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业务操作指引(修订版)

分享到

特别说明,本书所收录的律师业务指引仅仅是对律师执业活动的参考和提示,不能以此作为判定律师执业是否尽职合规的依据,更不能作为追究律师责任的依据。详见《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律师业务操作指引③》2015年10月出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接受委托 

第三章律师代理海商海事诉讼案件的一般事项 

第一节诉前准备 

第二节调查取证 

第三节起诉和应诉 

第四节一审庭审 

第五节二审庭审 

第六节再审庭审 

第七节和解、调解 

第四章律师代理具体类型的海商海事诉讼案件 

第一节海上货物运输案件 

第二节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输案件             

第三节海上保险合同案件 

第四节船舶碰撞案件 

第五节海上人身伤亡案件 

第六节船舶油污及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 

第七节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 

第八节其他海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案件 

第五章律师代理海商海事仲裁案件 

第六章律师代理海商海事执行案件 

第七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为了指导律师从事海商海事法律服务业务,规范和指导律师办理海商海事案件的执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遵循国家司法行政机关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制定的律师执业规则,制定本指引。

第2条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应当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恪守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

第3条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应当依据当事人的委托,在委托权限内依法履行代理职责,勤勉尽责、诚实守信、审慎及时、积极维护委托人的合法权益。

第 4条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和委托人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第5条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应当尊重同行,公平竞争,不得在公开场合、传媒或者法庭上谩骂同行或者发表贬低、诋毁、损害同行声誉的言论。


第二章

接受委托

第6条律师承办海商海事案件,由律师事务所统一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应当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委托合同,明确委托代理事项。

律师不得私自接受委托。

第7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时,应当审查证明委托人主体资格的有关材料。发现委托人不具备相应的诉讼主体资格时,应向其说明情况进行变更。

第8条律师事务所有权依正当理由决定是否接受委托。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代理,但承办律师发现委托事项违法、委托人隐瞒事实或者委托人提出不合理要求,致使律师无法正常履行代理职责的除外。

第9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师事务所不得接受委托:

(1)已经接受同一案件中对方当事人或者第三人委托的;

(2)已经在一审程序担任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对方当事人在二审程序或者再审程序中委托的;

(3)具有违反《律师执业避免利益冲突规则》的规定,不能接受委托的其他情形。

第10条符合收案条件的,经过律师事务所主任或者主任授权的负责人员同意后,办理委托手续。委托手续包括以下内容:

(1)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署委托代理合同一式两份,一份交委托人,一份交承办律师附卷存档;

(2)委托人签署授权委托书和律师事务所的风险告知书。

第11条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签订委托代理合同及与委托人签订授权委托书时,委托权限应注明是一般授权还是全权/特别授权。全权/特别授权的,应当列明具体的委托事项和权限。涉及变更、放弃、承认诉讼请求和进行和解,提起反诉、上诉和再审,转委托,签收法律文书,领取标的物、接收款项和费用等事项的,应当有委托人的特别授权并载明于授权委托书中。

第12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应当办理收案登记,编号建立卷宗。

第13条律师事务所应当指派执业律师承办案件。律师事务所应向委托人介绍指派的律师,并取得委托人的同意。律师事务所应当尽可能满足委托人的指名委托要求。

第14条承办律师发生变更时,应当及时告知委托人,委托人同意变更的,应当办理委托变更手续。

第15条未经委托人同意,律师事务所不得将案件转委托给其他律师事务所。

第16条接受外国当事人委托代理海商海事诉讼案件的,律师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64条的规定,审查授权委托书是否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接受香港、澳门特区及台湾地区当事人委托的,律师应审查授权委托书是否已履行了相关的证明手续。

第17条律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后,承办律师应当要求委托人提供案件证据材料的复印件、复制件,同时核对原件,并将原件及时交还委托人妥善保管;收取原件的,要制作证据原件清单,由委托人、律师签字附卷。

第18条律师在承办海商海事案件过程中,应当注意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妥善保管。在委托事项结束时,应作出结案报告或者其他结案文书,依照司法部《律师业务档案立卷归档办法》整理案卷归档。


第三章

律师代理海商海事诉讼案件的一般事项

第一节诉前准备

第19条接受委托后,律师应当仔细审阅委托人提供的案件证据材料,并分析以下问题:

(1)案件的基本事实和争议事项;

(2)与案件有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相关案例;

(3)案件的管辖权;

(4)案件的法律适用;

(5)案件的诉讼时效;

(6)当事人的各项权利和义务;

(7)可行的诉讼请求或者答辩要点;

(8)是否起诉或者反诉;

(9)是否需要采取海事请求保全和海事证据保全措施;

(10)需要收集的证据材料等。

第20条律师审查案件的管辖权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是否属于海事法院受理范围;

(2)有无协议管辖条款及其效力;

(3)有无书面仲裁条款或者仲裁协议及其效力;

(4)提单有无并入条款及其效力等。

第21条律师审查案件的法律适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

(1) 案件是合同纠纷、侵权纠纷还是其他海商海事纠纷;

(2) 有无法律适用条款以及该条款是否违反我国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3) 是否应适用与案件事实有密切联系的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等。

第22条律师审查案件的诉讼时效应注意海商法规定的不同案由的时效期间和时效中止、中断的情形。

第23条律师应当围绕第19条所列问题向委托人提供初步的法律意见。在论述法律意见时,应紧密结合法律法规分析利弊,做到有理有据、全面客观,并建议需要采取的措施。

第24条被告律师经审查认为法院管辖不当时,应当告知国内委托人可以在接到法院应诉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国外委托人在接到法院应诉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以书面形式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

第25条律师应当向委托人说明其法律意见仅供委托人参考,律师不应就案件处理的前景或者结果作出任何承诺或者保证。

第26条原告律师应当建议委托人调查对方当事人的资信和财产状况,并和委托人讨论是否有必要向法院申请海事请求保全、其他财产保全、海事证据保全以及海事强制令等措施。

第二节调查取证

第27条律师应当根据案件需要协助委托人依法调查、收集证据材料。

第28条律师应当注意,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第29条律师调查取证应当取得证据的原物、原件,或者经过公证与原物、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制品,并明确其来源。

