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组织动员亿万职工积极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工人阶级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工运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工会工作实现全方位进步。过去5年,广大职工群众与党同心、跟党奋斗,在经济建设、科技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重大工作中,展现了敢打硬仗、勇挑重担的时代风采。全国总工会和各级工会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领
发表时间:2024-04-30 15:10:24

“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出访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三国前瞻

跨越辽阔的亚欧大陆,中国元首外交再启新程。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时隔5年再度访欧。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将同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领导人为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健康发展指引方向,为拓展深化互利合作注入动力。中欧是推动多极化的两大力量、支持全球化的两大市场、倡导多样性的两大文明。习近平主席此访将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动荡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为全球发展提供更多推动力。继往开来,中法携手面向新征程“今天的世界再次走到关键十字路口。面对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历史之问,中法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理应秉持建交初心,担负责任使命,共同开辟通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人类发展之路。”1月27日,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在给法国总统马克龙的贺电中这样寄语。中法关系的独特历史塑造了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的“中法精神”。60年来,从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到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西方大国,从开通中国同西方国家间第一条直航航线到西方国家中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中法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第三次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访法,两国元首共同决定开创紧密持久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时代。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再访法国,强调中法作为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将在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并肩前行。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稳定健康发展,中法携手成为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坚定推动者。“国家元首之间需要这样的交流,这能加深我们彼此之间的了解,有助于我们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2023年陪同马克龙总统访华的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阿洛泽说。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60年来,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机制已成为中法合作的亮丽名片。中法双边贸易额增长800倍,2023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789亿美元。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2019年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这是参观者走过法国国家馆。新华社记者张玉薇摄在2019年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外国领导人共同巡馆时,马克龙总统热情邀请习近平主席在法国馆品尝法国红酒和牛肉食品。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消费市场很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希望法国企业家展现长远眼光,同中国加强互利合作。今年,法国将担任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和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宾国。文化亲近感是中法关系的独特优势。在法国尼斯,习近平主席收到马克龙总统赠送的法文古籍《论语导读》。在中国广州,习近平主席邀请马克龙总统观景品茗,共赏千年古琴演奏的古曲《高山流水》。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法两个文明大国不断拓展多领域的文化合作,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例证。2023年12月14日,一名女子在法国巴黎风情园举办的“山海有灵”法国豫园灯会上拍照留念。新华社记者高静摄合作修复巴黎圣母院、共同保护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中法携手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从互设文化中心到互办文化年、语言年,中法人文交流为世界文明互鉴作出表率;从中国宣布对法国实施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宣布打造“中国游客友好机场”,中法多项措施加速双方人员往来。2024年是中法文化旅游年,从“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到巴黎奥运会“中国之家”,贯穿全年的数百项精彩活动陆续登场,两国民众相知相亲上演“双向奔赴”。铁杆情谊,中塞续写友谊新篇章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和北部城市诺维萨德之间,往来穿梭着一列列靓丽的高速列车。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2024年3月12日,一列火车运行在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诺维萨德多瑙河大桥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任卫云摄)匈塞铁路贝诺段的通车使塞尔维亚成为率先迈入“高铁时代”的中东欧国家。截至今年3月19日,匈塞铁路贝诺段已安全平稳运营满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超683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当地互联互通水平。“铁杆情谊”,是中塞关系的关键词。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时说:“塞尔维亚是中国的铁杆朋友,两国关系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堪称中国同欧洲国家友好关系的典范。”武契奇总统表示,我们对塞中铁杆友谊感到自豪。这是2020年3月21日,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前来迎接的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左)与中国援助塞尔维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碰肘”致意。新华社记者石中玉摄人们不会忘记,中塞两国深厚传统友谊和特殊友好感情是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人们不会忘记,在面对一次次困难和挑战之时,中塞两国人民始终患难与共,彼此支持。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塞尔维亚政府获悉中国地震灾区急需帐篷等物资,从军队储备中调集一批帐篷驰援灾区,并在外包装印上“致中国人民”。2020年2月,在中国人民全力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一场主题为“塞尔维亚人民永远和中国兄弟在一起”的音乐会在贝尔格莱德举行,到场的塞尔维亚各界人士用中文高喊“中国加油”。同年3月,新冠疫情肆虐全球之时,中国政府向塞尔维亚派遣抗疫医疗专家组帮助塞尔维亚应对疫情,武契奇总统亲自到机场迎接并亲吻五星红旗,如此场景至今温暖人心……“朋友是时间的果实。”在2016年访塞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引用这句塞尔维亚谚语。在那次访问期间,中塞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8年来,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中塞双边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国高层交往日益紧密,政治互信不断加深,为各领域合作提供坚实政治基础。这是2023年9月13日在塞尔维亚乌布附近拍摄的由中企承建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路段。