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察看春节市场供应: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

23日上午,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了解节日期间市场供应情况。孩子们见到习爷爷十分高兴,热情地给习爷爷递上新买的糖果。习近平接下糖果,亲切地说,你们的糖我收下,吃了你们的糖心里很甜。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的生活像糖果一样甜甜美美。(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李学仁、谢环驰、王晔、丁海涛、翟健岚)【责任编辑:王紫薇】
发表时间:2025-01-26 11:38:21

习近平在辽宁本溪市考察调研

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本溪市考察了本钢板材冷轧总厂第三冷轧厂,察看该企业的集控中心和生产线,了解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等情况。文字:张晓松朱基钗摄影:李学仁谢环驰王晔丁海涛翟健岚编辑:赖向东徐金泉毕晓洋虞东升许睿【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5:24

学习进行时|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和辽宁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走进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质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况。新华社《学习进行时》推出文章,一起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和辽宁的故事。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是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重要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对辽宁高度重视、深情牵挂、亲切关怀,党的十八大以来,四次到辽宁考察、两次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为辽宁振兴发展把脉定向、擘画未来,要求辽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考察时,同社区居民群众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鞠鹏摄老百姓的“幸福梦”“路平了,景美了,邻里更和谐了,我是眼瞅着咱们牡丹社区越来越好。”62岁的牡丹社区居民吴云在这里居住了30多年,“我每天在广场散散步、跳跳舞,生活别提多幸福了。”牡丹社区位于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共有60余栋住宅楼,均建于20世纪80年代,房龄老、设施老,曾是典型的老旧居民区。近年来,经过改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期间来到这里,“看看老小区有什么新模样”。展板上,一幅幅照片直观展现着这里的旧貌换新颜。“路平了,灯亮了,各项设施完善了,休闲健身设施也建起来了,小区‘颜值’高了,大家伙儿的心里也亮堂了。”相关负责人说。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肯定:“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工作。基础设施要齐全、安全,水、电、气、暖等要改造好,让大家住着夏天凉爽、冬天温暖,要确保安全,决不能发生安全事故。”在居民李水家,总书记同他一家人拉起家常。谈起这些年小区大变样,一家人有说不完的话:“过去是脏乱差,现在既安全又整洁,住在这里,感到幸福、知足、高兴。”“随着时代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不断发展,我们就是要不断满足大家的合理需求。”总书记回应道。离开社区时,居民们热情欢送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小康梦、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人民谋幸福。谈起人们普遍关切的“一老一幼”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越来越长寿了。要抓好老龄事业、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养老服务。孩子们现在都是宝,要加强对下一代的养育、培养,确保身心健康。”人民,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深的牵挂。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大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重关心生活困难群众,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同年,在沈阳,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下岗再就业职工家里,关切询问社区服务好不好、实施暖房工程后冬天温度能提高几度、家里还有什么困难;2018年,在抚顺纺织厂退休女工家,他询问搬迁花了多少钱、退休金和社保能不能按时领取、看病方便不方便、社区服务好不好;2022年,在辽宁考察时,总书记十分关心受灾群众的救援安置情况,他指出,要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始终在人民身边。”习近平总书记说。2022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时,向企业员工代表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燕雁摄这就是创新驱动发展2024年底,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全球首台空集装箱堆码机器人在新加坡交付。该机器人低碳环保又兼具高能效、快响应、低噪音等优势,吊具特有的摆转功能可实现高精度对箱。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考察了企业自主创新情况。装配调试车间内,移动机器人自动行驶并主动避让障碍物,红色机械手臂在程序驱动下往复运动,柔性机器人扭动着“身躯”……习近平总书记不时停下脚步仔细察看。企业生产车间内,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正在进行测试。习近平总书记向技术人员和企业职工询问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等情况。“‘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还多吗?”总书记问。“原来有一些,现在我们已基本解决了。”企业负责人说。听说新松公司生产的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生产领域,总书记十分高兴:“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能不能造汽车的问题,接着又解决了能不能造好车的问题,现在我们正在解决能不能生产造好车的装备问题。这就是创新驱动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党中央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因为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不断提升我国产业水平和实力,从经济大国、制造大国向经济强国、制造强国转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近年来,辽宁省聚焦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强化顶层设计,深化融合应用,加快技术创新。到2024年,辽宁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移5位,“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增1000多家,总量居东北首位。2018年9月2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公司同工人亲切握手。新华社记者鞠鹏摄敢打“三张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注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他强调,无论是区域、产业还是企业,要想创造优势、化危为机,必须敢打市场牌、敢打改革牌、敢打创新牌。这番话是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讲的。那次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一路走、一路问,全面了解辽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情况。老工业基地很多企业浴火重生的实践,生动说明敢打这三张“牌”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在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转子车间、定子车间,仔细询问风机类产品、泵类产品的性能、应用、技术创新情况,并同企业劳模亲切交谈。在远大企业集团,他详细了解建筑幕墙、电梯等产品的生产销售情况,对他们勇于走出去、抢占海外市场的做法表示赞许。在沈阳机床集团,他在一台台数控车床旁驻足,了解加工和总装工艺。了解到公司年轻研发团队自主开发的智能数控系统质量和性能居世界前列、打破了国外企业长期垄断,总书记十分高兴,夸赞他们长了中国人志气。……市场、改革、创新,振兴东北,习近平总书记谋划的是如何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动力、创新活力、创新实力。201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同时任鞍钢集团董事长唐复平的对话令人印象深刻。总书记问:“鞍钢发展方向是去产能、保产能还是增产能?”唐复平说,鞍钢有去产能的任务。一开始担心产能是不是真能去掉,但经过一年多努力,已经感受到去产能带来的好处。下一步,好的产能要保留,落后的坚决去掉。“一定要调结构啊。”习近平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结构调整一定不要搞相濡以沫,让“僵尸企业”苟延残喘。一定要腾笼换鸟,最后达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境界。长痛不如短痛。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2023年9月,又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他强调。牢记总书记重要指示,辽宁打出一套结构调整的“组合拳”。如今的辽宁,扭转了经济总量全国排名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扭转了经济增速长期低于全国水平的发展态势。策划:储学军统筹:车玉明李志晖执行:万方王炳坤王子晖翁伟庆邓植尹主笔:潘子荻赵刚郭翔新华网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3:45