第30条律师向证人调查取证应取得证人的书面证言。证人证言应当载明证人的身份、与本案当事人的关系、所要证明的事实。证人应在证言的结尾特别载明其已知晓伪证的法律责任,并保证证言中的陈述属实。

证人证言应附上证人的身份证明材料,由证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纹确认。如证人为外籍人士,还应当为其办理证明身份及签名真实性的相关公证、认证手续。

有关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应由该单位加盖单位印章。

第31条律师调查、收集与本案有关的材料,可以制作调查笔录。调查笔录应当载明调查人、被调查人、被调查人与本案当事人的关系、调查时间、调查地点、调查内容、记录人等基本情况。调查笔录制作完毕后,应交由被调查人阅读或者向其宣读,并由调查人、被调查人、记录人签名、盖章或者按指纹确认。

被调查人应在签署调查笔录的同时,特别载明笔录内容与本人的陈述一致。调查笔录应附由被调查人签名及按指纹确认的身份证明材料复印件。

第32条委托人和律师因客观原因无法自行收集的证据,律师应建议委托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7日,以书面形式申请法院调查取证。

第33条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律师应当及时建议委托人向法院或者公证机关申请海事证据保全。

第34条需要勘验、鉴定物证或者现场的,律师应当及时建议委托人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检验人员、专家辅助人、鉴定机构,或者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申请进行勘验、鉴定。

第35条确有困难无法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取得有关证据的,律师应代委托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的书面申请。

第36条律师对调查、收集的证据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查:

(1)证据的来源;

(2)证据的内容和形式;

(3)证据所要证明的事实和本案的关联性;

(4)证据是否能相互印证;

(5)证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等。

第三节起诉和应诉

第37条原告律师应当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代为起草起诉状并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已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如果委托人要求向法院提起诉讼,律师应当向委托人进行特别说明,告知可能的法律后果,并将该事项写入委托合同或者向委托人提供书面说明。

律师代为起草的起诉状内容应当经委托人确认。一套完整的起诉材料应包括起诉状正本一份、与被告数量相同的副本若干份,表明身份的材料(包括身份证、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

律师或者委托人向法院提交起诉状时,应同时提交支持基本事实和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第38条在接到法院的受理案件通知书后,律师应当通知委托人及时交纳诉讼费,并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39条律师办理涉外海商海事诉讼案件的,应当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中规定的送达程序。

第40条被告律师应根据委托人提供的材料以及案件需要,到法院查阅并复制案卷材料,并重点审查以下事项:

(1)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受理条件;

(2)受案法院是否具有管辖权;

(3)起诉时是否已经超过诉讼时效期间等。

第41条被告律师经初步审查,认为案件不属于受诉法院管辖的,应及时告知被告可以在法院指定的答辩期间内提出书面管辖权异议。一旦提出管辖权异议,就不应再就任何实体问题进行答辩。

未提出管辖权异议,并应诉答辩的,视为受诉人民法院有管辖权,除非违反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

第42条被告律师应认真分析案情、调取证据,做好答辩准备,并代为起草答辩状,针对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陈述答辩的事实,提出明确的答辩主张并阐明相应的理由和法律依据。如有必要,还应随答辩状提交支持答辩理由的相关证据。

答辩状应当在被告收到起诉状副本后规定的时间内向法院提交。如需延期,应在规定期间内向法院提交书面延期答辩申请。

第43条律师应当提醒委托人及时申请证人出庭,并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对己方拟出庭的证人、鉴定人以及专家向法院申请出庭。对于己方确有困难不能出庭的证人、鉴定人以及专家等,应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向法院申请免予出庭。

第四节一审庭审

第44条律师调查、收集的证据应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提交法院。律师在质证前向法院提交证据的,一般可提交复印件,但当庭质证时应当出示证据原件供对方当事人及法庭核对。

法院收取证据原件时,律师应要求承办法官或者书记员进行签收并出具收据。

第45条律师应当对委托人拟提交法院的证据进行审查,并对该证据进行整理归类和编制证据目录。证据目录应写明证据形式、证据来源、证据页数、证据内容以及所要证明的事实。

第46条对于法院许可出庭的己方证人、鉴定人以及专家,律师应提前通知他们携带身份证明和其他必要的文件、材料准时到庭,并告知出庭应注意的事项。

第47条律师应全面认真地研究对方当事人提交的证据,并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质证意见:

(1)是否已过举证期限;

(2)是否有原件、原物核对;

(3)在境外形成的证据是否依法办理了相应的公证认证手续;

(4)证据是否真实可信;

(5)证据是否和本案有关联;

(6)证据的来源是否合法;

(7)是否和本案其他证据相互矛盾或者不一致;

(8)证据的证明力;

(9)证据的充分性等。

第48条需要调查、收集反驳证据的,律师应向法院提出提交反驳证据的书面申请。

第49条开庭前,律师应征求委托人是否对合议庭组成人员及书记员提出回避申请以及有无提出回避申请的理由。

第50条律师接到开庭通知书后应当按时出庭,如有正当理由不能出庭的,应当及时与法院联系,申请延期开庭。

第51条律师应当根据有关案件材料做好开庭准备,准备法庭陈述和向证人发问的提纲等。

第52条律师出庭参加诉讼或者仲裁,必须按规定出示律师执业证,提交与授权委托书和与执业证一致的律师事务所指派函或者出庭函。

第53条法庭在核对当事人身份时,律师有权对对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身份提出异议。

第54条法庭调查开始后,原告律师应陈述起诉事实,讲明具体诉讼请求和理由;被告律师应陈述反驳事实和理由,提起反诉的,讲明具体请求和理由。

第55条律师认为法庭归纳的争议焦点有遗漏或者错误时,应及时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

第56条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律师应当认真记录,做好向其他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发问的准备,完善开庭前准备的各项提纲。

第57条律师应当充分重视对鉴定人和鉴定意见的质证。律师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审查:

(1)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资格;

(2)鉴定人与双方当事人的关系;

(3)鉴定的依据和材料;

(4)鉴定的设备和方法;

(5)鉴定意见是否具有科学性和明确性;

