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报道 | 奋进新征程 习近平殷切寄语令海外中国青年备受鼓舞

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1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回顾百年来共青团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历程,深刻阐明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宝贵经验,对当代青年寄予殷切期望,对做好新时代共青团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令身在海外的中国青年备受鼓舞。他们一致表示,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一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带着梦想和使命,让青春在海外焕发异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用青春的智慧和汗水打拼出一个更加美好的中国。回望百年征程汲取进步力量牢记初心使命不负祖国期盼争做先进模范焕发青春光彩出品人:袁炳忠监制:冯俊扬薛颖统筹:谢鹏齐紫剑闫珺岩记者:刘宗亚毛鹏飞吴长伟章建华罗婧婧林朝晖李学军唐霁张毅荣文案:汤洁峰编辑:何毅王昭刘向陈波唐志强田宇摄影:李学仁视觉:洋葱画视新华社国际部制作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13 15:42:34

近镜头丨这把椅子,请最尊贵的客人就座

2016年10月13日,金边晴阳和暖,天蓝云淡,鲜艳的中柬两国国旗飘扬在金边的大街小巷。上万群众涌上街头,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就在抵达金边的当天,习近平主席专程看望了年逾八旬的莫尼列太后。莫尼列太后请习近平主席在西哈努克太皇生前常坐的一把椅子上就座。太皇逝世后,这把椅子一直被王室封罩珍藏。“这次太后特意请习近平主席在太皇常坐的椅子上就座,这是最尊贵、最亲密的客人才能享有的待遇。”太皇的小女儿阿伦公主动情地说。柬埔寨王室研究专家克洛堤达说,请习近平主席坐在这把椅子上,在柬埔寨文化中意蕴深厚:既是表达双方相互思念,彼此铭记;也是祝福坐在这把特殊椅子上的客人长寿安康。透过这温暖而深情的一幕,人们感受到中柬友谊的真挚和醇厚。阿伦公主记得,习近平主席眼中含笑,深情回忆中柬友谊的历史,以及柬埔寨王室同中国的深厚情谊。他说,西哈努克太皇是中国人民敬重的好朋友,是中柬友谊的象征。我们欢迎莫尼列太后和西哈莫尼国王继续把中国作为第二故乡,经常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中方愿同柬方一道,把两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造的中柬友谊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永远做彼此的铁杆朋友。莫尼列太后频频点头。她笑着说,柬中关系是大小国家互信合作的典范。两国友好在柬埔寨深入人心,牢不可破。“柬方愿同中方携手努力,深化柬中各领域交流合作,使两国人民友谊世代相传。”当晚,西哈莫尼国王为“尊贵的家人”举行了欢迎宴会,王室和内阁成员悉数出席。席间,《怀念中国》的熟悉乐章奏响,热闹的大厅瞬间安静。“啊,敬爱的中国,我的心没有变,它永远把你怀念……”西哈努克太皇亲自谱写的优美旋律,拨动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弦。回首往昔,1958年中柬正式建交以来,西哈努克太皇同中国老一辈领导人共同缔结了深厚的传统友谊。如今,在元首外交引领下,柬埔寨王室同中国领导人依然保持着像走亲戚一样的常来常往,中柬关系日益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一枚习近平主席亲自颁授给莫尼列太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象征着亲密无间的中柬友好,述说着牢不可破的“铁杆”友情。一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以深邃思想和人文关怀赢得无数柬埔寨民众的心。一段段温情记忆,在流光岁月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连缀出情谊如河、亲如一家的友谊画卷。温暖、喜悦、感动……阿伦公主的记忆中细细镌刻着这些美好印记。她深深感慨:“自1982年我第一次访问中国以来,就多次陪同父母前往中国,中国像待兄弟姐妹一般待我们。每次去中国感觉就像回到了家。”阿伦公主说,这就是为什么习近平主席来访时,我们招待他就像家人的感觉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太后要特意拿出太皇的椅子请习近平主席就座。总策划:傅华总监制:张宿堂策划:孙承斌陈二厚监制:赵承刘洁孙志平陈凯星霍小光赖向东樊华常爱玲统筹:李忠发吴丹黄玥文字:王雅晨吴长伟摄影:姚大伟音频:吴炜玲杨慕茜视觉:毕晓洋李京设计:焦旭锋殷哲伦马发展协调:胡若晗王晓曈推广:李明赵鹏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13 15:41:15

学习进行时丨火热金句!习近平这样赞颂青春、寄语青年

【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5-13 15:39:23

习近平总书记给白衣天使的暖心话语

“全社会都要理解和支持护士”——习近平总书记给白衣天使的暖心话语!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护士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护者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护士群体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爱护广大护士全社会都要理解和支持护士希望广大护士秉承优良传统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暖心话语向白衣天使致敬【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12 16:12:39

