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题:迈向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高质量发展述评新华社记者谢希瑶、潘洁、刘夏村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洞察国际国内大局大势,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迈向更加光明的前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为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入9月,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一系列重要活动的密集举行,成为世界观察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窗口。2022年9月1日,工作人员(左一)向参观者介绍微创骨科手术机器人。当日,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拉开帷幕。新华社记者方喆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判断,指明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就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深刻阐释:“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2022年9月8日拍摄的第二十二届投洽会展馆现场。当日,以“全球发展:共享数字机遇、投资绿色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在福建厦门开幕。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这是再塑中国经济的伟大创举——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时间回到2012年。彼时的中国,行至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亟待解决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发展仍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深邃思考,并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重要指示:从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到不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叠加”时期到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到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系列深远谋划指引经济建设以高质量发展实现新飞跃。10年来,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由11.4%上升到18%以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总体上保持在30%左右;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2.5%提高到近30%,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却累计下降约34%;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进入“十四五”,我国又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只有把高质量发展主题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才能更好抵御各种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新发展理念开启关系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2022年9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等五个重要文件,件件体现新发展理念,关乎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场长郭万刚(左一)和大家一起前往治沙点(2019年8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范培珅摄2021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全面开启——以创新驱动提升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2年8月17日,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22年4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要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只争朝夕突破‘卡脖子’问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2022年6月5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航天员陈冬(中)、刘洋(右)、蔡旭哲向全国人民敬礼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鑫摄作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大决策,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1%提高到了2.44%,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了第12位,天宫、蛟龙、北斗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准备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以绿色发展增强高质量发展底色。曾经,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如块块疮疤令人痛心。为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先后6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问题整改解决。亲自“出题”,亲自“验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一些严重损害生态环境事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严肃查处,扭住不放,一抓到底,不彻底解决绝不松手。大型机械在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秦岭违建别墅群“群贤别业”内进行拆除工作(2018年9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邵瑞摄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是内在统一的,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踏上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正引领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宽阔大道上坚定前行。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没想到价格不菲的羊驼玩偶这么受欢迎”“所有六种口味的斯里兰卡红茶都卖完了”“明年我们要申请更大的展位”……刚刚闭幕的2022年服贸会上,众多海外参展商的心声折射出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魅力。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扎实推进,中国的市场潜力正在不断激发,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观众在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首钢园区的文旅服务专题展区游览购物(2022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韩旭摄这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世纪疫情突如其来,全球经济遭受严重冲击。2020年3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前往浙江考察复工复产情况。总书记一路看一路思考:“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2020年4月10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此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以“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专篇阐述。着眼大局、顺应大势,习近平总书记为我国中长期发展作出战略谋划——“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新路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努力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我们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继续扩大开放”……无论是国内考察座谈,还是出席国际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阐释和部署。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把握好重要着力点,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落地。参展人员在第130届广交会现场(202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通过《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举办广交会、消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一系列国际经贸盛会,统筹推进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生效,共建“一带一路”朋友圈扩至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向改革开放要动力,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观众在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体验按摩电竞椅(2022年7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程摄破浪前行,把舵定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准确把握时与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我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更加清晰、步伐更加坚定。观众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技术装备展区参观(2021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孟涛摄海报设计:段媛媛【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9-12 14:56:41

习近平致电祝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登基

新华社北京9月11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向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致贺电,对查尔斯三世登基表示祝贺。习近平指出,今年适逢中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我愿同查尔斯三世国王一道努力,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扩大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加强全球性议题的沟通,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9-12 14:50:08

习近平致信祝贺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强调 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 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新华社南京9月8日电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8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习近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
发表时间:2022-09-09 17:16:32

习近平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习近平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值此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召开之际,我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推动企业创
发表时间:2022-09-09 17:14:58

习近平致电祝贺洛伦索当选连任安哥拉共和国总统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9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若昂·洛伦索,祝贺他当选连任安哥拉共和国总统。习近平指出,近年来,中安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双方政治互信日益加深,务实合作有序推进,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我高度重视中安关系发展,愿同洛伦索总统一道努力,推动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9-09 16:20:02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拟提请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讨论的文件审议《十九届中央政治局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情况报告》《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的报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9日召开会议,研究拟提请党的十九届七中全会讨论的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稿、《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稿、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
发表时间:2022-09-09 16:07:53

习近平就朝鲜国庆74周年向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9月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朝鲜国庆74周年向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致贺电。习近平指出,74年来,朝鲜人民紧密团结在朝鲜劳动党周围,砥砺奋进,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重要成就。近年来,在朝鲜劳动党八大确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朝鲜人民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方面不断取得新成果,并成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好同志、好邻居、好朋友,我们对此感到由衷高兴。相信在总书记同志和朝鲜劳动党领导下,兄弟的朝鲜人
发表时间:2022-09-09 16:07:00

习近平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逝世向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致唁电 李克强向英国首相特拉斯致唁电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9日就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不幸逝世向英国新任国王查尔斯三世致唁电。习近平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个人的名义,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向英国王室、政府和人民致以诚挚的慰问。习近平在唁电中表示,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作为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赢得广泛赞誉。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是首位访问中国的英国君主。她的逝世是英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英关系发展,愿同查尔斯三世国王一道努力,以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为契机,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英国首相特拉斯致唁电,对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逝世表示哀悼,向女王亲属和英国政府表示慰问。【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9-09 16:03:08

