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潮涌逐浪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浙江篇
- 发表时间:2022-06-03 15:49:48
新华社杭州6月2日电 题:钱江潮涌逐浪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之浙江篇
新华社记者
钱江潮涌,奔腾入海;之江大地,欣欣向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浙江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浙江奋力拼搏,闯关探路、勇往直前。
“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初夏的湖州市安吉县余村,蓝天碧水相映,竹海连绵叠翠。村民们忙着张罗农家乐生意,矿山遗址公园游人络绎不绝。
空中俯瞰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2020年7月28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曾经的余村,依靠优质的石灰岩资源,“石头经济”红红火火,环境却遭了殃,植被破坏、灰尘漫天、溪水浑浊。痛定思痛,余村将水泥厂和矿山全部关停。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余村考察,评价余村的做法是“高明之举”,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余村坚定践行这一理念,“近17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对矿山复垦复绿,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形成了可游可赏、亦耕亦采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说。
“美丽乡村建设在余村变成了现实。”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5年再访余村时说。
余村蝶变,是浙江绿色发展的写照。
经济增速在全国持续领跑,但粗放式发展也曾让浙江遭遇“成长的烦恼”。在十字路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开启了浙江发展新路径:湖州市关停大批印染、蓄电池“小散乱”企业,产值和效益却倍增;金华市向水晶产业“开刀”,“黑臭河”“牛奶河”再无踪影;台州市将“化工一条江”转化为“最美母亲河”,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
5月23日,游客在杭州西溪湿地游玩。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摄
声声鸟鸣,唤醒了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清晨。漫步其中,一曲溪流一曲烟的画面跃然眼前。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强调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西溪湿地现已划定超过总面积的一半、近600公顷生态保育区,用以开展保护、监测和科学研究。近两年还陆续引种200余种乡土和珍稀濒危植物,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杭州西湖西溪管委会副主任何蕾说。
2020年4月,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推进浙江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近年来,浙江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成效显著。2018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19年,国家生态省建设试点通过验收;从2012年到2021年,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10年提升。
“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6月的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万吨巨轮靠在泊位上有序配合作业。截至2021年,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
货轮停靠在浙江宁波舟山港梅东码头(2021年2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调研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第一站便来到宁波舟山港。面对精神昂扬的港口职工,总书记称赞他们说:“港口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设施,你们是一支非常硬核的突击力量。”
“总书记的话语激励着我们,两年多来,我们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持续保证物流供应链稳定畅通。”宁波舟山港调度指挥中心主任罗科杰说。据统计,今年1至4月,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1亿吨,同比增长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94.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2%。
宁波舟山港“量”“质”齐飞,是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总书记2015年来公司考察时,鼓励我们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舟山长宏国际船舶修造有限公司研发部技术人员李川江说,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公司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近两年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液化气运输加注船成为重点产品。
围绕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浙江近年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开展了第一批30个产值500亿元以上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
坚持创新驱动——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鼓励企业“争当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军”。
近年来,浙江围绕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加快推进之江实验室、湖畔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等重大平台建设,梳理一批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急用先行”和前沿技术进行联合攻关,让一项项重大技术创新汇聚起创新发展的“火炬”。
这是在杭州市钱塘新区拍摄的钱塘江一线潮奇观(2020年10月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夯实治理根基——服务民生的“关键小事”,是治理能力提升的重大课题。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浙江近年来持续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通过为城市生活打造的数字中枢“城市大脑”,市民可以触摸城市脉搏、感受城市温度、享受城市服务;城市管理者可以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作出科学决策,提高城市治理效能。
2020年4月,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后,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浙江“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浙江担当实干,在新征程上奋力书写优异答卷。
“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沿着舟山定海区新建村河边一条蜿蜒的小道走到尽头,就到了村民袁其忠的家。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浙江考察。在袁其忠家,总书记同一家人和村民代表围坐一起促膝交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要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改善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水平作为根本的政策取向。
“总书记的话语,让村里人充满干劲!这些年,村里好多人家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现在还有了社保养老金。”袁其忠说。
近年来,在袁其忠生活的海岛舟山,浙江推出一揽子措施不让这里的百姓“掉队”:省级统筹引进城市专业护理员入海岛,破解海岛养老民生难题,缩小地区差距;实施养殖海域三权分置改革,海域承包收缴租金返回部分为村集体资金,缩小城乡差距;发展休闲渔业和养殖渔业,拓展低收入渔民转产就业新空间,缩小收入差距。
袁其忠和乡亲们生活的变化,是浙江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成果。
在浙江,还有山区26县发展相对滞后,覆盖人口接近全省24%,是缩小城乡差距的关键所在。
2021年6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随即,浙江出台《支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意见》,支持山区26县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飞地”、鼓励省内其他地区到山区26县设置“创新科技园”“产业合作园”……一项项举措建起“造血”机制。
农业科技特派员把生产种植技术嫁接在田野间,农创客把资金、市场引到地头,驻村规划师、文艺家则把精神食粮送到家家户户……牢记总书记嘱托,浙江一批能“引领一方、带动一片、影响一批”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正走进乡村,为提高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而努力。
2021年,浙江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形成良好态势: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山区26县农民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民收入,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快于全省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94∶1。(记者何玲玲、商意盈、黄筱、顾小立)
【责任编辑:刘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