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建立协同机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认为,在具体制度与机制落实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对此,建议明确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以下简称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在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建立并完善政法院校与其协同培养机制。在课程建设方面,政法院校应及时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的意见建议,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共同开发,提高相关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需求匹配性。在教材编写方面,对于教材尤其是实践性较强学科教材的编写,应由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推荐或确认的实务专家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案例库功能,推进案例教学法走深走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外聘师资方面,打破相关部门人员到政法院校挂职教学的制度壁垒,让更多的优秀法官、检察官走进校园担任讲师和导师。在质量评估方面,将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作为政法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必须参与方,并充分听取其在设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司法机关和律所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建立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检察官助理、实习律师助理制度,推动法学教育融入法治实务。在学校招生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政法院校应在调研后科学设定年度招生人数,并在区域差异、专业布局等方面统筹协调,同时注重以需定招,扩大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生源比例,解决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在院系设置方面,政法院校应考虑设立律师学院,加大对未来法律服务队伍成员的培养力度。在管理协调方面,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门作为牵头主体,负责相关部门、律师协会与政法院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协同机制建设的对接与指导,在司法行政部门内部设立法治人才培养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2 10:15:20

为新时代法治邯郸建设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保障——河北邯郸市扎实推进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邯郸市律师行业在河北省司法厅、邯郸市司法局的正确领导和河北省律师协会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律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引领律师队伍建设和律师行业发展的根本遵循,按照司法部党组提出的“五点希望”的要求,立足新时代律师职责定位,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有序推动全市律师行业健康发展,为新时代法治邯郸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坚强法治保障。截至2024年11月底,全市共有律师事务所124家,律师2306人。坚持党建引领在“学”字上下功夫近年来,邯郸市律师行业认真贯彻司法部、省委、省司法厅、市委关于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党建引领发展为抓手,以“党建带队建促所建”为思路,以全覆盖、全规范、全统领为主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质量导向,重调研、查不足、明方向,落实落细律师事务所党组织参与决策管理工作相关要求,推动律师行业基层党组织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推动党建工作与律师业务、律所管理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邯郸市律师行业针对从业人员流动性大、结构复杂的实际,聚焦党组织“有没有”“好不好”“强不强”等问题,持续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党建组织体系,抓好“行业党委-律所支部-律师党员”建设,搭建党建工作的“四梁八柱”。对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要求,及时调整党组织形式,并按期进行换届。严格规范党组织政治生活,规范党员律师作用发挥,党员发展增幅和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坚持问题为导向,推进律师行业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2019年,在全省率先将“加强党的领导”写入协会和各律所章程。2020年,指导各律所严格按照“六有”标准打造党员活动室。2021年,全面推进律师行业党建、队建与业务融合发展。2022年,在全省率先完成党建入章工作。2023年,加大对小规模律所党建工作和联合党支部建设指导,集中破解联合党支部“联而不合”“联而不活”“边建边散”等现象,推动基层党建“全覆盖”“无死角”“不掉队”。2024年以来,邯郸市律师行业又持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四项功能,不断增强行业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坚持以“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学以致用”为原则,持续强化党的政治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广大律师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先后为81个基层党支部发放党建书籍243本,并为570名党员律师购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做到党员律师人手一本。依托律师事务所党支部活动阵地、“学习强国”等平台,深入开展党员律师教育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由市县司法行政机关和市律协包联领导集中抓好“五项专题学习”,各基层党组织始终加强理论教育不松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每月组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切实提升党员律师的政治素养,推动律师行业整体党建工作水平。同时,市司法局还将律所党建工作纳入年检考核内容,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要求。为推动党建,邯郸市律师行业不断举行爱党爱国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律师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敢担当、有作为。连续多年举办律师集体宣誓活动,坚定法治信仰,筑牢职业根基。在革命老区涉县一二九师纪念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晋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直南党史馆等开展革命主题教育,缅怀先烈事迹,传承红色基因。以文艺活动为载体,举办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庆祝党的生日暨表彰大会和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暨邯郸市律师协会成立三十年大会,引导广大律师坚定不移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同时,对执业活动中涌现出的“两优一先”党员律师及时进行表彰,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提振奋发有为的实干劲,激励全市律师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立新功。