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丨“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秘鲁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

新华社利马11月12日电特稿|“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秘鲁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到访新华社记者王钟毅郝云甫李欣“秘鲁山水雄奇,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南美洲脊梁’安第斯山脉纵贯南北,亚马孙河浩浩荡荡,是矿产、能源、森林、生物资源的聚宝盆。秘鲁人民勤劳勇敢,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印加文明悠久灿烂,马丘比丘遗址、纳斯卡地画等古文明瑰宝令人向往,《山鹰之歌》等安第斯民歌旋律悠扬,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2016年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当地媒体发表署名文章这样描述他对秘鲁的印象。时隔8年,习近平主席将再次踏上这片古老雄奇的土地。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3日至17日赴利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秘鲁各界人士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认为此访彰显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必将推动秘中务实合作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注入新动力。为共筑美好未来提供指引11月的秘鲁,夏意初现。利马,这座南美“花园之城”,正热切期盼着习近平主席的到来。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秘鲁安第斯通讯社社长菲利克斯·巴斯至今还清楚记得那时的情景和氛围。他表示,秘中关系不仅包含经贸合作,还包含相互尊重、团结和友谊。“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推动秘中关系进一步深化,为两国共筑美好未来提供指引。”秘鲁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拉美国家之一,两国关系长期走在中拉关系前列。双方建交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双边合作稳步发展。这是2023年9月25日由中方承建的秘鲁瓦克塔瓦鲁隧道工程的施工现场。新华社发中秘关系始终稳步向前发展,离不开两国元首的亲自擘画和战略引领。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旧金山会见博鲁阿尔特总统。今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博鲁阿尔特总统举行会谈。秘鲁交通和通信部长劳尔·雷耶斯是博鲁阿尔特总统访华的陪同人员之一。“12个月的时间里,两国元首将完成3次会晤,这充分体现了秘中关系的高水平。”雷耶斯说,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两国在基础设施、技术、通信等领域合作注入新动力,促进共同发展,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这是习近平主席继2016年的国事访问后第二次访问秘鲁。秘鲁人民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的到来。”秘鲁国会主席爱德华多·萨卢安纳说,习近平主席的到访将进一步巩固秘中传统友谊,深化两国各领域合作。萨卢安纳指出,习近平主席重视发展中秘关系,持续推进两国友好交往,使得两国关系更加融洽。“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两国友谊源远流长。我们的友好关系有悠久的历史,这种长久的交往又让我们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厚。”6月20日,在秘鲁阿雷基帕,工作人员在羊驼毛制品手工艺人奥斯瓦尔多·马马尼的工坊制作羊驼玩偶。通过连续参展进博会,羊驼毛制品在中国市场大受欢迎。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为务实合作创造机遇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的钱凯湾内,一座现代化港口——钱凯港即将迎来正式运营。钱凯港是中秘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旗舰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拉美地区新的枢纽港和太平洋门户港,成为中拉之间的陆海新通道。得知习近平主席即将访问秘鲁,参与钱凯港隧道建设的秘鲁工程师奥马尔·阿拉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钱凯不仅仅是一个港口,还意味着随港口开放而来的经贸联系,代表着光明的未来。”阿拉约说,“作为秘鲁人参与了钱凯港的建设,为祖国发展作出了贡献,我感到十分光荣。期待习近平主席与博鲁阿尔特总统共同启动秘鲁发展的新引擎。”钱凯居民露特·希梅内斯感慨,她多年前初到此地时,到处是荒土坡。如今,钱凯日益繁荣,新的商业项目层出不穷,吸引越来越多秘鲁人前来定居。“更美好的未来在前方。”希梅内斯满怀期待。这是6月21日在秘鲁钱凯港拍摄的码头操作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李木子摄中国连续多年成为秘鲁最大贸易伙伴,秘鲁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第四大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目的地。两国2023年双边贸易额近377亿美元。今年,两国还宣布实质性完成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谈判。正如博鲁阿尔特总统访华期间所说,近年来,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中国企业在秘鲁的投资合作,不仅为秘鲁创造了大量就业,也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验。中国南方电网控股的秘鲁博路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秘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又一个成果。这家公司服务利马北部及周边1602平方公里区域,是秘鲁用户数最多的配电公司。“中方团队为公司带来先进管理模式和技术理念,让我们能更好为秘鲁民众提供服务。”公司当地员工内斯托尔·格雷罗说,相信习近平主席的来访将为推动秘中务实合作创造新的机遇。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秘鲁马铃薯专家维克多·奥塔苏曾多次到中国青海协助培育马铃薯。他将两国在马铃薯育种方面的合作誉为“互惠互利的典范”,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带来更多合作项目,进一步促进双方优势互补,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人文交流注入活力太阳神鸟金饰耀眼夺目,青铜雕像神采奕奕,玉石器古朴温润……这些三星堆和金沙出土的代表性器物,与秘鲁库斯科印加博物馆内的印加文明藏品相映生辉,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11月5日至20日,“太阳之光:古蜀与印加文明互鉴展”在这里举办。印加博物馆馆长莫埃尼尔·茹利尼奥·萨帕塔说,这次展览为库斯科民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窗户。他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的来访,认为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有助于加强保护民族和国家文化,促进不同国家乃至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得到拉美国家广泛认同。秘鲁国家考古人类学历史博物馆馆长拉斐尔·贝龙说:“自2016年与中方联合举办‘天涯若比邻-华夏瑰宝展’以来,我们与多家中国博物馆合作,在中国举办了数次秘鲁文物展,受到中国观众欢迎,让我们非常开心。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能让未来两国文化交流更加密切,能有更多中国文物与秘鲁观众见面,也让更多秘鲁文物到中国去展出。”秘鲁是中国在太平洋对岸的“邻居”,是华人最早到达和聚居数量最多的拉美国家之一。拥有中国血统的秘鲁人目前占秘鲁总人口的约十分之一,秘鲁人民亲切地把中国人称为“老乡”。今年5月,秘鲁宣布将每年2月1日定为“秘中友谊日”,表示对华人移民特殊贡献和价值的认可。“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与融合,华侨华人群体和中国文化已经深深扎根于秘鲁社会之中,成为秘鲁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拥有华人血统的秘鲁资深媒体人和经济学者卡洛斯·阿卡特说,习近平主席此访将为秘鲁华侨华人群体带来巨大鼓舞,是值得期盼和庆祝的盛事。秘鲁考古学家露特·沙迪说:“我认为秘鲁文明和中华文明的一个共同点是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她期待习近平主席来访能进一步加强秘中文明对话,进一步激发世界范围内对和平、发展、环保等重要议题的思考,“这有助于共同保护人类的文明成果和我们的地球”。【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3 15:37:58

