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报道 | 推动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合作 习主席这样强调

5月3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二次中国-太平洋岛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指出——习近平强调——习近平强调——出品人:袁炳忠监制:冯俊扬统筹:谢鹏齐紫剑闫珺岩记者:汤洁峰编辑:杨天沐赵菁菁谢琳王申田宇视觉:汤洁峰新华社国际部制作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7:09:39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丨“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新华社记者姜潇、包昱涵、许雪毅阳光下的鼓浪屿像一艘扬帆的海船闪耀着特有的气质,古老而又青春。海浪拍打着鼓浪屿的礁石,激起的朵朵浪花,日夜不停地欢唱着关于这个小岛传奇的歌谣。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鼓浪屿,它的歌谣里有它的变迁,有着一段同习近平总书记的难忘故事。上世纪80年代初,鼓浪屿的状况令人担忧:自然景观遭到挤占蚕食、一些人文景观岌岌可危。岛上的地标性建筑八卦楼年久失修、破败不堪。1986年,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的习近平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决定拨款30万元用于修复八卦楼,解了燃眉之急。“百年建筑的命运从此彻底扭转。”忆起往事,当时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不禁感慨。整修后的八卦楼,不仅是鼓浪屿老别墅修旧如旧的样板,也成为日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要素之一,获得世遗专家的认可。鼓浪屿,在习近平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特别做了一个附件,对鼓浪屿的价值进行分析:“考虑到我国城市和风景区的建设中,能够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者为数并不多,因此很有必要视鼓浪屿为国家的一个瑰宝,并在这个高度上统一规划其建设和保护。”“从此,开启了科学保护鼓浪屿的新历程。”当时在厦门市旅游局工作、参与战略编制的彭一万说,“不仅限于风貌建筑,更是用全局眼光对鼓浪屿全岛进行保护。”秉承当年的战略规划,《厦门经济特区鼓浪屿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措施应运而生,保护着全岛历史风貌建筑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作为“历史国际社区”,鼓浪屿的文物建筑、古迹遗址既是文化遗产,也构成可感可触的生活环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得到一视同仁的保护,鼓浪屿真正‘活’起来了。”鼓浪屿文化旅游发展中心负责人章维新说。现在,鼓浪屿上各类特色家庭旅馆点缀其间,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多彩;老住户整理展出数百张家族老照片,为游客讲述鼓浪屿的历史故事;社会各界自发搜集上千册闽南人文书籍,用书海连接过去和未来……2017年7月,鼓浪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海天之间,一栋红色穹顶的建筑十分壮丽。鼓浪屿八卦楼作为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每年组织各类音乐主题活动,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这座小岛的前世融合了世界各地多元文化,她的今生一定能把岁月沉淀的优秀文化保护好、传承好。”风琴博物馆馆长方思特说。现在,很多登临鼓浪屿的人,都会沉浸于它“能够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熏陶,会不由自主感叹、回味这个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中国文化名片背后深邃的文化内涵。而在久久的回味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席话,是如此意味深长——“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7:03:56

如何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习近平指明方向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5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发展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中华文明
发表时间:2022-05-31 16:58:31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强调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汪洋出席纪念大会并讲话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在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基金会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基金会作出贡献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继承发扬宋庆龄先生的崇高精神
发表时间:2022-05-31 15:50:04

习近平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5月31日电习近平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值此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40周年之际,我谨向基金会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基金会作出贡献的海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问候!4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继承发扬宋庆龄先生的崇高精神,在增进国际友好、拓展海峡两岸暨港澳交流、发展青少年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秉承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信念,践行“和平·统一·未来”宗旨,把握时代主题,发挥特色优势,深化对外民间友好合作,致力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助力青少年成长成才,发展公益慈善事业,为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习近平2022年5月31日【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5:48:22

