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5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责任编辑:尚鑫】
发表时间:2024-07-15 15:02:58

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写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卷中,改革开放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4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崭新局面。如今,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又将矗立起新的里程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历史,必将在新的伟大变革中迸发出更加澎湃的力量。九万里风鹏正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掀起全面深化改革的春江大潮珠江入海口,是为伶仃洋,潮起潮落,风起云涌。6月30日,全长约24公里的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跨越伶仃洋、连接东西岸,为当今世界最大湾区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注入发展新动力。2024年6月27日拍摄的深中通道全景。新华社记者毛思倩摄放眼珠江两岸,正是在这里,炸响了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吹响了新时代改革再出发的嘹亮号角。2012年12月,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20多天的习近平首次出京考察,便前往深圳、珠海、佛山、广州,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一个宣示振聋发聩:“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4个月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历史性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全会文件起草组组长。历经200个日日夜夜,在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上,习近平总书记都逐字逐句审阅,倾注了大量心血,高瞻远瞩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等重大论断。总书记旗帜鲜明表示“如果做了一个不痛不痒的决定,那还不如不做”。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2万多字的篇幅,一揽子推出15个领域、336项改革举措。这份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中篇幅最长的决定文件,将改革全面扩展深化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绘就了有史以来最全面最系统最深入的改革蓝图。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勇毅与担当。“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新时代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习近平总书记形容,“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为了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习近平总书记既举旗定向又细致指导,既领衔挂帅又作战出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党中央首次设置专司改革工作的领导机构。从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到中央深改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72次会议,研究审议每一项重要改革方案,提出重大改革议题、部署重大改革任务,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2018年,一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性战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拉开大幕。这是党的历史上首次统筹进行党中央部门和国务院机构的重大改革,是对国家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重塑的集中行动。短短一年多时间,调整8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直属单位,核减21个部级机构,仅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层面就涉及180多万人……涉及范围之广、触及利益之深,让海外媒体直呼“力度空前”“出乎预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要动奶酪的、是要触动利益的、也是真刀真枪的,是需要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的。”习近平总书记态度坚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改革深水区绕不开、躲不过,必须愈难愈进、勇往直前。军队改革打破长期实行的四总部制,正师级以上机构减少200多个,人员精简三分之一;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为长达24年的国地税分设局面画上句号,3.4万个机构被撤销,2万多名干部由正职转为副职;户籍制度改革冲破城乡壁垒,全面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延续半个世纪的劳教制度退出历史舞台……面对一项项议论多年、久推不动、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破局开路,破藩篱、扫障碍,推动实现历史性变革。越是恢弘的改革蓝图,越需要改革者的谋略与智慧。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改革,是总书记一直思考的重要问题。40多年前,正在上大学的习近平曾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当时来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时移世易。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和农村分工分业的巨变,农村农业生产关系亟需新的调整。2024年1月18日,社区居民在红安社区的乡村振兴就业车间工作。红安社区是由易地搬迁安置区单独成立的新社区,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禾库镇。新华社记者张铖摄2013年7月,农历大暑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北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同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产权流转交易鉴证手续的农民交谈,详细询问产权交易具体流程。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一个重大论断:“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这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以四两拨千斤之力,为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保障农民承包权益前提下,推动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打开了崭新空间。目前,全国家庭承包耕地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大幅提升,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孝敬镇东原庄村瑞辉家庭农场,村民使用全自动指针式喷灌机进行浇灌作业。新华社发(程全摄)全面深化改革改到深处,没有经验可循,没有模式可依,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探索和创新。面对党内存在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从制定中央八项规定切入,大刀阔斧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找到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破解司法改革困境,紧紧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建立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把司法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针对产权保护不同等不规范问题,把“有恒产者有恒心”写入中央文件,从顶层设计强化产权保护的法治化路径……致广大而尽精微,一子落而满盘活。面对新的时代形势和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瞄准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非凡的政治胆略,推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到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最大规模的机构改革,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描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到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对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图卷,铺展在气象万千的神州大地上。“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2018年12月18日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春天的故事》熟悉而深情的旋律在人民大会堂响起。这是首次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国家级表彰。农村改革的先行者、资本市场的开创者、民营经济的拓荒者、科技创新的推动者……数十名为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改革先锋”受邀走上主席台,同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坐在一起。在少先队员向他们敬献鲜花时,坐在主席台前排的习近平总书记带头起立转身,面向受表彰人员代表鼓掌致意。掌声,是献给历史的敬意,是接续奋斗的号召。“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也绝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徘徊彷徨,必须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勇立潮头、奋勇搏击。”习近平总书记激情满怀。纵横正有凌云笔——科学把握改革规律,以全新的改革思想指导新实践、引领新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指引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征程。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2013年7月21日,江城武汉,大雨滂沱。习近平总书记卷起裤腿,蹚着积水,打着伞,边走边向工作人员了解有关情况。此时距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不到4个月,大会文件起草正值关键阶段。进入深水区的改革,面对更多风雨、更大阻力,如何穿越险滩暗礁、激流巨浪?