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两会·温暖记忆丨“总书记为我们算出了生态账”

新华社呼和浩特3月2日电题:“总书记为我们算出了生态账”新华社记者高敬、侯维轶列车驶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境内,一路向北穿行在大兴安岭林区的莽莽雪原之中。车窗外,山峦逶迤、林海连绵,漫山遍野的桦树、松树笔直挺拔。2月22日,周义哲在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森工公司乌龙岱林场前行。新华社记者刘磊摄“欢迎来到林场!”记者到达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森工公司乌龙岱林场,满归森工公司北岸林场第七小队队长周义哲踏着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迎着我们走来。头戴红色安全帽,手里拿着测量树木用的卷尺,今年59岁的他已经与树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两年前,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全国人大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现场,向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自己和这片林子的故事。“我向总书记报告,以前我们是‘砍树人’,最早我们工队每年冬天生产木材能装400节火车皮;现在丢掉斧锯,成了‘看树人’,同样也是在为国家做贡献。”在林业工人野外作业驻扎的帐篷里,围坐在火炉边,周义哲向记者讲述起那难忘的一幕——2021年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周义哲说:“看到总书记和蔼可亲的面庞,我本来紧张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下来。”审议开始了。代表们发言时,习近平总书记听得十分认真,还不时提问。周义哲说:“我在发言中汇报了林区这些年的转型发展。听到总书记对我们林业工人生产生活的关心和牵挂,我的心里热乎乎的。”周义哲说,总书记两次到内蒙古考察,每次都到林区实地了解情况,同护林员深入交流。2月22日,周义哲在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森工公司乌龙岱林场清理杂枝,对森林进行综合抚育工作。新华社记者刘磊摄2014年春节前夕,冒着零下三十摄氏度的严寒,踏着皑皑白雪,习近平总书记到阿尔山市伊尔施镇,看望林业职工。当时的阿尔山林区正处在停伐后的艰难转型期,总书记对大家说:“历史有它的阶段性,当时砍木头是为国家做贡献,现在种树看林子也是为国家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林区转型,这些话也鼓舞着我们所有的林业工人。”周义哲说。这是2022年9月25日在满归森工公司白马林场拍摄的蘑菇菌棒。新华社发(姜文宇摄)在两年前的审议现场,周义哲向总书记报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他所在的林区得到休养生息。据测算,2018年林区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达6159.74亿元。从曾经“油锯一响,黄金万两”,到现在“不砍一棵树,照样能致富”。一群人职业的改变,反映了时代的壮阔变迁,折射出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坚定决心。“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习近平总书记听着周义哲的发言,接过话头说,“你提到的这个生态总价值,就是绿色GDP的概念,说明生态本身就是价值。这里面不仅有林木本身的价值,还有绿肺效应,更能带来旅游、林下经济等。”这是2020年6月28日拍摄的内蒙古大兴安岭满归林区景象(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郭启明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实际上是增值的。”谈到林区转型发展,周义哲告诉记者:“我们成天在山里、在林子里,感受最深!从‘砍树人’到‘看树人’,总书记为我们算出了生态账。”“林区转型后,你们要做哪些工作呢?”记者问道。周义哲笑着说:“现在,这漫山遍野的树就是我们的‘宝贝疙瘩’!”冬季要做好综合抚育,夏季要抓紧时间植树造林。林区还积极发展旅游业,发展林下种植养殖产业,将“森林里的天然味道”送上老百姓的餐桌。跟随周义哲一起踩着积雪走进林子,只见一棵棵树木笔直挺拔,林海雪原交相辉映,风景壮美。2022年6月30日,周义哲(左)在内蒙古森工集团满归森工公司北岸林场进行补植补造。新华社发(郭启明摄)摸着一棵大树粗壮的树干,周义哲仰头感叹:“这些可都是降碳、固碳的宝贝呀!”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年均固碳量增加488万吨,以目前碳汇价格测算,可是一笔非常可观的收入。走着走着,还能发现雪地上有一些小动物留下的脚印。周义哲说:“生态变好了,野生动物也多起来,我们管护站周围经常看到有狍子、棕熊前来‘光顾’。”三月风清,大兴安岭的又一个春天即将开启。【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3 15:40:51

十年两会·温暖记忆|“更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嘞!”

新华社郑州2月28日电题:“更幸福的日子还在后面嘞!”新华社记者于文静、孙清清黄河北岸的豫东平原,微红的朝霞映衬下,麦田延伸向远方。在河南省濮阳市庆祖镇西辛庄村,一排排小楼干净整齐。门口挂着一串串红灯笼的一处院落,就是党支部书记李连成的家。“记者朋友,快进家!你们来得怪早,等天再亮些咱看麦去。”70多岁的李连成笑着迎出来。身材瘦削的他,一口浓浓的濮阳口音,说起话来声音洪亮。在屋里,他给我们倒上热水,讲起了那次特别温暖的经历——201
发表时间:2023-03-03 15:37:56