心相近丨“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讲述的中秘友好故事

新华社利马11月11日电心相近|“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讲述的中秘友好故事动人心弦新华社记者赵晖张远郑开君中国和秘鲁之间,浩瀚的太平洋潮起潮落。十八世纪时,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在诗作中以“从中国到秘鲁”感叹天涯海角之远。然而,在两国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中,有着这样一群友好使者,跨越大洋、穿越历史,将真挚情谊世代相传。“人生乐在相知心。”习近平主席曾以这句古语形容中秘两国人民感情相连、心灵相通,亲切地称呼秘鲁为“太平洋对岸的‘邻居’”,并在元首外交现场多次深情讲述秘鲁友好人士和中秘人文交流的动人故事。这份对友谊的珍重,正鼓舞新一代中秘友好使者在日益丰富活跃的交流合作中,接力传承两国传统友好这份共有的宝贵财富。“我们需要更多像吉叶墨这样的汉学家”秘鲁天主教大学东方研究中心的图书馆陈列着近600本有关中国的书籍。在显眼位置,已故秘鲁汉学家和翻译家吉叶墨的20多本著作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翻开一本多年前出版的《来自中国的报道》,书页已有些泛黄,承载着吉叶墨在华期间社会活动的历史。2016年11月8日,在秘鲁首都利马家中的吉叶墨。新华社记者申宏摄2016年11月,习近平主席对秘鲁进行国事访问,在秘鲁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特别提到两位秘鲁朋友,其中一位就是吉叶墨。“现在,吉叶墨先生已经87岁了,听说他仍然坚持每年访华,我向他致以崇高的敬意。”习近平主席说。正是通过习近平主席的讲述,吉叶墨多年来参与中秘人文交流的事迹,以及他所著《来自中国的报道》《李白诗选》《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更多人所熟悉。吉叶墨当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非常荣幸得到习近平主席的认同”,“对此深感惊喜和兴奋”。“如果有来生,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人。”吉叶墨希望自己从小学习中文、研究中华文明,“将所知所学传播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言谈之中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满怀的深情,令人动容。东方研究中心现任教授帕特里西亚·卡斯特罗告诉记者,吉叶墨堪称目前秘鲁汉学界的“老师”。“30多年前,秘鲁高等院校几乎没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课程,吉叶墨开了先河,用自编的教材在很多年轻人心中种下了爱好中国文化的‘种子’。”她向记者回忆。卡斯特罗至今对自己参加的第一课记忆犹新。“那是1991年的一个下午,吉叶墨在黑板上写下‘三人行,必有我师’。他告诉我们,这句话里所蕴含的中国智慧要用一生去体悟。”吉叶墨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他在华工作生活20多年,在高校教授西班牙语之外,还从零开始学习中文,潜心研究中国文化,精心翻译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足迹几乎遍布中国。年逾八旬的他还编撰出版《中国文化百科全书》,为广大西班牙语世界读者架起了解中国的又一座桥梁。2016年11月8日,吉叶墨在秘鲁首都利马的家中向记者讲述他与中国的故事。吉叶墨家里挂满了中国字画、工艺品,他戏称自己家是“中国城”。新华社记者申宏摄“吉叶墨对中国汉字和古诗词情有独钟。他认为,中国古诗词中对名山大川、日月星辰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人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宝贵窗口。”卡斯特罗说。卡斯特罗2003年首次到访中国,此后也像吉叶墨一样在中国工作生活了20来年,亲眼观察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她陆续出版了《中国古代38位女诗人作品选》《文明的长河:中拉文明互鉴》等著作。2024年9月24日,秘鲁汉学家帕特里西亚·卡斯特罗(右)和秘鲁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学校校长珍妮弗·帕扬(左)共同展示卡斯特罗的新作《中国古代38位女诗人作品选》。(受访者提供)“30多年前,吉叶墨就笃信,中国必将实现经济腾飞和文化复兴。”卡斯特罗说,“我在中国待的时间越长,对此越有共鸣。”2020年,卡斯特罗接过吉叶墨的“教棒”,传承他的事业——培养新一代汉学家。“我们需要更多像吉叶墨这样的汉学家,继续为促进秘中相互认知搭建桥梁。”卡斯特罗说。对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卡斯特罗高度认同。“在充满冲突的当今世界,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的差异,接受多元,提倡对话,加强交流。”“向拉美民众展示真实的中国”“在彻底摆脱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后,中国社会仅用了半个世纪,就以惊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震惊了世界。”