在这次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拨云见日:“必须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并提出要正确处理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五大关系,被外界认为“给接下来的全面深化改革定调”。思想的闪电,总是先于巨变的雷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把脉定向,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改革发展的迷雾,以一系列创造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推进到新的广度和深度。——始终旗帜鲜明,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立场和原则,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2015年6月,一份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稿被摆上中南海的议事案头。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习近平总书记一语定调:“要坚持党的建设与国有企业改革同步谋划、党的组织及工作机构同步设置”“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把准改革方向、尺度、节奏,制定“1+N”政策体系,党对国企国资的领导力掌控力大为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建设,活力效率显著提升。改革愈进愈深、愈行愈艰,必须熟稔水性、把稳船舵,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思之深,行之笃。坚持守正创新,改革无论怎么改,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同时要敢于创新,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抓。——善用辩证法,做到改革与法治相统一、改革与开放相促进。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对保障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利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准确把握改革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以“鸟之两翼、车之两轮”为喻,要求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深刻揭示改革和开放的内在统一,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敏锐而有力的思想杠杆,不断撬动历史车轮,推动时代进程。——注重方法论,切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协同配合、相得益彰。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铁流奔涌、战鹰呼啸。“我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新时代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出征号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打仗、打胜仗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最大的短板、最大的弱项,有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令人揪心!不改革,军队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撤销七大军区、调整划设五大战区,正风肃纪反腐力克管理松懈、作风松散、纪律松弛现象……变革重塑后的人民军队,格局、面貌焕然一新。改革,是弄潮儿的历史自觉,也是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攻坚要有正确方法,坚持创新思维,要跟着问题走、奔着问题去。党的十八大以来,72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几乎每次都要求突出问题导向、聚焦重大问题。瞄准“审者不判、判者不审”顽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力克“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倾向加大群团改革,破除“印章围墙”乱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疏堵点除痛点,改革不断为发展增动力、添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新在全面,难在深化。如何防止和克服改革各行其是、相互掣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2021年10月12日,中国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等第一批国家公园,彻底改变过去“山一块、水一块、林一块、草一块”的碎片化管理,破除“九龙治水”困局。在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拍摄的扎陵湖风光(2022年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吕雪莉摄更加注重系统集成,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效应加快显现。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推动改革落地见效,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一抓到底”,提出“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指挥下,当年勾勒的改革蓝图,已化作大潮奔涌、千帆竞发的壮美实践。——践行价值观,始终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新时代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背后,“人民”是逻辑起点,也是价值旨归。2021年3月23日,福建省三明市沙县总医院。在此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向市民张丽萍询问陪母亲看病的费用情况。得知1.3万元花费中报销了8000多元,总书记十分欣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应该是全党全社会必须牢牢树立的一个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这个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间起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从农村“厕所革命”到城市垃圾分类,从防治“小眼镜”到推进清洁取暖,一件件民生“小事”融入国家发展顶层设计,成为改革发力点、落脚点,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2024年4月10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飞英街道新华府小区内,居民在垃圾分类智能系统的指导下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居民的投放情况将实时汇总到智慧服务平台,会有相应的积分奖励。新华社记者徐昱摄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注重总结推广农村综合改革、“最多跑一次”、新时代“枫桥经验”等基层经验……全面深化改革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持续向前的磅礴力量。2024年3月25日,北京市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耐心为群众解答问题。大兴区庞各庄镇政务服务中心用“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理念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利化、精准化、个性化的衍生服务。新华社记者李欣摄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开拓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解放思想,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坚持科学方法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善于运用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抓“总开关”、啃“硬骨头”、牵“牛鼻子”、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破“中梗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引领中国改革发展开辟新境界。风生水起逐浪高——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范围、规模、力度世所罕见,所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2023年4月21日,北京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全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指出:“新时代10年,我们推动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十多年砥砺奋进,绘出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脉络,见证新时代迈向更广阔天地的伟大变革。时间回到2012年。这一年,中国经济增速新世纪以来首次回落至8%以下,环境污染频发、粗放发展难以为继等“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避无可避。同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考察,在广州主持召开经济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道出改革的紧迫性:“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大势所趋,刻不容缓。”回京后不到一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违背规律盲目追求高速度。”从判断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三期叠加”阶段、提出“新常态”,到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再到作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把握发展之变,以改革引领新时代中国经济变革。“质量变革”——“三去一降一补”深入推进,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取得新突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效率变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等牢牢抓住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为显著;“动力变革”——从“破四唯”“立新标”,以“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到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创新活力不断迸发、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锚定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断开辟新空间、提供新动能、创造新条件,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对于人民群众来说,全面深化改革意味着什么?