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

分享到

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14亿多人民切身利益的宏伟工程。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的这段话,指明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价值所归,揭示法治中国迈步前行的力量源泉。

 image.png

安徽省合肥市首个以民法典为宣传主题的园区在瑶海区花冲公园亮相。该主题园利用公园内原有设施和自然景观,建设民法典宣传雕塑、景观小品、宣传标识等宣传设施。图为2021年12月14日拍摄的合肥民法典主题园一景。 新华社发 解琛/摄

依法治之力,保障人民权益、守护和谐安宁——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刑法更有力惩治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各类犯罪,行政诉讼法让“民告官”更有底气……党的十八大以来,一部部更具针对性、有效性、可操作性的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完善,不断织密保障亿万百姓美好生活的“法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树立辩证思维和全局观念,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公安机关加大力度打击电信网络诈骗,2021年6月至11月发案数连续同比下降;检察机关从严追诉网络诽谤、侮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犯罪,2021年起诉3436人;人民法院2021年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6002件,维护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规范人脸识别,让公众不再为“脸面”担忧;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重拳出击惩治“饭圈”乱象,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关键小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image.png

智慧法院建设有力推动了技术运用与司法审判深度融合,为群众诉讼和法官办案提供了智能化、一体化、协同化服务。图为2019年11月,广州互联网法院开展涉网金融借款纠纷在线示范庭审,来自全国各地的2500多名类案当事人旁听了该案的调解过程。 新华社发 毛一竹/摄

循法治之势,人们生活正在悄然变化——

今天,人们只用一部手机就可起诉立案、在线开庭,“云办案”、“指尖诉讼”走进现实。

“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

曾经的“门难进”、“脸难看”变成“有案必立、有诉必理”,曾经办事“跑断腿”变成“异地执行”、“一网通办”……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执法机关从让老百姓满意的事情做起,从老百姓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律的信仰、对法治的信心。

一组组数据,让人直接触摸法治建设“获得感”:

——公安交通管理2021年推行12项便利措施惠及2亿人次,减少群众企业办事费用20多亿元。

——检察机关2019年至2021年收到的279万件信访均在7日内告知“已收到、谁在办”,3个月内办理情况答复率超过90%。

——全国法院2021年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平均每分钟51件成功化解在诉前。

——全国五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截至今年2月底达到约57万个。

让人民群众在法治进步中感受更多温暖、收获更多红利。“一切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不变的温暖底色。

 image.png

2021年12月3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清怡小学组织开展“走进法院学宪法”活动,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通过参观少年法庭、体验模拟审判等形式了解宪法知识,迎接“国家宪法日”。图为滨城区人民法院讲解员给学生们讲解宪法知识。 中新社发 初宝瑞/摄

沐法治之光,全社会法治信仰更加坚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法与德的关系:“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翻开民法典,旗帜鲜明鼓励见义勇为的条款引人注目。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联合发文厘清正当防卫认定细节……一个个鲜活案例、一次次公正裁决捍卫公序良俗,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最大公约数”更加深入人心。

从惩戒老赖,到规制“霸座”;从严惩侮辱英烈的网络“大V”,到弘扬家庭美德树立优良家风……法治德治相得益彰,助推社会风清气正,挺起中华民族“精气神”。

全面实行“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制定并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七五”普法顺利完成,公民法治素养明显提升;“八五”普法全面启动,立足新发展阶段,努力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只有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厉行法治,国家和社会生活才能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

(策划:魏天舒)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