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习近平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值此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召开之际,我向大会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适应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
发表时间:2022-04-28 10:21:19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 《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对“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作出总体性规划。《规划》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
发表时间:2022-04-28 10:19:5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习近平4月26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习近平强调,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中央财经委员会是党中央领导经济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副主任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韩正出席会议。会议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汇报,听取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应急管理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关于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汇报。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重大科技设施、水利工程、交通枢纽、信息基础设施、国家战略储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世界领先的成果,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对保障国家安全,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扩大内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会议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谋划、整体协同,精准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调动全社会力量,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安全效益相统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要立足长远,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生产力布局和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同时把握好超前建设的度。要科学规划,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全生命周期,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布局,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协调联动。要多轮驱动,发挥政府和市场、中央和地方、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多方面作用,分层分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效益,既要算经济账,又要算综合账,提高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综合效益。会议指出,要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把联网、补网、强链作为建设的重点,着力提升网络效益。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强沿海和内河港口航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全国水运设施网络。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建设一批新型绿色低碳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油气管网。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推进重点水源、灌区、蓄滞洪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要加强信息、科技、物流等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建设新一代超算、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宽带基础网络等设施,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及集疏运体系建设,布局建设一批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高品质生活空间,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城际铁路网,发展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推动建设城市综合道路交通体系,有序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设施建设,加强智能道路、智能电源、智能公交等智慧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四好农村路”,完善农村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强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加强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应对极端情况的能力。会议强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保障。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建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各领域、各地区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强化用地、用海、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要适应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需求,拓宽长期资金筹措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更好集中保障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规范发展、阳光运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市政设施投资运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基础设施技术自主可控水平。要造就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会议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财经委员会深入研究一批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发挥了战略引导作用。加强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要重视政治引领、纲举目张,重视统筹发展和安全,重视科学制定战略策略,重视实践创新、理论创新,重视远近结合、标本兼治,重视狠抓落实。会议强调,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切实加强重大风险预测预警能力,有切实管用的应对预案及具体可操作的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准确领会中央财经委员会决策部署精神,主动担责、积极作为,共同推动决策部署落实落好。要加强评估督导,搞好综合平衡,有问题及时纠偏。要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要引导好市场预期,讲清楚政策导向和原则,稳定市场信心。要加强督促检查,开展跟踪问效,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的成效。中央财经委员会委员出席会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27 17:30:46

鉴往知来丨习近平总书记同这所大学的故事

北京,中关村大街59号,以红色为建筑群主色调的校园端庄大气。正对校园东门,巨石上刻着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遒劲有力。在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25日上午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先后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博物馆、图书馆,了解学校促进思政课教育改革创新、学校历史沿革、教学科研成果、加强文献古籍保护利用和促进理论研究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并主持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今年85岁的中国人民大学,是由我们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从“中国不会亡,因为有陕公”,到“解放区最高学府”,再到“‘人民共和国建设者’的摇篮”,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关心和重视这个传承着红色基因的学校。故事,可以从30多年前讲起。【一场宿舍里的谈话】1984年暑假,中国人民大学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启了一场“寻根之旅”,一行10人从延安、山西、河北再到北京,一路探寻“战火中的大学”历史印记。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北方大学、华北大学。河北正定,是华北大学曾经的一个办学地。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穿着绿色的军裤,一个人骑自行车来到县委招待所,走进实践团成员的宿舍,同大家座谈交流。一名成员后来回忆,实践团在正定县开展了三天的实践活动,习近平来宿舍聊过两三次,聊得最多的,是如何做好基层工作这一话题。他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的体会和感悟,鼓励同学们毕业后到基层一线去接受实践锻炼。这次难忘的经历,让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受启发,甚至成为了不少人“人生的一个新起点”。【一次省校之间的合作】2005年3月13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率队访问中国人民大学,就全面推进省校合作签署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等3个方面积极开展合作。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共同促进浙江省人才培养和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中国人民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这也是公开报道中,习近平第一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一场座无虚席的报告】时隔不到一年,习近平再次走进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3月8日,学校逸夫会议中心第一报告厅里座无虚席。同学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习近平在给老师和学生们的演讲中系统阐述了“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想,他特别强调指出:“‘凤凰涅槃’靠什么?靠自主创新,包括自主技术的创新、自主品牌的创新。‘腾笼换鸟’,一方面要走出去,一方面要引进来。”现场聆听演讲的同学们说,习书记的报告语言风趣,数据翔实,思想深刻,旁征博引,既是对浙江发展情况全面的介绍,又是一次融合了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的讲座,听后受益匪浅。【一番切中肯綮的要求】2009年5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调研。当天,高校学习实践活动座谈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高校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要围绕人才培养这个根本任务,改革教育教学制度”“着力解决与培养合格人才不相适应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问题”“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一番要求,切中肯綮。【一次坚定信念的勉励】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再次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就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建工作进行调研。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指出,高等学校作为研究、传播、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要引导广大师生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习近平关怀下,中国人民大学从2012年开始陆续实施“千人百村”和“街巷中国”学生社会实践项目,每年都有无数人大学子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调研。【一封情真意切的贺信】“建校以来,中国人民大学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独树一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2017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迎来8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对学校的办学历史作出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期盼——“希望中国人民大学以建校80周年为新的起点,围绕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弘扬优良传统,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胡浩、徐壮摄影:鞠鹏、谢环驰视觉|编辑:吴晶晶、郝晓静新华社国内部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27 17:28:53

习近平和大学生在一起

出品:陈凯星邹声文策划:常爱玲齐慧杰监制:李响黄庆华统筹:张书旗王浩程孔唯千设计:殷哲伦文案:康丽琳尹思源编辑:冯筱晴唐颢宸【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4-27 17:26:56

学习进行时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习近平指出这样一条路

新华网记者王子晖【学习进行时】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习近平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解读。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和高度重视的大事。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
发表时间:2022-04-27 15:37:56

近镜头丨一次卷裤腿蹚积水的调研

“雨很大,总书记看到我穿着雨衣,还是一直把伞靠向我。”每当回想起9年前那个下雨的周日,年逾七旬的顾强生心里都是暖暖的。那是2013年7月21日上午,江城武汉,大雨滂沱。位于长江北岸的武汉新港阳逻集装箱港区迎来一位特殊客人。习近平总书记一下飞机就来到这里,开启为期3天的湖北考察之行。港口,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位置,是全国重要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还有不
发表时间:2022-04-27 15:32:04

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题: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新华社记者“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深情寄语广大青年。广大高校师生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为实现民族复兴激发青
发表时间:2022-04-27 15:28:17

新华社评论员:办好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题:办好思政课这门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新华社评论员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观摩思政课智慧教室现场教学,倾听讲授并参与讨论。总书记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为我们办好思政课、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指引正确方向、提供行动指南。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
发表时间:2022-04-27 15:26:12

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心目中的思政课

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专门走进思政课智慧教室,观摩了一场思政课现场教学。总书记对人民大学提出“为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提供更多‘金课’”的期许。“金课”既是标准,也是要求。总书记在思政“课堂”提出“金课”意味深长。这堂课为何上:“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这门“金课”在总书记心中分量很重。“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
发表时间:2022-04-26 16:03:00
<< 346 347 348 349 350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