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塞在《中国:惊世之国》一书中这样写道。秘鲁作家、记者安东尼奥·费尔南德斯·阿尔塞的旧照及作品《中国:惊世之国》(拼版)。(受访者提供)安东尼奥是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秘鲁国会演讲中提到的另一位秘鲁朋友。青年时代,安东尼奥接触到有关中国革命和红军长征的报道,对中国充满向往。1960年,他作为拉美新闻代表团的一员首次访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1970年,已在中国工作的安东尼奥准备返回秘鲁探望父亲。周总理向他表达了中国同秘鲁扩大交往的意愿和推动中秘建交的主要考虑。安东尼奥不辱使命,积极奔走,成为推动秘中建交的一名重要使者。这段经历被他写进了《中国:惊世之国》一书。在旅居中国30多年间,他出版了《中国:时代的面貌》《到永恒的纪念碑——长城和马丘比丘》等一系列著作和画册,为不同时期的中国“画像”,持续为秘中两国增进理解、巩固友好作出积极贡献。习近平主席2016年11月在秘鲁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对安东尼奥在中国的采访报道给予积极评价:“向拉美民众展示真实的中国”。忆及此事,安东尼奥的女儿洛德斯·费尔南德斯·埃斯基韦尔告诉记者,“这让我们全家都非常激动”。正是在父亲的言传身教和鼓励下,洛德斯继承父业,从事新闻工作,并从2004年起在中国媒体担任西班牙语新闻主播,一干就是18年。安东尼奥的女儿洛德斯在中国媒体担任西语新闻主播时的旧照。(受访者提供)“我从小就喜欢跟着爸爸去上班,喜欢听他敲击打字机的声音。我也成为一名记者,和爸爸一样来到中国,通过自己的工作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的中国。”洛德斯说。洛德斯对2015年在西藏采访报道的经历印象尤为深刻。她将所见所闻转化成一篇篇报道,向外国受众客观展示了一个安定繁荣、日新月异的西藏。作为记者,她亲眼见证了中国发展和秘中交流的诸多重要时刻。2018年,她被授予中国政府友谊奖。洛德斯认为,中国民主制度不同于西方,然而行之有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习近平主席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出来的,有着丰富的从政经验,他一心为民,深受民众爱戴,这也是他带领中国实现巨大发展的重要原因。”“她始终怀有一颗中国心”1849年10月,75名华工乘船抵达秘鲁卡亚俄港。这被视为秘鲁华人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如今,秘鲁是华裔人口最多的拉美国家。2016年访问秘鲁前夕,习近平主席在秘鲁《商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写道,“他们同秘鲁人民一起辛勤劳作,为秘鲁国家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也成为最早在秘鲁传播中华文化的友好使者。”今年3月辞世的秘鲁爱国侨领何莲香老人正是这样一位友好使者。作为第二代秘鲁华人,她把增进秘中友谊作为毕生的事业。抗日战争期间,她和秘鲁华侨学校的老师同学一道义演募捐,支援中国抗战。新中国成立后,她接手秘鲁华文报社《公言报》主编一职,顶住重重压力,声援新中国。她为推动秘中两国1971年建交作出重要贡献。多年来,她无数次跨洋奔走,积极推动两国人文交流。2019年9月26日,何莲香在接受“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后致辞。马里亚诺·巴索摄基于这份血浓于水的纽带,何莲香在儿子萧孝斌11岁时将他送回中国学习,并鼓励他扎根中国。萧孝斌向记者动情回忆:“她始终怀有一颗中国心,几乎每年都要回中国,直到90多岁高龄。这一切也在激励着我们接力前行。”受到激励的还有邓如朋。2009年,秘鲁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成为秘鲁首家孔子学院。身为第三代秘鲁华人,邓如朋出任首任外方院长长达11年,为秘鲁中文教育普及和中秘文化交流作出积极贡献。2024年11月4日,邓如朋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视频截图)。“我小时候,这边还没有像样的中文学校。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秘中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中文热和赴华留学热在秘鲁逐步升温。”邓如朋告诉记者。令邓如朋兴奋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学习中文后都选择赴华留学,涉足的专业和领域也日益多元,秘中人文和学术交流的基本盘在持续扩大。11月5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秘读者会在秘鲁首都利马举行,邓如朋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体会。他说,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是了解中国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载体,“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倡议将推动秘中关系更加紧密、更有可持续性。作为中国移民后代,我们有责任将秘中友好的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3 15:36:09