对于家住山东烟台的独居老人杨布昭来说,是一段安心温暖的晚年生活——得益于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的建立健全,像他一样的独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难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探访关爱、健康管理等多项基本养老服务;2024年5月25日,在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日照幸福护理院,工作人员在陪护老人。新华社记者郭绪雷摄对于在广州工作的刘建雄来说,是一张沉甸甸的居住证——得益于在广东率先开始的居住证制度改革,从“暂”到“居”的一字之变,数以千万计像刘建雄一样的流动人员也能享受到住房、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多项公共服务;对于西藏雅尼湿地管护员白玛乔来说,是绿绿的草、清清的水——得益于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和湿地公园建设推进,当地的砂石厂关闭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湿地的秀美风光逐渐恢复;西藏雅尼国家湿地公园管护员在巡护途中小憩(无人机照片,2023年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丁增尼达摄……“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赤子之心,也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成绩单。以改革促脱贫攻坚,建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创造了8年间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伟大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以改革解急难愁盼,取消实行多年的药品和耗材加成,建立集采制度,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大力气啃“硬骨头”,破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以改革护社会公平,从努力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生动诠释“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改革汇民智民意,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让群众智慧广泛纳入决策程序,“小院议事厅”“居民智囊团”等议事平台让人民当家作主落地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2000多个改革方案,大写的“人”字贯穿始终,书写着人民至上的新篇章。相比过去,新时代改革开放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到2023年11月中旬,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市县一级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全面完成。这标志着自2022年起推进的全国监察官等级首次确定工作圆满收官,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迈出重要一步。从监察法通过施行,到国家和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完成,再到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等配套法规制定出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试点到全面推开,实现从监督“狭义政府”到“广义政府”的转变,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抓住“关键点”。文化体制改革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不断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大大激发;避免“碎片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摒弃旧有思路,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建立实施中央环保督察、河湖长制,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以一系列系统集成的举措使美丽中国蔚为大观;善打“组合拳”。行政体制改革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更好发挥政府管理服务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13方面制度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始终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健全制度框架,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构建起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改革和开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023年9月,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迎来10周岁生日。这是位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标志“海鸥门”(2023年8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一个多月后,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揭牌成立,成为西北沿边地区首个自贸试验区。2023年11月11日,在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揭牌仪式现场,首批入驻自贸片区的经营主体获颁营业执照。新华社记者丁磊摄一东一西,从沿海到内陆的两个自贸试验区遥相呼应,见证着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仅2023年一年,我国自贸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就达7.67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8.4%。扩大开放之门,走稳改革之路。实施外商投资法,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吸引和利用外资力度不断加大,中国开放的“磁力”日益增强;从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到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等组成的“展会矩阵”,中国开放的“舞台”越来越大;这是2024年4月15日拍摄的第135届广交会会场。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出口全球占比保持约14%的较高水平,是全球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开放的“分量”越来越重;这是2023年服贸会国家会议中心综合展区(2023年9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李鑫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开放新机制加快建设,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中国正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为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公布时,曾有外媒预测:全会让中国向前迈出关键一步,加速推动这个国家30多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事业。十多年后,中国没有令人失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成就让我们信心满怀:放眼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推动这么大范围、这么大规模、这么大力度的改革,也没有哪个国家和政党,能在改革进程中实现这样的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扬帆破浪再启航——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回望40多年改革开放史,每逢党的三中全会,党中央都会研究改革开放重大问题;每到国家发展关键时期,人们都会对新的改革开放政策寄予厚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社会翘首以盼,全世界聚焦中国。“党的二十大之后,我一直在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党的二十大,开启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站在新起点,发展面临新的困难挑战:向外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形势严峻;向内看,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挑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向未来,新一轮科技浪潮扑面而来,大国博弈和竞争空前激烈……站在新起点,改革到了新的重要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改革让新质生产力活力迸发;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通过改革畅通经济循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通过改革更好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参与全球竞争,需要以改革促创新,赢得发展主动权……新的历史关头,需要新的思考谋划。在广东考察提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在上海强调“要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江西要求“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等多个场合强调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在全国两会上要求“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在中央深改委会议上明确“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利用各种方式深入调查研究,思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在多个重要场合,阐明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考量。2024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在听取大家的发言后,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紧扣改革主题”“突出改革重点”“把牢价值取向”“讲求方式方法”四个方面,就如何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作出战略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理念一变天地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开阔视野、打开格局。解放思想是前提,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的总开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是解放思想的必然结果,也是解放思想的重要基础。