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其中部分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全党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07 17:31:38

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主要篇目介绍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2月至2022年4月期间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现将这部专题文集的主要篇目介绍如下。《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是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
发表时间:2022-06-07 17:27:17

近镜头丨“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夏日的山丹培黎学校校园,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活力。2019年8月20日,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丹培黎学校调研。照片中,站在总书记对面的,是当时正在培黎学校就读的曾学成。追溯历史,山丹培黎学校是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和英国工运积极分子何克先生于1942年创办的一所职业学校。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秉承“手脑并用,创造分析”办学宗旨,寄托着“为中国的黎明培育新人”的美好愿景,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实用技术人才。回忆起和习近平总书记交流的
发表时间:2022-06-07 17:25:53

近镜头丨“你们就是当代愚公、时代楷模”

夏日的骄阳还未露脸,八步沙林场的清晨已热闹了起来。郭万刚和同事们细心地检查植物生长情况,不久前他们刚刚结束了春季植树和“草方格压沙”作业。身后的沙地上,一株株榆树、一簇簇柠条生机盎然。时间回拨到2019年8月21日。那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八步沙林场考察。黄河以西,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生态地位突出。而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的八步沙林场,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之一甘肃古浪县主要的风沙口。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狂沙肆虐,沙魔
发表时间:2022-06-07 16:01:36

第1视点|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村里的医疗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赴深山、访老区,到老乡家、进卫生室,就医难不难、吃药贵不贵,是习近平总书记问得最多的问题之一。2012年12月30日,在河北阜平考察的习近平走进骆驼湾村贫困户唐荣斌家里,问他吃的什么药、治的什么病、农村合作医疗咋样等,叮嘱当地干部要关心乡亲们身体健康,保障大家能看上病、治好病。2019年4月15日,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习近平来到贫困户谭登周家。谭登周老两口2018年因病因伤返贫,总书记和他们一起算起了收入账和医疗账:“低保补助有多少?”“土地流转一年收入多少?”“医药费花了多少?报销了多少?”2020年9月16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卫生室,了解基本医疗保障情况,叮嘱当地干部:“要聚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强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加强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少花钱、少跑路,治好病、不怕病,是基层群众的就医期待。如今我国已基本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各地乡镇卫生院带给百姓的“健康红利”正在逐渐释放。在河北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村医霍建国为村民把脉。阜平县积极推进健康扶贫模式,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线”基础上,财政投入资金,为困难群众提供防贫保险。同时,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联合组队,定期上门问诊(2020年4月15日摄)。在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来自安徽的援藏医生梁有峰(左二)带领医生们查房。“组团式”医疗援藏提升了山南市医疗水平(2019年4月24日摄)。安徽金寨县大湾村村民方临芳(前右)指着自己身体疼痛的部位,在村医袁玲(前左)的帮助下向通过5G网络远程医疗会诊的专家讲述病情。“互联网+医疗”让村民在“家门口”也能享受专家诊疗(2020年12月3日摄)。人们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人民医院的“新农合”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报销结算(2016年9月7日摄)。在四川甘孜州稻城县疫苗接种点,当地群众在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这批疫苗经过三天冷链运输,从北京送到2000多公里以外的稻城,保证当地群众接种(2021年7月24日摄)。总策划:傅华吕岩松总监制:刘思扬监制:孙承斌汪金福策划:刘洁郑卫兰红光赖向东王建华统筹:鱼澜毕晓洋编辑:陈铎鲁鹏李京赵丁喆徐亮摄影:兰红光李学仁刘彬王晓张汝峰许畅彭子洋陈力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新华社摄影部制作【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6-06 15:31:00

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

新华社合肥6月5日电题:潮涌江淮风帆劲——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安徽篇新华社记者巍巍大别山,红色精神传承不息;滔滔江淮水,激荡强劲发展脉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深入安徽考察,强调新发展理念,擘画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重大战略,江淮大地留下了他跋山涉水访贫问苦、谋“国之大者”的足迹。安徽牢记总书记嘱托,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安徽,曾是长三角的“旁听生”。在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推动下,安
发表时间:2022-06-06 10:08:19

《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等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由中央宣传部统筹指导,河北、福建、浙江、上海四省(市)党委宣传部组织编写的《让群众过上好日子——习近平正定足迹》《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习近平浙江足迹》《当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习近平上海足迹》四部系统记述习近平同志地方工作经历图书,近日由人民出版社分别会同河北、福建、浙江、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近平同志先后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
发表时间:2022-06-06 10:07:05

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这样说

【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6-06 10:04:13

习近平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习近平致信祝贺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强调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韩正出席活动开幕式并讲话新华社沈阳6月5日电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5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
发表时间:2022-06-05 18:10:47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我谨表示热烈的祝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的工作,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全党全国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习近平2022年6月5日责任编辑:安勇
发表时间:2022-06-05 18:08:03
<< 323 324 325 326 327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