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在俄罗斯媒体播出

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当地时间5月7日,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启播仪式在莫斯科举行。包括俄中两国政治、经济、文化、媒体、教育等各界知名人士在内的200余名嘉宾出席活动。节目即日起在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俄罗斯政府机关报《俄罗斯报》官网、俄罗斯天然气传媒控股股份公司、俄罗斯大亚洲电视台等多平台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国际版)精心选取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文章和谈话中所引用的中国古籍和经典名句,聚焦创新发展、文化繁荣、文明多样性与交流互鉴、家庭教育等主题,精彩呈现了习近平主席卓越的政治智慧、深厚的哲学修养和高尚的人文情怀。【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8:44

传承英雄血脉 捍卫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俄罗斯各界热烈反响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题:传承英雄血脉捍卫公平正义——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引发俄罗斯各界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江宥林刘恺胡晓光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俄罗斯各界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深情回顾中俄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奋战、赢得伟大胜利的历史,强调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为新形势下深化两国战略协作、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清晰指引。俄方愿同中方一道,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以两国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肩奋战情谊深厚“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感情真挚、读后令人动容,文中提出的多项重要主张对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局势具有现实意义。”《俄罗斯报》社长帕维尔·涅戈伊察说,他尤其认同“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是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习近平主席的这一论述精准概括了两国人民的品质气质。加列耶夫大将的外孙女达里娅·克赖诺娃7日一早阅读《俄罗斯报》,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深切缅怀她已故的外祖父等俄罗斯老战士。“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温暖人心,体现出他对俄罗斯老战士的深情厚谊,这让我非常感动。”克赖诺娃说,“我的外祖父生前常常给家里人讲述10年前在莫斯科同习近平主席那场难忘的会见,这是我们家族的珍贵记忆。”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克赖诺娃说:“这句话既形象又深刻,让我很有共鸣。俄中两国人民曾并肩英勇作战,那些牺牲的烈士和为胜利而战的英雄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这份战斗友谊是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基石。”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娜杰日达·科普捷娃的祖父是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一员,上世纪30年代曾在中国参加对日作战。科普捷娃表示,俄中军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团结战斗、无私互助,为两国关系史写下精彩而壮丽的一页。“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战斗友谊令人感动,也激励着我们后代继承他们的事业,让两国友好代代相传。”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领衔研究员叶卡捷琳娜·扎克利亚济明斯卡娅对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两国携手开辟的国际“生命线”颇有研究。她表示,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危急时刻,中国向苏联提供的多种急需战略物资和苏联向中国提供的武器装备通过这一“生命线”安全运达,为两国取得最终胜利提供重要保障,这很好地诠释了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的深厚情谊。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学术秘书鲍里斯·切利佐夫说,作为二战东方主战场,中国进行了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为最终击败日本军国主义、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战场牵制并消灭了日本侵略者主力,使其丧失了向其他战线投送大量兵力的战略机动能力,成为击败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因素。”坚决维护战后秩序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领衔研究员特列什·马马哈托夫注意到,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及,10年前的这个时候,他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马马哈托夫说,时隔10年,习近平主席再次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庆典,“彰显俄中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以及两个友好邻国相互支持的坚定意愿”。他相信,俄中关系一定能够排除外部干扰,双方在经贸往来、技术交流等方面合作前景也会愈加广阔。“俄罗斯和中国共同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十分必要。”俄罗斯地方志学家德米特里·安洽表示,两国人民为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付出巨大努力、承受巨大牺牲。和平来之不易,两国人民结下的友谊值得永远珍惜。当前,俄中关系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双方交往密切,期待未来有更深入的合作。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塔马拉·尤金娜就此表示,俄中人民都希望和平、反对压迫,“追求和平与公平正义的共同价值观是俄中关系的重要基础”。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俄罗斯《劳动报》副总编辑米哈伊尔·莫罗佐夫说,习近平主席在文章中阐述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他认为,两国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将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两国友谊和互信的图谋。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对两国关系“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深表认同。洛马诺夫说,俄中关系发展不受外界干扰。俄中倡导构建平等、有序的多极化世界秩序,这有助于保护各国利益,代表全球治理的正确方向。他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推动两国合作进一步深化,相信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将促进双边关系更加成熟稳定。俄中友协副主席伊万·阿尔希波夫认真研读了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就“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论述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各国应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完全统一一定能够实现。携手共创光明未来“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呼吁,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曾在中国工作生活超过20年,他对“坚持正确二战史观”这一论述深有感触。“守护真实的历史记忆、重温那些将两国和两国人民联系起来的历史时刻,具有特殊意义。”杰尼索夫说,当前存在歪曲二战历史叙事的消极倾向,俄中将共同抵制这一错误做法。俄中双方团结协作,是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圣彼得堡市社会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柳比莫夫表示:“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以史为鉴,激励后人创造更好未来,这对于维护和平、应对当今及未来的挑战至关重要。”“胜利来之不易,建立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同样不易,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坚定维护。”在扎克利亚济明斯卡娅看来,习近平主席署名文章中关于“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论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俄中支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这在当前非常重要。两国致力于实现共同发展,支持让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被听到,支持全球南方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项目主任季莫费·博尔达切夫充分认同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对“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论述,高度赞誉中国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得到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世界多国积极响应,这些倡议对于建立更加公正的国际秩序具有重要价值。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学者玛丽亚·谢梅纽克说,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她认为俄中战略协作对推动构建更加公正的全球治理体系具有稳定器作用。“我们目睹世界不断发生新的冲突,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分裂主义势力抬头,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重大威胁。”谢梅纽克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三大全球倡议,主张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兼顾彼此利益,为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参与记者:黄河、孟菁、周天翮、安晓萌、陈畅、常天童、张伟、王雅楠)【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7:06