习近平同斯洛文尼亚总统帕霍尔就中斯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国家主席习近平5月12日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总统帕霍尔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斯建交30年来,双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互利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人文交流日益活跃,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两国人民守望相助,彰显中斯深厚情谊。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斯关系发展,愿同帕霍尔总统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30周年为新起点,把握好共建“一带一路”历史性机遇,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
发表时间:2022-05-12 16:09:52

点亮一盏灯,闪耀一束光——来自护士们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题:点亮一盏灯,闪耀一束光——来自护士们的动人故事新华社记者刘伟、陈聪、闫睿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他们面容被口罩遮挡,但脸上留下的勒痕,是战“疫”的勋章;他们身影被防护服严密包裹,但人们知道,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近期各地防控疫情的斗争中,护士们一如既往成为战斗在最前线的白衣战士。这些勇士们坚守“红区”、严防院感、奋战一线,为患者点亮心灯,留下一个个动人故事,闪耀着平凡而伟大的光芒
发表时间:2022-05-12 15:59:05

近镜头丨中国共产党的追求就是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

2016年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四,恰是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江西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看到一家正在打糍粑,总书记饶有兴致地加入。“这个糍粑就这么打?”“打多久?”习近平问道。“拿糯米蒸完之后放在这里面来打,打12分钟左右。”在场的一位小朋友回答,大家开心地笑了。习近平总书记手握木槌,同村民一起打糍粑,还风趣地说:“对身体好。”现场又是一阵欢笑。“总书记来之前的几天一直在下雪,附近的国道上积雪已经没过了膝盖,路边的竹子都被冰
发表时间:2022-05-12 15:55:09

彩绘长图丨总书记这样致敬“白衣天使”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达崇高敬意。在第111个“5·12”国际护士节来临之际,让我们重温总书记的那些话,一起致敬“白衣天使”。出品:陈凯星邹声文刘伟策划:常爱玲齐慧杰监制:朱斯哲张书旗管建涛文案:杨思琪王丹设计:刘雅萱付瑞编辑:侯帮兴摄影:王毓国高翔林善传李然才扬龙雷王全超彭子洋费茂华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新华社黑龙江分社联合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12 15:47:22

习近平向菲律宾当选总统马科斯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5月12日电5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费迪南德·罗慕尔德兹·马科斯,祝贺他当选菲律宾共和国总统。习近平指出,中菲是一衣带水的邻居、风雨同舟的伙伴。近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菲关系不断巩固提升,为两国人民带来福祉,为地区和平稳定作出贡献。习近平强调,当前,中菲两国都处在关键发展阶段,双边关系面临重要机遇和广阔前景。我高度重视中菲关系发展,愿同马科斯当选总统建立良好工作关系,坚持睦邻友好,坚持携手发展,深入推进两国全面战略
发表时间:2022-05-12 15:46:11