习近平在辽宁沈阳市考察调研

2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省沈阳市考察了沈阳大东副食品商场和大东区长安街道长安小区,了解当地节日期间市场供应、群众生活保障和优化便民惠民服务、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情况。文字:张晓松朱基钗摄影:李学仁谢环驰王晔丁海涛翟健岚编辑:赖向东张善臣毕晓洋虞东升张浩波【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3:05

习近平走进受灾群众家中: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

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实地了解去年洪灾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恢复等情况。在村民王宝维家,习近平屋里屋外仔细察看房屋结构和质量,同一家人围坐一起拉家常,关切询问“房子被淹东西损失了多少”“建新房政府补助了多少,自己花了多少”“家庭收入主要靠什么”“年轻人在哪工作”。王宝维激动地对总书记说,没想到这么快能住上这么宽敞漂亮的房子,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习近平说,人民至上,帮助受灾群众是党和政府应该做的事。你们的希望也就是我们的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幸福生活过得更好。(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谢环驰、丁海涛)【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2:17

习近平在辽宁葫芦岛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最强大的依靠

22日下午,正在辽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沿着山路乘车近一个小时,来到葫芦岛市绥中县祝家沟村,了解这里去年洪灾后恢复重建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习近平同乡亲们说,去年葫芦岛市遭受严重洪灾,我心里一直牵挂,春节前来你们这里看一看。今天看了以后感到很欣慰。去年全国发生了不少自然灾害,我相信所有受灾地区的恢复重建都会有一个好的效果。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党和政府就是大家最强大的依靠,一定会帮助大家克服困难、重建家园。(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摄影记者:谢环驰、翟健岚)【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1:35

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关于给叶光富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 授予李聪、李广苏“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