习近平向“和平薪火 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当地时间5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和平薪火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致贺信。习近平指出,80年前,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共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用鲜血凝成牢不可破的伟大友谊,为两国关系高水平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80年后的今天,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俄关系不断焕发新活力,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典范。习近平强调,加强人文交流,对增进相互理解、弘扬睦邻友好、夯实双边关系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希望两国媒体共担使命、携手并进,多开展连民心、接地气、有温度的人文交流,为促进两国人民相知相亲注入新动力,为发展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增添新光彩,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贡献。“和平薪火时代新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人文交流活动”,由中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俄罗斯全俄国家电视广播公司当日在莫斯科联合主办。同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向活动致贺信。【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6:05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这是习近平检阅仪仗队。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记者杨依军江宥林)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习近平乘坐的专机进入俄罗斯领空后,俄罗斯空军战机升空护航。当地时间5月7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莫斯科,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时,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时,俄罗斯副总理戈利科娃等政府高级官员热情迎接。俄方在机场举行隆重迎接仪式。军乐团奏中俄两国国歌。习近平检阅仪仗队并观看分列式。习近平发表书面讲话,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习近平指出,中国和俄罗斯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患难与共的真朋友,相互成就的好伙伴。双方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打造了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精神。独立自主、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作出重要贡献。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俄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我期待同普京总统就双边关系、务实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同多国领导人和俄罗斯人民一道,深切缅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英勇献身的先烈,共同发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蔡奇、王毅等陪同人员同机抵达。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也到机场迎接。习近平乘车从机场赴下榻饭店途中,当地民众以及中资企业和留学生代表聚集在道路两旁,手持“热烈欢迎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等红色横幅,挥舞中俄两国国旗,热烈欢迎习近平到访。【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4:16