从中国版图看,漫长的东部海岸线宛如一张蓄力已久的长弓,长三角正是箭镞,既是发展的排头,也是改革的前沿。“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2023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提出更高要求,强调“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凝聚改革共识,激发社会活力,将为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源源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南海之滨,海南自由贸易港进入封关运作攻坚期。今年6月1日,海南自贸港建设全面实施迎来4周年。4年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制度集成创新被摆在突出位置。集成,意味着什么?一件专利授权,从过去的600天至1000天缩短到了50天至90天。这得益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行专利、商标、版权、地理标志、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五合一”综合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由“散”向“合”。这是2023年10月23日拍摄的位于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海南分中心。新华社记者杨冠宇摄改革,不仅要系统集成、协同发力,更要抓住关键、精准发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总书记深刻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主攻方向。系统集成、突出重点,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改革的实效性。春耕备耕时节,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戴宏告诉总书记,去年种田纯收入55万多元,政府还补贴了7万多元。总书记听了十分高兴:“种粮户不能吃亏,有钱赚,才有种粮积极性。”2024年3月19日,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陈思汗摄2个多月后的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重要文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改革有破有立,得其法则事半功倍。三个“更加注重”,蕴含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总书记明确要求,“改革味要浓、成色要足”。平稳通过斜坡和楼梯,可以轻快奔跑,遇到磕绊能够敏捷调整……今年4月,我国自主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天工”首次亮相。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引导中国开启以创新和科技进步赋能经济发展的变革之旅。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中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后在多个场合作出系统阐释和重大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关键是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央深改委先后召开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多项重大改革方案,指向的正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优化调整。“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习近平总书记科学阐明“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的深刻道理。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46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11年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而今迈步从头越。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必将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又一座标注时代的里程碑。文字记者:张晓松、朱基钗、黄玥、姜琳、陈炜伟、孙少龙编辑:金小茜、林革、戚文娟、肖磊涛海报设计:刘思录统筹:何雨欣【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7-15 07:27:56

特稿|创造发展机遇 促进共同繁荣——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特稿|创造发展机遇促进共同繁荣——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牵动世界目光新华社记者“人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7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同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时说。今日之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深度融合。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举世瞩目,成为世界观察新时代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擘画蓝图具有重要深远意义,将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确定性,创造更多发展机遇,为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繁荣注入更多中国动力。2023年1月10日,从上海虹口区北外滩空中俯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片区(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深度、广度前所未有“近年中国最受期待的会议之一。”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在其7月下旬一场研讨会预告中,这样谈到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彭博社发表题为《为什么中国的三中全会对全球投资者很重要》的文章指出:“在中国定期举行的会议中,三中全会因其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潜在影响而显得格外突出。”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三中全会在中共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聚焦经济改革,往往对中国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三中全会往往承载着制定出台重大经济改革政策的预期。随着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临近,国际舆论对这次会议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的国际人士普遍预期,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展现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三中全会总是非常重要,因为它规划中国的未来发展。”德国黑森州欧洲及国际事务司前司长、中国问题专家米夏埃尔·博尔希曼(中文名:博喜文)说,“当今世界形势并不稳定,中国经济也面临挑战,这次会议对于中国乃至全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年以来,他多次同造访欧洲的中国商务代表团交流,对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积极进取印象深刻。博喜文认为,中国式现代化与过去几个世纪的西方现代化进程不同,“中国政府对这个拥有如此多人口、如此巨大的国家发展经济充满责任感,总是在想方设法让国家经济能适应未来挑战”。2024年5月30日,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郑州东站附近的线路上。(新华社发)美国金瑞基金公司高级投资策略师鄢鸿博说,中国正在进行重大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数字化、创新、中产阶层规模的壮大等驱动了中国过去十年的发展,相信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重要指引。鄢鸿博认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将有助于中国“继续提供世界最佳的增长前景”,释放更多生产力,为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同时“为国际企业和投资者带来机遇,进而强化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增长关键驱动力的角色”。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长期研究中国发展模式。他说,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将再一次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的决心”。金平说,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展现了“国家发展、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的独特模式”,使中国经济发展更加强劲、更有韧性,促进了地区和世界的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影响世界未来发展”改革开放是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国际人士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普遍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带来更多鼓励创新发展、激发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好消息,期待中国通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实现互利共赢。“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不仅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也影响世界未来发展,因而成为世界瞩目焦点。”斯里兰卡国际问题专家亚西鲁·拉纳拉贾说,他非常关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以及培育更具包容性和平衡性的经济增长模式等话题。“国家和市场虽然有大有小,但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将让世界受益。我相信‘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逻辑,期待中国为世界发展继续作出独特贡献。中国好,世界好,我们才会好。”拉纳拉贾说。“要了解中国下一阶段的全面深入经济改革,必须从思考新质生产力入手,理解它如何融入中国经济愿景和未来的宏大背景中。”作为中国问题专家和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劳伦斯·库恩密切关注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如何规划以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库恩认为,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的经济改革政策影响整个世界,地球上几乎每个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三中全会的重要成果将是其展现出的宏大愿景和政策指令的全面性”。