在党建引领下,邯郸市律师行业党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市2家律所党支部获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荣誉;10家律所党支部获全省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荣誉;1家律所党支部获评“河北省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15家律所党支部获评“邯郸市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58名律师获省律师行业党委、市委组织部等荣誉表彰。强化责任担当在“做”字上见真章2022年,河北省司法厅在全省律师行业开展“讲政治强修为正行风促发展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主题学践活动,邯郸市律师行业以此为契机,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组织领导,细化落实举措,将学践活动不断推向深入。在此次活动中,邯郸市律师行业结合部署要求和自身实际,创造性提出“八个聚焦”开展工作,实现律师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八个聚焦”突出政治性,擦亮对党忠诚底色;突出人民性,厚植执业为民情怀;突出实践性,提升服务能力水平;突出先进性,优化行业整体形象。具体要求是:聚焦提升政治能力,持续强化政治理论武装;聚焦增强政治功能,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质效;聚焦明晰执业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问自纠;聚焦增强队伍素质,有序推进系列教育培训;聚焦帮带成长成才,切实加强青年律师引领;聚焦服务中心大局,积极发挥律师职能作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持续深化法律精准帮扶;聚焦展示作风形象,组织开展集中主题宣传。在“八个聚焦”思路引领下,邯郸市律师行业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2021年,全省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邯郸举办。邯郸市律师行业以此为契机,集中展示全行业党建工作近年来取得的突出业绩和丰硕成果,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肯定和全省律师同行的认可。先后与市中院、丛台区法院、邯山区法院、磁县法院、涉县检察院等政法部门开展联合座谈,强化律师执业权利保障,推动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6月,市中院结合律师意见建议,共梳理出诉服、审判、执行等方面26个问题,并提出整改措施,向市律协发来反馈函,告知整改进度和期限,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与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院、市司法局联合开展“全市政法系统周末大讲堂”暨公、检、法、司、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同堂培训”,现已成功举办9期,其中市律协牵头主办2期。全市政法机关工作人员广泛参与、反响热烈。通过该活动,有效实现政治业务工作融合和政法单位资源整合,真正起到凝聚共识、消弭分歧、增进互信、提质增效的积极作用。与浙江大学合作,于2023年和2024年成功举办两期律师业务实务培训班,全市百余名骨干律师齐聚杭州,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论脉络和核心要义”等方面的培训,有效增强律师队伍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各律所党支部还通过开展专题研讨、党支部书记讲党课、演讲比赛等方式,真正使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行业最鲜明的政治导向。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邯郸律师履职尽责、奉献社会,涌现出许多先进的律所和律师。近年来,邯郸市律师行业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国律师行业先进党组织、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河北律协副会长,邯郸市律师行业党委副书记、市律协会长张文河获“全国优秀律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李超律师当选为二十位“全国律师服务为民好榜样”之一,又被司法部评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个人;王涛律师获全国“尊法守法·携手筑梦”行动成绩突出个人;陈军、李军、赵新田、侯士朝四位律师获“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实施十周年贡献者称号;涉县贾海亮律师义务在山村“坐诊”,被新华社等媒体报道。河北浩博律所积极响应司法部号召,在西藏边坝县设立分所,助力解决“无律师县”问题,将法治带到雪域高原,并于2024年12月受到全国律协通报表扬。积极履职尽责在“实”字上铆足劲聚焦信访难题精准发力。在邯郸市委领导下,建立《邯郸市“各级书记解难题”信访工作机制》,各级书记接访必有律师陪同,市律协会长陪同市委主要领导接访已形成惯例。同时,成立了由党员律师、一级律师、骨干律师为成员的邯郸市信访工作法律服务小组,出具法律意见书。为协助党委政府做好信访接待和化解工作,市律协编制了《政府信访工作法律知识读本》,受到各党政机关的广泛赞誉。聚焦服务为民协同发力。自2019年9月“邯郸律师法律服务志愿者活动”正式启动以来,邯郸市律协以志愿服务驿站和各相应站点为载体,在主城区15个公园广场设置15个“法律小屋”,由全市千名律师组建15支法律服务队伍,于每周六、日固定时间,积极开展法律志愿服务。广大律师志愿者不畏严寒酷暑,热心接待、耐心解答,受到群众广泛赞扬。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群众14023人次,提供法律帮助11012人次,办理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案件46件,为群众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1650多万元,涌现出一大批感人的先进人物,社会反响良好,成为邯郸法治政府建设中的工作亮点。2022年1月,“法律小屋”入选全省“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一件事”十大优秀案例。永年、邯山、曲周等区县也陆续效仿设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法律服务。聚焦基层治理持续发力。与邯郸市委统战部联合实施“青鸟计划”,组建百名律师普法讲师团,依托基层党组织,发挥律师专业优势,在社区、学校、楼宇等打造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平台,提供专业法律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活动开展以来,组织讲师团律师走进市电视台、中小学校、基层社区开展普法活动,深入浅出地解读民法典、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赢得了社会一致好评。搭建服务中心大局平台。成立以党员律师为主体的民法典宣讲团,送民法典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宣讲团先后在市政府常务会,丛台、邯山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上进行宣讲。同时,深入机关单位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宣讲活动,增强其依法办事的意识和能力。搭建服务高质量发展平台。积极围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百所联百会”活动,成立邯郸市“政企会客厅”法律服务工作站,并开通法律服务专线电话,解答企业咨询。组建20人的法律服务专家咨询团和15人的涉外律师人才库,参与各部门重大决策法律咨询147次,审查规范性文件和合同草案560份。成立巾帼律师法律服务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选派律师到12348法律援助中心开展7×24小时值班。印发为“三重”(重大战略、重要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律师法律服务的实施方案,广平县政府专门向市司法局致信,感谢律所为该县重点企业重组提供的高质量法律服务。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组织指导律师为230多家党政机关、1500余多家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积极协助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搭建服务基层治理平台。