(6)鉴定的程序等。

律师应对该鉴定意见发表看法,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应当要求鉴定人出庭作证。认为鉴定意见不能成立或者不完整的,可以申请重新鉴定或者补充鉴定。

第58条在法庭辩论过程中,律师发现案件某些事实未查清的,可以申请恢复法庭调查。

第59条在庭审过程中,发现审判程序违法,律师应当指出,并要求立即纠正,以维护委托人的诉讼权利。

第60条休庭后,律师应当认真阅读庭审笔录,如有遗漏或者差错,应当申请补正。

第61条休庭后,律师应按法庭要求及时提交代理词。

第五节二审庭审

第62条律师接受二审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当及时研究一审案卷材料,并重点审查以下内容:

(1)一审认定事实是否清楚、完整,有无前后矛盾,有无错误;

(2)一审证据是否充分、确凿,有无未经质证的证据作为判决、裁定的依据;有无不该采信的证据被采信、该采信的却没有采信的情形;证据相互之间有无矛盾;

(3)一审认定的事实与判决、裁定的结果是否具备必然的逻辑联系;

(4)一审适用法律是否得当,适用的法律条文与案件性质、主要事实是否一致,有无适用已经废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及司法解释;

(5)一审有无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程序违法情况等。

律师应围绕上述审查内容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意见。一审败诉或者诉讼请求未得到支持的,还应及时给予是否提出上诉的建议。

第63条律师接受委托后,应当代为起草上诉状或者上诉答辩状,并在法院规定的期间内提交法院。

上诉方律师应告知委托人按照法院的要求,及时交纳上诉费用及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64条律师代理简易程序案件的二审程序时需注意,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当庭审判的案件,当事人在指定期间内领取裁判文书之日即为送达之日;定期宣判的案件,定期宣判之日即为送达之日。

第65条律师应当根据一审情况,及时做好证据补救工作,尽量收集并提交支持本方主张的新证据。

第六节再审庭审

第66条律师接受再审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当及时研究案卷材料,对于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律师应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1)是否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

(2)原判决、裁定认定基本事实的证据是否缺乏;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否存在伪造,是否未经质证,是否曾就案件主要证据向法院提交书面调查申请,而法院未调查;

(3)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是否正确;

(4)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是否应当回避而没有回避、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

(5)是否违法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

(6)是否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的其他再审情形。

第67条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律师应着重审查是否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

第68条律师接受委托后,可以代为起草再审申请书或者再审答辩状。

再审申请方律师应当注意,再审申请一般应在判决、裁定、调解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向原审法院或者上一级法院提出;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0条第(一)项、第(三)项、第(十二)项、第(十三)项规定的再审事由时,应在委托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

第69条再审申请方律师在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的同时应向法院提出请求中止原判决、裁定或者调解执行的书面请求。

第七节和解、调解

第70条律师可以在诉前、一审、二审以及再审过程中向委托人提出和解的建议和方案,并说明理由。

第71条律师在向委托人提出和解的建议和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双方当事人证据、主张的强弱;

(2)案件胜败的前景判断;

(3)诉讼成本;

(4)案件对委托人利益的其他影响等。

第72条律师应当在代理权限内参与调解、和解。未经特别和明确授权的,不能对委托人的实体权利进行处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四章

律师代理具体类型的海商海事诉讼案件

第一节海上货物运输案件

第73条律师接受海上货物运输纠纷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审查案件的类型,并确定不同的具体案由:

(1)货损货差纠纷;

(2)无单放货纠纷;

(3)倒签或者预借提单纠纷;

(4)迟延交付纠纷;

(5)运输费用及与货物运输有关的其他费用纠纷;

(6)航次租船合同纠纷;

(7)多式联运合同纠纷;

(8)其他货运纠纷。

第74条律师在审查确定海上货物运输纠纷案件的案由时还应明确:

(1)本案是合同纠纷还是侵权纠纷,或者合同与侵权竞合;

(2)本案是国内水路货物运输纠纷还是国际海上货物运输纠纷。

第75条律师在处理海上货物运输货损货差纠纷案件时应注意收集整理以下证据:

(1)提单、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

(2)货损货差的证明、估损鉴定书、理货报告、现场检验报告;

(3)发票、海关报关单、买卖合同等有关货物价值的证明;

(4)涉案运费金额证明、交纳货物保险费的证明;

(5)相关航海日志记录、气象资料、船舶适航证书、船员适任证书以及适货证书;

(6)事故记录、海事声明以及船员证词;

(7)货物内容及特性;

(8)装货港货物状况、数量、重量及计量方式的证明文件;

(9)卸货港的货物状况、数量、质量及计量方式的证明文件等。

经委托人同意,律师应争取和鉴定人员、公证员、检验师一起在第一时间赴事故现场调查取证。

第76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货损货差纠纷案件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查明主要法律关系,确定托运人、承运人、收货人、提单持有人;

(3)查明货损货差的原因,并判断是否属于承运人法定的免责事项;

(4)货损货差是否发生在承运人的责任期间内;

(5)提单、运单或者其他类似运输单证是否有关于货损货差的批注及其效力;

(6)开航前和开航当时承运人是否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货舱适货;

(7)承运人有无管货过失;

(8)是否存在不合理绕航;

(9)承运人过失和货损货差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10)承运人是否可以享受责任限制等。

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散货货差纠纷时,还应特别考虑货物的自然特性、计重方法的不同以及计量行业规范所允许的合理误差。

第77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无单放货纠纷案件应注意收集整理以下证据:

(1)提单;

(2)货物交付的证明;

(3)载货集装箱的动态;

(4)卸货港货物交付的相关法律规定、海关或者港口的管理规范等证明文件;

(5)发票、海关报关单、买卖合同等有关货物价值的证明;

(6)托运人、承运人关于货物交付方面的往来文件;

(7)托运人、收货人关于提取货物和支付货款方面的往来文件;

(8)货款损失的证明等。

律师应确认涉案货物运输提单的真实性、全套正本提单的持有人及提单流转的事实情况。

第78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无单放货纠纷案件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原告是否享有诉权;

(3)原告、被告及其他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4)被告是否为承运人,或者虽非承运人,但其对原告的损失应承担过错责任;

