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开新篇——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和安徽考察纪实

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一趟行程密集的考察调研,从东南沿海到江淮大地,四天时间,两省四市,看大潮正起、千帆竞发。在福建,于美丽海岛感受乡村振兴新路径,在厦门回忆筚路蓝缕创业史,展望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光明未来。“这里的变化是当年难以想象的”,闽山闽水物华新。在安徽,于千年古城汲取文化智慧,到合肥看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异军突起。“每一次来都有新的飞跃”,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勇立潮头、奋勇争先,锐意进取、善作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崭新篇章在实干中成就。(一)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澳角村,福建漳州东山岛东南角的一个小渔村,三面环海,向海而生,因海而兴。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曾经来过这里。时隔23年,千里来寻故地,又一幅新的画卷。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乘车来到东山考察。一路上,车窗外,风光秀美的海岸,满目葱茏的绿意,勾起今昔之变的记忆:“时隔23年再来,很是欣慰、很有感慨,东山岛发生了巨变。”澳角湾边的兴海大道上,习近平总书记沿着海畔步行。蓝天碧海,岸清沙白。一栋栋漂亮的农家小楼面朝大海,旅游民宿红红火火。村干部告诉总书记,通过保护海洋生态,提升村容村貌,完善“吃住行游购娱”,2023年村里共接待游客13万人次,碧海银滩成为了金山银山。世代捕鱼的传统渔村,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海岛旅游齐头并进,2023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73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8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当时就觉得这个村子很有发展前途,现在发展得更好了。”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当年,“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感到我们的海岛都很有发展前途,当时提出要念‘山海经’,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林多、海洋辽阔。倡导大食物观,发展林下经济,耕海牧渔……在福建工作时,习近平同志就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之路,积极推动把山海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澳角村的渔港里,渔船归来,渔获满舱。码头边的交易市场,好不热闹。摊位上,紫菜、海带、鱿鱼干、虾干等海鲜干货琳琅满目,兰花蟹、黄螺、石斑、海鳗等渔获特别新鲜,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地与渔民一一交谈,问品种、问价格、问销路。港湾里泊船如织,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从小竹排到大木船再到大马力钢质渔船,船的变迁见证了渔村人为美好生活打拼的历程。面对热情洋溢的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指明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奋斗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农村一定会有更加光明的前景,农民会有更加火热的生活。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从福建到安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如何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深入调研。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谈到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等工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二)用好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奋勇争先”“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厦门,中国改革的前沿,对外开放的窗口。这里也是习近平同志当年到福建工作的第一站,“第一次直接参与沿海发达地区的改革开放”。当时,厦门经济特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习近平同志直接领导推动了一系列改革探索。1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考察,参观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果展。展厅序厅,一段视频展现了厦门改革开放的非凡历程:经济特区开工建设的炮响,首家外商独资企业落户,高崎机场正式通航,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首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两岸“小三通”“大三通”开启,自贸片区挂牌,开展综合改革试点……习近平总书记驻足,凝视着视频中一幕幕沧桑巨变,筚路蓝缕的创业岁月如在眼前。从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经济特区,到新时代勇立潮头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十载春风化雨,东海之滨、鹭江之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绘就传奇篇章。展台上,摆放着一本蓝色封皮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拿起仔细翻阅。那是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牵头,带领十几家单位、100多位专家教授和相关工作者组成课题组,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论证,形成的一份着眼厦门未来15年发展的战略报告。“这是当时开会的合影,时间过得真快。”书中第一页的老照片摄于1988年3月25日,习近平同志为这项发展规划主持召开论证会。往事如潮,点点滴滴,记忆犹新。习近平总书记仔细察看书中的编辑委员会名单,清晰记得当时每个人的职务、分工。“当时,我们把国内许多有名的经济学家请来了……”“编这个规划的时候,自由港怎么搞?人员如何自由进出?金融、货币政策什么样?不知道,就去摸索,试点先行,摸着石头过河。看到今天的厦门,我们感到很欣慰。我们在这里参与了创业,如今的发展,比我们当时想象的还要好。”竿头日进,厦门再次站在新的时代潮头。锚定制度创新、高水平开放和两岸融合“三大功能”,厦门自贸片区挂牌以来,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累计推出600多项创新举措,31项改革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今天,抓改革开放,无论深度还是广度,都比过去要求更高了。福建和厦门要适应形势发展,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对接国际高标准深耕细作,多出一些制度性、政策性成果,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再立新功。”八闽大地,孕育了“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听取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总书记说:“福建历来富于改革创新精神,很多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建设生态省、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松绑放权、科技特派员制度、数字福建、晋江经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明医改……习近平总书记一一列举源自福建的改革创新经验:“这些,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有的是见证,有的是亲历和参与。总之,福建是一个生机勃勃、勇立潮头的地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阔蓝图。全会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基层考察调研,要求各地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主动作为,推动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安徽,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此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回忆起1978年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的场景。