组织党员律师带头持续开展维护农民工权益、民法典宣讲、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等工作。引导广大党员律师进村居、进社区、进网格,开展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专业、就近、便捷的法律服务。加大针对残疾人、农民工、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主动保障和维护低收入家庭、支出困难家庭、外来人口、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深化服务民营企业和“法治体检”等专项法律服务,健全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不断做好“法律小屋”“宪法宣传周”“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木兰有约”“律企同行”等公益法律服务。各律所还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增强各类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激发队伍活力在“严”字上求突破坚持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近年来已开展线上线下业务培训100余次,有效增强律师执业水平。以“正行风、树正气”为主线,组织律师系统学习律师法、《律师事务所管理办法》等各类规章制度和行业规范,并在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六问八查一应知应会”,引导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对照检视、自查自纠、找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高,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律师职业道德与执业纪律经常性培训机制,召开全市会员违规行为及执业风险警示教育大会,开展线上线下投诉查处及惩戒培训,促使全市律师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开展全市律师事务所执业监督检查及案卷评查活动,对全市律所的党建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内部管理及制度落实、人员管理、公益活动、宣传工作以及案卷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评查中存在问题的律所进行整改通报,进一步推动全市律所规范化管理。在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邯郸市律师和律师事务所投诉处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同时开展纪律培训,有效加强对律师队伍执业纪律教育监督,筑牢律师管理制度规则体系。出台《关于加强和规范律师事务所内部管理的通知》,完善律师执业监督体系,提升律师事务所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对各律师事务所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阵地管理,关注律师微信朋友圈、抖音等动态,使正能量充盈行业新气象。充分利用重要节点举办活动。已成功举办“邯郸市律师行业庆祝律师制度恢复重建四十周年文艺汇演”“微型马拉松”“迎七一”主题演讲比赛、庆祝“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普法短视频作品展示活动等。此外,组织优秀青年律师参加第二届河北省律师辩论大赛,邯郸代表队进入四强;在全省律师羽毛球公开赛中,该市6名参赛选手获得一个冠军、三个亚军、一个季军的辉煌战绩,另有3人代表省律协参加华北区比赛。成绩属于过去,奋进赢得未来!站在新的起点上,邯郸市律师行业将继续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立足本职、铆足干劲,努力工作、忘我付出,不断开创律师工作新局面,为法治邯郸建设贡献更多力量!【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5-01-14 13:58:03

海南举办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

1月3日至5日,海南律师行业党组织书记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培训班在海口举办。海南省政府副省长蔡朝晖出席开班式并作开班动员讲话,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王磊主持开班式并作结业讲话。本次培训班是海南省司法厅联合省委组织部举办的2025年第一个培训班次,旨在认真落实中组部、司法部关于加强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要求,组织省律师行业党委班子成员、律师事务所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指导员等229人集中培训。培训班突出政治性、针对性、实效性,结合律师行业特点,设置习近平法治思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加强律师行业党的建设等专题,邀请司法部律师工作局、海南省委社会工作部、中国政法大学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授课,是加强海南省律师队伍政治引领、深化律师行业党建的一项重要举措。参训学员纷纷表示,此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对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深化律师行业党建工作认识,推动律师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08 10:14:09

在涉外法治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全国律协第二期律师涉外业务培训班侧记

培训班开班式初冬的昆明,天高云淡,彩叶斑斓。翠湖畔,有着百年历史积淀的云南大学书香氤氲,处处涌动着学习、交流、思索的热潮。近日,全国律协第二期律师涉外业务培训班在此举办,这是继今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举办第一期律师涉外业务培训班后,加强涉外律师人才培养,发展涉外法律服务的又一具体举措。集中授课、分组研讨、案例交流……课程紧锣密鼓,既体现政治性、理论性,又突出指导性、实用性。4天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但学员们普遍认为此次培训收获满满、不虚此行。固本培元强根基冬日清晨的春城,室外气温已有些许寒凉,培训班的课堂上却是一片热情高涨、“热气腾腾”。除了百余名全国各省律师协会选派的涉外工作委员会负责人或涉外业务骨干律师参加此次培训以外,许多云南本地的律师也自发前来旁听,能容纳200多人的大教室座无虚席。“无论是护航中国企业‘走出去’,还是把国外投资‘引进来’,涉外律师都是涉外法律服务的重要力量。”培训班开班式上,全国律协秘书长柳春霞在分析律师行业涉外法律服务的新趋势新特点基础上,对律师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中更好发挥职能作用提出殷切期望。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培训班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设置为开班第一课,帮助律师进一步加深对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涉外法治工作一系列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的理解和把握。新形势新任务,律师如何在涉外法律服务业舞台上展现更大作为?一声声殷殷嘱托,一句句真知灼见,为学员们标出了坐标、指明了路径、注入了动力。理论学习关键要入脑入心、笃信笃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为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云南众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崔睿表示,要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领会其中蕴含的政策导向和改革趋势,积极投身涉外法治建设,为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静下心来做学生,安徽律协涉外专业委员会委员缪道达收获颇丰,他认为学习内容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深入浅出地帮助律师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对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一次思想“充电”、精神“补钙”。