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对广东珠海市驾车冲撞行人案件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全力救治伤员依法严惩凶手加强风险源头防控严防发生极端案件李强作出批示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11月11日晚,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驾车冲撞行人案件,截至目前,已造成35人死亡、43人重伤。案件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广东珠海市香洲区体育中心发生驾车冲撞行人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性质极其恶劣。要全力救治伤员,精心做好伤亡人员及家属安抚善后工作。要依法严惩凶手。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强风险源头防控,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严防发生极端案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全力抢救伤员,稳妥做好善后,尽快查明案情并依法严惩凶手。要防控结合,切实做好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排查化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根据习近平重要指示,中央已派工作组赶赴当地指导处置工作,广东省及珠海市正全力做好伤员救治、案件侦办、社会面防控等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3 09:31:01

习近平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习近平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值此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我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祝贺!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习近平2024年11月12日【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3 09:30:09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

新华社广州11月12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1月12日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致以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强调,新的起点上,希望中山大学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红色基因,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庆祝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100周年大会12日上午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并致辞。他表示,希望中山大学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百年校庆为新起点,锚定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努力在培育拔尖人才、推进科教协同创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广东发展上实现新突破,为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广东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全力支持中山大学再创佳绩、再立新功。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1924年亲手创办的大学。建校百年来,该校培养输送了80余万名各类人才,在服务国家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3 09:29:27

