示,一定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抓实抓细
发表时间:2022-05-06 16:12:32
<< 340 341 342 343 344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