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李强主持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新华社北京10月29日电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29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全党全国人民坚定改革信心,更好凝心聚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主持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国家副主席韩正出席开班式。10月29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出席开班式。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具有划时代意义。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了重大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之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续写“两大奇迹”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也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宝贵经验。习近平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原则的。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都是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体现党的性质和宗旨,符合我国国情,符合人民根本利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要坚持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始终朝着总目标指引的方向前进,该改的坚决改,不该改的不改。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实践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全面协调推进各方面改革,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习近平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要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平等保护全体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要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破立并举、先立后破,该立的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在立的基础上及时破,在破立统一中实现改革蹄疾步稳。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要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改革方案的设计必须把握客观规律,注重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增强改革取向的一致性,建立健全责任明晰、链条完整、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推动改革举措落实落细落到位。习近平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担负着推进改革的重要职责。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的政治勇气,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改革发展新天地。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推进改革,系统布局、谋定而动。习近平指出,广泛凝聚共识、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对顺利推进改革十分重要。要切实做好改革舆论引导工作,加强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加强对全会《决定》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观点的研究和阐释,特别是加强面向基层和群众的宣传、解读,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广泛凝聚共识,筑牢全党全社会共抓改革的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大局意识,正确对待改革中的利益关系调整和个人利害得失。习近平最后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认真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把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落实到位,打好组合拳,切实抓好后两个月的各项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李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意高远、思想深邃、论述精辟、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特别是高级干部全面准确理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大原则、科学方法,坚定改革信心、把准改革方向、强化改革责任、汇聚改革合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精准落地见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带着使命学、带着责任学、带着问题学,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丰富内涵、精髓要义和实践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创造性地抓好改革任务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党员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党员副主席以及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企业、高校,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责任编辑:宋安勇】
全国政协委员吕红兵:建立协同机制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认为,在具体制度与机制落实方面,应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对此,建议明确立法、行政执法、司法部门(以下简称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在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工作中的权利义务,建立并完善政法院校与其协同培养机制。在课程建设方面,政法院校应及时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的意见建议,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进行共同开发,提高相关课程的现实针对性和需求匹配性。在教材编写方面,对于教材尤其是实践性较强学科教材的编写,应由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推荐或确认的实务专家深度参与,充分发挥司法机关案例库功能,推进案例教学法走深走实,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外聘师资方面,打破相关部门人员到政法院校挂职教学的制度壁垒,让更多的优秀法官、检察官走进校园担任讲师和导师。在质量评估方面,将相关部门和律师协会作为政法院校教学质量评估工作的必须参与方,并充分听取其在设定教学质量评估指标方面的意见建议。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司法机关和律所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制度,建立学生担任实习法官助理、实习检察官助理、实习律师助理制度,推动法学教育融入法治实务。在学校招生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及政法院校应在调研后科学设定年度招生人数,并在区域差异、专业布局等方面统筹协调,同时注重以需定招,扩大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生源比例,解决教育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的错位。在院系设置方面,政法院校应考虑设立律师学院,加大对未来法律服务队伍成员的培养力度。在管理协调方面,可以由司法行政部门作为牵头主体,负责相关部门、律师协会与政法院校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协同机制建设的对接与指导,在司法行政部门内部设立法治人才培养协调机构负责具体工作。【责任编辑:尚鑫】 [详情]
