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地明:从军官到律师,探寻军转创业的“侦察兵”
- 发表时间:2019-08-01 14:12:38
人物简介:殷地明,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律师,1982年12月入伍,2003年2月转业并自主择业,转业前为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武装部正营职干部。兼任中国•北海国际仲裁院仲裁员、重庆律师协会建设工程委员会委员、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业导师、重庆市创业联盟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分盟副理事长。先后被评为重庆市司法行政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律师”、“重庆市优秀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司法部“创先争优党员律师标兵”,“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其事迹被《中国国防报》、《转业军官》杂志社、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华龙网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在茫茫人海之中,他也许貌不惊人。呆板的职业装、微胖的身板、憨厚的性格、随和的言语,似乎根本不能勾勒出儒雅、精明、干练的“律师标准形象”。但是,当你和他交流过之后,一名执业律师应有的睿智、品格和情怀便展露无遗。
他就是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主任殷地明,有着21年军旅生涯的他,在自主择业的二次创业中,以律师职业为起点杀出一条血路。
寻梦律师,二次择业夺路闯关
殷地明出生在重庆一个偏远山区的贫困农民家庭,从小沐浴在党和国家温暖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对困难弱势群体的悲悯情怀与生俱来。
1982年底入伍的他,转业前是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武装部的正营职干部。在军队长期坚持写作的习惯,使他练就了深厚的文字功底,所写文章屡见报端,有“军中秀才”之美称。
在港口区武装部工作的七年时间里,殷地明因经常处理应征入伍、民兵预备役、军地纠纷、转复军人安置等工作,得以与基层群众广泛接触。他发现,基层群众对法律的了解知之甚少、敏感度低,依法维权意识较差。面对基层群众对法律的渴求,他坚定了学习与运用法律帮助基层群众解决纷争的志向。于是,他利用工作闲暇,系统自学法律并获得大学本科文凭。在工作中,他经常帮助当地人民群众解决法律问题,一时间“军营律师”在当地传为佳话。
2003年初,从军21载的殷地明,转业回到了家乡重庆。在脱下军装走向社会之时,摆在他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循规蹈矩,等着计划安置,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二是放弃“铁饭碗”,选择自主择业去追逐梦想。
家里人都希望他安置到机关事业单位,如果自主择业,创业失败后全家人都要跟着受累。家人的担忧不无道理,俗话说“男人三十不学艺”,他已经年近四十,再闯一条创业路必然平添很多艰难与风险。这一点,他不是不明白,在人生大转折的路口,他犹豫了。犹豫的是他酷爱法律,当一名律师是他人生最大的梦想。在现实与理想面前,这个抉择太难。他却想:人生只有一次,自己为什么不为梦想去奋斗、拼搏一次。几经思考和思想斗争,他毅然决定,不要组织安排工作,自主择业。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开始,殷地明把做律师想得很简单,轻敌思想带给他的是一次次挫折、一个个无奈。2003年春节刚过,他信心满满到几家律所寻找实习机会,但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所有回答惊人一致:“通过了司法考试再说”。
如此几番碰壁,殷地明才真正认识到之前的想法实在太幼稚。几个月下来,不仅理想未实现,却耗费了不少精力和财力,万般无奈之下,为让生活有保障,他参加应聘一家国有房地产公司的办公室主任岗位,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军人气质,如愿从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很快熟悉并适应了工作需要,各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深受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公司开出的工资待遇也远高于他的退役金。
有了一份稳定且收入不低的工作,按理说该知足了,但殷地明心里仍有不甘,律师梦始终在他脑海里魂牵梦绕。为此,工作之余,他重拾书本踏上了艰辛的赶考之路。然而,由于时间仓促且思想准备不足,第一次考试以5分之差名落孙山。
考试败北,亲人埋怨,朋友奚落,一时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殷地明开始质疑自己的“律师梦”是否太过异想天开,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这时,管理服务部门的领导和战友们为他打气鼓劲,并积极联系知名律师指导帮助。组织关心和战友支持再次坚定了他追梦的信心和决心。
2004年,殷地明重整旗鼓,再次踏上迎考征程。为了集中精力复习,他将老婆孩子送到岳父母家,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以“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激励自己,一头扎进书山题海。在那段时间,他几乎足不出户,由于用脑过度,经常失眠,头发大把大把脱落,家人十分心疼,纷纷劝他放弃当律师的念头,但他深信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绝不轻言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11月,他终于顺利通过了司法考试,如愿以偿的拿到通向律师职业的“门票”。
荣获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荣誉称号
筑梦理想,饱尝职业酸甜苦辣
理想虽然很丰满,但现实却往往很骨感。通过司法考试,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虽然有了走进律所大门的资格,但面对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老师”,年届不惑的殷地明也只是一名小学生,从最基础的律师助理干起,每天像个新兵一样,做的工作全是做笔录、整理卷宗、跑公检法机关送资料等辅助性事务,不仅没有法庭上唇枪舌战的机会,业务来源更是一大难题。进入律所近一年的时间里,他没有独立接到过一个案子,不仅没有收入,而且地位尴尬。