第一观察 | 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共答时代课题,习近平主席作出重要指引

11月11日,习近平主席向在巴西圣保罗开幕的“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宣示中国在全球南方问题上的立场,对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共同解答时代课题提出殷切希望。一个时期以来,全球南方成为国际关系中的热词,受到国际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今天,世界各地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使用全球南方来指代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集合体。词汇兴起的背后,是国际格局的深刻演变。习近平主席贺信开宗明义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独立自主政治底色、发展振兴历史使命、公道正义共同主张的全球南方国家,不畏国际形势波谲云诡、逆流涌动,坚定不移地自主选择发展道路,共同捍卫发展权利,携手走向现代化,正在深刻影响、也必将更加深刻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历来是同其他全球南方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多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定地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肩并肩站在一起、手挽手共同前进,秉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共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展现了一个大国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今年6月,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倡导“全球南方”共同做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走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这“四大力量”,针对的都是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重大和紧迫问题,就破解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信任赤字提出了全球南方方案,为全球南方朝着正确方向团结奋斗擘画了蓝图。今年以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在中国举办,扩员后的“大金砖”峰会在俄罗斯举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峰会即将分别在秘鲁、巴西登场……相继举行的这些重要多边会议,点亮了全球治理的“南方时刻”,成为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重要标志。此时此刻,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通讯公司联合主办“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众多全球南方国家媒体智库相聚在一起,表明了媒体智库为全球南方团结壮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鼓与呼的文化自信、历史自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贺信中强调的:“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全球南方媒体智库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有助于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有助于进一步壮大人类进步力量的声势,有助于引导世界上更多人民理解全球南方、支持全球南方,共同参与到建设更加美好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伟业中来。习近平主席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指引着全球南方媒体智库为各国人民共同的现代化梦想、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团结合作、砥砺前行。策划:张晓松主笔:杨依军视觉:金小茜、张惠慧新华社国内部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2 11:13:16

习近平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11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致贺信。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人类进步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始终是全球南方的一员,永远属于发展中国家,愿同广大全球南方国家一道,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强调,在世界百年变局中逐梦现代化,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是全球南方国家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也是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面临的共同时代课题。希望与会嘉宾深入探讨、凝聚共识,共同唱响“南方声音”,展现“南方担当”,为推动全球南方成为维护和平的稳定力量、开放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球治理的建设力量、文明互鉴的促进力量贡献智慧。“全球南方”媒体智库高端论坛当日在巴西圣保罗开幕。论坛由新华通讯社和巴西通讯公司联合主办,主题为“唱响‘全球南方’主旋律开启发展振兴新征程”。同日,巴西总统卢拉也向论坛致贺信。【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2 11:12:19

习近平复信巴西友好人士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巴西各界友好人士,鼓励他们继续为中巴友好事业贡献力量。习近平指出,很高兴看到中巴两国友好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建交50年来,中巴两国携手同行,休戚与共,成为了跨越山海的好朋友。中方愿同巴方不断丰富两国友好的时代内涵,使中巴关系成为发展中大国团结协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典范,为人类和平和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欢迎巴西朋友多来中国走走看看,亲身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希望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巴关系不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使中巴友好像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腾不息。近日,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前副市长恩里克·特谢拉,来自巴西-中国友好协会、巴西圣保罗大学及圣保罗州立大学师生、里约科帕卡巴纳要塞乐团等百余名巴西友好人士分别致信习近平主席,感谢中国政府、企业和高校对巴中友好交流和当地改善民生所作贡献。【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2 11:10:55

