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声琨: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我们党在长期探索中形成的、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新时代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从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重大制度创新,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重点任务,着眼于社会和谐有序、充满活力,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真正把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要意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具有重要意义。(一)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到党的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再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的科学化、结构的合理化、方式的精细化、过程的民主化,以科学完备的社会治理制度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重视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社会治理意愿强烈,希望在促进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聚焦人民期待的增长点,找准各方利益的结合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防范化解风险、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迫切需要。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风险的跨界性增强、传导性加快,容易形成风险综合体。这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整合优化各类社会资源,从事前、事中、事后的整体视角进行防范,从源头、传导、转化等关键环节进行化解,形成互信、互助、互担的整体防控链,提高风险防范化解的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二、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基本要求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保障全体人民参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权利的重视,对全体人民享有社会治理成果权益的维护。共建是共同参与社会建设,要求突出制度和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共治是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要求树立大社会观、大治理观,打造全民参与的开放治理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关键;共享是共同享有社会治理成果,要求社会治理的成效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是社会治理的目标。(一)树立科学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首先是树立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一是坚持把党的领导作为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社会治理全过程,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真正把党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二是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立场。共建的力量来自人民,共治的智慧出自人民,共享的成果为了人民。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社会治理变成亿万人民参与的生动实践,真正让人民群众成为社会治理的最广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判者。三是坚持把开放融合作为根本取向。新形势下,社会治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跨界性、关联性、复杂性增强,需要党委、政府、社会、公众携起手来,形成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树立开放融合的现代思维,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同时,调动社会参与积极性,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为共建共治共享拓展广阔的空间。四是坚持把民主协商作为根本方式。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基本要求。要充分运用民主协商的方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凝聚社会治理的最大共识,形成社会治理的最大合力。推动民主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坚持公共事务由群众商量着办,善于在不同意见中求同、在不同利益诉求中权衡,把共建共治共享的同心圆越画越大。五是坚持把活力和秩序统一作为根本目标。处理好活力和秩序的关系,是社会治理的大学问。要兼顾打击与保护、管理与服务,通过规范与激励,既建立疏密有度的制度约束,让社会成员依法依规行事,又搭建开放包容的创造空间,让社会活力竞相迸发,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和谐有序又充满活力。(二)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机制具有全局性、根本性作用。一是完善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体制。社会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核心是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社会治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统筹各方力量协调行动,促使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推进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推动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积极探索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机制引领的途径和载体,紧紧围绕基层党组织构建公共服务圈、群众自治圈、社会共治圈。二是完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的政府负责体制。政府在社会治理中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社会治理效能。要以推进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完善政府治理体制机制。横向上,破除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弊病,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联动的机制,实现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综合。纵向上,破除头重脚轻、贯通不畅的难题,打造上层统筹有力、中层运转高效、基层做强做实的治理体系,提高快速响应、精准落地能力。三是完善开放多元、互利共赢的社会协同体制。社会治理责任在政府,活力在社会,潜力在市场。要创新完善鼓励多方参与社会治理的政策体系,搭建互动平台和载体,建立政府和社会的互动机制,调动各方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进入公共服务领域,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积极培育公益性、服务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发展,让千千万万社会组织的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四是完善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公众参与体制。人民是社会治理的主体。要着力构建群众参与的平台和载体,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完善群众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建立健全权利与义务统一、风险与责任关联、激励与惩戒并重的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创新方法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方法手段现代化。一是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基层群众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划清政府管理权和群众自治权的边界,把不必要的行政事务剥离出去,把不能缺的自治内容纳入进来,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活力。探索创新基层群众自治实现途径,搭建便捷议事平台,做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二是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善于用法治思维推进社会治理、用法治方式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引导社会成员养成在法治轨道上主张权利、解决纷争的习惯,努力使循法而行成为全体公民自觉行动。加快制定社会领域急需的法律法规。三是发挥德治引领作用。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势,通过身边榜样的示范、乡规民约的约束、行业章程的规范、生活礼俗的教化,引导群众明是非、辨善恶、守诚信、知荣辱,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四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科技进步是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推动力。要善于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起来,通过现代科技推进社会沟通、改进管理服务,打造数据驱动、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化治理新模式。三、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制度完善、机制创新,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的重点任务作了具体部署。(一)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关键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创造更多依靠基层、发动群众、就地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途径和办法,实现预防化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一是坚持关口前移、源头预防。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关键是要把着眼点放在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上,通过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着眼于完善信访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推行领导干部特别是市县领导干部下基层大接访制度,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工作新路子。二是坚持联调联动、多元化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要完善资源整合、科学分流、效力对接的制度机制,实现“三调”联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以多元的方式方法化解不同的矛盾纠纷。三是坚持疏解引导、培育心态。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是适应社会转型的现实需要。要完善工作体系、工作网络,根据不同人群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加强帮扶求助、心理疏导、法律援助,最大限度消解社会戾气,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的基础工程。一是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关键是树立整体效能理念,突出一体化运作。要立足整体防控、协同防控、精准防控,建立健全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有效整合资源力量,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工作机制,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二是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把社会治理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创造性实践中,是社会治理的中国特色。要坚定不移走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之路,创新完善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制度机制,织密社会治安的天罗地网。三是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新形势下,打造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升级版,关键是要坚持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方向。要打造点线面均衡布局、网上网下交汇融合、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打防管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提高立体化水平。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开展防控工作、以法治方式解决治安问题,提高法治化水平。着力培养专业思维、专业方法、专业技术,以打击防范专业化应对违法犯罪职业化。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工作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提高智能化水平。(三)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当前,公共安全形势依然严峻,必须以完善的体制机制托起安全的底线。一是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建立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二是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国家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契机,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推动应急管理从静态、职能管理向动态、综合管理转变,从灾害应对向风险管理转变,提高防灾救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强和改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食品药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社会治理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固本之策。一是树立大抓基层、大抓基础的政策导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要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二是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人民群众是最广泛、最活跃的社会治理主体。要善于总结提炼各地成熟经验做法,完善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激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内生动力。三是抓好基层基础建设的重点难点。基层力量、基础工作、基本能力,是当前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难点。要聚焦力量全覆盖,建好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等队伍,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推动社会治理力量落到最基层。要聚焦要素全掌控,实现对各类基础要素的精准掌控。要聚焦能力大提高,增强基层干部掌握情况、化解矛盾、服务群众本领。(五)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国家安全体系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掌握维护国家安全主动权的总抓手。一是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统领。总体国家安全观突出的是大安全理念,强调的是做好安全工作的系统思维和方法。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统筹推进各领域国家安全工作,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二是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做好新形势下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一手抓当前、一手谋长远。要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健全国家安全法律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国家安全风险研判、防控协同、防范化解机制,增强国家安全能力。三是坚决捍卫国家政治安全。政治安全是党和国家安全的生命线,是不可动摇的底线。要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抵御国家安全风险能力,高度警惕、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筑牢维护国家安全的铜墙铁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19-12-02 10:45:25

