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丨读书,习近平的一种生活方式
- 发表时间:2022-04-24 17:35:56
【学习进行时】“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爱读书,给他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了他的人生轨迹。新华社《学习进行时》今天为您讲述习近平和书的故事。
“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爱读书,给他周围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穿了他的人生轨迹。
“读书习惯,是家庭培养的”
2018年5月,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谈到了幼时读书的趣事。
“我的读书习惯,是家庭培养的,我父母很支持我读书。”习近平说,自幼时起,父亲习仲勋对他的要求就一直很严格。习近平每天都要将阅读感想写成读书笔记,交给他的父亲批阅,而他的父亲则会把写得不好的地方圈出来,让他反复修改。这一度成为习近平的一项“苦差事”。有时为了把一个词语用得准确、用得精当,习近平会翻着字典反复查阅琢磨,一改就是一整天。
当习近平将这些幼时趣事娓娓道来时,大家都会心地笑了。
为了一本书,请人“吃了三顿炒鸡蛋”
上世纪60年代,不满16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坡,开始了七年知青岁月。“爱看书”“好学”,是习近平留给陕北梁家河村老乡们的印象。乡亲们记得,习近平“带一箱子书下乡”,在煤油灯下看“砖头一样厚的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
有一次,习近平听说一个知青有《浮士德》这本书,就走了30里路去借。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习近平讲述了这个故事。“我那儿有一套歌德的《浮士德》,韦编三绝,就是不想还。那个人(书主人)讨书讨了三次,我请他吃了三顿炒鸡蛋,把他打发走了,再继续看。”
进了书店门,就看他两眼放光
习近平不但喜欢看书,而且特别喜欢买书。
习近平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一次到寿宁县下党乡调研。前一天晚上他吃完饭,到县城溜达,转着转着就来到新华书店。
据当时地委办公室主任李金贤讲述,进了书店门,就看他两眼放光。习近平惊讶地说:“没想到寿宁县城书店里还有这么多好书啊!”
那时在福建省电视台宁德记者站工作的邢常葆接受采访时,也提到了类似的故事。他们跟随习近平出差的时候,经常忙到中午1点多,吃完饭2点多,下午3点接着开会。就这么一点时间习近平也不放过,要到新华书店转一转,偶尔买一两本书。有时看到一本连北京都买不到的书,他就特别高兴。
“喜欢看县志”
据多位老同事介绍,习近平喜欢看县志。他每到一个地方都要调阅当地的县志,说不看县志就不了解这个县的过去和现在,就难以深入认识县情。
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时,习近平到古田县调研,问当时的县委书记蔡天初,能不能找一本《古田县志》,他想读一读。蔡天初为他找来一本民国时期出版的县志。第二天,习近平对蔡天初说:“古田县志有3种版本,一本是民国的,一本是清乾隆年间的,一本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蔡天初当时就愣住了,自己在古田当县委书记,都不知道这些。这个细节足以说明,习近平看书不只是看个大概,而是看得很深入。
习近平也常常研读府志。时任宁德地委副书记的陈增光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在霞浦县调研,他拿了一本《霞浦县志》给习近平看。当天夜里,习近平忽然找到他说:“你帮我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吧。”他当时就问:“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习近平说:“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
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尽管公务繁忙,个人时间被大量挤占,但习近平还是坚持“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在习近平看来,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从经史子集到马列经典,从唐诗宋词到中外文学名著,从汤显祖到莎士比亚……近年来,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近平提到了很多本经典著作,开列出一张丰富、博大的书单。
2013年,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讲了这样一段话:“经常听有的同志说自己想学习,但‘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学习’。听上去好像有些道理,但这绝不是放松学习的理由。”
习近平曾指出,领导干部普遍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第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第二,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第三,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来源:《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在宁德》)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