特稿丨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国际社会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里约峰会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中国力量——国际社会期待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里约峰会新华社记者宋盈阚静文山海相拥,椰树婆娑,巴西里约热内卢,初夏将至。应巴西联邦共和国总统卢拉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1月17日至21日赴里约热内卢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并对巴西进行国事访问。峰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将与各成员领导人共商发展合作大计,凝聚各方共识,共绘全球治理蓝图。国际人士表示,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要主张,寄望中国为完善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携手全球南方实现振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以“构建公正世界和可持续星球”为主题,回应了时代呼声,契合了人民愿望。2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一名男子经过G20标识。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当今世界,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安全失序、发展失衡、治理失效日益突出,人类再次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里约热内卢峰会召开之际,国际社会再次将目光投向中国。各国人士期待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继续凝聚合作发展共识,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中国力量。研究中国问题的法国专家索尼娅·布雷斯莱说,当前全球治理面临的挑战日益增多,而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发展的稳定器。通过共建“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中国增强了全球供应链韧性,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作出积极贡献。国际社会普遍期待聆听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就支持多边主义、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等问题提出的主张。多年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把脉时代课题,提出中国方案,为完善全球治理凝聚共识。2016年杭州峰会,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阐述中国的全球经济治理观——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2019年日本大阪峰会,习近平主席提出“坚持改革创新,挖掘增长动力”“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全球治理”“坚持迎难而上,破解发展瓶颈”“坚持伙伴精神,妥善处理分歧”,提供了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的中国方案;2022年印尼巴厘岛峰会,习近平主席呼吁各国推动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全球发展……谈及此次峰会,埃及埃中商会秘书长迪亚·赫尔米期待中国继续就加强各国协调与合作发挥积极作用,以真诚睿智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治理改革。韩国《中央日报》中国研究所前所长韩友德表示,当前全球发展面临结构性不平等问题,期待中方在此次峰会上就这一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印尼-中国伙伴关系研究中心主任韦珍玉指出,中国通过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多边机构,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稳定全球金融市场、推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期待中方在此次峰会上继续推动加强对话与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公平、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维护发展中国家共同利益。共绘可持续发展画卷“我多次聆听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的讲话,他提出的务实的全球发展愿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说。面对全球发展的失衡滞后,中国主张把发展问题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聚焦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中方呼吁推动实现更加包容、更加普惠、更有韧性的发展,深化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推动支持全球发展行动协同增效,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三年来,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同各方开展了1100多个合作项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中国智慧,为全球南方国家带来福祉。这张9月13日拍摄的照片显示,在巴西朗多尼亚州,EDP输变电项目线路穿越热带雨林(无人机照片)。巴西EDP输变电项目是位于巴西北部的阿克里州和朗多尼亚州的绿地输变电工程,山东电建一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EPC总承包任务。新华社记者王天聪摄在林斯看来,中方提出的一系列重要倡议和主张符合当今世界对于实现更为平衡的经济复苏、能源转型和减少不平等的迫切愿望。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方共同发展,这种领导力为国际合作树立了典范。林斯期待中方在此次峰会上推动在清洁能源等领域建立伙伴关系,分享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使绿色发展更公平地惠及各国。长期关注中国发展的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全球发展倡议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为各国实现共同繁荣指明前行方向。他相信中方在此次峰会上将一如既往地提出深刻务实的方案。卢旺达经济和政治事务专家鲁萨·巴吉里夏指出,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多次强调促进自由贸易、寻求包容发展和实现互利共赢,这与当今世界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呼声高度契合,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了中国方案。巴吉里夏期待中方在此次峰会上引领关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推动各方在加强贸易投资合作、稳定供应链等议题上取得成果。沙特阿拉伯东方电视台负责人哈立德·马特拉菲表示,中国通过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实质性贡献,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绿色科技,并与其他国家交流相关知识和经验,支持各国可持续发展。“期待习近平主席在此次峰会上继续就凝聚发展共识、支持多边合作、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发表重要见解。”共谱全球南方合作华章“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习近平主席2016年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这番话,令土耳其亚太研究中心主任塞尔丘克·乔拉克奥卢至今印象深刻。在乔拉克奥卢看来,习近平主席着眼全人类福祉,道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多年来,中国在南南合作框架下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诸多机遇。我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行进一步表达全球南方国家对完善全球治理的诉求,提出促进全球南方发展的新倡议。”二十国集团成员既有主要发达经济体,也有新兴市场经济体。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南方的当然成员,中国致力于通过二十国集团这一多边机制进一步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代表性,为全球南方发展振兴注入动力。2023年8月21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行人走过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举办场所桑顿会展中心。新华社记者张誉东摄去年9月,非洲联盟(非盟)受邀成为二十国集团的正式成员。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巴卢·德米西说,中国是第一个明确表态支持非盟加入二十国集团的国家,这为增强全球治理的“非洲音量”作出了积极贡献。“非洲国家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行继续为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代表性贡献智慧,助力全球治理架构更加均衡有效。”从共同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到全面落实二十国集团缓债倡议,再到宣布支持全球南方合作的八项举措,中国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全球南方国家分享发展机遇,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伊万·季莫费耶夫认为,中国在提升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和代表性上的努力“不是空泛的愿望,而是切实的行动”。法国专家布雷斯莱表示,中国不仅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更通过创造发展机会和交流发展经验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主发展。南非大学国际问题专家西波·曼图拉表示,中国始终致力于通过二十国集团、金砖合作机制等多边平台完善全球治理,惠及全球南方国家,“这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他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行将有助于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现包容共享的可持续发展,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球所有人。【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1 09:47:37