(5)被告是否为实际承运人,是否签发提单,是否参与无单放货;

(6)被告如果是无船承运人,应注意其是否已经在交通部进行提单登记并交纳保证金或者向交通部批准的保险机构投保无船承运业务保证金责任保险;

(7)涉案提单是否为记名提单,提单是否约定管辖以及法律适用,记名提单的托运人是否要求中止运输、返还货物、变更到达地或者将货物交给其他收货人;

(8)原告是否同意或者认可无单放货行为;

(9)原告是否与无正本提单提取货物的人就货款支付达成协议;

(10)无单放货发生地有无到港货物必须交付当地海关或者港口当局的强制性法律规定;

(11)涉案货款是否已经外汇核销,如果已经核销,是否属于滚动核销或者批次核销等。

第79条律师处理倒签或者预借提单纠纷案件应注意收集整理以下证据:

(1)涉案提单、信用证、装箱单、买卖合同;

(2)大副收据、装货时间记录、理货单、装货计划、积载图等装货文件;

(3)有关货物价值的证明;

(4)处理货物的证明等。

律师应建议委托人向有资质的价格认证机构取得处理货物时市场价格的鉴定报告。

第80条律师处理倒签或者预借提单纠纷案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本案是合同之诉还是侵权之诉;

(3)涉案提单是否存在倒签或者预借的事实;

(4)原告是否采取了措施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货物损失;

(5)货物的处理价格是否合理;

(6)诉争的货物损失是否和倒签、预借提单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等。

第81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迟延交付纠纷案件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提单、托运单、运输合同、运输业务往来函电等文件;

(2)实际交付货物的证据;

(3)收货人就迟延交付造成的经济损失向承运人提交的任何书面通知;

(4)经济损失的证据;市场损失应有应当交付时和实际交付时同类产品的市场价格证明,违约金损失应有转售合同,工厂停工待料损失应有工厂停工前后1—3个月的利润及审计报告;

(5)迟延交付原因的证明等。

第82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迟延交付纠纷案件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是否有原告与承运人就货物运输时间达成的明确约定;

(3)迟延交付是否因承运人可免责的事由引起;

(4)经济损失是否合理、是否与迟延交付间存在因果关系;

(5)承运人是否可以享受责任限制等。

第83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费用及与货物运输有关的其他费用纠纷案件,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和运输有关的合同、托运单、提单、运单、提货单等运输单证;

(2)本案已付运输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的发票、支付凭证,计算费用的依据等文件;

(3)货物交付运输的主体、时间,货物到港的时间,换取提货单的时间等货物运输事实;

(4)运价表、运价协议、滞期费率表、费用确认函等有关费用金额的证明;

(5)欠付运输费用以及其他相关费用时间的证明等。

第84条律师处理海上货物运输费用及与货物运输有关的其他费用纠纷案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本案争议标的是海运费、滞箱费还是代理代垫费用或者其他费用;

(3)案件的主体是否适格;

(4)相关费用的计算标准和方法,以及合理的费用金额;

(5)运费是预付还是到付;

(6)承运人是否对货物行使留置权等。

第85条律师处理航次租船合同纠纷案件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航次租船合同、租船确认书等合同文件;

(2)提单、大副收据等运输单证;

(3)积载图、装卸事实记录等装卸货文件等。

第86条律师处理航次租船合同纠纷案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2)航次租船合同的成立、生效及其主体;

(3)航次租船合同的管辖和法律适用;

(4)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

(5)滞期费、亏舱费的产生原因和计算等。

第87条律师接受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委托合同、提单、托运单、订舱单、报关单、核销单、装箱单、进口关税缴款单、进口增值税缴款单、场站收据、发票、对账单等证明海上货运代理关系的书面文件;

(2)能够证明合同实际履行或者存在交易习惯的其他文件;

(3)与处理海上货运代理事务有关的指示或者汇报的文件往来,包括函件、电子邮件往来等;

(4)因一方违反海上货运代理安排造成的损失及金额的证明文件。

第88条律师代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审查:

(1)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代理法律关系、运输法律关系,还是仓储合同法律关系等,根据不同法律关系应分别适用相关法律规定;

(2)判断货运代理纠纷是否为与沿海、内河货物运输有关的案件;

(3)委托人对货运代理企业处理委托事务的授权范围,以及当事人之间是否就转委托、委托人支付费用与受托人交付单证等事项进行约定;

(4)货运代理企业是否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

(5)货运代理企业取得报酬的名义及方式,开具的发票及收费的项目;

(6)货运代理企业处理委托事务是否具有过错。

第89条律师代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应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3条规定的海事法院专门管辖。

第90条律师代理海上货运代理纠纷,就当事人之间的电子邮件、电子转账等电子数据证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委托人对此类证据进行必要的公证。

第91条如果货运代理企业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或者虽然以承运人代理人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但不能证明获得了合法授权,律师可以建议委托人要求货运代理企业承担承运人责任。

第92条如果货运代理企业未取得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资格,却以自己的名义签发提单、海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的,律师可以建议委托人向受理纠纷的海事法院提出建议,由法院向交通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对货代企业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93条如果货运代理企业接受未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提单登记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的委托签发提单,律师可以建议委托人要求货运代理企业和无船承运人对提单项下的损失承担连带责任。

第94条如果货运代理企业未尽谨慎义务,与未在我国交通主管部门办理提单登记的无船承运业务经营者订立海上货物运输合同,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律师可以建议委托人要求货运代理企业承担赔偿责任。

第95条如果委托人未就委托事务支付费用,律师可以建议货运代理企业留置相应的单证。但是除非存在明确的约定,否则,律师应告知货运代理企业不得留置提单、海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等。

第二节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输案件

第96条律师接受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水路货物运输合同以及证明合同成立或者与合同内容有关的委托书(含转委托书)、信件、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

(2)运单或者托运人随附在运单上的单证;

(3)收货人签发的收据;涉及集装箱运输的,应收集集装箱箱单以及交接单证;

(4)如发生货物损坏、灭失,应收集货运记录或者理货报告,买卖合同、商检报告以及证明损失情况的其他证据;