习近平同非洲联盟领导人就非盟成立20周年和中国非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9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非洲联盟轮值主席、塞内加尔总统萨勒互致贺电,庆祝非盟成立20周年和中国非盟建立外交关系20周年。习近平指出,20年来,非盟引领非洲国家在联合自强、发展振兴和一体化建设的道路上阔步前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维护多边主义、捍卫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的征程中展现非洲力量。中国和非洲历来是休戚与共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国同非盟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传承中非传统友好
发表时间:2022-09-09 16:02:17

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题:用好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推进述评新华社记者杨维汉、白阳、王琦“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党和国家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面对中外记者,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语气坚定,宣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时隔不到一个月,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赴地方考察调研,就直奔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在广东之行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深圳市民中心和莲花山公园一线(2020年10月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梁旭摄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全会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实现了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次深入基层的考察调研中,不断谋划改革全局、推动改革实践。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领导小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改革推进情况,讲方法、明路径、指方向。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下,各方面改革蹄疾步稳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扎实推进,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下,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认识不断升华——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明确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作出决定,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之一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改革关头勇者胜,我们将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当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明确表示。2018年6月30日,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之一的浙江德清县,率先颁发了首批宅基地“三权分置”证书。来自4个村的农民代表、民宿业主代表、集体土地所有权代表签订三方流转合同,获颁了第一批真正意义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证。新时代的农村土地改革以盘活土地资源,激活农村潜力为落脚点,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等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接续推进,催生出乡村振兴的巨大内生动力。在安徽省宣城市旌德县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登记证发证仪式上,宅基地使用权人王五四(左),宅基地资格权人方圣莲(中)和宅基地所有权人、旌德县兴隆镇大礼村民委员会代表孙秀宝展示领到的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书(2018年2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哪里有瓶颈制约,哪里就是改革的主攻方向。如何破除案件审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顽疾?司法体制改革给出答案。2017年7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首批员额法官宣誓仪式,这标志着法官员额制改革在全国法院全面落实。员额制改革让司法力量集中到办案一线,有效提升办案质效,推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问题所指,改革所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机关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司法能力和公信力,制约司法能力、影响司法公正的深层次、体制性问题逐步解决。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三合片区党群服务中心“司法驿站”,律师志愿者(左)在提供法务咨询(2020年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翁忻旸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引导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国家公园等创新举措陆续面世,美丽中国加快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重塑重构军队领导指挥体制、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军事政策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人民军队体制一新、结构一新、格局一新、面貌一新……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苏浙沪三地的保洁船在太浦河水域联合清理水面浮游植物(2020年10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当日,来自苏州市吴江区、上海市青浦区和嘉兴市嘉善县的三名河长在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苏浙沪交界水域太浦河流域附近开展联合巡河活动。新华社记者方喆摄武夷山国家公园武夷断裂带峡谷内云雾缭绕,村庄若隐若现(2020年12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次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次集中行动: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新组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3个、更名4个,组建和重新组建部级机构25个,调整优化领导管理体制和职责部级机构31个……避免“碎片化”,善打“组合拳”。全面深化改革注重理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既抓方案协同,也抓落实协同、效果协同,在国企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改革充分衔接、相互耦合。这是“中国天眼”全景(2022年7月21日摄,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金秋送爽,华灯璀璨。今年8月31日晚,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会议中心,迎来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发出坚定不移对外开放的强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普惠包容、合作共赢,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动力。”观众在国家会议中心参观2022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服务贸易成就展专区(2022年9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才扬摄在开放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破解难题: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授权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构建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等经贸盛会“矩阵”……中国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激活自身发展的澎湃春潮,为全球经济注入强大动能。参展人员在第130届广交会现场(2021年10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人们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届进博会上参观(2021年11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大力量。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每年近5000万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救助;改革完善住房制度,累计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8000多万套;持续开展“减证便民”,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2.1万多项……一项项改革,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强了信心、暖了人心、聚了民心。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甘棠苑小区回迁居民在小区内散步(2020年9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一批改革硬招实招击中要害,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取向进行到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调整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第四中学学生在上体育课(2018年1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杨楹摄改革智慧来自亿万人的创造,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的道路从哪里来?从群众中来。我们要眼睛向下,把顶层设计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三明医改,这一来自基层的改革探索,全国闻名。如今,这里又有了新探索:乡村医生为村民看病抓药的时候,会一次开出“三张处方”——药品处方、生活运动处方、饮食处方。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的医保办工作人员(右)向前来咨询药品报销问题的居民讲解相关政策(2020年11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面对群众的新需求,我们要想方设法当好健康‘守门人’。要在基层多做‘防’的工作,多做精细化的健康管理。”当地的乡村医生说。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激发人民首创精神,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共识。浙江省台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给市民办理业务(2018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殷博古摄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四次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数字政府建设、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等重大议题,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亿万中华儿女必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海报设计:段媛媛【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9-09 15:49:10
<< 318 319 320 321 322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