习近平离京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5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离开北京,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陪同习近平出访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办公厅主任蔡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部长王毅等。【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2:32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以史为鉴共创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10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赴俄罗斯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专门会见了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他们曾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战场上浴血奋战。老战士们的铮铮铁骨和坚毅神情我至今难忘。在过去几年里,加列耶夫大将、舒德洛少将等老战士先后离世,我深切缅怀他们。从将军到列兵,所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卓越功勋的老战士,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英雄不朽,正气长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俄两国人民并肩作战、相互支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在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最危急关头,“东方佐尔格”——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方提供第一手情报。烽火岁月,苏联向中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中国也向苏联输送急需战略物资,两国携手在大漠戈壁开辟出一条国际“生命线”,为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如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似伏尔加河宽广深沉,成为中俄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80年前,包括中国、苏联在内的全世界正义力量同仇敌忾、英勇战斗,并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势力。80年后的今天,单边主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历史的记忆和真相不会随着岁月流逝而褪色,带给我们的启迪永远映照现实、昭示未来。我们要以史为鉴,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刻教训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正确二战史观。中国、苏联分别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和欧洲主战场,是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纳粹主义的中流砥柱,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决定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付出巨大牺牲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军国主义者,谱写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篇章。在欧洲战场,苏联红军以坚韧意志锻造钢铁洪流,碾碎了纳粹侵略者的野心,解放了被德国法西斯奴役的人民,书写了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的壮丽史诗。历史告诉我们,光明必将驱散黑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把战犯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两场大审判的正义性质、历史价值、时代意义不可撼动!一切歪曲二战历史真相、否定二战胜利成果、抹黑中苏历史功绩的图谋都不会得逞!对于任何企图开历史倒车的行径,不仅中俄两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各国人民也不会答应!——我们要坚决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二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作出的最重要决定就是成立联合国。中国和苏联率先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国际形势越是变乱交织,我们越要坚持和维护联合国权威,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持续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俄方多次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中方对此高度评价。——我们要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当今世界,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就是为了破解上述赤字,以公平正义为理念积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应对全球性挑战必须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持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兼顾各方合理关切,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我们坚信,世界各国人民都会选择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中国和俄罗斯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是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中俄关系具有清晰历史逻辑、强大内生动力、深厚文明底蕴,不针对第三方,也不受制于任何第三方。双方要共同抵制任何干扰破坏中俄友谊和互信的图谋,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以中俄战略协作的确定性和坚韧性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有着灿烂文明的伟大国家,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都是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80年前,我们经过奋起反抗,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80年后的今天,我们要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做历史记忆的守护者、发展振兴的同行者、国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携手为人类前途命运争取更加光明的未来。【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41:02

第一观察丨习近平主席引用诗词名言寄语中俄关系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灿烂的文化,都是伟大的民族。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常常引用中国诗词古语、俄罗斯谚语名言等,寄语中俄关系发展和全人类和平与发展。这些重要论述,蕴含对文明、历史的深邃思考,指引着新时代的中俄关系不断向前,为世界百年变局中的人类文明进步事业指明方向。我们一起来学习品读这些饱含哲思的论述,从中感悟新时代中俄关系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坚毅前行之道,感悟习近平主席作为大党大国领袖、世界级领袖的时代担当与天下情怀。策划:张晓松、刘江主编:杨依军、朱基钗主笔:胡梦雪、邵艺博视觉:朱思明、徐菁、张惠慧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34:46

习近平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新华社莫斯科5月7日电抵达莫斯科伏努科沃专机机场的书面讲话(2025年5月7日,莫斯科)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很高兴应普京总统邀请,对俄罗斯联邦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再次来到友好的俄罗斯,我倍感亲切。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俄罗斯政府和俄罗斯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美好祝愿。中国和俄罗斯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患难与共的真朋友,相互成就的好伙伴。双方已经成功探索出一条相邻大国的正确相处之道,打造了以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为内核的新时代中俄战略协作精神。独立自主、成熟坚韧的中俄关系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也为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进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作出重要贡献。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面对加速演进的世界百年变局和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作为世界主要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携手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访问期间,我将同普京总统会晤,就双边关系、务实合作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沟通,为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这也是我时隔10年再次出席俄罗斯“5·9”胜利日庆典。我期待同多国领导人和俄罗斯人民一道,深切缅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英勇献身的先烈,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发出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时代强音。【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8 09:32:06