中央政法委员会:认真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 不断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11月1日上午,中央政法委就召开第二十次全体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意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主持会议并讲话,赵克志、周强、张军、陈一新、陈文清、宋丹、王宁及王小洪、邱学强、陈训秋等出席会议。会议对政法机关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哪些要求、作出哪些部署?看下面!一一列举——统一“五个认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机关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央政法各单位要发挥好表率作用,增强学习贯彻的政治、思想、行动自觉,组织政法干警带着责任学、带着信仰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实际学,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核心要义,重点统一“五个认识”。——统一对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的认识。一年多来,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观大势、运筹帷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政法机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理顺的体制、没有解决的难题;扫黑除恶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有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态进一步改善;安全稳定局面持续巩固,上半年全国刑事案件同比下降6%。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统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认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开辟了大国之治的新境界。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在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统一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和目标的认识。《决定》科学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思路,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调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强调突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我们要紧紧围绕总体思路和目标,谋划和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统一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的认识。《决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强调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等等。这些重大制度性安排,为坚持和完善政法工作制度、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我们要围绕这些重大战略部署,研究谋划大思路、新举措,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新贡献。——统一对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的认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结合政法工作职能任务,进一步强化制度意识、坚定制度自信、推进制度建设、提高制度执行力。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做到“三个者”中央政法各单位要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上做到“三个者”,真正发挥好表率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做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决捍卫者。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作为政法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在方向性问题上自觉以制度为准星,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始终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斗争,以实际行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党的领导制度。——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积极推动者。要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工作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以政法工作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政法工作制度中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要鼓励基层大胆创新、大胆探索,善于从基层实践中总结、提炼,实现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的良性循环。——做遵守和执行制度的模范实践者。要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为广大政法干警做好表率、树好标杆。要发挥好管理监督作用,让制度威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政法干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五个方面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紧密结合政法工作。具体落实到政法工作中,关键是要提升“五个现代化水平”。——坚持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牵引,完善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制度体系,提升党领导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要推动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法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一要着眼于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健全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完善政法机关政治督察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政法机关党组织向党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党委政法委听取委员述职等制度。二要着眼于加强党的思想领导,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研讨大培训制度化常态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健全政法干警思想动态分析制度,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三要着眼于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健全政法机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完善各级党委政法委、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协助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加强政法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协助党委和纪检监察机关做好监督检查、审查调查工作机制。——坚持以防范政治领域风险为底线,完善维护安全稳定制度体系,提升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现代化水平。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健全维护安全稳定体制机制、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资源,完善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工作体制、工作体系,完善反恐怖工作机制,完善对外执法安全工作机制,运用制度威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冲击。——坚持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切入点,完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提升平安中国建设现代化水平。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要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促进整个社会治理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一要以共建共治共享为价值导向,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健全平安中国建设协调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二要以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研究探索对黑恶势力依法打深打透、长效常治机制。三要以示范引领为抓手,推动各地大胆试、大胆闯,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持以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为主线,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升法治中国建设现代化水平。要扎实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一要推动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加强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的互动衔接,推动重要领域立法,以良法保障善治。二要健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机制,加大对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既要让法律长出“牙齿”,又要让法律能温暖人心。三要完善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司法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健全常态化执法监督机制,保证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四要健全政法公共服务体系,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扩大依法治国群众基础。——坚持以政法队伍“四化”建设为方向,完善政法队伍管理制度体系,提升新时代政法队伍建设现代化水平。主动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一要完善革命化建设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建立健全政治轮训制度,实确保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二要完善正规化建设机制,构建特色鲜明、切实管用的纪律条例体系,建立纪律作风巡查机制,完善违纪违法典型案件定期通报制度。三要完善专业化建设机制,构建响应需求、适应实战、全面发展的素能培养体系,健全“教、学、练、战”一体化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干警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四要完善职业化建设机制,健全政法职业选拔、分类管理、履职保护和职业保障制度,激励政法干警担当作为。会议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贯彻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组织系统学习。坚持以自学为主,同时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召开全体干部会议、举办专题报告会、组织集中宣讲辅导等多种形式,加强系统学习,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策部署上来。二是开展专题调研。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等深入开展调研。三是筹备召开有关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指导文件,对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进行研究部署,为提高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提供科学依据。责任编辑:LI
发表时间:2019-11-04 17:52:06