2023年4月26日,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内拍摄的灯光展台。当日,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新华社记者魏培全摄)智利圣地亚哥大学经济学家玛塞拉·贝拉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释放更多科技领域的新政策新信息,不断推动人工智能、清洁能源等新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国与世界构建数字化社会创造条件、注入动力。“三中全会是决定未来中国经济政治等领域关键政策的会议,对于中国继续推进现代化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贝拉还注意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拉美国家,比亚迪、宇通和福田电动公交车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运行,为当地民众提供了低碳、便捷、智能的出行方案。她特别关注中国供给侧改革以及贸易促进政策,认为“这不仅将造福中国消费者,还将确保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充满动力,并向世界提供发展必需的重要产品”。2024年7月11日拍摄的张家口市万全区安家堡乡贾贤庄村附近荒山上的光伏发电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从智能制造、5G、物联网,到可持续低碳农业、清洁能源,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前沿技术的交流与共享。”巴西商业领袖组织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小若泽·里卡多·卢斯说,“世界正在从中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中受益。”“如今全世界都知道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一百年前,甚至五十年前,许多人认为中国需要走与西方相同的道路。但如今全世界都知道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止一条。”波黑中国友好协会会长、波黑“一带一路”促进与发展中心主任法鲁克·博里奇说。博里奇认为,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展现中国共产党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加速推进改革开放,“充满活力而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全球发展树立榜样,将助力推动构建一个共同发展繁荣的世界。2024年6月24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电子技术项目选手在比赛中。当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技能大赛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持续推进,以及我们西方可以从中学到什么,都将非常有启发。”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同样十分期待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从14年前访问中国开始,我就在观察中国的现代化,这是一个持续推进、十分成功的进程。”舒曼说,“相信中国继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将促进中国自身发展,同时也将激励其他‘全球南方’国家,最终使全球发展受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影响整个世界。”巴西政治经济学家、圣保罗州立大学经济与国际研究所协调人马科斯·皮雷斯说,中国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对于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将造福发展中国家,从而进一步塑造‘全球南方’。”皮雷斯说,“更重要的是,新时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提出新发展理念,提升、重塑了‘全球南方’国家对于现代化的思想认知。”2024年4月24日,首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航天合作论坛”在湖北武汉开幕。(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是为世界发展指明方向、提供启迪的北极星。”南非独立传媒集团董事长伊克巴尔·瑟弗过去15年20多次访问中国,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瑟弗说,在探寻自身发展道路方面,中国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因此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不仅将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对非洲国家也意义重大,值得南非和其他非洲国家学习借鉴。安哥拉天主教大学经济学家卡洛斯·卡瓦略指出,“凡是对中国经济有益的改革,对整个世界也是有利的”,相信中国经济将更加开放,非洲国家希望在中国的帮助下得以实现工业现代化,实现非中经济共同发展繁荣。“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向世界表明,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模式,每个国家都可以根据自身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国情,强调自力更生和自主创新,丰富了世界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对‘全球南方’国家极具参考价值。”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乌萨玛·达努拉说,“期待三中全会进一步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全人类共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执笔记者:常天童、杨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7-15 07:25:57

第一观察丨从一串地标领悟习近平的改革之道

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有这样一些地方,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伟大实践,体现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优良品格,凝聚了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力量……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到这些改革开放的标志地,宣示改革的决心,汲取创新的智慧,擘画美好的蓝图。透过这些地标,可以观察中国改革发展的进程,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改革之道。(一)宣示将改革进行到底深圳经济特区。历经40多年敢闯敢试和敢为人先,从一个“小渔村”,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地带……这里,无疑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识。在党和国家事业前进的一些重要节点,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深圳考察调研——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在这里发出“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的动员令;2018年10月,正值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在这里号召“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努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2020年10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这里释放“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的时代强音……重温改革历程,致敬改革精神,更高举起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不止是在深圳。到海南,出席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到浦东,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改革地标,铭刻着历史前进的逻辑,蕴含着开创未来的启示。郑重宣示,彰显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决心;发出号召,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共同投身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蓬勃实践。(二)引领改革举措落地见效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名农民在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上按下红手印,点燃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燎原之火。历史向前发展,时代不断进步,中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如何推进新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小岗村考察调研,并在此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会上,总书记向“大包干”带头人和村民代表们阐释了何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提出“希望小岗村继续在深化农村改革中发挥示范作用”。充分发挥改革地标的示范作用,是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那次考察后不久,同年10月,《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印发,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国全面铺开。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改革试点,启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超过七成的土地参与流转……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激励下,小岗村不断通过实践为改革提供宝贵经验和示范,继续在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到访改革地标,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它们新时代的新使命——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强调“要把浦东新的历史方位和使命,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中加以谋划”;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新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改革地标与时俱进,让这些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更高起点上继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行探路。