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快讯:赵乐际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新华社快讯:赵乐际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10 15:29:21

新华社快讯:韩正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新华社快讯:韩正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10 15:28:41

新华社快讯: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刘奇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新华社快讯:李鸿忠、王东明、肖捷、郑建邦、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何维、武维华、铁凝、彭清华、张庆伟、洛桑江村、雪克来提·扎克尔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刘奇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10 15:27:55

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统一思想认识强化使命担当狠抓工作落实努力开创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建设新局面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张汨汨、梅常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8日下午在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党中央把握强国强军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更好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
发表时间:2023-03-09 17:33:35

长图丨习近平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金句速览

出品:李学勇监制:丁增义、李砺寒策划:王逸涛设计:张骄瀛编辑:孙丰晓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9 17:32:39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名单(共19名)(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主任委员信春鹰(女)副主任委员黄明袁曙宏沈春耀何平丛斌徐辉王洪祥骆源周光权委员(按姓名笔划为序排列)王瑞贺冯建华汤维建许安标孙宪忠李玉萍(女)张勇武增(女)高子程【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9 17:31:20

习近平同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就中西建交5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3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5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国同西班牙建交半个世纪以来,双方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精神,深化友谊,促进合作,建立和发展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习近平强调,我高度重视中西关系发展,愿同费利佩六世国王陛下一道努力,以两国建交50周年为新起点,巩固政治互信,拓展互利合作,增进民心相亲,共同续写中西友好合作新篇章。费利佩六世表示,建
发表时间:2023-03-09 17:29:30

第一观察 | 二十大报告专章部署的这三项工作,总书记持续推动落实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列为专章进行部署。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同代表委员谈到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总书记对这三方面工作指引更加清晰、部署不断深化。——先看科技。今年全国两会开幕以来,两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总书记都强调了科技的重要性。在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看
发表时间:2023-03-09 17:28:03