(5)如发生货物迟延交付,应收集有关迟延交付的合同依据和迟延交付事实的证据材料;

(6)涉及运费和滞箱费纠纷的,应提供有关运价表、运价协议、确认运费的函电、传真、已付运费发票、提箱单、交箱单、滞箱费计算和付费有关约定等证据;

(7)船舶适航和适货的有关证据;

(8)承运人准于营运的证明文件(如水路运输许可证、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等);托运人依据法律法规应当交付准予运输的证明文件等。

第97条律师代理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应对以下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已过诉讼时效,应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如何确定沿海、内河货物运输赔偿请求权时效期间问题的批复》中一年诉讼时效的特别规定;

(2)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并正确认定托运人、承运人、实际承运人、收货人及各方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3)事故发生地、船籍港所在地、合同签订地等是在内河干流水域还是支流水域,并正确认定管辖法院;

(4)船舶是否适航、适货,以及是否存在承运人免责的事项;

(5)当事人之间有无权利义务的特别约定;

(6)货物的种类(包括活动物和托运人自备集装箱、货盘或者类似的装运器具)、运输方式以及交接情况,应注意《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对不同货物种类和运输方式下货物的交接责任等作出的特别规定;

(7)对于货损货差案件,应查明货损货差发生的责任期间、承运人是否可以免责、托运人有无过错以及货物的自然属性;

(8)对于迟延交付案件,应查明双方有无迟延交付和赔偿损失的约定、迟延交付的原因与损害结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承运人是否可以免责;

(9)对于涉及航次租船运输、集装箱运输或者单元滚装运输的案件,应注意《国内水路货物运输规则》第六、七、八章的特别规定等。

第98条律师处理沿海、内河水路货物运输纠纷案件时,应充分考虑总吨不满300吨的船舶、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运输的船舶以及从事沿海作业船舶依据《关于不满300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可能享有的海事赔偿限额的特别规定。

第三节海上保险合同案件

第99条律师接受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注意收集以下证据:

(1)保险合同及保险单;

(2)权益转让证书和保险赔款支付证明;

(3)与保险事故发生的事实及原因相关的证据材料;

(4)保险标的损失的证据材料等。

第100条律师处理海上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时,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涉案事故是否属于约定的海上事故,即是否属于约定的海上或者与海上航行有关的发生于内河或者陆上的事故;

(2)被保险人是否有可保利益;

(3)保险事故是否发生在保险期间;

(4)保险责任及除外责任;

(5)保险责任事项是否为保险事故发生的近因;

(6)是否为足额保险;

(7)被保险人是否违反告知义务、保证义务或者施救义务;

(8)被保险人是否已经从第三人处得到赔偿等。

第101条律师处理海上保险代位求偿纠纷案件时,被保险人已向造成保险事故的第三人提起诉讼的,应当注意保险人是否已向法院申请变更当事人或者请求作为共同原告参加诉讼,并向法院提交已支付保险赔偿的凭证和参加诉讼应当提交的其他文件。

第102条律师处理海上保险合同以及相关纠纷案件时,应当正确适用海商法、保险法以及合同法等其他法律规定,通常应首先适用海商法的规定,海商法没有规定的,适用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海商法、保险法均没有规定的,适用合同法等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

第103条对非因海上事故引起的港口设施及码头等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合同纠纷,律师应当正确适用保险法等法律的规定,注意保险法和海商法对投保人如实告知义务的区别,同时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6条关于保险人行使代位求偿权的诉讼时效起算点的规定。

第四节船舶碰撞案件

第104条律师接受船舶碰撞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当迅速了解有关碰撞情况,要求对方及时提供担保。如果对方不能及时或者不提供担保,律师可以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向海事法院申请扣押船舶,并请求法院责令对方提供充分可靠的担保。

第105条律师应当收集、整理有关证据,并根据情况在诉讼或者仲裁前向海事法院申请保全船上的证据文件,主要包括:

(1)船舶所有权证书、船舶国籍证书、船级证书、船体及轮机适航证书、船舶安全设备证书、吨位证书、船舶抵押登记证书、船员适任证书、最低配员证书等碰撞船舶的主要证书;

(2)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车钟记录、航向记录、海图等碰撞船舶的主要文件;

(3)舱单、货物运单或者提单等运输单据及船上往来文件;

(4)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对碰撞经过的雷达监测记录;

(5)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对碰撞船舶船员的询问笔录以及调查报告等。

如有必要,律师可要求委托人组织公司总船长召开案情咨询会议,以了解事故的真实情况和评估事故双方的责任。

第106条律师在提起诉讼前,应当协助委托人依法确定适格的被告,并分析利弊,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

第107条律师在处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时应正确处理本案的法律适用,并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八章规定的不适用于内河船舶之间发生的碰撞。对于发生在内河的船舶碰撞纠纷案件,律师还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当事船舶中是否有海船;

(2)当事船舶的营运许可证明文件,如水路运输许可证、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等;

(3)事故发生的地点是在内河的干流水域还是支流水域(可能涉及不同的管辖法院和法律适用);

(4)当事船舶是否遵守有关内河航道分道通航(含三峡库区)、分边通航、控制河段航行、干支流交汇水域航行的特别规定;

(5)当事人船舶是否遵守有关超长、超重、超大货物以及危险品准运特别规定等。

第108条接受委托后,律师代为提起诉讼或者答辩时,应当要求委托人如实填写“海事事故调查表”,并告知委托人向法院提交“海事事故调查表”后,除非有新的证据,否则不能推翻其在“海事事故调查表”中的陈述。

第109条律师在处理船舶碰撞纠纷案件时,应当充分考虑委托人可能依法享有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抗辩权利,并向委托人建议是否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第110条律师应当在海事法院规定的证据交换期限前完成举证,包括委托人填写的“海事事故调查表”和有关船舶碰撞的事实材料。完成举证后,律师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查阅有关船舶碰撞的事实证据材料。

第111条对于船舶碰撞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律师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在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后,律师也可以自行委托有资质的相关部门进行鉴定。

律师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由一至两名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船舶碰撞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说明。

第112条对于海事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意见,律师应充分重视并认真审查,需要重新鉴定的应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