郭声琨: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期盼守护社会平安促进公平正义

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在陕西调研。图为郭声琨来到西安市公安局扫黑办调研。(郝帆/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11日在陕西调研时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始终顺应人民群众呼声期盼,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更好地守护社会平安、促进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元广场是西安市大型活动重要举办地,每逢节假日人流密集,
发表时间:2019-10-14 17:09:20

郭声琨:坚持深挖整治提高攻坚能力不断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胜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组长郭声琨11日在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第二次推进会上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的决策部署和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加大深挖整治力度,确保依法打深打透、除恶务尽,不断夺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新胜利。郭声琨指出,近两年来,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专项斗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当前,专项斗争进入爬坡攻坚的新阶段,要把专项斗争作为一项具有政治性、战略性、基础性意义的重大工程来抓,紧盯涉黑涉恶重大案件不放,紧盯“保护伞”“关系网”不放,紧盯黑恶势力经济基础不放,推动专项斗争不断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政策指导、线索摸排核查、依法办案、宣传引导等机制,有效破解扫黑除恶难题。要扎实开展督导“回头看”,用好大要案督办组、特派督导专员,做好考评奖励、强化督促问责,持续传导压力、激发动力。郭声琨强调,要针对专项斗争中暴露出的问题,着眼长效常治,探索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的长效机制,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实现三年为期目标提供有力保障。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副组长赵克志、周强、张军、李书磊、傅兴国、陈一新,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出席会议。全国扫黑办副主任,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及联络员,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书记、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厅(局)长、司法厅(局)长、纪委监委和党委组织部分管负责同志、扫黑办主任参加会议。胡和平介绍了陕西开展专项斗争的经验做法,安徽、湖南、河南、河北、福建、江西、广东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19-10-13 17:13:55

陈一新: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我们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以强烈的使命感切实把这一重要任务落实好,力争在社会治理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使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生态得到优化,确保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
发表时间:2019-05-21 14:38:45

陈一新:政法网宣铁军需创新建制机制体制

当今世界,互联网应用日新月异,网络舆论场众声喧哗。政法系统如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在4月29日中央政法委召开的政法网宣铁军建设视频会议上,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首次提出,要创新政法网宣铁军建制机制体制。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全网存在、架构健全”建制,创新“引导主动、应对高效”机制,形成“激励有效、保障有力”体制,打造一支强大政法网宣铁军,更好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陈一新从四个
发表时间:2019-04-30 10:13:45