北京律协商事仲裁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陈文颍聆听全国律协领导讲话后,对加快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涉外法治事关全面依法治国,事关我国对外开放大局。作为涉外律师要胸怀‘国之大者’,在涉外法治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展现责任担当。”“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涉外法律服务就应该跟进到哪里。”陕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律师朱江表示,从事涉外业务更要站稳政治立场,增强政治定力,保持清醒头脑,依法依规诚信执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我国企业和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学用结合促提升随着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涉外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拓展,新兴涉外法律服务需求不断出现,法律服务复杂性、专业性不断增强,对涉外律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培训班课程内容重点突出、联系实际,聚焦跨境电商、跨境投资并购、国际商事仲裁等当前涉外业务的热点难点,帮助律师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司法实践以及贸易投资规则,学习跨境业务经验,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处理复杂涉外业务的专业能力。师资配备上突出高水平、专业化,有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黄进,北京仲裁委、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的专家以及涉外业务领域的资深律师,他们结合典型案例进行深入讲授,为做好新时期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提供了有力指导。台上讲得精彩生动,台下听得全神贯注。这种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课程设置,让参训学员深感“解渴”,直呼“过瘾”。“每节课都很丰富很充实,听完感觉自己的视野和格局被打开了。”广东律协跨境争议解决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向劲表示,培训中涉及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内容,为他办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提供了新的视角,“今后在处理跨境电商知识产权纠纷时,会更加注重国际法律规则的运用,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法律服务。”几堂课下来,山东律协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委员会委员李正祎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知识要点和心得体会。“通过系统学习涉外法律业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规则,掌握了更多处理这类业务的方法技能,提高了专业素养。”李正祎说。谈及如何加快提升涉外法律服务水平,来自北京大成(内蒙古)律师事务所的董万园律师认为应不断加强对涉外法律专业知识的学习,时刻关注国际法律动态和行业发展,积极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在实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心聆听、用心记录、潜心思考……黑龙江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婷婷获益匪浅:“专家和教授讲的都是涉外律师关心的法律事务,用深入的分析和生动的实例给了我们深刻启迪。回去后我会好好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并把学习成果分享给身边更多的小伙伴。”学员认真听课研讨交流聚共识为推动学习走深走实,培训班利用晚上时间设置了分组讨论环节。学员们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以及相关涉外法律实务案例展开交流。时近晚9时,会议室依然灯火通明。学员们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谈体会、讲认识,众人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全国各地涉外律师分享的实务经验让我对白天课堂学习的知识有了多角度、深层次的理解,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浙江律协国际投融资专委会秘书长张雪婷表示。分组讨论时学员们踊跃发言、互动活跃,给福建律协“一带一路”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郭真带来很多惊喜:“大家积极分享自己对于涉外法律服务的理解和实践,这有助于打破信息茧房,打开法律服务思路。”“与同行们的交流让我更加明晰了努力方向。”几天的思维碰撞让新疆律协国际业务与“一带一路”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吴晓善感触颇深,他认识到成为一名优秀的涉外律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需要不断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知不觉间,4天的培训已近尾声。结业式上,来自各小组的学员代表分享了学习体会。“涉外法律服务业有一片广阔的发展空间,涉外投资仲裁、涉外知识产权等领域足以成为律师钻研终生的课题。”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律师姜赫表示,要走专业化道路,努力成为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要自觉把自身发展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上海律协国际法专业委员会委员饶国栋表示,涉外律师要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积极参与涉外重大项目建设,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企业“走出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有利外部环境。学员分组讨论全国律协副会长万立在结业讲话时勉励学员们,切实增强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实战本领,坚守职业道德,保持执业初心,努力成长为涉外法律领域的行家里手,共同谱写中国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新篇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满载着新收获,踏上了新征程,大家纷纷表示,返回工作岗位后要把所学所获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涉外法律服务水平,为涉外法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在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建功立业。【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26 10:15:50

全国律协举办2024年度少数民族律师实务培训班

12月15日至21日,全国律协在鄂尔多斯市举办“2024年度少数民族律师实务培训班”,培训班由内蒙古律师协会承办。全国律协副会长韩永安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全国律协常务理事巴布出席结业式并作总结讲话,来自内蒙古各盟市的110名少数民族律师代表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旨在加强少数民族律师队伍建设,提升少数民族律师执业水平和能力。培训班紧紧围绕提升律师综合素养、满足各族律师所需这一主要目标,开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专题课程,刑事、民商事、建筑工程、行政诉讼及农牧区矛盾纠纷化解等律师实务专题课程。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赴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教学,利用晚间举办案例分享会、演讲活动等,让参训学员在短时间有所收获有所提升。参训学员们纷纷表示,培训班课程内容丰富、安排紧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通过学习弥补了专业知识的不足,提升了自己的执业水平和能力,受益匪浅。回到律所,要将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努力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律师。内蒙古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张瑞和出席培训班开班式并致辞。内蒙古律师协会会长胡丽妹主持开班式。鄂尔多斯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鄂尔多斯市人民警察训练学校校长等参加开班式。【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26 10:12:00