新华社发(王韡摄)由中企承建的E763高速公路新贝尔格莱德-苏尔钦段、贝尔格莱德绕城高速公路路段去年相继通车,波扎雷瓦茨至戈卢巴茨快速路建设稳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塞方再工业化和“塞尔维亚2025愿景”国家战略对接持续深化,硕果累累。这是2023年5月5日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拍摄的成品钢卷。新华社记者任鹏飞摄在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两国员工正为建设在欧洲具有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共同努力;在塞尔维亚西部城市瓦列沃,中国海信集团投资建厂,所生产的冰箱销往欧洲多国……中塞两国产业合作持续升温,不断释放新的活力,带来显著经济社会效益。2023年11月6日,身着传统服饰的演职人员在上海进博会国家展塞尔维亚展台迎接参观者。第六届进博会国家展全面恢复线下举办,洪都拉斯、塞尔维亚、越南、南非、哈萨克斯坦作为本届进博会主宾国在国家展亮相。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与中国分享我们最好的”是第四届进博会塞尔维亚国家馆的醒目标语。塞尔维亚已连续6年参加进博会,精酿啤酒、特色红酒、农产品等逐渐被中国消费者熟知。2023年10月,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随着两国务实合作不断向更广领域拓展,中塞在共同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携手同行,将书写两国友谊的新篇章。携手同行,中匈打造交往新典范这是2022年4月12日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拍摄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内的中欧班列集装箱货柜。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在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切佩尔港物流园,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处理从集装箱卸下的大批货品。不少货物都是经中欧班列陆运或“空中丝绸之路”航空货运自中国发运而来,由机器人放置在智能库房,经过短暂存储后发往欧洲多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物流合作发展,大大节省中国商品到达欧洲消费者手中的时间。匈牙利是首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欧洲国家。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时说:“中方愿同匈方继续做彼此信赖、合作共赢的好朋友、好伙伴,以明年建交75周年为契机,推动中匈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续写中匈友好合作关系的新篇章。”建交75年来,中匈两国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信任,树立了新型国际关系的良好典范。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习近平主席与欧尔班总理共同宣布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匈关系进入“换挡提速”的历史新阶段。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双方合作持续升级的重要抓手。双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开放”战略紧密对接。郑州、宁波至布达佩斯货运直航成功开通,合肥、石家庄、赣州等城市至布达佩斯中欧班列高效运行,“空中丝绸之路”、中欧陆海快线在亚欧大陆之上密织交通网线,有力提升匈牙利地区交通枢纽地位。2022年7月29日,合肥至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标志着合肥中欧班列通往匈牙利布达佩斯的线路正式开通。新华社发(席静玉摄)匈牙利谚语说,结伴才能走得更远。在两国领导人亲自关心和战略引领下,中匈互联互通不断深化,务实合作蓬勃发展。中国3月宣布对匈牙利等6国试行免签政策,匈方迅速回应,对中国实施签证便利化安排;匈牙利的牛肉、托卡伊葡萄酒等优质农产品走入中国千家万户;匈牙利公司开发的“魔墙”互动技术应用在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和国家会展中心等大型场馆;来自中国的蔚来、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行驶在匈牙利的大街小巷,中企投资建设的光伏项目助匈牙利实现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中企在匈建成欧洲首个5G智慧铁路港……两国在旅游、农业、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造福两国民众。这是2021年5月27日在匈牙利考波什堡拍摄的100兆瓦光伏电站。当日,由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所属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匈牙利考波什堡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考波什堡市举行投运启动仪式。新华社发(弗尔季·奥蒂洛摄)中匈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两国人民传统友好,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23年,习近平主席复信匈牙利匈中双语学校学生,鼓励匈牙利青少年更多了解中国,做传承发展中匈友好事业的使者。匈中双语学校成立于2004年9月,是中东欧地区第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国语言教学的公立全日制学校,是两国文化和教育合作的典范。在匈牙利,中文已被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高考科目,“中文热”持续升温,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不断高涨。2023年2月24日,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匈中双语学校,中国教师指导学生们学习书法。新华社记者连漪摄此次访问是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首次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匈牙利马蒂亚斯·科尔维努斯学院国际关系学院负责人莫尔迪茨·乔鲍说,匈中关系发展“非常好”,相信习近平主席的访问必将为两国发展带来更多机遇。正确定位,推动中欧关系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中国始终坚持以战略视野看待中欧关系,视欧洲为多极世界中的重要一极和合作伙伴,主张双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正确定位,以建设性对话增进理解、妥处分歧,共同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开放发展的倡导者、文明对话的推动者。放眼未来,国际形势深刻演变,中欧之间需要架更多的“桥”。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名誉主席斯蒂芬·佩里表示,相信习近平主席此访将进一步促进欧中交往。他认为,欧盟需要排除干扰,“以更理性、友善的态度对待中国”,通过更积极、务实的合作,推动欧中关系持续发展。2023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时强调,双方要多做加法,以更深入、更广泛合作拉紧中欧利益共同体的纽带。中欧班列2023年开行1.7万列,联结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中方给予欧洲多国免签待遇,便利双方人员和经贸往来。匈塞铁路、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跨海大桥等中欧合作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持续造福沿线民众。中欧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成为中欧“合作远大于竞争,共识远大于分歧”的真实写照。克罗地亚前总统伊沃·约西波维奇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不断落地,欧洲国家在交往中感受到中方本着相互尊重原则携手共进的真诚愿望,期待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为双方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深化友谊注入新动力。强化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下协调,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粮食安全、公共卫生、数字治理等全球性挑战……法国巴黎法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利亚齐德·本哈米表示,欧洲和中国拥有共同利益,互相尊重、寻求双赢应是欧中合作的主基调。双方多对话、多合作,才能为共同应对和平、气候、环保等全球性挑战作出贡献。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增益的是双方和世界人民福祉。“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调各国同舟共济、命运与共,得到许多欧洲国家和人民的认同。”德国智库席勒研究所专家斯特凡·奥森科普说,相信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欧洲,双方将继续发出主张世界多极化、共同应对挑战的合声,为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凝聚共识和力量。记者:赵嫣、张代蕾、唐霁、石中玉、陈浩、金晶、乔本孝、李学军、单玮怡、张远编辑:乔继红、陈杉、孙浩、陈波、马震、王建生、林立平、程昊、姜子炜统筹:王洁、曹江涛【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4-30 10:04:04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阿文版推介会在阿布扎比举行