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从全国两会看民生新图景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题: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从全国两会看民生新图景新华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5日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畅谈未来打算,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凝聚起团结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不断前进的信心与力量。坚持人民至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日暖阳中,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桥镇乡桥镇村村民正忙着大棚升级改造,温室里各种蔬菜青翠欲滴。来北京前,桥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樊九平代表一直为此奔忙。“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书记的话说到了我们心坎里。”樊九平说,“靠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些年我们的日子就像种下的山地苹果,越来越红火!”一个村庄变化的背后,是新时代中国发展的速度和温度。过去十年,我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去五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从13.5年提高到14年,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2.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60.2%提高到65.2%。过去三年,面对疫情冲击,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过去一年,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阶段性扩大低保等社会保障政策覆盖面……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告别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变成现实——海拔1400米,悬崖古路,天梯彝寨。2018年索道的开通,改变了这个村子的命运。邮车行进在通往四川省汉源县永利乡古路村的山路上(2021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原本3个小时的山路变成只需3分钟。核桃、花椒都可以运下山了,网络通了,来这里的外地游客也越来越多。”来自四川省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的郑望春代表说,“脱贫摘帽后,我们想着怎么快马加鞭推进乡村振兴。”这是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通往外界的公路(2020年7月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曾经被称为“天坑村”的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四周被千米绝壁合围,同样因为一条出山公路的开通,发展迎来新阶段。“如今大家吃上了旅游饭,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迈上2万元台阶。”新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下庄村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又定下新目标:今年计划引入旅游公司,以照片、影像的方式再现下庄人绝壁开路的故事,让乡村旅游更有内涵。守护生命,守卫健康,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过去三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场景,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代表回忆起来历历在目。2020年2月,他带领170多名浙江援鄂医疗队员出征武汉;2022年4月,带领1800多名浙江医疗队员支援上海方舱,11月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后,他又坚守在“保健康、防重症”的医疗救治一线。“从出生仅30多个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每个生命都得到全力护佑。我们国家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葛明华说。聚焦民生事,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过去十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同代表委员共商民生大计。从心系四川凉山州“悬崖村”村民如何出行,到询问青海农牧民的电热炕,再到关心湖南十八洞村“娶媳妇儿”的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省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足足用了6分钟,向总书记道出农民的“八个梦想”:读书梦、健康梦、就业梦、致富梦、环境梦……“如今,村里有了幼儿园、小学,有着500多张床位的医院正在建设……一个个梦想正在逐渐变成现实。”李连成掰着手指头,操着浓浓的濮阳口音细数村里变化。“我们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发展新产业,生活有了大变样。”李连成对未来充满期待,“俺要和乡亲们一起加油干,实现更大的梦想!”在这次盛会上,党的二十大制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将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瞄准“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幅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画卷徐徐铺展。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有所呼,必有所应。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福祉念兹在兹。近年来,全国财政支出70%以上用于民生,这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写照。就业、收入、医药、教育、“一老一幼”、住房……从党的二十大到全国两会,着眼保障和改善民生,部署一件件民生实事,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就业是民生之本。“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百万见习岗位募集计划”“中央财政就业补助资金安排668亿元、增加50亿元”……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预算报告里的部署安排,将有助于更好解决稳就业难题。2023年2月20日,在山东省曹县五里墩村,王银香(前)在电商直播间介绍村里的特色食品。新华社记者徐速绘摄“原来是大学生回不来,留不住,用不好。现在回来了,我们要留住,更要用好。”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代表十分关心农村青年就业问题。王银香说,通过十多年发展电商产业,培养汉服、木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产业链,曹县吸引了大量返乡创业者。“将来我们要继续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农村新业态,增强乡村就业吸引力。”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黎勇委员说:“我们将发挥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创业的作用,开发更多适应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见习岗位,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高质量教育是百姓殷切期盼。过去五年,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委员提交的20多份提案或建议,大多集中在教育领域。“促进教育质量与公平‘双提升’,关键要在教师培训和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加大对薄弱地区、乡村学校的扶持上下功夫。”戴立益说。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40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9元……预算报告里一系列民生数字具体而细致。“创新普惠保险能更好破解带病投保难问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委员说,创新的医疗保险制度能更好守卫居民健康,而5G等新科技手段则能更好解决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让更多人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瞄准健康中国,织牢“一老一幼”健康保障网。“把病床搬回家”,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在家住院、医保报销等医疗服务——这样的场景,正在江苏省无锡市成为现实。“未来,更精细化、人性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将走进更多老年人生活,对养老服务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加大。”江苏省无锡市副市长卢敏委员说,我们要重点加大对服务失能、半失能老年群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实习实训”四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聚焦百姓急难愁盼,以更大力度补短板、破难题。2023年,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安排1567亿元;计划再开工改造5万个以上老旧小区,力争让2000万居民获益……全国两会期间释放的一系列信息令人振奋。在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电厂家园小区,绿植环绕、干净整洁,老人们聊天休息,十分惬意。通过引导小区居民参与,白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更好契合居民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无止境。”白城市市长杨大勇代表说,“今年我们将围绕‘一老一幼’、教育医疗、就业创业、困难救助等方面谋划实施‘十大民生行动’,全力以赴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奔向光明未来: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未来民生发展指明方向。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开局系全局,起步观大势。新起点上,向着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向前——三月江南春好时。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棠棣村村民一早就忙着打理房前屋后,迎接来参观兰花基地、学习押花工艺的游客。“迈向共同富裕,产业兴旺是基础。”被称为“花木书记”的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代表带领村民发展花木产业,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12万元。“未来我们要继续加大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花香漓渚’党建联建,努力带动更多周边村庄一起富。”刘建明说。过上更美好生活,高质量发展是关键。2月21日,传化集团化学益农新材料产业园项目在杭州正式开工。接下来,企业还会迎来更多项目陆续开工。“开局之年,我们要以时不我待的干劲奋力‘拼经济’。”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代表说,瞄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方面,传化未来三到四年将投资近200亿元,更好带动就业和民生改善。新起点上,向着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方向不断努力——九色鹿、反弹琵琶、飞天,一个个来自古老洞窟的形象惊艳亮相……正在北京举行的“文明的印记——敦煌艺术大展”一票难求、展期延长。“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才能全面发展。”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部副部长汪万福代表说,我们将探索应用数字化等新技术,保护、传承和弘扬好敦煌文化,让远在大漠的千年瑰宝“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越是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就越要重视读书。”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委员说,随着全民阅读的大力推进,中国人的精神一定会更丰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更深厚的基础和更强大的动力。新起点上,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未来持续迈进——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全国两会前,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花石峡镇镇长仁青扎西代表刚驱车前往黄河源头的鄂陵湖、扎陵湖调研生态保护情况。“湖泊面积增大了,野生动物种群也明显增多。”说起近年来当地生态环境的变化,仁青扎西充满自豪。“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这片净土,让更多百姓吃上‘生态饭’。”仁青扎西话语坚定,“接下来我们将着力打造藏羊品牌、清洁能源、生态体验、文化产品开发等,努力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百姓的幸福靠山。过去“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如今“人在余村走、就是画中游”。通过变靠山吃山为养山富山,浙江湖州安吉余村村民过上了村富、景美、人和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忠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把绿色低碳创新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湖州市市长洪湖鹏代表说,湖州市正在美丽宜居花园、绿色创新发展、品质幸福生活等五个方面发力探路、争当典范。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2020年11月5日,在贵州省赤水市大同镇竹编非遗产学研基地,杨昌芹(中)在指导学员学习竹编。新华社发(王长育摄)“追梦路上,年轻人就要敢拼敢闯。”“90后”杨昌芹代表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她的心愿是让传统非遗文化“老树开新花”,带领更多乡亲们用编织产业“竹”梦未来。实干成就梦想,奋斗创造未来。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让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齐心协力,拼搏奋斗,向着更美好生活阔步前进!(记者于佳欣、周蕊、陈诺、李延霞、何宗渝、熊争艳、方问禹)海报设计:姜子涵、孙瑶【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9 17:25:01