新华社北京1月23日电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给叶光富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李聪、李广苏“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的决定(2025年1月23日)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驾乘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在轨驻留6个月,先后进行2次出舱活动,实施6次载荷货物气闸舱进出舱任务,完成80余项空间站建设升级维护维修任务,开展近百项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载荷在轨实(试)验,于2024年11月4日安全返回。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第三次载人飞行任务,刷新中国航天员单次任务连续在轨飞行时长、单次出舱活动时间纪录,首次圆满完成我国在轨水生生态研究项目,实施国际上首次植物茎尖干细胞功能在轨研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迈出新步伐,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全体中华儿女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具有重要意义。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航天员、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的智慧和心血。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同志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铁心向党、矢志报国,锐意进取、团结协作,向世界展示了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叶光富同志时隔两年再上太空并担任指令长,成为我国首位累计飞行时长超过一年的航天员。李聪同志扎实训练、艰苦磨砺,光荣入选神舟十八号乘组,出色完成担负任务。李广苏同志沉着果敢、勇挑重担,首次出舱即圆满完成首次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任务。为褒奖他们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建立的卓著功绩,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给叶光富同志颁发“二级航天功勋奖章”,授予李聪、李广苏同志“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同志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献身崇高事业的时代先锋,是探索宇宙、筑梦太空、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兵模范。党中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受到褒奖的航天员为榜样,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奋发进取、守正创新,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40:43