第113条律师应当委托由国家授权或者其他具有专业资格的机构或者个人进行船舶检验、估价,以确定船舶的碰撞损失。

第五节海上人身伤亡案件

第114条律师接受海上人身伤亡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1)索赔主体是否适格,在受害人死亡的情况下,索赔主体是否为合法继承人;

(2)被告是否适格;

(3)是否超过诉讼时效等。

第115条律师应当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正确确定海上人身伤亡的索赔诉由、赔偿范围、标准和计算方法,充分考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结合具体情况考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可能享有的赔偿责任限额的权利,特别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已经被废止。

第116条律师应当考虑合同、侵权以及工伤保险等各种法律关系,并同委托人协商、分析利弊,以确定本案中责任人应当承担合同责任、侵权责任还是工伤保险责任。

第117条律师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委托鉴定人对受害人伤残等级和护理依赖程度进行鉴定。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律师也可以自行委托有关部门进行鉴定。

第118条受害方律师可以根据委托人的要求以及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条件,代其向法院提出先予执行的申请。

第六节船舶油污及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

第119条律师接受船舶油污及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当迅速了解情况,船舶或者海上设备当事人的代理律师应要求委托人及时通知保险人或者船东互保协会,建议委托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海洋环境污染。

第120条律师在接受船舶油污及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争取在第一时间内提醒委托人做好证据保全工作。船舶或者海上设备当事人的代表律师应当同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密切联系,了解海事行政主管机关采取的清污活动以及成效,并注意保存相关证据材料。油污受害方律师也应与海事行政主管机关密切配合,及时确定漏油量,提取漏油船舶或者海上设备的油样和泄漏的油样等证据。

确定船舶漏油量的证据材料包括大副收据、提单、商检报告、油类记录簿、航海日志、轮机日志、装卸记录、空距报告以及卫星图片等。

第121条参与清污行动的单位和个人,在清污时应注意收集下列清污证据材料,并作成索赔报告书:

(1)清污的时间、地点、日程记录或者《航海日志》摘录;

(2)投入的人力、机具、船只、清污材料的数量、单价和计算方法;

(3)组织清污的管理费、交通费以及其他费用;

(4)清污效果及情况报告等。

第122条对于船舶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律师可以代委托人向造成油污损害的船舶所有人提出,也可以直接向承担船舶所有人油污损害责任的保险人或者提供财务保证的其他人提出。

第123条船舶油污损害责任的保险人或者提供财务保证的其他人被起诉的,律师可以根据保险人或者财务保证人的委托,代其向海事法院申请要求造成油污损害的船舶所有人作为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参加诉讼。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保险人或者财务保证人可以对受损害人主张船舶所有人的抗辩。

第124条船舶互有过失碰撞引起油类泄漏造成油污损害的,受损害人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可以请求泄漏油船舶所有人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第125条律师在处理船舶及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时,应当注意对下列事项进行审查:

(1)法律适用上应注意分析本案适用《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还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及相关行政法规的规定;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确定索赔主体是否适格;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相关规定,确定被告是否适格;

(4)索赔的油污损害范围是否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索赔金额是否合理,以及有无证据支持等;

(5)索赔人提出的船舶油污损害请求是否属于限制性债权等。

第126条船舶油污事故造成环境损害的,对环境损害的赔偿应限于已实际采取或者将要采取的合理恢复措施的费用。恢复措施的费用包括合理的监测、评估、研究费用。

第127条律师办理船舶油污案件,应当注意程序法、国内法以及国际公约的正确适用,并充分考虑委托人可能依法享有的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或者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权利。

对油轮装载持久性油类造成的油污损害,船舶所有人,或者船舶油污责任保险人、财务保证人主张责任限制的,应当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

第128条对于船舶造成油污损害的赔偿请求,律师应当根据委托人的指示,及时向设立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或者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海事法院申请债权登记。

第129条在油污损害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分配以前,船舶所有人、船舶油污损害责任保险人或者财务保证人,已先行赔付油污损害的,律师应根据委托人指示,向设立基金的海事法院书面申请从基金中代位受偿。代位受偿应限于赔付的范围,并不超过接受赔付的人依法可获得的赔偿数额。

第130条对于船舶油污或者海上设备海洋污染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律师可以向海事法院申请委托鉴定人进行鉴定。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律师也可以自行委托有资质的部门或者机构进行鉴定。

第七节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

第131条律师接受当事人关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的委托后,应当正确分析委托人是否有权申请设立海事赔偿限制基金,向委托人提供法律意见,并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

对于涉及总吨不满300吨的船舶、从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运输的船舶以及从事沿海作业船舶的海事赔偿限额,律师应当充分注意《关于不满300总吨船舶及沿海运输、沿海作业船舶海事赔偿限额的规定》中的特别规定。

对于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海上旅客运输的旅客人身伤亡、旅客车辆、行李的海事赔偿限额,律师应当充分注意《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间海上旅客运输赔偿责任限额规定》中的特别规定。

第132条委托人同意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律师应当代为起草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申请书,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数额,基金数额应当根据特别提款权与人民币之间的换算比率折算成人民币;

(2)申请理由;

(3)已知利害关系人的名称、地址和通讯方式。

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应当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相关纠纷案件的若干规定》关于设立基金管辖权的规定。

第133条律师或者委托人可以在起诉前或者诉讼中向海事法院申请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但最迟应在一审判决作出前提出,同时提交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有关证据。

第134条律师在接受利害关系人的委托后,应对申请人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申请进行审查,主要包括以下事项:

(1)设立基金申请人的主体资格;

(2)事故所涉及的债权性质;

(3)申请设立的基金数额。

经审查如果发现申请设立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律师应当在规定期间内对申请人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提出异议。

第135条在海事法院准予申请人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裁定生效后,申请方律师应当通知委托人在3日内用现金或者海事法院认可的担保在海事法院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并提醒委托人注意银行汇款、转账以及担保人出具担保过程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委托人提前准备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现金或者担保。

第136条委托人要求以担保的形式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律师应当要求委托人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出具担保,并应与海事法院提前联系认可该担保。

第137条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后,就有关海事纠纷,律师应当提醒委托人向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但当事人之间订有诉讼管辖协议或者仲裁协议的除外。