(三)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濒临渤海、携揽“三北”,京畿重地上,一座“未来之城”拔节生长,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崭新地标。三到雄安考察,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从谋划选址到规划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倾注大量心血,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领航指路、把脉定向。北看雄安,南望海南。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而立之年的海南,由此成为“寓改革于开放之中”的新标杆。有外媒评论说,中国共产党在海南“画了一个更大的圈”。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合作遭遇“逆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海南自贸港却瞄准当今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在国际自由贸易港队列中彰显中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让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乌鲁木齐、西安、重庆、成都、郑州……一座座开放型城市抓住新的历史机遇,在中国新的经济版图上愈加闪亮,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地标。赓续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精神,前海、横琴、义乌、厦门、平潭、北部湾……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已成为大胆探索改革开放之路的示范标杆,也昭示着中国前进的力量始终澎湃。策划:张晓松主笔:董博婷视觉|编辑:郝晓静、张桢、何晓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7-15 07:20:56

第一观察 | 从一本笔记体悟总书记的改革初心

2014年3月9日,全国两会安徽代表团审议现场,习近平总书记谈及一本笔记。当时,来自安徽省滁州市的全国人大代表张祥安向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乡亲们的问候和邀请。“我也请你向父老乡亲们转达问候,我对滁州很有感情,记忆犹新。”总书记回应道,“1978年去搞调查研究,印象很深,我有笔记,还能翻出来。”1978年,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当年,正在清华大学学习的习近平到安徽滁州实地调研包产到户,将所见所闻记了一本笔记。“这是我改革开放以后,接触农村的可以说是改革的第一课。当时就是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后来回忆道。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小岗村改革的火种得以燎原。而这颗“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的初心,也在习近平心中扎下了根。上世纪80年代初,习近平走上地方领导岗位,任正定县委书记。他倡导“改革戏必须大家唱”,派几名干部去凤阳学习小岗村经验,在全省率先推行“大包干”,调动农民种田积极性,帮助正定甩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在福建,推行农民首创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浙江,要求全省学习推广敢想敢干的义乌发展经验;在上海,仅7个月就跑遍了全市19个区县,深入调研汲取基层改革发展的智慧……一路走来,习近平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推动改革中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改革是人民的事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群众作为改革智慧和力量的来源,以更好地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社会发展。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首次赴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改革开放前沿广东,强调“我们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尊重实践、尊重创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开拓,聚合各项相关改革协调推进的正能量”。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全面深化改革大幕。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旗帜上,“人民”二字格外引人瞩目。在改革目标上,总书记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强调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改革方法上,总书记倡导顶层设计和基层调研相结合,在重大改革文件出台前,组织有关方面开展专题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确保重要改革举措科学有力;在改革动力上,总书记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启示,要求前进道路上“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为开好这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基层调研,同企业、专家等座谈,听取大家的建议和期待,目的就在于及时总结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人们不会忘记,2016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徜徉小院、温故知新,又一次回忆起那本笔记:“当时来我记了一本笔记,我还收藏着呢。印象很深刻。”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小岗梦也是广大农民的梦”。时光荏苒,当年的笔记依然保留,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从未改变。策划:张晓松主笔:黄玥、唐健辉视觉|编辑:谭谟晓、姜子涵、何晓新华社国内部、新华网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7-15 07:19:44

解码中国发展繁荣之道 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重要著作何以持续风行世界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特稿丨解码中国发展繁荣之道回答世界之问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重要著作何以持续风行世界新华社记者韩梁张代蕾6月22日,位于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国家图书馆三层高朋满座,气氛热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塔读者会正在这里举行。“习近平主席的著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结论,对于身处全球化时代的世界各国具有重要实用价值。”塔吉克斯坦文化部长马特卢芭洪·萨托里延说。
发表时间:2024-07-12 09:31:3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讨论拟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文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会议指出,这次征求意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集思广益,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决定稿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决定稿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主动,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坚强决心。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会议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宝贵经验,贯彻以下原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突出问题导向,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各方面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破立并举、先立后破,筑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创新重要制度;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会议强调,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高度自觉,坚持用改革精神管党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6-28 10:08:36

向着科技强国不断前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就科技创新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对建设科技强国进行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站在我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新方位,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科技发展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科技学说的新境界,开辟了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新境界,开辟了新时代创新发展的新境界蓝天梦、创新药、智能造、未来车……上海张江科学城未来公园,前来参观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的人络绎不绝。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细致看完每个展位,有感而发:“上海取得的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到很踏实,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气。”位于上海张江科学城的“上海光源”(2024年2月27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方喆摄从一颗螺丝钉也要进口到大国重器彰显创新底气,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推动国家进步、造福人民生活。我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研发体系和工业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生产力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科技创新风起云涌,为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革和重大影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揭示国家兴衰的“历史逻辑”,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科技强国……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监测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工作情况(2024年6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科技事业发展全局,不断拓展新视野、提出新命题、作出新论断,推出一系列奠基之举、长远之策,为建设科技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科研院所、高校、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脚步,一次次踏入创新要素最活跃的地方。