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兼修向内蓄力 ——青年律师应掌握的八项业务技能

分享到

作为律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青年律师的成长关乎着律师事业的持续发展。青年律师应时刻不忘内外兼修,在成长之路上不断披荆斩棘、破浪扬帆。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向内如何蓄力入手,总结了八项青年律师应当掌握的从业技能,与各位青年律师共勉。

一、扎实可靠的法律功底

每一个青年律师都是接受过法学教育并且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法律人,具备基本的法律功底,这是一项基础要求。笔者认为,在课堂时老师负责讲授理论知识,而来到律师事务所之后,师傅更多负责传授业务技巧。若没有对法律知识的扎实掌握和熟练运用,仅依赖于边做业务边学习的“临时抱佛脚”方式,势必要吃亏、要落后。另外,仅仅知其然还不够,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掌握为何如此规定的法理基础或立法本意更有必要,因为从法理角度入手说理是他人能够接受我方观点的根本所在。

二、见微知著的领悟能力

悟性高低是青年律师做徒弟时师傅常用的评价标准,笔者将悟性二字解释为“理解他人正确观点、思路、方法所需的时间以及理解的深度”。用两个通俗的例子来做一个自测:当我们还是一名徒弟时,师傅交代了一起案件并陈述了他的办案思路,要求我们撰写相关材料。如果师傅的思路在仅仅表达了六成的情况下,我们是听懂了九成还是三成呢?当遇到案情基本相同或类似的业务时,我们是无师自通还是仍然懵懂呢?这便要求我们具备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的能力。另外,悟性不应只体现在能听得懂别人说什么,更要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会让人能看懂或听懂我们最后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

三、望闻问切的分析能力

每一个到律师事务所的当事人都是带着困扰、难题来寻求律师给出解决方案的,我们需要将自己定位成一名“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的方式提出解决方案。

望,要做到远观眺望,通过对当事人言谈举止的用心观察,可以就当事人的涵养、受教育程度等作出基本判断,从而营造适当的、无障碍的语言氛围。

闻,要做到愿闻其详,使当事人有机会倾诉,听他道尽苦与乐,既是当事人对情绪的释放,也是律师了解其关切和诉求的主要途径。有耐心、有回应地听当事人叙述案情尤为重要,但对于严重偏离主题、语无伦次的陈述,恰当地“引导”与“打断”也是必要的。

问,要做到刨根问底,当事人自认为关键的事实有可能仅仅是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并非律师基于梳理法律关系所需要了解的法律事实。所以通过全面的发问,从“平铺直叙”与“暴风骤雨”当中提取有用的信息,避免被当事人的情绪误导,是律师掌握案件事实的关键所在。若对案件事实存疑,一定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持,不能因为照顾当事人的情绪而将关键事实遗漏。在全面发问之后,可以考虑以“通过您的描述,我对事情有了大概的了解,我现在复述一遍,您看对不对……”的形式归纳、确认事实要点。

切,要做到切中要害,开药方抓药应该是每一次诊断的落脚点,望、闻、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切入分析。对于当事人而言,心怀疑虑难题而来、带着解决方案而归,才算是不虚此行。所以,最终提供条理清楚、思路严谨、逻辑严密的律师专业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让整个接待过程圆满收官。

四、科学有效的研究能力

律师之所以被委托、被信赖,是因为律师着眼于为当事人解决问题,能够将客观事实转化为法律事实并“对症下药”,而切入分析必经的一条路径便是深入研究。笔者认为,此处的研究能力主要是指从律师视角以专业思维对各种涉法事务进行分析研究的综合能力。

当我们收到一个研究类的任务时,用三个“穷尽”的办法来完成会取得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也将会极大地助力我们最终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首先,穷尽一切与案件事实相关、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并结合法律要素、构成要件等对法律条文进行逐字逐句的分析研判。

其次,穷尽一切与案件事实相关的、主流的理论观点,为我们的研究成果增色,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切忌生搬硬套、文不对题,否则将适得其反。

最后,穷尽一切与案件事实相似的、能支持我方观点的司法判例,因此类案检索的方法、检索报告的制作也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要强调的是,类案检索的目的是让我们对本案的研究结论更加充实饱满、有说服力,切忌不可本末倒置、偷梁换柱,不顾本案事实而以类案结果作为本案结论。

五、妙笔生花的写作能力

诉讼业务对于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而言是基本的业务构成,而文书撰写又是完成诉讼业务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工具。文书能够准确地表达我们的诉求和观点,同时,好的文书还能够解决没有时间或不能够充分进行语言表达的困境。

那如何写好每一份法律文书呢?笔者认为,首先要理解我们撰写每一项法律文书的目的,然后再基于业务的需求、目标和受众来完成各项文书的撰写,不但要求撰写的质量,还需要注重完成的效率。当然,好的文书并不是一味地充分表达就够了,对于青年律师而言,也许已经摆脱了不会写、没得写的困境,从“简”到“繁”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们更加需要修炼的却是如何再从“繁”到“简”,这才是成熟律师应当具备的素养之一。

六、能言善道的表达能力

笔者认为,律师需掌握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当是陈述各种观点时表达流畅、逻辑正确、条理清晰并且能够掌控场面、说服甚至感染他人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强弱与恰当的神情语气、手势动作、抑扬顿挫相关,良好的语言表达也能够解决没有时间或看不懂文字时的困境。

青年律师在语言表达时最易犯的“错误”就是急于表达并且表达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此笔者建议还是要坚持谋定后动的习惯、秉持“望闻问切”的做法,在说之前先学会看、善于听、多发问,否则若言之无理、言多必失岂不遗憾。另外,“说”的目的是让他人信服,而非让自己沉浸,若虽文采斐然却不善言辞,或常常自己沉浸在“慷慨陈词”中却让他人“徘徊”于云山雾罩间,则实不可取。

七、善疑深虑的思考能力

职业属性要求我们时刻具备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思考各种问题时的高度、广度和深度,不能“人云亦云”且思考问题浮于表面、浅尝辄止。

对于当事人,时刻保持“让证据来支撑事实”的思维习惯,时刻保持理性,学会“让时间去验证真伪”。否则,该如何防范执业风险、如何全面思考案件、如何体现律师价值呢?

作为一名律师尤其是青年律师,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勉励自己具备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甚至敢于“批评”的能力和底气。若在学习他人长处的同时将不值得借鉴的理念和做法也照搬和效仿,久而久之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何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呢?

八、高效广泛的学习能力

“选择了法律,每一天都是高考!”

每年都有新的司法解释、指导案例,新的案件类型也不断涌现,所以律师需要坚持终身学习、及时学习、深度学习,还要不断全方位地锤炼各方面的能力。笔者认为:首先,应当有自学的主动性,不能再等谁来排课表、定时间;其次,要有融会贯通的学习效率,上学时花一学期学习一本《民事诉讼法》还只学了皮毛,现如今,则要求我们在新法颁布实施之后的一周之内、在工作之余便需将其修订内容学习完毕;最后,现在学习的目的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将学习的成果惠及他人,例如向律所同事分享学习成果,并最终在实务工作中用新的法律规定解决新的问题。

另外,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除了具备高效的学习能力之外,广泛的、博览群书式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从事律师工作,即使有专业区分,但了解一些基本的财会、建筑、医学、心理、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会让我们在为客户提供法律服务时更加得心应手;熟知一些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常识,既会让我们在与客户沟通时避免无话题切入,也会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

(作者:王鹏,甘肃合睿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