十年两会·温暖记忆|“当好‘火车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新华社济南2月27日电题:“当好‘火车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新华社记者任沁沁、袁敏、赵小羽“咱这一口‘曹县味儿’普通话,不知道网友能不能听懂?”“恁放心,这才显得咱村产品是真正的‘土特产’!”镜头前,“60后”王银香和“00后”主播开着玩笑。2月20日,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村,王银香(前)在电商直播间介绍村里的特色食品。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几分钟内,这个鲁西南农村的直播间流量直线拉升。有机生活体验馆、生态牧场、休闲农业……
发表时间:2023-03-03 15:30:23

中央政治局委员 书记处书记 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务院 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根据党中央有关规定,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党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每年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近期,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书面述职,习近平认真审阅了述职报告并提出重要要求。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有关领导同志每年向党中央和总书记书面述职一次,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
发表时间:2023-03-03 10:40:39

习近平向越南新任国家主席武文赏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3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武文赏,祝贺他就任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习近平指出,中越是山水相连的社会主义友好邻邦。去年以来,我同阮富仲总书记就巩固传统友谊、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达成重要共识,共同擘画了新时代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宏伟蓝图。我高度重视中越关系,愿同武文赏主席一道努力,推动两国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朝着共同构建中越具有战略意义的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3 10:05:01

习近平同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记者刘华)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前,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卢卡申科举行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黄敬文摄习近平指出,去年9月我们在撒马尔罕共同宣布将中白关系定位提升为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各领域合作注入强劲动力。今年是中国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
发表时间:2023-03-02 17:18:20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守党校初心 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蔡奇丁薛祥出席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中共中央党校3月1日举行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各级党校要坚守这个初心,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奇、丁薛祥出席。上午10时,会议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党校事业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站位,是践行党校初心的必然要求。必须始终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必须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坚持党性原则,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政治路线,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紧扣党之所需、发挥自身优势,做到党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党校就培养什么样的干部;党需要研究解决什么重大问题,党校就努力在那些方面建言献策。习近平强调,为党育才,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党校是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必须在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队伍上积极作为,做好新时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工作,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授好推动改革发展稳定之业,解好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所遇之惑。习近平指出,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对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掌握得越牢靠,政治站位就越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就越强,观察时势、谋划发展、防范化解风险就越主动。党校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培训,重点抓好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习近平强调,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四史”、革命传统、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风廉政等教育,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和推动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精神境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习近平指出,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职责使命,领导干部必须全面增强各方面本领,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各级党校要紧紧围绕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组织开展务实管用的专业化能力培训,重点提升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同时加强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攻难关、迎挑战、抗打压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更好胜任领导工作。习近平强调,党校作为党的思想理论战线的重要方面军,承担着为党献策的重要职责。要做好理论研究、对策研究这个探索规律、经世致用的大学问,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等方面推出高质量成果。这也是党校的独特价值所在。习近平指出,党校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必须掌握在忠于党、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党校要宣传党的主张,有针对性地批驳各种歪理邪说,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宣讲者、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坚定维护者、用党的意识形态引导社会思潮的可靠排头兵。习近平强调,坚守党校初心,就必须始终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发挥不正之风“净化器”、党性锻炼“大熔炉”、全面从严治党“风向标”的作用。要加强党校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教育,加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党校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各级党校要敢抓敢管、严抓严管,让学员一进党校就感受到学习之风、朴素之风、清朗之风。要把质量立校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工程,坚持高标准办学。要抓好人才队伍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习近平最后强调,坚持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我们党办党校的根本经验,也是推动党校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全党办党校,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实际行动支持党校事业发展。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张领摄陈希在主持会议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了中央党校90年历史成就和光辉业绩,围绕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作了全面深刻阐述,是指引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各级党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党校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会议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李干杰、李书磊、刘金国出席。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职工代表、在校学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校(院)领导、离退休老同志代表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设分会场。【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3-03-02 17:16:13

习近平就希腊列车相撞事故向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致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3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希腊发生列车相撞事故向希腊总统萨克拉罗普卢致慰问电。习近平表示,惊悉贵国发生列车相撞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遇难者表示沉痛的哀悼,向遇难者家属致以诚挚的慰问,祝愿伤者早日康复。【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3-03-02 17:14:17

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就中科建交4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3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科特迪瓦总统瓦塔拉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指出,建交40年来,中科双方始终真诚友好,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成为发展振兴道路上的重要朋友和伙伴。去年底我同瓦塔拉总统通电话,就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达成新的共识。我高度重视中科关系发展,愿同瓦塔拉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40周年为契机,巩固相互支持,加强全方位合作,推动中科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人民。瓦
发表时间:2023-03-02 15:39:57

从十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信心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题:从十个维度看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新华社记者2023年的春天,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世界目光聚焦中国——此时此刻,中国经济企稳回升的步伐正在加快,各地各部门铆足干劲,人们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这信心,源自蓝图绘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这信心,源自砥柱中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中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向前。全国两会前夕,新华社记者采访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
发表时间:2023-03-02 15:33:34
<< 235 236 237 238 239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