“我还是比较早来学习的,印象深刻,看到了我们农民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追本溯源,安徽有很好的传统,现在推进乡村振兴,也要积极探索,走在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三)走好必由之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党的十八大以来,每次来安徽考察,习近平总书记都聚焦科技创新。2016年来皖,考察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时说:“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2020年再来,参观了安徽创新馆,指出“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近年来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展厅外,安徽生产的各式新能源车辆整齐列队:智能驾驶轿车,双层纯电动巴士,新能源重卡,无人驾驶矿卡,55吨锂电叉车……产品有什么特性?市场销路如何?习近平总书记问得十分详细。展厅里,大屏幕上的柱状图清晰展示近年来安徽省汽车的产量和出口量,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安徽汽车产量240多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110万辆。安徽汽车产业的异军突起,是中国汽车产业历史性跃升的缩影。过去一年,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双双突破3000万辆,出口量首次跃居全球第一。今年,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国内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传统燃油乘用车。新能源汽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新年贺词中提及的“新三样”之一。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汽车,穿梭于世界各地,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风景。展厅里,还集中展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产业、人工智能产业、高端装备和新材料产业、生命健康、基础研究等领域的代表成果。16K裸眼3D显示终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基于国产算力底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形机器人,超薄柔性玻璃……展现着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的澎湃动力和广阔前景。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认真察看,向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详细询问。“安徽的科技创新,可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每一次来都看到新的飞跃、新的发展,‘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你们这里各种要素条件集成优化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肯定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总书记同大家说,“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教育、科技、人才,统筹推进、一体改革,这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鲜明指向和重大部署。在福建,强调“要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闯出新路”“加强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实施科技重大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营造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更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安徽,赋予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等重要使命。“你们有条件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走在前列。”如何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习近平总书记道明其中的重要方法论:“工作中要善于抓‘两头’,一头抓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领军企业,支持其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另一头抓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帮助其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四)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把丰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安徽桐城,地处大别山东麓、长江北岸,一座千年古城,一派文脉不绝。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桐城古城内的六尺巷。六尺巷里天地宽。一条长约百米、宽仅两米的小巷子,见证了300多年前一段你谦我让、以和为贵的佳话。秋雨初霁,金桂飘香,一如巷口矗立的牌坊所题“懿德流芳”,这里氤氲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芬芳。诗书照壁前,习近平总书记重温张吴礼让典故。一旁是两幅石刻,摘录着清代名臣张英、张廷玉父子《聪训斋语》和《澄怀园语》的家风家训。习近平总书记驻足细看。沿着小巷步行,感受口耳相传的故事,聆听历史典故的新篇。当地负责同志介绍,桐城市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文化内涵,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推广“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走出一条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的基层治理之路。“谦让,谦虚,和为贵,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基因中,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自觉传承这种精神。”汲古言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生无小事,把民生的事情办好了,社会矛盾就少了,社会就和谐了。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总有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在福建东山县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参观了谷文昌纪念馆,了解谷文昌同志感人事迹。“我在福建工作的时候,就经常和大家讲谷文昌的故事,并号召大家学习谷文昌的精神。‘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敬仰。人民心里有一本账,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谷文昌纪念馆门口,一组雕塑展现了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种植木麻黄的场景。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同谷文昌干部学院的教师、学员代表亲切交流。大家向总书记汇报学习心得:“学习他‘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精神”“学习他‘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坚强品格”……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谷文昌同志在福建是有口皆碑、深入人心的,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优秀领导干部的一位代表。我们学习他的事迹,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只有走这条路,才是人间正道。”扎根人民,才能万古长青。造福人民,方能一往无前。【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21 09:52:37