新华社阿布扎比4月29日电(记者苏小坡)《习近平谈“一带一路”》阿拉伯文版推介会29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中阿各界代表100余人与会。阿联酋阿布扎比阿拉伯语中心主任阿里·本·塔米姆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是21世纪最伟大的倡议之一,在饱含宽容与共赢的价值观框架下,《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无异于当代丝绸之路上一座灯塔,促进不同文明间对话,密切阿中人民联系,其中蕴含着人类知识与文化交流的宝藏,将不断助力我们两国间友好与繁荣。阿联酋趋势研究中心主任穆罕默德·阿里在致辞中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最重要的全球性倡议之一。《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一书具有高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阿联酋作为世界贸易联通的重要一环,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一直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一带一路”》阿文版,收录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稿,生动详实地记录了这一重大倡议的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和实践路径,为阿拉伯读者了解和认知“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权威读本。推介会由中国外文局、中国驻阿联酋大使馆主办,阿联酋阿布扎比阿拉伯语中心协办。【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4-30 10:02:14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英文版出版发行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翻译的《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一书英文版,近日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面向海内外发行。《习近平谈“一带一路”(2023年版)》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收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78篇。全书系统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共建“一带一路”指导原则、丰富内涵、目标路径等的深刻阐述,全面呈现了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的发展历程。该书英文版的出版发行,有助于国外读者深入了解共建“一带一路”的理念、举措、目标和成果,对于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的认识理解,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让“一带一路”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具有重要意义。【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4-29 17:56:52

习近平将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北京4月29日电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4月29日宣布: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马克龙、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武契奇、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5日至10日对上述三国进行国事访问。【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4-29 15:39:21

