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心网信事业发展 倡导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网信领域是技术密集型、创新密集型领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必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网信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论述,并将抓好人才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为新时代网信人才工作和网信人才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20 17:10:15

习近平就南非遭受严重洪灾向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致慰问电

新华社北京4月19日电4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就南非遭受严重洪灾表示慰问。习近平表示,南非夸纳省连续暴雨引发严重洪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不幸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者和灾区人民表示诚挚的慰问。相信在南非政府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早日重建家园。【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20 17:09:21

习近平将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

新华社北京4月20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0日宣布: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4月21日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尼泊尔总统班达里、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哈萨克斯坦总理斯迈洛夫、老挝总理潘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等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年会。责任编辑:安勇
发表时间:2022-04-20 15:36:27

“这是真正的人民至上”(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人民日报记者邹松开栏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对外工作紧紧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以建设新型政党关系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
发表时间:2022-04-19 17:41:12

近镜头丨“我也是农民出身”

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4月18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这是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号角吹响的地方。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一个多月后,2013年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天寒地冻的太行山深处。这次考察目的是“看真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摸清底数。“不能到时候,宣布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可还有那么多群众生活在贫
发表时间:2022-04-19 15:26:50

【英雄归来】探索永无止境!习近平谈“航天梦”

【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19 10:16:43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意见》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坚持严厉打击、依法办案,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坚持打防结合、防范为先,强化预警劝阻
发表时间:2022-04-19 10:14:56

“人民所需要的强大领导力量”(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人民日报记者胡泽曦“中国共产党科学决策、中国人民团结奋斗,两者结合在一起,让中国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黎巴嫩共产党中央委员阿德汉·赛义德如是分享自己对中国成功故事的思考。从2015年起,赛义德就在中国学习、工作,近距离观察中国的发展变化。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通过写一本书,向世界介绍他所见证的中国成就。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赛义德开始动笔。2020年底,他撰写的《坚定——一个外国人的武汉日记》付梓出版。在书中,赛义德客观记录了疫情期间武汉所发生的事情,向国际社会介绍中国抗疫举措,展现他眼中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赛义德认为,中国在抗击疫情中的表现,清晰地体现了中国国家制度优势。“抗疫期间,我感受到中国人民的伟大。然而,仅这一点还不足以解释中国的成功。人民需要强大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所需要的强大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中国政府制定科学精准的防控方案,对人民的生命健康负责。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为什么中国人民能始终坚持团结抗疫?因为他们信任中国党和政府。”赛义德说。当前,中国式民主吸引了更多国际关注。赛义德注意到,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多个国际研究团队,都发现中国人民高度信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这与他在中国的观察完全吻合。“民主制度关系国家未来,关系人民生活,没有人有权强加所谓的‘正确模式’。人民看到一种政治制度对自己有益,就会自发支持它。这就是我在中国看到的。”赛义德非常关注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他告诉记者,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意识到,必须不断推进改革,才能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才能更好地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深刻理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反腐败、共同富裕等,都是对人民呼声的有力回应。”赛义德说,中国以自己的方式成功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彪炳史册的奇迹,下一步中国向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进,将为长远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赛义德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党际交流活动,对中国共产党坚持与各国政党平等相待感触颇深。“在参加活动时,我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对我们的尊重。我们彼此之间是平等的,是一种相互交流学习的关系。”赛义德告诉记者,中国共产党党员信念坚定,将建设伟大中国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期待未来能参加更多交流活动,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时代之变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赛义德认为,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在加强全球治理、促进多边合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他以共建“一带一路”为例表示,中国倡导的国际合作以共赢为目标,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合作方式。“各国需要建立一种共赢关系,而不是搞零和博弈,实现共赢正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要特征。中国始终强调共商共建共享,致力于合作共赢、共同发展,这正是今天我们在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很多地方所看到的。”“受疫情等因素影响,世界正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中国,对中国抱有更多期待。”赛义德说,“今年将召开中共二十大,这不只是属于中国共产党、属于中国的重要事件,也是全球关注的大事。”《人民日报》(2022年04月11日03版)【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19 10:13:50

