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综述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题:听民意、汇民智、聚民力——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综述新华社记者围绕党的二十大相关工作进行网络征求意见,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相关工作面向全党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优良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次网络征求意见活动高度重视,作出重要批示,亲自审定有关工作安排、进行专门部署,为做好这项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发表时间:2022-09-27 17:32:28

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领航中国)

从公园私人会所滋生不正之风,到私人会所变身市民“公共客厅”滋养人的心性,细节的变化,见证了我们党10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带来的革命性锻造,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着“赶考”的清醒和坚定。2013年,一张“会所西湖”地图引起群众关注,几十家会所占据了西湖边的最佳位置,拒绝游客入内。这些会所不但存在侵占公共资源、违法设立经营等问题,更助长奢靡之风、滋生腐败行为。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出入私人会所,吃喝玩乐甚至搞权钱交易,严重影响党风政风。不少落马
发表时间:2022-09-26 17:44:15

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领航中国)

今年盛夏时节,在有“地中海的心脏”之称的马耳他,科斯皮夸市圣玛格丽特中学“中国角”师生收到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回信。“天下大同、协和万邦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憧憬,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蕴含的文化渊源。”习近平主席在回信中表示,“我们生活的世界历史和现实交织、希望和挑战并存,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唯有守望相助、合作共赢才能让人类共享发展成果。”此前,该校“中国角”师生在致习近平主席的信中,引用《礼记》“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发表时间:2022-09-26 17:41:19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领航中国)

朱日和沙场铁甲奔涌、硝烟弥漫,一场红蓝对抗演练激战正酣。蓝方率先出击,武装直升机迅速夺取制空权,装甲分队随后展开突击;红方毫不示弱,多路侦察力量织起立体侦察网,引导炮兵对蓝方实施火力覆盖……红蓝双方“险招”频出,让陆空协同新战法的效力在实战实训中得以检验。朱日和,见证着人民军队强军兴军的崭新风貌,回荡着阔步迈向世界一流的铿锵足音。10年来,朱日和已成为我军实战化练兵舞台。“数十支部队在红蓝对抗较量中,实现了观念更新、训练创新、战法革新。
发表时间:2022-09-26 17:36:56

习近平为《复兴文库》作序言强调 以史为鉴察往知来 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为即将出版发行的《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习近平指出,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无数仁人志士矢志不渝、上下求索,奔走呐喊、奋起抗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前仆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不懈努力,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和正确道路指引,凝聚亿万人民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中国人民就能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指出,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和优秀儿女探索、奋斗、牺牲、创造,留下了大量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文献。编纂出版《复兴文库》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就是要通过对近代以来重要思想文献的选编,述录先人的开拓,启迪来者的奋斗。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要在学好党史的基础上,学好中国近代史,学好中国历史,弄清楚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弄清楚中国共产党人是干什么的、已经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弄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萃取历史精华,推动理论创新,更好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坚定理想信念,凝聚精神力量,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这一代人的智慧和力量,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业绩和荣光。《复兴文库》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以思想史为基本线索,精选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关的重要文献,全景式记述了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中华优秀儿女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懈求索、百折不挠的历史足迹,集中展现了影响中国发展进程、引领时代进步、推动民族复兴的思想成果,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思想源流和文化脉络。《复兴文库》共五编,其中第一至三编将于近日出版发行。【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9-26 15:59:20

习近平: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复兴文库》序言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复兴文库》序言(2022年9月20日)习近平修史立典,存史启智,以文化人,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的一个传统。编纂《复兴文库》,是党中央批准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在我们党带领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这部典籍的出版,对于我们坚定历史自信、把握时代大势、走好中国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
发表时间:2022-09-26 15:58:22

服务民族复兴 促进人类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开展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题: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方位开展新华社记者郑明达、冯歆然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为指引,中国外交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
发表时间:2022-09-26 15:51:54

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全部选出

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二十大代表选举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全国各选举单位分别召开党代表大会或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2296名出席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性质宗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按照党中央关于做好代表选举工作的要求,采取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反复酝酿、逐级遴选的办法产生的。当选代表总
发表时间:2022-09-26 10:19:28

总书记挂念的“关键小事”丨让“小作物”成为助力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农村考察调研,每到一处,他总会关心过问当地的特色种植产业,推动小木耳、小黄花等小作物成为助力脱贫致富的大产业。↑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在山西省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同正在劳作的村民们亲切交谈。↑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在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智能联栋木耳大棚,同村民亲切交流。↑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在江西赣州市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2021年4月25日
发表时间:2022-09-26 10:11:41