锻造支撑强军胜战的过硬保障能力——习近平主席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为全军卫勤力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题:锻造支撑强军胜战的过硬保障能力——习近平主席视察陆军军医大学时的重要讲话为全军卫勤力量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新华社记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4月23日到陆军军医大学视察,强调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强军思想,全面落实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面向战场、面向部队、面向未来,提高办学育人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全军特别是卫勤系统官兵深刻体悟、认真学习领会讲话精神,表示要牢记统帅勉励嘱托,聚焦练兵备战,加快创新发展,全面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努力为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提供坚强支撑。陆军军医大学是我军医学类高等教育院校,是全军卫勤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光荣历史传承。近年来,大学坚持姓军为战,推进创新发展,出色完成军事斗争卫勤保障、新冠疫情防控等一系列重大任务。视察中,习主席深入了解有关情况,亲切接见官兵代表,对大学建设和完成任务情况给予肯定。“习主席亲临学校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陆军军医大学党委把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党委一班人一致表示,将锚定建设世界一流军医大学目标,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始终把准办学方向,推进特色医学科研创新,加强卫勤保障各项建设,坚持为战而医、为战而研,狠抓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新时代红色军医,为强军胜战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研究员蒋建新,是视察当天汇报战场医疗救治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情况的专家之一。他表示,要瞄准未来战争,聚焦服务强军打赢,加强科研攻关,突破战创伤医学领域前瞻性、颠覆性关键技术,打造我军新质卫勤保障力量,用更多优质科研成果,回报统帅关怀厚爱。“我和同学一起作了器材操作演示,习主席看得很细、问得很细,对基层战伤急救能力建设非常关心,还询问了我们的学习情况。我觉得很亲切很温暖,也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陆军军医大学学员邓宇豪说,将利用在校的点滴时间,学好理论知识,练精救治本领,扎根一线,守护好官兵健康。嘱托殷殷,号令催征。这次视察,习主席就大力推进特色医学科研创新、加强卫勤保障各项建设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要求“有力服务部队战斗力,服务官兵身心健康”。从院校到部队,从高原到海岛,广大官兵表示,将结合岗位职能、融入正在开展的工作,把统帅重要指示转化为服务官兵、保障打赢实际行动。空军军医大学教授胡文东一行刚从基层调研回来,新一批师生又出发赴南部战区多支部队开展医疗巡诊服务,实地调研基层卫勤保障人才需求。大家表示,要聚焦航空卫勤保障前沿,加强航空航天医学领域核心技术科研攻关,紧贴未来战场培养人塑造人,确保专业医学人才从院校走向部队、走向战场。梳理充实高原病防治办法、向院校专家请教医疗救治技术……新疆军区某合成团军医张扬连续第5年担负高原驻训卫勤保障任务,在处置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表示,将想方设法把准备工作做得更充分,确保指战员的身体健康。北部战区陆军某海防旅军医皮浩驻守在黄海前哨上的苏山岛。由于远离陆地就医不便,战友们偶尔感冒发烧、不小心磕碰扭伤,都是由他第一时间处理。皮浩说,下一步将结合海岛环境特点,把急救设备和药品配得更齐全,经常普及医疗卫生知识,让大家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守护祖国海疆。南部战区海军某驱逐舰支队聚焦海上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联勤保障部队第984医院携手军地知名专家,帮带基层部队医务人员提升战救技能;武警湖南总队医院深化战时紧急机动、野战医院开设等课目演练筹备;陆军某边防旅开展战场救护训练,重点提升火线救治能力和转运后送效率……联勤保障部队卫勤局勉闻光表示,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要按照平战一体、战训一致要求,完善应急应战方案,加强针对性训练演练,打造平时保健康、战时善救治的过硬人才队伍,持续深化行业整肃治理、纯正医德医风,不断提高服务官兵满意度、支撑打赢贡献率。【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4-28 17:53:4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文版推介会在开罗举行

新华社开罗4月26日电《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文版推介会24日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中阿各界代表100余人与会。埃及前总理埃萨姆·谢拉夫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向国际社会清晰地描绘了中国愿景,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经验,有助于读者更加准确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中国现行政策,展现了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国际形象。阿拉伯国家联盟助理秘书长侯赛因·汉达维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饱含中国朴素而经典、
发表时间:2024-04-28 17:51:06

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

新华社重庆4月25日电题:推动西部大开发是一项世纪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纪实人民日报记者杜尚泽、李增辉新华社记者张晓松、朱基钗4月22日至24日,重庆。一场调研、一次座谈会,共同聚焦于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由点及面去运筹,由面到点去落子。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调研,看重庆的物流园区,着眼开放;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成果展示,谋划创新;到社区、“城市大脑”,思考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子。开放、创新
发表时间:2024-04-26 17:21:25

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就中坦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坦桑尼亚总统哈桑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习近平指出,中坦传统友谊由两国老一辈领导人缔造。建交60年来,中坦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考验,历久弥坚。近年来,两国政治互信持续巩固,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愿同总统女士一道努力,赓续中坦传统友谊,让中坦两国发展振兴的共同梦想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壮丽画卷变为现实,不断丰富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内涵,为
发表时间:2024-04-26 15:50:29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二十四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2024年4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2024年4月26日【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4-26 15:49:41
<< 110 111 112 113 114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