“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

人民日报记者姜宣对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来说,中国已然是他事业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尼首都阿布贾的中国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是该国首个中尼、中非关系专业研究机构。作为负责人,奥努纳伊朱长期跟踪研究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和社会发展变化。由于全球疫情延宕反复,奥努纳伊朱已有两年多没有到中国参观访问,但他的中国时间一刻也没有停摆。他曾多次参加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举办的交流研讨活动,他的办公桌上,摆满了与当代中国相关的著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和《摆脱贫困》尤为醒目。在他看来,这些书体现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中的执政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大活力和自我革新能力的根本所在,也为其他国家和政党提供了借鉴。”奥努纳伊朱说。1999年到2019年间,奥努纳伊朱到访中国近20次。他广泛走访各地城市和乡村,每次的中国之旅都“带给他不同的惊喜”。“中国各地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快,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我在安徽农村亲眼看到一幢幢小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马路四通八达。从民众热情的欢迎、爽朗的笑声和自信的脸庞上,我能感受到人们不仅生活富足,精神上也更加满足。”奥努纳伊朱说。令奥努纳伊朱印象深刻的是2014年的西藏之行。“我们去的是阿里地区一个叫娘新的地方,从拉萨开车向西大约12小时。一路上我就感叹,中国政府能把路修到这样艰苦寒冷的地区。望着窗外的风景,突然间我意识到,畅通的不仅是宽敞的公路,更是民心。”在娘新的大街上,当地民众载歌载舞。一位热情的藏民邀请奥努纳伊朱一起跳舞,“我不太会,却情不自禁地被他们的快乐感染,跟随节拍,笨拙地跳了起来。这位藏民告诉我,他们生活富足,休闲时大家经常在这里跳舞”。在一位当地人家中做客时,男主人告诉奥努纳伊朱,自己从未想过可以在家看上电视,也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可以上学,“他对我说,这些都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带来的!他说这话时的幸福表情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中”。奥努纳伊朱说,“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在娘新所见所感,完美地印证了这句承诺。”奥努纳伊朱曾两次来北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机会近距离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如何与各国政要、国际组织代表接触。“习近平总书记言谈极具感染力,举手投足间展现出冷静、坚定、果断的大国领袖形象。他始终贴近现实,以不懈努力为人民谋幸福。”每次访问回国后,奥努纳伊朱都迫不及待地举办论坛、接受采访并撰写文章,将在中国的见闻和思考与更多人士分享。在为尼日利亚《国民报》撰写的评论文章《中国减贫事业对非洲的启示》中,奥努纳伊朱写道,中国让8亿多人成功脱贫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消除贫困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实现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通过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活动,奥努纳伊朱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识也日益深化。“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源于中国,机遇和成果由世界共享,体现出中国推动世界互联互通、与各国共享发展机遇的诚意。以尼日利亚为例,拉各斯至伊巴丹铁路大大提高了旅客和货物运载效率,莱基自贸区、奥贡广东自贸区近年来也得到不断升级发展。这些合作成果为当地经济带来活力,令当地民众获得实实在在的福祉。”奥努纳伊朱表示,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和理念绝非空谈。“当我在尼日利亚看到许多中国朋友冒着酷暑和当地员工一起忙碌在铁路、公路和桥梁建设工地上时,我看到的是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情谊。在非洲如此,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一样。我坚信,中国的发展理念蕴含着对人类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的深入思索,规划出的是国际社会正确的前进方向。”奥努纳伊朱说。(本报阿布贾电)《人民日报》(2022年04月01日03版)【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19 10:12:41

近镜头丨开启新时代

开栏的话:时间是忠实的记录者,镌刻着执政者奋进的步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谋划国内外大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项事业呈现崭新局面。从深入地方考察到出席外事活动,从筹划国内发展到参与国际治理,总书记留下了许多暖心感人的瞬间,被新华社记者的镜头一一定格。即日起,新华社开设“近镜头·温暖的瞬间”栏目,精心选取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精彩瞬间,讲述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温暖故事。
发表时间:2022-04-18 16:21:08
<< 351 352 353 354 355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