在新年贺词中“点赞”重大科技成就,在贺电回信中致敬科技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见证中国创新爬坡过坎的拼搏。“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这是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2023年10月26日摄)。新华社发(韩启扬摄)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博弈,习近平总书记从应对风险挑战的维度揭示科技创新的“倒逼逻辑”,提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从时代进步的维度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逻辑”,提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这是直面复杂多变内外部环境的清醒研判:“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一个互联网企业即便规模再大、市值再高,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好比在别人的墙基上砌房子,再大再漂亮也可能经不起风雨,甚至会不堪一击”……“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最终要靠自己。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20年6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我国在农作物种子、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工业软件、科学试验用仪器设备、化学制剂等方面全力攻坚,加快突破一批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科技创新对发展和安全的支撑能力,党中央、国务院2016年发布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接续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前瞻谋划2021-2035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加强战略、规划、计划、项目的相互衔接和压茬推进,在事关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的基础核心领域瞄准前沿,部署一批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进行新型举国体制的安排,提出持续深入的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2024年5月27日,编号为B-919G的国产大型客机正式交付东航,这是东航接收的第六架C919飞机,也是东航增订100架C919飞机订单的首架机。一架中国商飞公司C919客机在新加坡航展上做飞行表演(2024年2月20日摄)。新华社发(邓智炜摄)就在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商飞公司考察时登上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详细了解有关设计情况。他指出:“我们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C919大飞机实现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锂电池、光伏产品扬帆出海……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停靠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2024年1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丁汀摄奋进在建设科技强国的大道上,我们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我国科技实力和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在若干战略必争领域实现“后发先至”,为推动国家发展转入创新驱动轨道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擘画指引下,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转变,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发展道路党的二十大对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同意将其中涉及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内容提交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统筹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部署同步推进。2023年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其中一项备受关注——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向深水区挺进,啃难啃的骨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科技体制改革正确方向。这是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2024年3月28日摄)。新华社记者牟宇摄——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2018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讲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坎里,更找准了改革的关键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需填报的表格由57张精简为11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面实行“无纸化”申请,为科研人员节省大量“跑腿”报材料时间;国家科技计划按照不超过5%的比例开展随机抽查,检查数量和频次进一步减少。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不拘一格用人才”的氛围正在形成;以“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广大科技工作者勇闯创新“无人区”,更多青年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参展商在第135届广交会新能源展区布置锂电池展品(2024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和政策环境。加快对分散在40多个部门的近百项科技计划优化整合,科技资源配置分散、封闭、重复、低效的痼疾得到明显改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143项政策措施,科技体制改革“施工图”一目了然;《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密集出台;……在西太平洋海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离开“向阳红09”科学考察船准备进入水中,进行中国大洋38航次最后一潜(2017年6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摄全面发力、多点集成。改革对科技工作的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让创新资源的配置进一步优化,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2024中关村论坛为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项科技成果搭建交易共享平台;上百家科研院所集中在雄安新区发布大批前沿成果……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这是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开幕式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发布环节(2024年4月25日摄)。新华社记者任超摄“按比例赋权”“先确权后转化”“先使用后付费”……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更多创新主体踊跃发明创造,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搬上生产线。“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我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这是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冷湖镇赛什腾山拍摄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研制的大视场光学成像望远镜——墨子巡天望远镜(2024年4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张龙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科技强国建设必将一路壮阔,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助力赋能“要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全面释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效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并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又一次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部署,提出新要求。今天,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这是2024年2月26日拍摄的位于贵州的“中国天眼”(无人机全景图片,维护保养期间拍摄)。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从在地方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从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到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敏锐洞悉时代所需、发展所急、大势所趋,创造性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大论断,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量子科技发展战略谋划和系统布局”“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推动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健康发展”……一次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展望科技前沿。浙江“要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湖南“要在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方面下更大功夫”,重庆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次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打开未来布局。