法律出版社建社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12月24日,法律出版社建社7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明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法律出版社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创建的法律专业出版机构,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出版导向,秉承“为人民传播法律”宗旨,积极向社会普及法律知识、弘扬中华优秀法律文化,用精品力作展示国家法治建设成就,为法治宣传出版工作作出积极贡献。会议强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大部署。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法治宣传出版工作。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的要求贯穿融入法治宣传出版全过程各方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严把图书、期刊、网络和学术活动意识形态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普及法律知识、推动法治进步、助力公平正义、繁荣法治文化。强化政治建设和专业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宣传出版人才队伍。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史卫忠,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等同志参加座谈会。【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25 15:25:08

统筹“全产业链”涉外法治优质资源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陕西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西汉时期,以长安为起点贯通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为人类文明交流史留下华美乐章。如今,这段历史依然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古城西安,有一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剧。它由中外公司合作完成,不仅在国内剧院驻演,也时常到国际舞台展演。”说起丝绸之路,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思雨介绍了一场融合“国潮”与国际元素的演出。“这场音乐剧,对观众而言,它是展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市井百态和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对来自中外的多个公司而言,它是合作共赢的结果;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它呈现出的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刘思雨说。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法治同行”采访团来到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陕西省西安市采访了解到,涉外法律服务为中外企业合作建起更加牢固、紧密的纽带。与此同时,陕西全方位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水平,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贴身陪伴”“这部音乐剧项目,涉及中外公司从创作合作意向、版权谈判,演出场地租赁到协议签署及履行等环节。”刘思雨说,该剧历时4年打磨,法律服务从合作项目启动阶段开始,一直“贴身陪伴”,帮助企业预判并排除法律风险避免纠纷、诉讼,守护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安心创作和经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带来人文交流合作的契机,更在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西安以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接国内外的优势,集结了制造、物流、电商等企业,金融、高校等领域优质资源,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站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的3楼阳台,就能看到码放整齐的集装箱以及蜿蜒向远方的多条铁轨。这里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年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由西安出发的国际干线达18条,实现了亚欧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总部位于西安的农业企业、农药企业正是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及货运水平的大幅提升,积极在中亚国家设立分支公司。“我们发现,企业面对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国家、地区国情政策及司法环境的复杂挑战,迫切需要建立适应‘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运营模式以及风险防控机制。”曾为西安一家民营农药企业在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等区域拓展市场及合作提供法律服务的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政律师对企业的涉外法律需求深有感触。“近年来,西安吸引了国内多家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进驻,同时,西安本地律师事务所也培育出许多具备语言沟通优势及国际化法律思维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朱政说,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资并购、运营治理合规等方面,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弥合了境内外合作方之间法律思维、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记者了解到,为顺应企业不断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西安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也尝试“走出去”,“贴身陪伴”在外企业的成长、发展。在陕西省司法厅的鼓励和支持下,西安仲裁委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并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西成立了联络处;北京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中亚办公室管理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筹建中亚海外办公室、成立中巴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北京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互通网络,段和段(西安)律师事务所建立了乌兹别克斯坦法律服务智库平台。