加强理论武装 深入明道见行——各地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年伊始,新华社记者分赴各地采访,感受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热潮在全国上下涌动。广大党员干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这本权威辅导材料,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彰显的强大精神力量、充盈的博大文化情怀、展现的鲜明实践品格,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家表示,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自觉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把握文化发展规律、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奋力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学深悟透武装头脑冬日的曹娥江畔,在为青年打造的综合性学习社交平台“青椒夜校”内,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的青年党员代表等集聚一堂,以“努力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为主题,交流心得体会。“今年以来,上虞区各级党组织充分依托理论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虞声嘹亮’青年宣讲等载体,进一步深学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绍兴市副市长、上虞区委书记鲁霞光介绍,当地各级领导干部按照“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的要求自觉学、带头学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加快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从南到北、由上至下,以学开路、以学为先蔚然成风。2025年1月5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在主塔“亚洲同心”附近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谢剑飞摄黑龙江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即将在这里举行。冰雪大世界里,冰雕晶莹剔透、游客热闹欢腾,日均接待人次达到5万左右,映衬冰雪经济活力十足。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何晶表示:“黑龙江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2025年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通过组织基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队伍培训、冰雪经济人才培训等各类教育培训,推动全省文化和旅游工作者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文化修养,为更好担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努力奋斗。”2025年1月5日,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游客在亚冬会吉祥物雪雕旁游玩。新华社记者王建威摄最好的学就是教——寒假到来之际,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为下学期的思政课举行集体备课会,研讨如何在课程中讲好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将习近平文化思想有机融入思政课,我们正加紧更新教案和教辅材料。”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陈明琨说,“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讲话、重要文章和重要指示批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基础上,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读懂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之源、历史之脉、现实之基、未来之向,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各级领导干部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部长刘从中表示,公司党委将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列入党委理论中心组2025年度专题学习重点内容安排和2025年度干部培训、党员学习计划。“我们正计划组织干部员工结合各自岗位工作集体学习研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发展力量。”刘从中说。深化研究加强阐释2024年共出版习近平文化思想相关著作7部,发表相关论文81篇,获得相关重大课题3项,举办理论研讨会6次……提起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协同研究基地过去一年的工作,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主任陈曙光如数家珍。“2025年,我们将聚焦重大概念和核心观点、聚焦文化建设实践,以融通中外的格局眼界深化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陈曙光表示,接下来基地将壮大研究人员力量,深化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组织实施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丛书”等重点研究项目,汇聚相关高校和研究机构杰出专家学者,着力建设全国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学术高地、前沿阵地。2024年接任《文史哲》杂志主编后,如何让这份老牌人文学术期刊历久弥新,成为山东大学教授杜泽逊萦绕于心的问题。“通过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文化思想,我们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的办刊思路。我们将继续把‘中国文明起源与变迁’‘文明互鉴与中国道路’‘儒学研究’作为杂志重点建设栏目,围绕文、史、哲领域重大关键问题,坚持‘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宝库进行全面挖掘,着重刊发能够直面重大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推动建立中国古典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杜泽逊说。2024年5月9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参观西周文物何尊。新华社记者邵瑞摄不久前,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基本陈列“青铜铸文明”经过改造提升,正式与观众见面。1100余件青铜器配合崭新的数字化、沉浸式互动体验,令游客徜徉于灿烂青铜文化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进一步加强青铜器文物的保护研究阐释提供了重要遵循。”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院长宁亚莹说,“我们要持续深挖馆藏文物文化内涵,通过开发特色馆校课程、设立教育专员等方式,创新博物馆公共教育,用青铜器所蕴含的伟大智慧坚定群众文化自信。”2024年12月,在四川成都举行的第八届对外传播理论研讨会上,《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2024)》核心结论发布: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海外受访者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持续向好,2024年获最高评分。调查课题组代表、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展望2025年,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将联合海外相关机构,共同展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各行业各地域落地实践的成果,同时借助‘中国关键词’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推出文明互鉴领域系列关键词,讲好中国文化故事,不断提高党的创新理论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明道见行创新实践雪原无垠,歌声嘹亮。新春来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队员顶着寒风,行程300多公里,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乌兰牧骑一道,为边关军民送来了文艺演出。2024年7月14日,乌兰牧骑队员在“相约草原·遇见那达慕”内蒙古第34届草原那达慕开幕式上表演。新华社记者贝赫摄2024年11月21日,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乌兰牧骑队员表演歌舞节目。新华社发(王正摄)“乌兰牧骑努力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的要求。过去一年,直属乌兰牧骑开展演出150余场,行程3.5万余公里,惠及20余万群众,队员不断在演出中感悟新思想、在创作中践行新思想。”内蒙古自治区直属乌兰牧骑团长邢力莉表示,新的一年,乌兰牧骑会更多下乡演出和采风,扎根广大人民、团结各族群众,推出更多“沾露珠”“带草香”的优秀作品,不负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光荣使命。日前,《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走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新年装饰流光溢彩,浓浓年味升腾。“我们切实把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建设的强大动力,力求更好彰显长江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活力。”江西省九江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建新说,今年,九江市将加快推进九江老火车站和老客运港风貌区、湖口县“山江湖”生态文明展示园等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段重点项目,全力打造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的“江西样板”。广州市区,车水马龙。融教育讲学、研究交流、文化服务、培育新人等功能于一体的岭南书院·隔山书院,在繁华街区中独取一隅宁静。书院讲堂藏书阅览区的显著位置,摆放着散发墨香的《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将书院开在繁华街区,把高品质文化服务直接送到广大市民身边,让我们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有了更多实践感悟。”书院运营方、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刘炬培说,今年书院将邀请历史学家、非遗传承人等围绕岭南文化授课,举办一系列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努力打造文明实践的重要阵地、文脉传承的重要高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人培育的重要载体,为建设文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2025年1月18日,民俗表演队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巡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施亚磊摄)临近新春佳节,2025安徽省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黄山主场活动在黄山市休宁县启幕。非遗展示、民俗体验、美食品鉴……畅游于市集摊位间,一幅流动的民俗画卷徐徐铺展。“春节申遗成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我们要以更主动的作为让群众感受到浓郁的新时代年味。”休宁县文旅体融合发展中心主任胡文君振奋地说,创新年俗文化活动形式,让非遗项目、春节年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世界文化多样性必将增添更多中国色彩。文:新华社记者海报设计:张桢【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4 10:39:12