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走进山西太钢的生产车间,“85后”技术员廖席正在进行“手撕钢”的艰难探索,总书记的鼓励让他燃起新的希望。在位于山西的太钢集团,员工展示用手撕开0.02毫米厚的超薄带状不锈钢(2019年5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曹阳摄三年后,全球最薄“手撕钢”研制成功,这家全球最大不锈钢企业从巨额亏损实现凤凰涅槃。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在高端制造业科技创新上不断勇攀高峰,在支撑先进制造业方面迈出新的更大步伐。”谁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将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谁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谁就能牢牢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动权。科研院所、工厂车间、青青校园,习近平总书记邀科学家交流座谈,向“大国工匠”慰问勉励,对青年学生谆谆教诲,弘扬中华民族尚贤爱才的优良传统,揭示人才对科技创新、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深时数字地球、海洋负排放……在一系列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我国科技工作者积极承担项目任务,深度参与运行管理,和各国科学家共同开展研究,为解决全球重大问题挑战贡献“中国智慧”。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进行运行试验(2024年3月21日摄)。新华社发(中车长客股份公司提供)“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作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曾经,科学史上著名的“李约瑟之问”,发人深省。回望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岁月,习近平总书记一语揭示出历史演进中蕴含的深刻逻辑。“历史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领土幅员多寡而定。近代史上,我国落后挨打的根子之一就是科技落后。”而今,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中国,举世瞩目。北京亦庄,自动驾驶汽车往来穿梭;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通用大模型体系成为多个行业的智能助手;安徽合肥,超导量子计算机产业链基本形成;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上,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一辆自动驾驶车行驶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到亦庄的自动驾驶线路上(2024年3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鞠焕宗摄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图景日新月异,创新中国的逐梦征程步履坚实。“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引领下,创新驱动的“中国号”航船正在新时代航程中乘风破浪,向着科技强国的目标奋勇前进!文字记者:吴晶、胡浩、胡喆、张泉海报设计:姜子涵编辑:杨文荣、徐亮、陈海通、邱世杰、肖磊涛统筹:李逾男【责任编辑:王丽】
发表时间:2024-06-24 09:48:5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鼓足干劲抓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会议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持续有力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会议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会议强调,要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要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区域绿色发展协作。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上海市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4-30 15:14: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新华社北京4月30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7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审议《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这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必然要求,是应对重大风险挑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行稳致远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建设更加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会议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鼓足干劲抓经济,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增多,动能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质效向好的特征,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会议指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仍然不足,企业经营压力较大,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国内大循环不够顺畅,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同时必须看到,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开局良好、回升向好是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要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会议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乘势而上,避免前紧后松,切实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会议指出,要靠前发力有效落实已经确定的宏观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专项债发行使用进度,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确保基层“三保”按时足额支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要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预期管理。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要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高品质消费需要。要深入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持续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要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会议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积极扩大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支持民营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加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金融机构各方责任,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要结合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人民群众对优质住房的新期待,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紧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促进房地产高质量发展。要深入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压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要持续推动中小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多措并举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会议指出,要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认真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持续有力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会议强调,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导向,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升级。各级领导干部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会议指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意图,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发挥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会议强调,要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着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任务。要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加快完善体制机制,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推动一体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拓展。要率先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推进高层次协同开放,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和区域绿色发展协作。中央区域协调发展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上海市要更好发挥带动作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要各扬所长,凝聚强大工作合力,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篇章。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责任编辑:刘耀堂】
发表时间:2024-04-30 15:14:50
<< 3 4 5 6 >>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