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政党创造法治伟业

分享到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行治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建党时起就坚持不懈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持之以恒推动国家法治建设,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谱写了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壮丽史诗。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大事记(1921年7月-2021年7月)》(以下简称《大事记》),以简明编年史的方式生动记录了这部百年壮丽史诗的全过程,是系统反映党领导人民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的权威文献,是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理解党百年法治史的生动教材,是法学法律界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史的重要工具书。

一是坚持立体化、全景化视角,系统展现了百年法治辉煌成就。百年法治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矢志不渝探索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法治文明形态,开辟伟大道路、建立伟大功业、铸就伟大精神的奋斗史。《大事记》从法治大视野大格局出发全方位地展现百年法治的历史性变革、历史性成就,覆盖了从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到国家法律体系建设,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到依法治国,从法治顶层设计到法治基层探索,从法治思想理论、法治方针政策到法治运行操作,从国内法治、涉外法治到国际法治,从立法、执法、司法到普法守法,从法治工作机构、法治工作队伍到法治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辉煌成就。这些在中华法律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史、人类法治文明发展进步史上具有彪炳史册意义的伟大成就,有力增强了全体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志气、豪气、骨气、底气。

二是坚持典型化、标识化标准,精心绘制了百年法治大事图谱。百年法治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战胜法治发展中的重重艰难险阻,在法治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持续取得历史性突破的奋斗史。《大事记》立足于法治建设大政、大法、大案,从百年法治史纷繁复杂的史实中精挑细选出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通过以点带面、抓纲带目的方式反映百年法治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在大法方面,以宪法为例,《大事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从1925年提出召集国民会议制定宪法,1931年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7年提出制定真正民主的宪法,1941年制定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6年制定《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1949年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年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年、1978年修改宪法,1982年公布施行现行宪法,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2018年五次宪法修正,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宪法、制定宪法、完善宪法、实施宪法的百年伟业。在大案方面,以反腐败为例,《大事记》记载了1932年谢步升案、1937年黄克功案、1951年刘青山张子善案、1987年倪献策案、1997年陈希同案、2007年陈良宇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孙政才、令计划等案件,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厚传统和坚定决心。虽然《大事记》的文字篇幅很有限,但法治建设各领域各方面,都能从中找到清晰的发展脉络和进步印迹。

三是坚持结构化、谱系化陈述,清晰呈现了百年法治主题主线。百年法治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开辟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奋斗史。关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大事记》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创立毛泽东民主法制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百年进程,有力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是指导中国法治建设的科学理论,有力证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事记》记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这条道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开启这条道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创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拓展这条道路的百年进程,有力证明了这条道路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唯一正确的道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大事记》记录了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的百年建设过程,有力证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科学性原创性命题。《大事记》所记录的百年法治实践表明,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只有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强国。

四是坚持历史化、理性化淬炼,充分彰显了百年法治基本经验。百年法治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走过很不平凡的历程、取得来之不易的成就、积累弥足珍贵经验的奋斗史。《大事记》按照历史线索分四大历史阶段,以大量生动而鲜活的史实,清晰揭示了百年法治的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充分彰显了百年法治建设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坚持继承本来和吸收外来相结合,坚持抓关键少数与抓绝大多数相统一等。这些宝贵经验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是引领我们加快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指南和磅礴力量。

五是坚持定性化、定量化表达,有力增强了百年法治厚度深度。百年法治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创前无古人的伟大法治事业的奋斗史。《大事记》注意综合运用定性、定量、金句等多种叙述手法,展现出百年法治史的政治高度、思想厚度、制度新度、实践深度。在定性分析上,《大事记》描述出了百年法治进程中一系列在党的历史上、国家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具有第一意义的大事。例如,《大事记》列出了改革开放以来地方法院在专业审判庭上设置的“第一”记录,包括1979年第一个经济审判庭、1984年第一个少年法庭、1986年第一个行政审判庭、1993年第一个知识产权审判庭等。在金句使用上,《大事记》引证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所讲的法治格言金句。例如,毛泽东同志所讲的,“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邓小平同志所讲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胡锦涛同志所讲的,“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政治陷阱,是一个伪命题”。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法治史,看清走过的路、辨识脚下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上书写新传奇、创造新伟业。

 (作者:黄文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