改革制度成果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二

新华社北京11月10日电题:改革制度成果展现“中国之治”显著优势——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述评之二新华社记者胡浩、顾天成、徐鹏航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制度成果,书写了“中国之制”新篇章,创造了“中国之治”新辉煌。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之治”必须有制度作支撑,以改革为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一程。与此同时,国内外环境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变局如何应对?矛盾如何化解?动力如何激活?“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立场坚定、从容作答——“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2013年11月,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治理国家,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前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后半程,我们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利益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制度建设,以13个方面制度体系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将党的领导制度明确为我国根本领导制度,进一步从制度层面上确保发挥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民主法治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持续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民生保障制度基础不断巩固;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绿色发展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鲜明底色;党的建设制度和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日益健全,党的执政根基不断巩固;……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落地生根,“中国之制”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中国之治”的根脉基石愈发稳固。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2024年10月1日,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经济总量逾126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粮食生产“二十连丰”,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除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外,没有任何一种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能够在这样短的历史时期内创造出这样的奇迹。“两大奇迹”是我国制度实践结出的硕果,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成就彪炳史册,彰显制度优势——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全球贫困率从44%下降到9%,中国何以在人类减贫史上书写亘古未有的奇迹?习近平总书记给出明确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成就,得益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成为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力量,植根于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方能实现“一个不能少”的庄严承诺。激活发展动能,展现中国效率——凌晨的西北大漠,广袤无垠。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亮夜空、升腾飞天;11月4日凌晨,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星光相伴下,重返地球家园。“嫦娥”落月、“天问”探火、神舟飞天,“奋斗者”号探秘万米深海,国产大飞机实现商飞……新时代以来,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不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我们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枚印章管到底”,提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效能;“一张清单解难题”,为企业经营清路障;“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提升办事效率……我们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以制度建设激发创新活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大幅破除准入壁垒;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要素市场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我们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经济发展的底气更足、动力更强。书写民生答卷,初心映照民心——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中国人民最清楚,也最有发言权。江苏南通的特殊困难老人李大爷腿脚不便,独居在家,但他的晚年生活并不孤单——得益于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健全,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享受到探访关爱、健康管理等多项基本养老服务;在浙江生活的安徽人彭华飞虽然没有当地户口,却不为孩子上学发愁——得益于户籍制度改革,以居住证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越来越多新市民享受到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多项公共服务;昆明滇池“巾帼打捞队”队长李云丽不再为发臭发绿的水质忧心忡忡——得益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不断完善,“高原明珠”湖水清澈、芦苇摇曳、鱼儿畅游,重焕光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神州大地生机勃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2024年7月18日,晴空万里。北京,人民大会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这里举行。全场热烈掌声中,《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表决通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二字,点明这一总目标既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一脉相承,又同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相衔接。天下之治不进则退。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新征程上,我们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挑战、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比以往更加错综复杂,必须坚定制度自信,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在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决定整个系统运行的关键。今年“七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从五方面对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强调“要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是我们党推进党的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全党必须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不断把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在新征程上,健全科学完备、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把握发展的时与势——深圳前海,树影婆娑、高楼林立。从探索前进路径到形成“前海模式”,这个“特区中的特区”,一年一个样,呈现勃勃生机。正是因为不断进行制度创新,前海演绎了从“一张白纸”变为“湾区引擎”的精彩篇章。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持续加强制度集成创新,推动更多经验在全国落地生根,这是以点带面深化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缩影。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不仅是经济、科技、国防等的现代化,更是制度和治理的现代化。紧扣“制度”二字,强化守正这个基础、抓牢创新这个关键,根据时与势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才能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汲取最广泛的智慧力量——每逢周末,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德溪湿地公园人头攒动,毕节基层立法联系点德溪街道联络站就建在这里。广大市民可以登记申请参加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也可以通过信箱投放等方式留下建议。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共享者。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才能探索出因地制宜、实用管用的办法,形成有效的制度和机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胸怀制度自信,书写伟大变革,新的使命就在前方。锚定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提供更加坚强的制度保障,我们必将续写以“中国之制”保障“中国之治”、创造“中国奇迹”的精彩篇章。【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1-11 09:46:54
<< 21 22 23 24 25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