白山松水启新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吉林篇

新华社长春5月30日电题:白山松水启新程——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吉林篇新华社记者巍巍长白山,浩浩松江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吉林考察,就粮食安全、生态保护、制造业发展等作出重要指示,为这片黑土地发展把脉定向。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吉林在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新路上,奋力实现新突破。“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5月末,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的吉林省梨树县,黑土地上钻出了嫩绿的玉米苗。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梨树县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清楚记得,那天太阳很烈,玉米地里闷热。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玉米地深处,近距离察看黑土保护情况,问得十分细致。“这个工作很重要!”详细了解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后,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吉林全力以赴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出台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还与中科院实施“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以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为核心的梨树模式不断铺开规模,2019年以来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每年新增1000万亩以上。2021年7月29日拍摄的吉林省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新华社记者张楠摄每次到吉林考察,总书记都牵挂着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考察,来到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沿着田埂步入稻田,察看水稻长势,强调“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要靠我们自己稳住粮食生产”。地处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争当现代农业排头兵”的嘱托,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定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重任。2021年8月2日,在吉林省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科技小院”,中国农业大学学生沙野查看玉米根系样本。新华社记者张楠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的要求,吉林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0%,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91%。去年吉林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大关。今年三四月份,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吉林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备耕,目前,玉米、大豆播种已基本结束,水稻插秧接近尾声,粮食作物播种已超九成。“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查干湖,乘船察看生态保护情况,同正在拉网捕鱼的渔场职工交流,又沿栈道步行察看水体状况和动植物生存环境。回想同总书记的对话,年近60岁的“鱼把头”张文依然很兴奋:“总书记问的都是‘行话’,一下子就让我打开了话匣子。他嘱咐我们守护好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渔民在查干湖里捕鱼(2021年1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近年来,当地坚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治理查干湖,东岸引来水库水,西岸修建农田退水自然沉降区,北岸进行湿地恢复。张文说:“这几年,查干湖水更清了、鱼更肥了、人更富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一个优势。要把保护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坚持绿色发展。吉林松原查干湖湿地(2020年7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楠摄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关切询问东北虎等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并同代表交流长白山生态保护问题,记下他们提出的意见建议。2015年7月在吉林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目标责任,推进清洁生产,扩大绿色植被,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吉林加快建设生态强省,开展空气、水、土壤3个环境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实施秸秆全域禁烧,全面启动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项目,实施“十年绿美吉林”行动、万里绿水长廊建设、林草湿生态连通等重大生态工程,还设立了“吉林生态日”。这是2021年9月27日利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内监测到的野生东北豹影像(视频截图)。新华社发吉林积极打造美丽中国的“吉林名片”:林海茫茫的东部,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平坦辽阔的中部,成片的绿色森林宛如黑土地上的明珠;西部河湖连通、渔兴牧旺。2021年10月12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成立,成为吉林生态新地标,“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等科技手段为野生动物保驾护航,野生东北虎和东北豹数量已由2017年的27只、42只分别增至目前的50只、60只。科研人员在办公室内利用“天地空一体化监测系统”研究分析野生东北虎影像(2020年7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乘北京冬奥会东风,吉林积极践行“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厚植冰雪优势,释放冰雪红利,变“冷资源”为“热产业”,不断向打造世界级的冰雪旅游目的地目标迈进。游客在吉林省吉林市万科松花湖滑雪场滑雪(2021年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颜麟蕴摄“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察看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并登上装配完成的高速动车组,了解性能、设施、操作运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大家,希望高铁建设再接再厉、创新驱动,继续领跑、勇攀高峰,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装备制造业作为重要产业,加大投入和研发力度,奋力抢占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要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工人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一汽解放总装车间装配车辆(2021年7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吉林不断交出亮眼成绩单——北京冬奥会期间,中车长客研制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圆满完成联通三大赛区的任务,赢得广泛好评;一汽旗下民族品牌红旗销量去年突破30万辆,4年间增长60多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吉林聚焦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启动多个重大科技专项。去年吉林省创新型省份建设获批,是全国第11个、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省份。2021年6月15日在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拍摄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新华社记者张楠摄如今,吉林生物医药、光电子、卫星及应用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今年5月5日,随着“点火”指令响起,“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升空。如今,“吉林一号”星座在轨卫星已达54颗,建成了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下,吉林正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大力推进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新农业、新旅游、新电商等产业发展,不断在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展现新作为。文字记者:陈俊、宗巍、孟含琪视频记者:董博涵、姜明明、魏蒙、司晓帅、张建报道员:孙公明、朱中赫、郝鹏、刘玉佳、李俊杰【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5:40:08

近镜头丨总书记心系“平凡”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100多名普通中国人手中传递,激荡起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爱国情愫。在这100多名普通人当中,有一位身着红黑灰相间工作服的“快递小哥”,他的名字叫刘阔。三年前的2月1日,正值腊月廿七,北京前门石头胡同,刘阔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快递站点附近遇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这活忙吗?”“春节也回不了家?”习近平总书记跟“快递小哥”们一一握手,亲切地询问。“大年三十再走。”一位“快递小哥”答道。总书记动情地说,
发表时间:2022-05-31 15:38:23

总书记这些话,是对少年儿童最温柔的牵挂

出品:陈凯星邹声文王明浩策划:常爱玲齐慧杰刘元旭监制:宋君毅统筹:王井怀李瑜设计:方金洋编辑:程昊王文源参与制作:尹思源邓浩然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天津分社联合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5:34:25

时习之丨坚定创新自信 勇攀科技高峰 习近平寄望广大科技工作者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科技人才成长、科技队伍建设,对这个肩负时代重任、奋战科技前沿的群体寄予厚望。设计:趣动全媒体工作室吕秋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31 15:31:21

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辽宁篇

新华社沈阳5月29日电题:谱写全面振兴新篇章——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辽宁篇新华社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擘画未来。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辽宁滚石上山、爬坡过坎,谱写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新篇章。“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2017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把国有企业作为辽宁振兴的“龙头”。有“
发表时间:2022-05-30 15:34:27
<< 327 328 329 330 331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