习近平向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10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习近平强调,中国始终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中方愿同各方一道,继续加强合作,坚定维护国际知识产权多边体系,为打造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国际环境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为增进人类福祉贡献中国力量。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当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开幕,主题为“知识产权的平衡保护与创新发展”,由中国贸促会、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共同主办。【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21 09:49:44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

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意见》指出,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依法治理、加强分类监管、强化部门协同、夯实属地责任、落实约束惩戒,持续健全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健康发展。《意见》要求,要健全拖欠企业账款清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司法机制。要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和项目资金监管。定期检查资金到位情况、跟踪资金拨付情况。完善工程价款结算制度。加强政府采购支付监管。要健全防范化解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的制度机制,并加强执法监督。督促国有企业规范和优化支付管理制度。要优化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投诉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违约拖欠中小企业款项登记(投诉)平台。健全投诉督办约束机制。要强化组织保障和监督,强化部门协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拖欠成因及防范化解举措的研究,合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强化审计监督。《意见》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对维护企业权益、稳定企业预期、增强企业信心的重要意义,结合本地实际和自身职责,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责任编辑:宋安勇】
发表时间:2024-10-21 09:47:51

习近平在视察火箭军某旅时强调 坚持政治引领 强化使命担当 埋头苦干实干 提升战略导弹部队威慑和实战能力

10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火箭军某旅视察。这是习近平察看该旅军史长廊。新华社记者李刚摄新华社合肥10月19日电(记者梅常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7日到火箭军某旅视察,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把握战略导弹部队建设和作战运用特点规律,坚持政治引领,强化使命担当,埋头苦干实干,推进部队建设高质量发展,提升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金秋十月,江淮大地山水秀丽、风景如画。上午11时许,习近平来到火箭军某旅,首先察看了该旅军史长廊。该旅是一支有着50多年光荣历史的战略导弹部队。党的十八大以来,该旅在习近平强军思想指引下,坚定举旗铸魂,大抓实战化训练,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在反映部队发展历程、新时代全面建设的展板前,习近平详细了解官兵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紧练兵备战、弘扬优良传统等情况。10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火箭军某旅视察。这是习近平在察看装备操作训练情况时,同官兵亲切交谈。新华社记者李刚摄训练场上,某型导弹整齐排列。这是该旅新换型的主战武器装备。习近平来到这里,听取武器装备技战术性能介绍,察看官兵操作训练情况。看到官兵操作熟练、训练有素、士气高昂,习近平很高兴。他同官兵合影留念,勉励大家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安全训练,熟练掌握和用好手中武器,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随后,习近平听取该旅工作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推进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在部队落地见效,突出本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紧密联系部队实际,持续深化政治整训,扎实抓好政治建军各项工作。要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发射架下,确保部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要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旅党委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按纲抓建和带领官兵遂行任务能力,夯实部队建设和战斗力基础。要扭住思想根子问题加强讨论辨析,严肃查处官兵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各级党委和机关要改进工作指导,搞好统筹协调,持续解决“五多”问题为基层减负,满腔热忱为官兵排忧解难,激发干事创业动力活力。习近平强调,要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打仗意识,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把部队作战能力搞扎实,有力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和核心利益。要适应现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变化,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有针对性加强新装备、新技能、新战法训练,加强典型行动专攻精练。要加强配套建设,成体系形成实战能力。要立足实际积极作为,探索创新战略力量运用样式和组织模式,把手中武器的战略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张又侠等参加活动。【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10-19 16:41:41

学习进行时丨谱写美好安徽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和安徽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考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调研,为安徽发展把脉定向。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和安徽的故事。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新华社记者燕雁摄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长三角腹地,是农业大省、科技大省,既肩负着“在中部崛起中闯出新路”的使命任务,也被寄予“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深切厚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安徽考察调研,深入乡村、城市、高校、企业、科研文化单位等,为新时代安徽创新发展明确方向、擘画蓝图,要求安徽“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祝大家创新愉快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在合肥市安徽创新馆参观,了解安徽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情况。201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在观看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展时,总书记走到科大讯飞展台前,一个圆头圆脑的机器人说:“总书记您好,我是小曼,我们早就期盼您的到来了,我也很高兴能加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科研负责人介绍了语音合成技术,习近平总书记询问仿真率多少,成本怎么样,商业前景如何。在考察量子通信京沪干线运管中心时,习近平总书记对量子通信研发工作给予肯定,他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更上层楼。祝大家创新愉快。习近平总书记说,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他勉励中国科技大学的同学们,向我国老一辈杰出科学家学习,争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再谈科技创新,在合肥参观安徽创新馆,对安徽在推进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取得积极进展表示肯定。他指出,安徽要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靠创新。要进一步夯实创新的基础,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如今,安徽拥有“国字号”创新平台200多家,取得光纤量子密钥分发、“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等一批原创性成果,突破计算光刻EDA软件、高温合金叶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前列。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这是2016年4月25日下午,习近平在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看望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右三)一家。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2014年3月9日,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一本笔记。当时,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祥安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乡亲们的问候和邀请。“我也请你向父老乡亲们转达问候,我对滁州很有感情。”总书记深情回忆起1978年到滁州调查研究的往事,对当年的人和事记忆犹新。“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当年,正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习近平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将所见所闻记了一本笔记。“这是我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当时就是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他强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加大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力度,加强城乡统筹,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是2016年4月24日上午,习近平在六安市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新华社记者李涛摄在安徽考察调研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革命纪念馆,重温党的初心使命。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瞻仰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习近平总书记不时驻足凝视。他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坐落在巢湖之滨的渡江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70多年前,在人民群众大力支援下,人民解放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条件。渡江战役纪念馆中展陈的一件件文物,既是渡江战役的历史见证,又是催人奋进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在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的力量。“鄂豫皖苏区能够28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策划:储学军统筹:车玉明李志晖执行:万方王子晖翁伟庆主笔:张芮绮金佳绪新华网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24:40