汇聚资源“较早‘走出去’的企业,在与外方合作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有不少海外项目,该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姜军利说,国内外各个法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千差万别,早期寻找法律服务机构只能靠“打听”。“现在不一样了。”姜军利说,他参加多期“三个中心”举办的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会上,企业需求可以得到直接回应,围绕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还搜集到不少“一手”信息。与此同时,他有机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观察寻找合适的法律服务合作伙伴。姜军利所说的“三个中心”,是经司法部批准,于2020年12月1日在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揭牌成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现已更名为“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夏说,“三个中心”是推动西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开展国际商事法律服务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与交流合作,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等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持。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整合激活诉讼、商事调解和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各要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承办涉外法律服务有关会议、论坛和培训,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基础。“目前,‘三个中心’已举办9期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发布70件涉外争端解决典型案例,编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合作指南》和《中亚五国投资风险指引》。”西安市司法局“三个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董泓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三个中心”开展的工作及成果。“三个中心”围绕高质量服务企业“走出去”汇聚优质资源,推出精品法律服务产品,已吸引超30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示范区,包括多家具备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企业税收法律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等机构。陕西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西安中心、西安仲裁委、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西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和陕西省、西安市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服务中心等机构也已经进驻。董泓涛说,“三个中心”还探索推动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创新建立诉讼、仲裁、调解融合一体化的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和“法企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在示范区构建起以诉讼、仲裁、调解、人才培养及法律查明服务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不仅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更要从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法治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统筹推进。“今年7月,经陕西省委同意,陕西省司法厅设立了涉外法治工作处,统筹推进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并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下设立涉外法治协调小组,完善涉外法治工作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陕西省统筹推进全省涉外法治工作情况——在涉外立法方面,重点围绕自贸区建设、外商投资等内容,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多个涉外法规制度文件,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法规制度保障。在涉外执法司法方面,推行类案检索机制,统一裁判尺度和裁判标准,依托省内优质高校资源拓展外国法查明渠道和域外送达途径,在西北政法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方便法官和当事人借助互联网途径进入各国官方网站、权威的法律数据库查找相应域外法。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成立“一带一路”律师学院、丝绸之路国际律师学院、中国海外权益安全保护(陕西)研究院等多个平台;扩容陕西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已有273名律师“入库”,其中28名律师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23名律师参与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法律交流合作,不断推动我省涉外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陕西法治力量。”杨政国说。【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24 10:09:37

全国律协2024年第四期涉外法律服务大讲堂在海口举办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培育国际一流律师事务所作出战略部署,彰显了律师队伍在服务涉外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为做好涉外法律服务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涉外法治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提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水平,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12月中旬,全国律协在海口举办2024年第四期涉外法律服务大讲堂。全国律协副会长岳琴舫,海南省律师协会会长符琼芬出席开班式并致辞。岳琴舫表示,近年来,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有了长足发展,培养了一批涉外法律人才,但与快速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必须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在建设海南自贸港过程中,随着海南国际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必将产生大量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对涉外法律服务行业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迫切需要加强海南涉外法律服务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工作,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希望广大律师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深化学习,切实提升涉外法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真正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涉外法律人才,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涉外法律服务。