习近平的文化情怀

新华社北京5月11日电题:习近平的文化情怀新华社记者“一个热爱中华大地的人,他一定会爱她的每一条溪流,每一寸土地,每一页光辉的历史。”这是习近平同志30多年前在河北正定工作时的一段深情告白。多年以后,领航“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自豪地宣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仰望华夏文明的历史天空,淬炼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习近平总书记以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中国人民阔步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2003年7月,时任浙江杭州余杭区委书记何关新接到通知:省委书记习近平要来良渚遗址调研。在良渚博物馆一个小会议室里,习近平看了良渚文化保护纪录片,听了情况汇报。这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此时的良渚,处在保护与发展的矛盾中。遗址区分布着30余家石矿,噪音大、粉尘浓。当地群众戏称家中桌椅半天不擦即可写字作画,考古学家痛心疾首地批评这一地区“炮声隆隆如战场”。“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把它保护好!”习近平斩钉截铁。良渚从“炮声”中回归宁静,青山从此还绿色。2016年,四位考古学家致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促成良渚遗址早日“申遗”。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要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断加深对中华文明悠久历史和宝贵价值的认识。”3年后,良渚古城遗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一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史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从此受到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关注。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中国到了今天,我无时无刻不提醒自己,要有这样一种历史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坚定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引领中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2013年11月,到山东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考察,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总书记饶有兴趣地拿起来:“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参观者在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内参观(2018年11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朱峥摄2014年9月2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的学者惊讶地发现,大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参会者——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习近平引用《论语》的开篇语,作为欢迎各国嘉宾的开场白。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游客走进福建武夷山朱熹园参观(2021年3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姜克红摄“一路往里走,到最里面一间屋舍,看到墙上印有‘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总书记驻足凝视,他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引用过这句话。”回想起这一幕,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张建光印象深刻。“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鉴往知来,总书记思考深刻:“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站在中华五千年文明高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走自己的路”因而有了强大底气。这份自信,源于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敦煌,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敦煌女儿”樊锦诗,忘不了习近平总书记同她的第一次握手。樊锦诗在敦煌莫高窟(2015年9月29日摄)。新华社发(孙志军摄)2013年4月,樊锦诗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她跟前,微笑着说:“你是研究敦煌学的。”“一个国家多少人多少事,总书记却知道我是研究敦煌学的,真令人感佩不已。”樊锦诗至今难忘。从北京到敦煌,习近平总书记同樊锦诗5次握手,手相握、心相连,关怀激励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会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不同文明。”这份自信,源于美美与共的博大胸怀。2019年11月,雅典卫城博物馆。正在希腊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在“克里提奥斯少年”雕像前,他停下脚步。在“沉思的雅典娜”浮雕前,他再次驻足。“她在思考战争的意义究竟何在。”习近平同身旁的希腊总统讲起“止戈为武”的中国典故,总统边听边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植根中华文明厚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道坦荡壮阔。“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历经2800余年岁月淘洗的平遥古城,在2022年春节前夕迎来了一位贵客。这是平遥古城一角(无人机照片,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曹阳摄在迎薰门下车,习近平总书记步行入城,感受平遥古城的历史点滴。登上城墙俯瞰全貌、在平遥县署了解古城历史沿革……他语重心长地说:“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就在此前一个多月,部署新一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这三个“敬畏”告诫与会同志:“领导干部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不是只懂一点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就够了,还必须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欲知大道,必先读史。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习近平的一个要求曾让同事“傻了眼”。那是到霞浦下乡调研时,知道习近平喜爱读县志,时任地委副书记陈增光特意给他拿了一本《霞浦县志》。当天夜里,习近平找到陈增光说:“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闽东地区古称福宁府。陈增光当时就“傻了眼”:“到哪儿去找这个府志啊。市面上找不到,我们就请人去文化馆找。”最后真找到一本。陈增光问:“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习近平说:“增光同志,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从历史中借鉴经验智慧,治理方略一以贯之。2012年12月,刚刚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登门走访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时,便谈到了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著名对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到了“窑洞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历史文脉,在习近平总书记眼中更是一种特殊的“评判标准”。福州三坊七巷北隅,林觉民故居静立闹市,门前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块石碑。往来的游客并不知道,那块市文物保护碑上,曾出现过一个脸盆大的“拆”字。彼时,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正值城市建设兴盛期,“开发”与“拆建”热情高涨。1991年3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林觉民故居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在二进大厅廊前,习近平问时任福州市文管会常务副主任黄启权:“老黄,这里是不是林觉民故居?”“对,我们站的地方就是林觉民故居的大厅。”“好,我们就决定把它保护下来,进行修缮。”这番简短对话,彻底扭转了林觉民故居的命运。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林觉民·冰心故居参观(2021年4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习近平曾经语重心长地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今天的发展是过去历史的延续。作为一地的党政领导,一定要了解当地的历史沿革、历史文化、历史人物和传统经典名篇,有些还要下功夫背诵,把这些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你从哪儿来?”“报告总书记,我是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乔云飞,负责希瓦古城历史古迹保护修复项目。”