习近平将赴俄罗斯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

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0月18日宣布: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10月22日至24日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24:02

习近平在安徽考察时强调 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

新华社合肥10月1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安徽要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在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上持续发力,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10月17日至18日,习近平在安徽省委书记梁言顺和省长王清宪陪同下,先后来到安庆、合肥等地,深入历史文化街区、科技创新园区等考察调研。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新华社记者燕雁摄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新华社记者燕雁摄17日下午,习近平首先来到安庆桐城市考察。地处城中的六尺巷,因清代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吴家互相退让三尺地基而成,是中国邻里和谐礼让的典范。习近平来到这里,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他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安庆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时,同当地居民和游客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申宏摄当地居民和游客见到总书记,纷纷围拢上来。习近平亲切地对大家说,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六尺巷体现了先人化解矛盾的历史智慧,要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场所,发挥好中华民族讲求礼让、以和为贵传统美德的作用,营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环境。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鞠鹏摄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合肥滨湖科学城考察时,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随后,习近平来到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听取当地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等情况介绍,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他在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高新科技产品前一一驻足,仔细察看,不时表达赞赏之意。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新技术是讨不来、要不来的,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科研工作者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骨干,要拿出“人生能有几回搏”的劲头,放开手脚创新创造,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写下精彩篇章。18日上午,习近平听取安徽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对安徽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指出,要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效发挥高能级科创平台作用,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持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守好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习近平强调,要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以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带动省域内区域协调发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积极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改革,加大吸引外资、稳定外资力度,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习近平指出,要着力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江淮粮仓,扛牢粮食保供责任。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力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种植,推动乡村富民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加强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壮大县域经济。解决好重点人群就业,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推动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和公共文化等服务向农村覆盖。强化党建引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强调,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发展全域旅游,把文化旅游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及旅游价值。加强传统村落、传统建筑保护传承利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推动移风易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更多文化精品。习近平指出,要毫不放松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党员干部真正把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认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着力解决干部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健全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制度机制,持续为基层减负。驰而不息正风肃纪反腐,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习近平强调,要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何立峰及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陪同考察。【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22:19

习近平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打造全国性功能性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李强作出批示新华社天津10月1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是党中央着眼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坚持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打造全国性、功能性的资源回收再利用平台,推动国民经济循环质量和水平持续提升,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指出,要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使命担当,聚焦国家战略,搭建多层次、立体化、高效率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体系,落实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建设世界一流资源循环再利用产业集团,为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中国资源循环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18日上午在天津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在会上传达了习近平重要指示和李强批示并讲话。他表示,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李强总理批示要求,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牢牢把握功能定位,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畅通资源循环利用链条,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切实发挥“国家队”龙头作用,引领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出席成立大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天津市,有关金融机构和企业、行业协会负责同志等参加大会。【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21:43

习近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滨湖科学城,察看近年来安徽省重大科技创新成果集中展示,同现场科研人员和企业负责人亲切交流。习近平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党中央非常重视和爱惜科技人才。“人生能有几回搏”,大家要放开手脚,继续努力,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聪明才智。(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鞠鹏、谢环驰)【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20:45

习近平参观六尺巷:弘扬好传统美德,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徽桐城市的六尺巷,重温张吴礼让典故,察看桐城历史文化展陈。习近平说,来这里看一看,很有感触。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燕雁、申宏)【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10-19 15:19:40
<< 30 31 32 33 34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