统筹“全产业链”涉外法治优质资源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陕西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西汉时期,以长安为起点贯通欧亚的古丝绸之路上,“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为人类文明交流史留下华美乐章。如今,这段历史依然被人们广为传颂。“在古城西安,有一部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音乐剧。它由中外公司合作完成,不仅在国内剧院驻演,也时常到国际舞台展演。”说起丝绸之路,陕西丰瑞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思雨介绍了一场融合“国潮”与国际元素的演出。“这场音乐剧,对观众而言,它是展示丝绸之路上各民族的文化、历史、市井百态和风土人情的艺术作品;对来自中外的多个公司而言,它是合作共赢的结果;对于法律工作者而言,它呈现出的是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法律需求。”刘思雨说。近日,《法治日报》记者跟随司法部“‘一带一路’法治同行”采访团来到古代丝绸之路起点和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陕西省西安市采访了解到,涉外法律服务为中外企业合作建起更加牢固、紧密的纽带。与此同时,陕西全方位提升涉外法治工作水平,为共建“一带一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奠定良好基础。“贴身陪伴”“这部音乐剧项目,涉及中外公司从创作合作意向、版权谈判,演出场地租赁到协议签署及履行等环节。”刘思雨说,该剧历时4年打磨,法律服务从合作项目启动阶段开始,一直“贴身陪伴”,帮助企业预判并排除法律风险避免纠纷、诉讼,守护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安心创作和经营。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带来人文交流合作的契机,更在物流、贸易、金融等领域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了新平台。西安以地理位置上“承东启西”连接国内外的优势,集结了制造、物流、电商等企业,金融、高校等领域优质资源,见证着古丝绸之路焕发出新的生机。站在西安浐灞国际港管委会的3楼阳台,就能看到码放整齐的集装箱以及蜿蜒向远方的多条铁轨。这里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年集装箱吞吐量540万标箱,由西安出发的国际干线达18条,实现了亚欧主要货源地的全覆盖。总部位于西安的农业企业、农药企业正是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贸易及货运水平的大幅提升,积极在中亚国家设立分支公司。“我们发现,企业面对海外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和不同国家、地区国情政策及司法环境的复杂挑战,迫切需要建立适应‘走出去’的战略规划、运营模式以及风险防控机制。”曾为西安一家民营农药企业在东南亚、南亚、中亚、非洲等区域拓展市场及合作提供法律服务的上海市锦天城(西安)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朱政律师对企业的涉外法律需求深有感触。“近年来,西安吸引了国内多家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进驻,同时,西安本地律师事务所也培育出许多具备语言沟通优势及国际化法律思维的涉外法律服务人才。”朱政说,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国际贸易、跨境投融资并购、运营治理合规等方面,专业的涉外法律服务,弥合了境内外合作方之间法律思维、语言文化方面的差异。记者了解到,为顺应企业不断增长的涉外法律服务需求,西安涉外法律服务发展也尝试“走出去”,“贴身陪伴”在外企业的成长、发展。在陕西省司法厅的鼓励和支持下,西安仲裁委与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香港国际仲裁中心等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机制,并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西成立了联络处;北京京师(西安)律师事务所在哈萨克斯坦设立了中亚办公室管理中心、在乌兹别克斯坦筹建中亚海外办公室、成立中巴综合法律服务中心,北京盈科(西安)律师事务所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法律服务机构建立全球“一小时”法律服务互通网络,段和段(西安)律师事务所建立了乌兹别克斯坦法律服务智库平台。汇聚资源“较早‘走出去’的企业,在与外方合作的过程中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也走过不少‘弯路’。”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十五工程局有限公司有不少海外项目,该公司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姜军利说,国内外各个法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千差万别,早期寻找法律服务机构只能靠“打听”。“现在不一样了。”姜军利说,他参加多期“三个中心”举办的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会上,企业需求可以得到直接回应,围绕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还搜集到不少“一手”信息。与此同时,他有机会在面对面的交流中观察寻找合适的法律服务合作伙伴。姜军利所说的“三个中心”,是经司法部批准,于2020年12月1日在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揭牌成立的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中心(现已更名为“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西安市司法局党组书记赵夏说,“三个中心”是推动西安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载体。其中,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法律服务委员会西安中心开展国际商事法律服务重点、热点问题研究与交流合作,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等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支持。西安“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中心整合激活诉讼、商事调解和仲裁等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推进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各要素有机衔接。“一带一路”律师联盟西安代表处承办涉外法律服务有关会议、论坛和培训,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夯实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基础。“目前,‘三个中心’已举办9期外经贸企业法律服务工作座谈会,发布70件涉外争端解决典型案例,编印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投资合作指南》和《中亚五国投资风险指引》。”西安市司法局“三个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董泓涛向记者详细介绍了“三个中心”开展的工作及成果。“三个中心”围绕高质量服务企业“走出去”汇聚优质资源,推出精品法律服务产品,已吸引超30家法律服务机构入驻示范区,包括多家具备高水平涉外法律服务能力的律师事务所、“一带一路”企业税收法律服务中心、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丝绸之路仲裁中心、华东政法大学外国法查明研究中心等机构。陕西涉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西安中心、西安仲裁委、西安知识产权法庭、西安市破产管理人协会和陕西省、西安市检察院“一带一路”检察服务中心等机构也已经进驻。董泓涛说,“三个中心”还探索推动商事调解组织登记管理试点工作,创新建立诉讼、仲裁、调解融合一体化的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和“法企对接”“诉调对接”机制,在示范区构建起以诉讼、仲裁、调解、人才培养及法律查明服务等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一站式”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加强涉外法治工作,不仅要提供优质法律服务,更要从涉外立法、执法、司法、法治人才培养、对外交流合作等方面统筹推进。“今年7月,经陕西省委同意,陕西省司法厅设立了涉外法治工作处,统筹推进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并在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下设立涉外法治协调小组,完善涉外法治工作相关体制机制,推动形成全省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陕西省委依法治省办副主任、省司法厅厅长杨政国在接受采访时介绍了陕西省统筹推进全省涉外法治工作情况——在涉外立法方面,重点围绕自贸区建设、外商投资等内容,出台《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陕西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等多个涉外法规制度文件,为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提供法规制度保障。在涉外执法司法方面,推行类案检索机制,统一裁判尺度和裁判标准,依托省内优质高校资源拓展外国法查明渠道和域外送达途径,在西北政法大学设立“中国-中亚法律查明与研究中心”,方便法官和当事人借助互联网途径进入各国官方网站、权威的法律数据库查找相应域外法。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面,成立“一带一路”律师学院、丝绸之路国际律师学院、中国海外权益安全保护(陕西)研究院等多个平台;扩容陕西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已有273名律师“入库”,其中28名律师入选司法部全国千名涉外律师人才名单,23名律师参与全国律协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培训项目。……“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涉外法治工作,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法律交流合作,不断推动我省涉外法治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陕西法治力量。”杨政国说。【责任编辑:宋安勇】 [详情]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