2005年8月份,实习近一年的殷地明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接到了一单业务,如果能完成将会有一笔可观收入,更重要的是,让自己第一次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他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四处奔走调查收集证据、逐个上门与当事人沟通案情,在被喻为秋老虎的农历七月天里跑了十多天,走了数百里路,在即将成功之时却因为某些原因当事人放弃打官司,自己不但白忙活了十多天,反而倒贴数百元差旅费。
虽然出师不利,殷地明却并未气馁。他深知,作为执业律师,只有业务能力强了,才会拥有属于自己的舞台。他为此辛勤的努力着,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担了不少凶险。
2009年初,殷地明与同事代理了云南省迪庆州一起民事纠纷案件,下飞机后连夜赶往云南边陲的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天上飘着鹅毛大雪,历经五个多小时的颠簸,凌晨三点才达到目的地。次日,当他们再次从维西前往迪庆时,望着窗外深不见底的金沙江河谷,两腿发软、直打哆嗦。就是在这种及其险峻的条件下,他们在10余天的办案时间里5次坐车穿行于金沙江河谷中那几乎被冰雪覆盖、积雪深逾尺厚的盘山小道上,翻越海拔近5000米的雪山,行程1300余公里,在险要之处还数次出现车辆打滑、熄火等险情,每当此时,他都抢先下车组织乘客推车、铲雪、排险。这趟差事真是险象环生,几经努力,终于为客户在法律上赢得了公正。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殷地明看来,自己成功算不了什么,军转律师整体有所作为才是他的梦想。
经过数年打拼,殷地明不仅在律师行业立住了足,而且扎稳了“根”,律师业务也纷至沓来,知名大所也纷纷邀他加盟。2013年,他加盟于某知名律所当了合伙人,律师业务不成问题,个人收入也有保障,发展前景非常可观。但是,他并未驻足于此。尤其是他了解到重庆辖区尚有百余名军转律师在数十家律所分散执业,他的心情始终不能平静,总是在琢磨着为重庆军转律师的发展做点事情。
于是,他毅然决然向事务所提出辞呈,远离执业舒适圈,开启了他带领军转律师集体创业之旅。为此,他做了大量基础性铺垫工作:摸清重庆军转律师底数、搭建网络沟通平台、数次组织召开军转律师创业发展座谈会、研析典型律所的治理结构与运营机制等。
经过近两年的精心策划,重庆军航律师事务所终于在2019年1月9日顺利成立。军航所是以重庆军转律师为主体创立的军转特色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全部为军转律师,以服务“五军”对象(即:军队、军人、军工、军转、军属)为特色,建立了合理的决策与分配机制,构建了畅通的人才成长空间,倡导网络律所、智能服务的发展理念。目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军航所逐步走入正轨之后,殷地明又思考着全国军转律师如何共同发展等更广阔的命题,先后与北京、山东、云南、黑龙江、辽宁、江苏、四川等地的军转律师代表开展了广泛交流与沟通等,为推进全国军转特色律所的联盟式发展倾注心血。
圆梦感恩,做有良心的法律人
“做一名有责任、有良心的律师。”是殷地明时常提醒告诫自己的话。
2008年9月,殷地明代理一件建设工程款纠纷案,按照约定,胜诉金额在3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20%比例收取风险律师费。该案持续近6年,费尽周折,在他的极力推动下,直到2014年4月中旬当事人双方以450万元的支付金额调解结案。按约定,他可获得30万元律师费,但不幸的是,他的当事人身患膀胱瘤已卧床不起。当他将历尽千辛万苦得来的450万元支票送到当事人病榻前,看着虚弱的身躯,他的眼睛湿润了,不忍心和当事人结算律师费。他心想:“这些律师费就当是给一个身患绝症的当事人一点点资助和安慰吧。”
殷地明常说:“做律师不光是打赢官司那么简单,有效化解冲突各方的纷争与心结才更显律师功德。”
2011年4月3日早晨,殷地明接到客户电话:“公司大门被几十个不明身份的老头、老太太堵住了,十万火急,你赶快过来”。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起群体性事件,必须谨慎处理,当即火速赶赴现场,一面深入细致询问情况、了解意图,一面亲自端茶倒水,安抚情绪。通过了解得知,这是他的客户在10年之前收购某街道集体企业时,因法律上的疏忽,导致该企业60余名退休员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未得到解决。他看着一个个年过古稀,拄着拐杖、拖着病残身躯的老人,心里如同打翻了“五味瓶”,他暗下决心,要为这群老人解决难题。为寻求妥善的处理办法,他无数次奔走于客户、政府和这些退休老人之间,商量处理方案、与客户沟通利弊,经过不懈努力,客户主动拿出150余万元帮60余名退休老人办理了医疗保险。整个事件从接手到处理完毕仅20余天,参与处理的政府领导感叹地说:“处理速度之快前所未有。”纷纷称赞他是好样的。领到医保补助金的当天,这些老人专门为他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
像这样的例子,在殷地明办理的案例中还有很多。做律师14年来,他所理民事案件的调解率在60%以上,被誉为“金牌调解律师”。每当他谈到如何通过调解方式处理纷争时,总是如数家珍。他觉得:通过调解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纠纷与积怨,这本身就是一种无量功德,为此多辛苦一些是值得的。
“只有心怀感恩,才会赢得社会认可,心里才觉得踏实”。殷地明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众所周知,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是要收费的。殷地明却把为社会公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作为回馈社会的方式之一,长期坚持且分文不收。只要条件允许,就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党员律师深入社区摆摊设点,免费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这些年来,他积极参加农民工招聘、军人军属就业、残疾人保护、涉法信访等公益性现场免费咨询,且先后在10余个街道社区建立了免费法律咨询联系点,参加各种免费咨询活动100余场次,为群众提供免费咨询达3万余人次,为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或免费服务100余人次,深受受助群众的称赞与信赖。
从寻梦到圆梦的16年里,殷地明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执着坚持、在正义与责任面前勇于担当、在人民群众面前乐于奉献、在弱势群体面前彰显悲悯,他永葆军人本色、勇立潮头、砥砺奋进,诠释了一名军转律师的优良品格与坚强意志。
【责任编辑 刘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