陈一新: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 培育网红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4日在政法网络新媒体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八种理念”、实现“八个转变”,加快政法网络新媒体创新发展,着力构建全网覆盖全时响应的政法网络新媒体矩阵,着力做大做强做响政法网络新媒体,着力培育政法网红大V,着力开展网络斗争新战略新战场新战法研究,着力掌握政法领域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导权,努力把政法网络新媒体打造成为网上斗争第一方阵的排头兵,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陈一新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就网络宣传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要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政法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中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陈一新强调,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政法宣传舆论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以坚持“八种理念”、实现“八个转变”提升打赢网上斗争的能力水平。——要坚持“化险为机”,科学认识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大力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政法机关打击犯罪、治安防控、执法办案、司法改革、舆论引导等工作中的深度应用,实现战略导向从应对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向善用互联网这个“最大增量”转变。——要坚持“大局为重”,努力把政法宣传的领域从政法工作拓展到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促进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实现宣传领域从聚焦政法工作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转变。——要坚持“打赢为要”,切实提升政法软实力,用好“三同步”新机制,同时在网下网上两个战场排兵布阵、协同推进,实现战略布局从打赢网下战场向打赢网下网上两个战场转变。——要坚持“融合为径”,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着力提升政法网络新媒体网上斗争能力、融合发展能力、品牌创新能力、议题设置能力、“引关圈粉”能力,实现宣传阵地从依靠传统媒体向做大做强做响网络新媒体转变。——要坚持“内容为王”,善于发掘和利用政法资源优势,善于抓住和深耕社会热点题材,善于发现和聚拢一批正能量创作高手,实现内容来源从单一自创向多元采集转变。——要坚持“圈粉为本”,以真善美的多彩内容、多样表达、多种手段“引关圈粉”,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实现平台影响从小众账号自娱自乐向受众泛在粉丝众多转变。——要坚持“强军为上”,壮大网评力量,培育政法网红大V,实现网上力量从量少质弱的“散兵游勇”向打造强大的政法红色网军转变。——要坚持“保障为基”,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激励机制、建设人才队伍,实现组织领导从重视不够、保障不足向全方位强有力保障转变。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白少康主持会议。中央政法委各厅局、中央政法各单位和中国法学会、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政法委负责同志和宣传部门负责人,中央政法媒体、网站主要负责人,部分中央主要新闻网站、重要商网平台负责人和政法系统部分网红大V代表参加会议。责任编辑:LI
发表时间:2018-09-05 17:58:07

郭声琨出席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并讲话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24日在深圳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探索组织科学化、运行高效化、履职专业化、保障现代化,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体系,推动政法事业实现新飞跃、依法治国取得新进步。郭声琨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体制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标志
发表时间:2018-07-25 14:33:46

陈一新:政法新媒体“三四五六”创新举措

陈一新在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调研座谈会上提出政法新媒体“三四五六”创新举措5月24日,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就创新和加强新时代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开展调研座谈。他强调,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应对“三大挑战”,开展“四大宣传”,提升“五个能力”,抓好“六项保障”,大力推进新时代政法宣传舆论工作创新发展。24日上午,陈一新先后到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长安杂志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和法制日报社实地调研,并召开调研座谈会。陈一新指出,中央政法媒体是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主阵地,在新时代需要应对“三大挑战”,即应对尖锐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带来的挑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日益增长带来的挑战、传播格局持续发生深刻变革带来的挑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积极应对,破解难题,努力提高政法宣传舆论工作水平。陈一新强调,政法宣传舆论工作要以深化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主线,着力做新做强政法正面宣传,着力打赢政法领域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着力提高政法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突出抓好“四大宣传”,大力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宣传政法机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怨、最烦之事的坚定决心、有力举措、重大成效,大力宣传政法领域改革创新的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大力宣传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时代正气、时代风采,营造政法工作的良好舆论环境。陈一新指出,新媒体日益成为信息传播主要渠道和平台,要集中大力量,做强新媒体,着力提升“五个能力”:提升政法新媒体的网上斗争能力,坚决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政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能力,下决心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新媒体上来;提升政法新媒体的品牌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做响政法新媒体品牌,让亿万网民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党的声音;提升政法新媒体的话题设置能力,充分运用政法话语资源打造高端话题、特色话题、热点话题,牢牢掌握新媒体舆论场的主导权、话语权;提升政法新媒体的“引关圈粉”能力,把越来越多网民变为“粉丝”。陈一新强调,要加强对政法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着力抓好“六项保障”:要抓导向,确保政法媒体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传播正能量;要抓班子,选好配强政法媒体领导班子;要抓人才,吸引和留住懂政法业务、懂新闻传播、懂新媒体运用的高素质人才;要抓改革,创新媒体经营管理;要抓政策,完善薪酬分配制度,鼓励写好稿、出精品、创品牌;要抓大V,着力培育政法“网红”名人。责任编辑:LI
发表时间:2018-05-25 11:22:52

郭声琨:统筹推进政法口机构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17日主持召开政法口机构改革专项协调小组会议暨中央司法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从更高层次上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政法口机构改革和司法体制改革,形成全方位深层次的政法改革新格局,以实际行动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郭声琨要求,要健全政法改革组织实施机制,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政法组织体系改革,统筹推
发表时间:2018-05-18 16:47:20
<< 28 29 30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