“一定要把文物保护好。”2016年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在繁忙的国事访问行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在下榻酒店会见了在乌开展文物保护和考古合作的中方文物考古工作者,亲切询问每个人的姓名和在乌开展项目内容。这是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安排。“当时,我们已经和在乌各条战线的中方工作者一道,等待习总书记集体会见。突然接到通知,习总书记要单独接见我们!”回忆当时的场景,乔云飞依旧心潮澎湃。文化的印记,浸润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礼序乾坤、乐和天地的传统,赋予治理体系、治理能力以伦理的力量,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成熟定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激励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融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引领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家治理日渐成熟。“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2022年4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王曈曈兴奋地发现一位新“同桌”——习近平总书记。这天,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课堂,同青年学生围坐在一起,研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这位特殊的‘同桌’非常亲切。”王曈曈难掩内心激动。对于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思考深邃: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童年时读《岳母刺字》,就把“精忠报国”视为一生追求的目标。一路走来,对于精神的追寻,始终涌动在习近平的胸怀中。这是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里的动人场景:“你们这么大岁数,身体还不错。你们别站着了,到我边上坐下。”2017年1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代表合影,看到黄旭华和黄大发年事已高,关切地请他们坐在自己身边。两人执意推辞,总书记一再邀请:“来!挤挤就行了,就这样。”相似的一幕,也曾在河北石家庄发生。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合影时,他看到一位80多岁老同志拿着拐棍站在一旁,便说道:“这么大年纪,还站在后面?来,加个椅子,让老同志坐在前面!”礼敬贤德、尊老敬老,中华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在习近平身上数十年来始终如一。一次次身体力行,让崇德向善蔚然成风。福州是林则徐的家乡。曾几何时,林则徐在当地的房舍等遗迹年久失修,损坏严重。福州大学师生参观民族英雄林则徐塑像(2018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林善传摄1990年5月,有人给新闻媒体去信,反映林则徐故居和墓地保护存在问题。当年6月,习近平到福州任职后不久,便到林则徐纪念馆了解遗迹保护情况,此后连续几年,都参加并主持林则徐遗迹修复和保护工作的专题会议。1995年6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出席林则徐铜像揭幕仪式,动情地说:“今天我们故乡人民竖立起林则徐铜像,就是为了激励自己,教育后人,让在林则徐身上体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永远发扬光大。”精神,不仅蕴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铭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峥嵘岁月里。2021年4月25日,广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走到油画《陈树湘》前,习近平总书记凝视良久。在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的油画《陈树湘》前,党员们聆听讲解员讲述陈树湘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故事(2021年5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张爱林摄画面中,陈树湘躺在担架上,腹部鲜血直流。为掩护红军主力渡江,这位师长身负重伤,牺牲时年仅29岁。“四道封锁线都在哪里”“湘江水有多深”“这场仗打下来牺牲多少红军”……总书记看得认真,问得仔细。“如果没有这么一批勇往直前、舍生忘死的红军将士,红军怎么可能冲出敌人的封锁线,而且冲出去付出了那么大的牺牲,还没有溃散。靠的是什么?靠的正是理想信念的力量!”朴素的话语,激扬起雄浑的精神伟力。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习近平总书记称其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勉励大家“发扬‘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和‘东风精神’”;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指出深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习近平总书记带着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深沉的文化自觉,让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激荡起雄浑豪迈的中国精神、澎湃昂扬的中国力量。“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1986年的一天,时任厦门市博物馆筹建处负责人、主持八卦楼修缮工作的龚洁拉住了刚作完报告、走出大厅的习近平。“副市长同志,请您参观一下八卦楼。”“好啊!”习近平答应得干脆。兴建于1907年的八卦楼,是鼓浪屿上的地标建筑。但楼里被三个单位切割成“盘丝洞”,地下室住着10多户人家,走上几步,楼板还跟着颤抖……习近平在院落转了一圈。龚洁说:“还有楼上。”“我知道你的意思。”习近平马上说。“缺多少?”他边走边问。“30万元。”“明天来拿。”龚洁至今难掩激动:“他拨出的这30万元,彻底扭转了一座百年建筑的命运!”整修后的八卦楼,如今是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成为后来鼓浪屿申遗的核心要素之一。这是福建省厦门鼓浪屿“地标”建筑八卦楼(2017年8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从炸药包的威胁中抢救“南方周口店”三明市万寿岩遗址,强调保护传承好西安城墙这个“世界级的宝贝”,支持泉州“中国舟船世界”陈列馆建设……习近平不遗余力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他说:“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2004年,浙江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定格了感人一幕:一位银发飘飘的耄耋老人,牵着一位稚气十足的小女孩,在台上敲响了艺术节开幕的大锣。为体现“人民的节日”这一宗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亲自敲定了这个别具一格的开幕设计。文艺为谁服务?将路遥、贾大山等作家引为知己,勉励耄耋之年入党的电影表演艺术家牛犇“继续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鼓励乌兰牧骑队员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2014年10月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作家王愿坚讲述柳青蹲点农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感慨地说:“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文以载道,以文化人。2021年6月的一天,青海圣源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五彩缤纷的藏毯挂满墙壁。“真是琳琅满目。”习近平总书记饶有兴致走近察看,不时用手触摸感受藏毯的质地。看到加牙藏毯非遗传承人杨永良正手把手给身边的徒弟教学,总书记停下脚步:“你这个手艺是祖传的吧?第几代了?”“到我这是第七代了,我8岁起就跟着父亲学洗毛、捻线。”“你这个手艺很珍贵、很有意义,一定要传承弘扬好。”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藏毯产业不仅有扶贫致富、推进乡村振兴的作用,还有促进民族团结的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2021年9月,在陕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小院里,红红火火的陕北大秧歌扭起来了,演绎得妙趣横生。“跳得很地道。你们都是专业学来的吧?”大家纷纷答:“有传承人,也有学员。”“越扭越活泼、越扭越上劲、越扭越年轻。”“好啊!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念兹在兹、步步深情。与北京胡同里的群众包饺子共度传统节日,在贵州村寨点赞苗绣传承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五指山下黎族村落察看黎锦、藤编与大家共话美好前程……重塑民族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目光深邃、思虑深远。吸吮五千多年中华民族积累的文化养分,瞻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壮丽前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记者林晖、周玮、施雨岑、史竞男、王鹏)【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2-05-12 10:56:49
<< 310 311 312 313 314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