号令四面 组织八方——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题:号令四面组织八方——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华社记者“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我国防控疫情的坚实实力和强大能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的讲话掷地有声。从打赢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与不断变异的病毒持续较量;从2020年成为全球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到2022年经济顶住压力走出一条修复曲线……两年多来,中国是世界主要大国中新冠肺炎发病率最低、死亡人数最少的国家,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让中国不断化危为机,稳步前行。经受住一场场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党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夏末,北京,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殿堂记载着百年峥嵘岁月,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留下专门一页。一幅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画面、一件件写满签名的“白衣战袍”,让络绎而来的参观者仿佛回到两年多前那个惊心动魄的时刻。2020年初,大疫突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挽狂澜于既倒:果断关闭离汉离鄂通道,实施史无前例的严格管控,一声令下三军齐发,全党行动、全国动员。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实践一次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彰显“定海神针”作用——在武汉天河机场,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为广东第14批援鄂医疗队送行(2020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进入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席卷全球。3月,疫情波及我国多数省份,感染者人数一度快速上升。关键时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研判,强调:坚持就是胜利。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进一步动员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坚持不懈,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中国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从疫情发生之初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到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确定“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从及时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到强调“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舵定向。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党旗在第一线高高飘扬——2020年2月6日,在坚守防疫卡口12天后,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利国镇水利站党支部书记厉恩伟突发心源性疾病去世,年仅44岁。他的父亲厉洪信也是一名党员,料理完后事,强忍泪水:“只要组织需要,那个卡口我来顶!”从病患救治到疫情排查,从复工复产到科研攻关,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广大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每个中国人都为中国今天的成就作出了贡献,但要实现这一切,必须得有卓越的政治领导。”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言,“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支领导力量。”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都走在世界前列: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号令四面、组织八方共同应对。奋战22天,累计收治2700余人。2022年8月31日,湖北省支援海南医疗救治队495人顺利完成任务,踏上返程。湖北省援海南三亚医疗队的医护人员余璐(右)在三亚市吉阳区东岸村为居民进行核酸采样(2022年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郭程摄疫情延宕反复。三亚一度“告急”,全国19个省份1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紧急支援海南。进入9月,海南新增报告感染者数持续下降,疫情进入扫尾阶段。不同的时空,相同的逆行,交汇成全国一盘棋的生动写照。这是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让中国在困难挑战面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一定能”——防疫人员在云南省瑞丽市友谊社区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2021年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王冠森摄2020年初的湖北,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前线;2021年的云南瑞丽,大量人员调至这个边境小城,全面提升医疗救治、核酸检测、流调溯源和集中隔离能力;2022年3月,吉林省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期,10多个省份组建医疗队驰援……千万条线拧成一股绳,才能紧紧抓住战“疫”主动权。各地测核酸、建方舱,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力度,科研人员设立专班,多条技术路线“并联”推进;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步调一致向前进。这是系统的统筹协调能力,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凸显效能优势——在湖北省武汉市火神山医院建设工地,大型机械加紧施工(2020年1月2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2020年1月,北京小汤山医院的设计方接到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急建医院的求助电话。1小时后,修订完善的图纸送达,不到24小时,两地设计院联手形成完整图纸。10天,火神山医院落成;12天,雷神山医院竣工。2022年8月25日深夜,6套核酸采样工作站日夜兼程由山东运抵新疆喀什,经过调试,即刻投放在重点区域使用。新疆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对口援疆的多个省市紧急调拨抗疫物资驰援。极具制度特色的对口支援机制,持续为边疆地区安全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2022年预计退税减税约2.64万亿元;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引江补汉工程开工,“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启动,一批标志性的重大工程为高质量发展积势蓄能……两年多来,坚持全国一盘棋,中国全力防疫情、稳经济,化危机、开新局。这是高效的贯彻执行能力,基层治理深入“毛细血管”释放出巨大能量——太原市小店区并西二社区的网格员陈秀峰,是山西省6.2万名专兼职网格员中的一员。今年4月,疫情波及太原,陈秀峰经常天不亮就赶往岗位,忙到半夜才回家。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枫树山社区,志愿者把生活物资放进无人车,助力解决物资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2022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一家超市保供点,外卖人员在打包,准备为市民送货(2022年8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疫情发生以来,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在65万个城乡社区,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从“蓝马甲”到“红袖箍”,社区值守、清洁消杀、买药送菜……广泛发动和依靠群众,中国抗疫构筑起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从武汉保卫战到迎战德尔塔、奥密克戎,中国经受住一场场严峻的疫情防控考验,经济显现强劲韧性。中国制度的效率令世界瞩目。8月17日,上海,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和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在这里落幕。会议传递出明确信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约占全国经济总量四分之一的长三角地区,下半年要为全国稳住经济大盘作出积极贡献。这从一个侧面再次印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至上理念凝聚起团结伟力2022年4月30日,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抗疫救治医疗队的全力救治和精细照护下,106岁的新冠肺炎患者李奶奶顺利出院。这是此轮疫情中吉林省救治的最高龄新冠肺炎患者。从新生儿到百岁老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得到最大限度保护——这就是世纪疫情面前的中国选择。千方百计建院增床,建设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两年多来,防控策略因时因势调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坚定承诺绝不动摇。毕业生在2022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秋季校园招聘会上了解岗位信息(2021年10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刘颖摄2022年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17.58亿元,多地扩大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等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规模;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在发放生活补助的基础上增发生活补贴;为1600多万困难人员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聚焦百姓“急难愁盼”,始终把人民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扎扎实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生意红火时,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小地方酒家”的老板娘在后厨和收银台之间忙得脚不着地。今年受疫情冲击,店里资金周转一度出现困难。当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主动联系: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个体户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缓缴6个月……这是西部云基地国家(中卫)数据中心中国联通数据中心机房(2022年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王鹏摄1.6亿多户市场主体是经济发展动力源、就业顶梁柱。从中央到地方,一项项助企纾困政策,为市场主体送来“及时雨”。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2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83公斤,有底气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坚持看长远,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顶住疫情压力,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2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二季度经济实现正增长,6月份开始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回升……中国经济勇开顶风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无锡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的工人在零部件生产车间内作业(2022年7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博摄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也必将得到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在重庆长秦汽车配件有限公司,重庆市璧山区高新区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右)在后工序车间内实地走访,了解企业遇到的困难(2022年7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黄伟摄14亿多中国人民充分激发起顽强不屈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用行动证明:有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切艰难险阻都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将全力以赴答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道“加试题”,坚定信心答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道“必答题”,发扬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必胜的信念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记者董瑞丰、彭韵佳、屈凌燕、刘红霞)海报设计:殷哲伦【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2-09-24 18:40:33
<< 288 289 290 291 292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