本期涉外法律服务大讲堂邀请海南大学法学院院长王琦,全国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豪(香港)律师事务所主任杨青,全国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委员刘新宇,全国律协涉外法律服务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知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颜赟赟做主题授课。授课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东盟投资法律实务,出口管制、制裁反制裁的国际趋势与跨境监管合规实务,自贸区视角下跨境电商美国知识产权诉讼维权与应对经验借鉴等内容展开,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务深度,助力参训律师增强政治意识,夯实涉外法律服务理论基础并有效提升涉外法律服务业务能力。海南省司法厅有关部门、省律师协会的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式。海南省律师协会涉外与港澳台侨专业委员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专业委员会,以及海南省、海口市涉外法律服务律师人才库成员和律师代表200余人参加了培训。参训律师表示,本次培训授课师资阵容强大,内容务实并有针对性,对海南律师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了解涉外法律服务前沿领域,找准涉外法律服务发展方向和执业路径等方面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24 10:05:49

贺荣会见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

12月17日,司法部部长贺荣在京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一行。双方就深化法律服务和法治人才培养合作、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等深入交流。贺荣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司法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决策部署,建立大湾区法律服务会商机制,完善大湾区律师执业试点,加快提升法律服务对港澳开放政策水平,与香港司法法律界共同推进大湾区法治建设取得实效。下一步,司法部将继续加强与香港律政司的沟通交流,聚焦强化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出台仲裁服务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推进大湾区律师联络服务、法律资讯等平台建设,在律师、仲裁、商事调解和法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更多务实合作,为香港积极对接国家战略、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林定国表示,希望深化与司法部交流合作,进一步发挥香港法律界专长,助力大湾区建设,促进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司法部副部长李明征参加会见。【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18 10:23:08

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贺荣: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阐释改革和法治的辩证关系,强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强调,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这些重要论述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我们党对改革和法治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改革和法治的关系,立足职能狠抓改革任务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深刻理解把握改革和法治相统一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深刻阐明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必须牢牢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好把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改革和法治的相互促动,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法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决定》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贯彻的重大原则首位,强调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是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两个维护”体现到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上。具体到法治层面,要不断健全完善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要把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善于运用法治方式、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转化为法律法规,从制度上法律上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保证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国家各方面工作中得到全面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这是深化改革和推进法治建设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根本立场。《决定》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具体到法治层面,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要厚植为民情怀,出台政策文件、制定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办案等工作,都要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推进的改革;我们要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法治领域的具体体现。《决定》强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坚定道路自信、法治自信,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着眼解决现实问题,走自己的路,确保正确方向。具体到法治层面,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建设什么样的法治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国体政体、历史和文化传承、国情实际等因素决定的,既没有最优模式,也没有标准版本。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突出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同时,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有选择地吸收和转化,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持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把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分别将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确立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决定》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对改革和法治作出战略部署。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都是战略举措,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重要保障。