第138条律师代理设立油污损害的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案件,应当比照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第九章“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程序”的有关规定。

第八节其他海商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案件

第139条律师接受海事请求人关于海事请求保全的委托后,应当代为起草海事请求保全申请书。海事请求保全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海事请求事项;

(2)申请理由;

(3)保全的标的物以及要求提供担保的数额。

律师或者委托人向海事法院提交海事请求保全申请时应附有关证据。

第140条律师代为提出海事请求保全申请,可以要求委托人提供被申请人的银行账号、有价证券、房地产、机器设备、船舶以及车辆等财产线索,并告知委托人需向法院提供担保以及申请不当的法律后果。

在申请扣船时,律师可以要求委托人提供准确的船东注册信息、船期和船舶所在位置。

第141条如果申请诉前海事请求保全,律师应当告知委托人:

(1)扣押船舶的期限为30日;

(2)扣押船载货物、船用燃油、船用物料以及其他财产的期限为15日;

(3)在申请诉前海事请求保全后,应当在上述期限内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第142条海事被请求人的律师应审查以下事项:

(1)海事请求人的申请是否错误;

(2)海事请求人的请求是否在法律规定的海事请求范围内;

(3)申请人是否提供了可靠充分的担保;

(4)委托人是否愿意提供担保并申请法院解除保全。

在具有第(1)、(2)、(3)项的情况下,律师应代被请求人起草异议书,并及时向海事法院申请复议。

第143条律师应当注意并告知委托人普通财产保全以及不同海事请求保全的保全期限,并在保全期限届满之前提醒委托人。

第144条财产保全期间届满,被请求人不提供担保,而且财产不宜继续保全的,律师可以在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后,代委托人向保全财产的海事法院提出拍卖申请。

对无法保管、不易保管或者保管费用可能超过保全财产的价值的,律师可以代为申请提前拍卖。

第145条对海事法院作出的准予或者不准予拍卖保全财产的裁定,律师可以在委托人收到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代为申请复议。

第146条海事请求保全错误的,海事被请求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律师在征得委托人的同意后,可以向海事请求人索赔委托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并向采取海事请求保全措施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第147条律师接受海事请求人关于申请海事强制令的委托后,应当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1)委托人是否有具体的海事请求;

(2)是否需要纠正被请求人违反法律或者合同的行为;

(3)是否情况紧急、不立即作出海事强制令将造成损害或者使损害扩大。

第148条律师可以代为起草海事强制令申请书并提交海事法院。海事强制令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海事请求事项;

(2)申请强制令的理由。

律师或者委托人向海事法院提交海事强制令申请书时应附有关证据。

第149条律师代为提出海事强制令申请,应当告知委托人可能需要提供担保,并告知申请错误的法律后果。

第150条对海事法院作出的准予或者裁定驳回海事强制令申请的裁定,律师可以在委托人收到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代为申请复议。

第151条律师接受利害关系人的委托后,应根据实际案情建议委托人是否对海事强制令提出异议,并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

第152条海事请求人申请海事强制令错误的,被请求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律师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可以向海事请求人索赔委托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并向发布海事强制令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第153条律师接受海事请求人关于申请海事证据保全的委托后,应当审查以下内容:

(1)委托人是否为海事请求的当事人;

(2)请求保全的证据是否对该海事请求具有证明作用;

(3)被请求人是否为与请求保全的证据有关的人;

(4)是否情况紧急、不立即采取证据保全就会使该海事请求的证据灭失或者难以取得。

第154条接受委托后,律师可以代为起草海事证据保全申请书并提交海事法院。海事证据保全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请求保全的证据;

(2)该证据与海事请求的联系;

(3)申请保全的理由。

第155条律师代为提出海事证据保全申请书,应当告知委托人可能需要提供担保,并告知申请错误的法律后果。

第156条对海事法院作出的准予或者驳回海事证据保全申请的裁定,律师可以在委托人收到裁定书之日起5日内代为申请复议。

第157条律师接受利害关系人的委托后,应根据实际情况建议其是否对海事证据保全申请提出异议,并告知相应法律后果。

第158条海事请求人申请海事证据保全错误的,被请求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律师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可以向海事请求人索赔委托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并向采取海事证据保全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第159条律师接受提单等提货凭证持有人关于公示催告的委托后,应当向委托人了解其所取得提货凭证以及提货凭证被盗、遗失或者灭失等情况,并代为起草公示催告申请书。公示催告申请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

(2)提货凭证的种类、编号、货物品名、数量、承运人、托运人、收货人、承运船舶名称、航次以及背书情况等;

(3)申请公示催告的事实和理由。

第160条公示催告期间,对于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待安装、施工、生产的货物,救灾物资,或者货物自身属性不宜长期保管以及季节性货物,律师可以在申请人提供充分可靠担保的情况下,向海事法院申请提取货物。

第161条在公示催告期间,律师接受利害关系人委托后,应当在公示催告期间代委托人向海事法院申报权利。

第162条公示催告期间没有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报权利的,律师应当代委托人在公示催告期满后的次日起1个月内向法院申请判决宣告提货凭证无效。

公示催告期间有利害关系人向法院申请权利或者法院裁定驳回公示催告申请的,律师在获得委托人的同意后,可以就有关纠纷向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第163条海事请求人请求担保的数额过高并造成被请求人损失的,被请求人的律师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可以向海事请求人索赔被请求人因此遭受的损失,并向作出裁决的海事法院提起诉讼。

第164条律师接受债权人的委托参加债权登记与受偿程序,应当代为起草债权登记申请书,向海事法院申请债权登记。

第165条债权登记申请书由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后,由律师或者委托人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提出申请,并应提交有关债权证据。

第166条委托人提供判决书、裁定书、仲裁裁决书以及公证债权文书之外的其他海事请求证据的,律师应当在办理债权登记后的7日内,在受理债权登记的海事法院提起确权诉讼。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有仲裁协议的,应当及时申请仲裁。如果在提出债权登记申请之前已经起诉的,应当提交起诉书、法院受理通知书及有关证据等材料。

第167条律师接受船舶受让人关于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委托后,应当代为起草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书,并向转让船舶交付地或者受让人住所地海事法院提出。申请书主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船舶名称;