特稿丨习近平: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推动者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特稿丨习近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推动者新华社记者贺飞刘畅纽约联合国总部陈列着一件中国艺术品,高约165厘米,以景泰蓝工艺制成,鲜艳的中国红底色上饰有传统吉祥纹样,熠熠生辉。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这座“和平尊”赠送给联合国,以纪念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赠送仪式上发表讲话指出,“和平尊”传递了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十年后,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也再次彰显习近平主席心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天下情怀。中国始终热爱和平,崇尚和谐。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主席对和平有着深刻洞见,始终坚定不移地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对和平的不懈追求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场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中,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等地,各国军队和民众伤亡总数超过1亿人。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和巨大牺牲为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为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了战略支持。“历史告诉我们,战争好似魔鬼和梦魇,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和痛苦,必须高度警惕;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必须精心维护。”习近平主席指出。习近平主席多次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绵延数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主席思考战争与和平这一重大问题的重要哲思源泉。“中国《孙子兵法》是一部著名兵书,但其第一句话就讲:‘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其要义是慎战、不战。”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时说。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会见来访的时任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时,引用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名句——“自古知兵非好战”,表达对和平的珍视。习近平主席不仅对战争与和平有着深刻理解,他还有着深沉的英雄情怀。他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2014年,中国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4年起,习近平主席每年在纪念日都会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缅怀英烈。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为30名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纪念章。同年,习近平主席在访问俄罗斯期间,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颁发了纪念奖章。苏联元帅瓦西里·崔可夫的外孙尼古拉·崔可夫也在其中。“这枚‘和平勋章’是我最看重的荣誉,因为它是习近平主席亲自颁发给我的。”尼古拉说。高举多边主义火炬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各国的友谊和伙伴关系。当前,霸权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世界面临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增加。习近平主席将多边主义比作能够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火炬,深刻指出:“世界上的问题错综复杂,解决问题的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世界各国要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要弘扬多边主义,其核心要义是,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不能由一国或少数几个国家说了算。”习近平主席坚定倡导真正的多边主义,引领中国在解决地区和全球热点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为推动早日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强调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该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应该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该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该得到支持。中方通过穿梭外交努力斡旋推动和谈,并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一道发起成立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习近平主席同样致力于推动中东地区实现和平稳定。在中方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于2023年3月宣布同意恢复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在沙伊北京对话前的几个月内,习近平主席分别同两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谈。沙伊关系取得重大改善后不久,在同习近平主席通电话时,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高度赞赏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建设性作用。面对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形势,习近平主席积极倡导维护共同安全。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八年后,他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向世界提出全球安全倡议。习近平主席指出,“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倡导各国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破解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实现世界持久和平是人类的夙愿。习近平主席曾说:“贫瘠的土地上长不成和平的大树,连天的烽火中结不出发展的硕果。”习近平主席形容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习近平主席始终将发展作为推动人类实现更美好未来的重要支柱,为此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搭建广泛合作的桥梁。目前,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把支持全球南方发展振兴作为全球发展倡议合作的优先方向,创设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助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国通过这些倡议与其他国家分享发展经验,有助于促进共同发展。”卢旺达经济分析师斯特拉顿·哈比亚利马纳说,“这些举措以人为本,有助于缓解国家间的紧张关系。”推动完善全球治理总部坐落在上海黄浦江畔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立于2014年,是首个由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创立并主导的多边开发机构。4月29日,习近平主席到访新开发银行时指出,这家银行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创举”,“顺应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潮流,成长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新兴力量和全球南方合作的金字招牌”。金砖国家是全球南方的第一方阵。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金砖机制在2023年实现历史性扩员,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明显滞后,全球南方代表性和发言权未得到充分体现。中国认为,只有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得到更加有力的体现,全球发展才能更加平衡,世界和平的基础才会更加坚实。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在全球治理中提升话语权。在2022年二十国集团巴厘岛峰会上,习近平主席率先明确表态中方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2015年,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代表联合国接受了习近平主席赠送的“和平尊”。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举措同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潘基文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习近平主席展现了主动作为、至关重要的领导力。“他始终相信,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习近平主席如是说。【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7 09:51:40

习近平致电祝贺默茨当选德国联邦总理 李强向默茨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5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弗里德里希·默茨,祝贺他当选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习近平指出,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建交53年来,两国坚持互尊互信、平等相待的相处之道,始终走互利互惠、共赢发展的合作之路,成长为携手并进、彼此成就的好伙伴,以高水平合作推动双边关系持续健康发展。当今世界变乱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仍是人间正道和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作为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和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德两国理当顺应历史大势,坚守公平正义,深化交流互鉴,加强团结合作,携手抵御疾风骤雨,增进两国人民福祉,共同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我高度重视中德关系发展,愿同总理先生一道努力,秉持建交初心,巩固政治互信,深化交流合作,开创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新局面,引领中欧合作正确方向,共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致电祝贺默茨当选德国总理,表示中德是全方位战略伙伴,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成果斐然、前景广阔。平等互惠、合作共赢是两国共同作出的历史选择,也是中德关系最鲜明的特色,值得双方精心呵护和传承弘扬。我期待同你建立并保持良好工作联系,深化交流、共促发展,增进理解、凝聚共识,不断充实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内涵,引领中德、中欧合作正确方向。【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5-05-07 09:50:39
<< 47 48 49 50 51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