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部亮出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成绩单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
- 发表时间:2025-03-27 10:04:02
认真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多次主持召开党组会、部务会,专题听取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汇报,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围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立法需求,拟订并执行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全年审查完成64件重点立法项目,审查完成率达86.5%。
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运动式执法、“一刀切”执法、机械执法、粗暴执法、过度执法等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情况进行专项监督。
全国新收行政复议案件74.96万件,同比增长94.7%;办结64.1万件,同比增长82.1%。经过行政复议后,90.3%的案件未再进入行政诉讼程序实现案结事了,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不断彰显。
……
3月25日,《司法部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公布。这份亮点纷呈的法治政府建设成绩单,正是2024年司法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履职尽责、强抓落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新成效的一个体现。
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为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司法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修订《司法部工作规则》,将依法行政理念贯穿司法行政工作全过程;实施“八五”普法规划,培育420万“法律明白人”,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组织开展集体学习、举办部机关学习大讲堂,在《求是》杂志、《人民日报》等发表理论文章,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机制也在完善推进中。司法部组织开展第三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关于为基层减负有关精神,压减示范指标数量、优化评估流程标准,更好发挥示范地区和项目辐射带动作用。坚持问题导向、减负增效、同题共答,组织赴安徽、湖南、广西、四川、甘肃、宁夏等6省(区)开展党的二十大以来第一次综合性法治督察,督促各地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决策部署。
围绕以高质量立法保障高质量发展,司法部加强对立法涉及的重大问题、重大利益研究论证、统筹协调,加快推动制定修改民营经济促进法、能源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重点立法项目,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其中,组织专班牵头起草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第一次将“两个毫不动摇”确立为法律制度,着力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司法部报请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和监督罚款设定与实施的指导意见》,首次对行政法规、规章中罚款设定与实施作出规范。报请国办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推动解决频繁检查扰企等突出问题。
司法部还牵头组织对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开展集中清理,着力解决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等制度问题。坚持“开门清理”,汇总形成涉企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总清单,研究编制需要修改废止的总台账,指导和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有序推进修改废止工作。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 推进立法提质增效
在统筹协调推进政府立法提质增效上,司法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坚持突出重点、急用先行,聚焦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期待和全面深化改革急需,围绕增进人民福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审查完成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等一批重要法律法规。完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审查完成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条例等9件立法项目,完成23件国际条约的法律审查。
完善立法工作机制。健全专班运作机制,对重要立法提前介入或牵头组织起草,牵头修订仲裁法、海商法等重点项目。注重“小快灵”立法,两个月完成《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的起草审查。坚持改革与法治相统一,完成三批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等一揽子修法,修改29部、废止17部行政法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改3部法律。拓宽立法参与渠道,在地方和高校建立21个政府立法联系点,将国家公园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等20余件法律法规项目征求联系点意见建议。
司法部同时推进备案审查和合法性审查。修订《法规规章备案审查条例》,进一步完善备案审查制度体系。坚决维护国家法治统一,依法主动审查各地区、各部门报送备案的法规规章2115件,审查处理问题法规规章142件。加强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作的衔接联动,常态化开展联合审查、移送审查,推动审查标准和处理意见的有机统一,形成备案审查工作合力。认真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共审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行政规范性文件211件,部本级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拓宽群众监督途径
在强化执法监督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上,司法部坚持执法为民理念,切实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职责,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努力推动各地区、各部门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司法部报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导各地探索建设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推动实现全方位、全流程、常态化、长效化监督。推进制定行政执法监督条例,提升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水平。督促指导地方有关部门建立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统一行政执法标准,规范行使执法裁量权。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指导制度,组织发布第一批共8件行政执法监督典型案例。持续推进全国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信息化建设。
强化重点领域行政执法监督。司法部组织开展群众身边执法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着力解决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的突出和共性问题,切实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加大重大行政执法案事件监督力度。司法部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批评建议平台作用,共收集办理群众意见建议538件,其中重点督办转办43件,切实有效纠正地方违法违规行为。积极推进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合作机制试点工作,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信息线索汇集统筹机制,持续拓宽群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途径方式。
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国各级行政复议机构充分运用调解制度,以调解、和解方式结案16.79万件,占结案总数的26.3%。依法办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7.9万件,直接纠正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6500余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
同时,司法部始终坚持依法用权,自觉接受各类监督,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公开透明规范运行。
2025年是《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收官之年。司法部将在加强政府立法审查、完善重大决策及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机制、推进规范涉企执法专项工作、健全完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制度、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强化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开拓创新、积极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责任编辑: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