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展开,必须锚定战略目标不动摇,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具体到法治层面,要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对法治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新时代改革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法治建设成色更浓。《决定》将法治建设有机贯穿,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等各领域改革,许多重要改革举措都涉及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及相关授权、批准、配套、清理等工作,法治在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在法治下推进改革,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导、推动、规范、保障作用,确保改革在法治下破题、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坚持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新时代以来,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很多举措都涉及法律规定。改革应当在法治之下有序、稳步推进,严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红线。要坚持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及时推进清理和修改废止;对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按程序提请作出授权,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尊严、权威,保证改革在法治轨道上顺利推进。善于运用法治思维破解改革难题。法律法规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通过国家强制力的保障来实施。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的更多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涉及重大利益调整。要依靠法治这个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增强改革的执行力和穿透力,确保社会在深化改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及时运用法治方式巩固改革成果。通过授权决定、改革决定保障改革先行先试依法有序进行,积累试点经验,形成制度成果,再制定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新时代立法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法治服务保障改革、改革推动完善法治的成功经验。每一次成功的改革都是一次成功的制度创新。要坚持改革实践向前推进一步,法治建设就跟进一步,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及时推进相关立法、上升为法律制度,使改革成果制度化、法律化,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法治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重要内容。解决法治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破除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要通过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来实现。《决定》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出专章部署,提出一系列全局性、系统性、开创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在广度和深度上对以往法治领域改革举措作了进一步拓展深化,明确了新征程法治建设的方向和重大任务。在改革中完善法治,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把法治置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内推进,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统筹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改革,同时把法治服务其他领域改革和法治自身改革贯通起来,实现改革举措相互配合、政策取向协同一致,更好破解改革难题,夯实“中国之治”的法治根基。着力提高行政立法质效。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对科学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要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更好满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优化立法模式,探索建立立法快速响应机制,用好“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切实满足实践所需。加强备案审查,提升审查质量和能力,维护国家法治统一。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法治政府建设是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要依法履行重大决策、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职责,在加强政府立法审查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法治政府建设。加快建成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合力促进公正执法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可及。坚持把教育改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纠纷化解、法治宣传作为整体来抓,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共同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在强化律师队伍政治引领、推进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增效、提高法律服务质效和公信力上采取更多务实的举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预防、立足调解、立足法治、立足基层,进一步深化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各类调解衔接联动的调解工作格局,在做深做实矛盾纠纷预防和排查化解上形成更强合力,做到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改进法治宣传教育,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提升普法工作针对性、实效性。推进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在深化协同育人上采取有效措施,培养更多高素质法治人才。加快提升涉外法治能力。加强涉外法治建设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长远所需,也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当务之急。要立足职能落实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相关任务。加强涉外法律法规供给,补齐急需领域制度短板,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深化法治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在司法协助、移管被判刑人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健全国际商事仲裁和调解制度,在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和律师事务所上持续精准发力,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2-10 10:01:58
1 2 3 4 5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