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内容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题:聚焦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内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将其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提交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老龄工作等重点领域的机构职责优化和调整。代表委员们表示,改革方案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科学技术领域: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一项内容。《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指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神,强化科学技术部的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同时,将划转科学技术部具体管理职责。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这一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航空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副主任吴希明委员说。金融监管领域:推出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六项举措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一系列金融监管领域的改革举措,其中包括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说明》指出,党的二十大作出明确部署,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为解决金融领域长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基础上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负责除证券业之外的金融业监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统筹负责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强风险管理和防范处置,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在金融业综合经营趋势日渐清晰、金融创新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组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有利于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也有利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龚六堂委员表示。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之一。《说明》显示,将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这有助于统一监管尺度、提高监管效率,对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着积极意义。”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委员说。关于统筹推进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改革,龚六堂委员认为,这有利于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服务宏观经济运行和实体经济。《说明》显示,金融领域改革的内容还包括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加强金融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统一规范管理等。“从整体来看,这些改革举措进一步明确了金融监管的职责分工,理顺了金融监管体制,强化了金融监管效能,有助于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中原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徐诺金代表表示。数据管理领域:组建国家数据局《说明》指出,在保持数据安全、行业数据监管、信息化发展、数字政府建设等现行工作格局总体稳定前提下,把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方面的有关职责相对集中,组建国家数据局,作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的国家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这次改革将把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承担的研究拟订数字中国建设方案、协调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信息化、协调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国家重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共享、推动信息资源跨行业跨部门互联互通等职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承担的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组织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等职责划入国家数据局。“当今社会,数字资源、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对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意义重大,有必要加强对数据的管理、开发、利用。”湖南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尹双凤代表认为,改革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职能进行有机整合,有利于强化顶层设计、完善规划体系、统筹协调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乡村振兴领域:优化农业农村部职责为统筹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这次改革将把国家乡村振兴局的牵头开展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组织拟订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重点地区帮扶政策,组织开展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研究提出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相关资金分配建议方案并指导、监督资金使用,推动乡村帮扶产业发展,推动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发展等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在农业农村部加挂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家乡村振兴局。《说明》指出,国家乡村振兴局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要继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的帮扶力度,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的过渡期内,有关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保持总体稳定,资金项目相对独立运行管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代表说,此次改革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将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优化职责,使工作运转更加顺畅,汇聚各方力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对“三农”领域和整个国家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李宝聚委员说,改革有利于更好统筹农村土地资源、农业科技资源、财政资金、农村劳动力资源、农业科技人才等,精准对接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在产业、人才、资金等各方面需求,加上原有的帮扶政策、财政支持、项目安排等,将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扎实保障。老龄工作领域:完善老龄工作体制《说明》显示,将通过改革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组织拟订并协调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政策措施、承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等职责划入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改设在民政部,强化其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老龄事业发展职责。中国老龄协会改由民政部代管。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代表表示,改革适应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迫切要求,将加快推动形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合力,更好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我国老龄事业发展。知识产权领域: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为适应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内在需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知识产权局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商标、专利等领域执法职责继续由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伍承担,相关执法工作接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业指导。“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都需要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马一德代表说,此次改革是对我国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的进一步优化,充分彰显了我国推动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将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国家信访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更好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这次改革将国家信访局由国务院办公厅管理的国家局调整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还提出,精减中央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对于精减后少数部门超编问题,给予5年过渡期逐步消化。【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3-03-08 17:33:30
<< 253 254 255 256 257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