第一观察 | 心系人民,岁寒情暖

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把最温暖的祝福带到了祖国东北的寒凝大地。心系人民、岁寒情暖。总书记来到的葫芦岛市,刚刚从暴雨灾害中恢复。2024年8月18日23时至21日8时,辽宁西部出现暴雨,葫芦岛市平均降水量162.3毫米,超过辽宁省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当地人形容“不到一天下了一年的雨”。暴雨过后,水利设施、农田、民房、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遭受破坏,葫芦岛市受灾人口达40多万人。洪水退去,灾后重建迅速展开。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协助百姓一边重建家园,一边在入冬前抢抓复产。如今的绥中县祝家沟村,干净整齐的新居建成,热乎乎的炕头暖身暖心,院门前的春联红红火火,大缸里的年货丰裕殷实,烟火气在灾后的土地上徐徐升腾。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2023年夏,京津冀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几个月后,腊月二十二,汽车沿着冰封的子牙河,驶入天津市西青区第六埠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慰问受灾群众。2021年10月,山西出现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秋汛。2022年1月26日,农历小年刚过,总书记来到山西省霍州市冯南垣村,一下车,就站在大雪中听取了全省受灾情况、恢复重建情况汇报。天寒地冻,山大沟深,顶风冒雪为受灾群众带来热气腾腾的新春祝福,习近平总书记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民族情感。一春将至,九州同庆,年味渐浓,受灾群众能不能过一个幸福年?总书记时时放心不下。“我牵挂着受灾的地方。那些地方我之后也会去看。”2023年9月,在受灾较重的哈尔滨尚志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从东北谈到华北,总书记这样说。当年11月10日,北方入冬之际,总书记专程来到受灾较重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检查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到灾情严重的地方摸了底,总书记心中有了底。在天津第六埠村,先看一看大棚修复,了解当地农业恢复生产情况;走进四世同堂的村民家,花糕、年馍,窗花、灯笼,处处是年的喜庆。总书记说:“看到灾后能有这样一个气氛和景象,我心里也特别高兴。”在山西冯南垣村,修葺一新的街道干净整齐,进到村民家中,打开冰箱,有菜有蛋;掀开锅盖,刚蒸好的年馍热气腾腾。总书记说:“新建的房子质量很好,补贴也到位,老百姓家里年货备得足,很有年味,我心里有了底。”2014年春节前夕赴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掷地有声:“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一家一户、一村一寨,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动缩影。一户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诠释着总书记深沉厚重的人民情怀。2024年7月,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决口。险情发生后,正在国外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开展抢险救援工作,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024年9月,第11号超强台风“摩羯”先后在海南、广东登陆,造成严重灾害,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抓紧组织力量救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久前,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习近平总书记当天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全力开展人员搜救,全力救治受伤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安排好群众基本生活,确保安全温暖过冬”。两天后,总书记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西藏定日抗震救灾工作。……风雨袭来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惦记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广大干部群众闻令而动、迎难而上,在一次次大灾大考中彰显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危”与“机”之间的转换,彰显人民领袖的高超智慧,体现一个国家的制度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充满着辩证智慧和历史自信——“有党中央全力支持,有全国人民四面八方支援,大家一起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大灾之后肯定有大变化”。这种变化,既有村容村貌之变,又有生活水平之变,更有精神面貌之变。来到受灾群众中,推开一扇扇门,迎来一张张笑脸。人民,是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力量。春节是一个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一个积蓄动力、再启征程的节点。正如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所言:“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大家要充满信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春光将近,未来可期。策划:金风、张晓松、鞠鹏主笔:张研、白涌泉视觉:金小茜、张树志新华社国内部、辽宁分社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3 10:06:02

第1视点|暖暖新家暖暖年

1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来到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明水满族乡祝家沟村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实地察看去年洪涝灾害后当地恢复重建情况,走进入冬前搬入新居的村民家中,了解重建房屋质量、日常生活保障等情况。灾区的人民群众是总书记心头长久的惦念去年8月,葫芦岛市发生极端强降雨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建昌县、绥中县受灾尤为严重2024年8月20日,葫芦岛市绥中县公安局葛家乡派出所民警转移受困群众。2024年8月21日,葫芦岛市建昌县部分受灾居民乘铲车转移。2024年8月22日,葫芦岛市电力部门工作人员在抢修因洪灾中断的线路。洪水退去,灾后重建迅速展开当地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及时评估住宅受损情况协助百姓修缮、重建以最大努力、最快速度带领人民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短短三个月后记者再访绥中县祝家沟村干净整齐的新居已经建成窗明几净的新家里百姓生活正逐步回到正轨屠苏渐暖、佳节将至祝家沟村烟火升腾、年味正浓热乎乎的炕头暖身暖心大缸里的年货丰裕殷实沸腾的杀猪菜寓意圆满房门前的春联写满希望总书记的到来更坚定了百姓们过好日子的信心暖暖的新家即将迎来第一个暖暖的新年编辑:毕晓洋张善臣刘杰张浩波摄影:赖向东姚剑锋潘昱龙杨青田嘉新华社摄影部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5-01-23 10:03:11
<< 16 17 18 19 20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