(2)申请船舶优先权催告的事实和理由。

律师或者委托人向海事法院提交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书时,还应同时提交船舶转让合同、船舶技术资料等文件。

第168条在海事法院作出不准予船舶优先权催告申请的裁定后,律师应及时根据案情建议委托人是否向海事法院申请复议。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五章

律师代理海商海事仲裁案件

第169条律师接受海商海事仲裁案件当事人的委托后,应对下列问题进行审查:

(1)是否存在有效的仲裁条款或者协议;

(2)争议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或者是否属于仲裁庭的受理范围;

(3)约定的是机构仲裁还是临时仲裁,以及有无仲裁规则。

第170条申请人的律师应当代为起草仲裁申请书,申请书应写明:

(1)申请人和被申请人的名称和住所(邮政编码、电话、电传、传真和电报号码也应写明);

(2)申请人所依据的仲裁协议或者当事人在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

(3)申请人的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

第171条律师提交仲裁申请书时,应附具仲裁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的证明文件,并告知委托人需按照仲裁委员会或者仲裁庭的仲裁费用表的规定预交仲裁费。

第172条律师应通知委托人在收到仲裁通知后规定的时间内在仲裁员名册中选定一名仲裁员,或者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三名仲裁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

在简易程序中,仲裁双方应在被申请人收到仲裁通知后规定的时间内共同指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一名独任仲裁员。

第173条被申请人的律师在接收委托后,应对仲裁协议或者条款进行审查。如果存在管辖权异议,应建议委托人提起管辖权异议。

对仲裁案件管辖权的异议,应当在仲裁庭首次开庭前提出。对书面审理案件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在第一次实体答辩前提出。

第174条被申请人不提出管辖权异议的,被申请人的律师应当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时间内向仲裁庭提交答辩书和有关证明文件。

第175条被申请人如有反请求的,被申请人的律师应当代为起草反请求申请书。反请求申请书中应写明具体的反请求事项、反请求理由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

反请求申请书应在仲裁规则或仲裁庭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仲裁庭,并附具有关证据材料,同时告知委托人按照仲裁规则中仲裁费用表的规定预交仲裁费。

第176条仲裁过程中,委托人需要申请海事请求保全的,律师应当向仲裁庭提交申请,并由仲裁委员会将申请提交被申请人住所地或者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作出裁定。仲裁前申请海事请求保全的,律师应当向被保全的财产所在地的海事法院提出。

第177条仲裁过程中,委托人需要申请海事证据保全的,律师应当向仲裁庭提交申请,并由仲裁委员会将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海事法院作出裁定。仲裁前申请海事证据保全的,应向被保全的证据所在地的海事法院提出。

第178条律师应当参加开庭,但双方当事人申请或者征求双方当事人同意,仲裁庭也认为不必开庭审理的,仲裁庭只依据书面文件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案件除外。仲裁庭开庭审理时,律师应当对委托人的申请、答辩和反请求所依据的事实作进一步的陈述,回答仲裁庭的提问,并可对有关法律问题进行辩论。

第179条开庭审理后,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在仲裁庭规定的期限内补交证据文件。

第180条律师可以根据委托与对方当事人在仲裁庭或者仲裁庭之外进行和解。仲裁庭外达成和解协议的,律师应告知委托人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其和解协议的内容作出裁决书结案,也可以申请撤销案件,并告知相应的法律后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六章

律师代理海商海事执行案件

第181条律师可以代理当事人就已经生效的民事判决书、民事裁定书、民事调解书、支付令、仲裁裁决书和调解书以及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其他涉及海商海事方面的生效法律文书等,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担任上述海商海事执行案件中的被执行人、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以及被强制执行财产的第三人的代理人。

第182条接受委托的律师应当对委托人的委托事项进行审查,具体审查内容如下:

律师应当审查申请执行的案件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1)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2)申请执行人的申请未超过法定期限;

(3)申请执行人为生效法律文书的权利人或者其继承人或者权利承受人;

(4)被执行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5)执行事项具有可执行性。

律师应当审查被执行人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被执行人有履行义务;

(2)被执行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律师应当审查提出执行异议的案外人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1)为案件当事人以外的与执行标的有利害关系的人;

(2)对执行标的有主张的权利。

律师应当审查被执行财产的第三人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1)第三人对被执行人负有到期债务;

(2)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

(3)该第三人在规定期限内未提出异议。

第183条律师接受执行申请人的委托后,应当代为起草申请执行书,并由律师或者委托人在法定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海事法院或者人民法院提出,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1)据以执行的生效法律文书;

(2)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和所在律师事务所的函;

(3)申请执行人的身份证明等。

第184条出现可变更或者追加被执行主体的情况时,律师在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应当向法院提出变更或者追加被执行主体的申请。

第185条被执行人为企业法人、其财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律师应征询委托人是否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第186条在执行过程中,律师可以根据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变更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履行义务主体、标的物及其数额、履行方式以及履行期限等。

第187条律师应当对法院裁定中止执行的事实与理由进行审查,确定是否就中止执行向法院提出异议。中止执行的事由消灭后,律师应当协助委托人做好执行程序的恢复工作。

第188条律师可根据案件的性质及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等情况,提请委托人注意是否向法院申请延期执行。

第189条可执行回转的案件,律师应当向法院提出执行回转申请,协助委托人提出有利于回转执行的措施。

第190条律师应当审查法院终结执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终结执行,律师应当向法院及时提出异议。

第191条在执行案件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律师的义务终止:

(1)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内容全部履行完毕;

(2)法院裁定终结执行;

(3)法院裁定仲裁裁决不予以执行;

(4)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并已履行完毕。

第192条律师办理涉外海商海事承认与执行案件,应当依法确定案件的管辖法院,并注意程序法、国内法以及国际公约的正确适用。

第193条律师办理涉外海商海事承认与执行案件,应注意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涉外民事或商事案件司法文书送达问题若干规定》以及其他相关司法解释关于送达方式的特别规定。

第194条律师接受委托,办理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法院海商海事判决、裁定以及台湾地区仲裁机构裁决的执行案件,除了遵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外,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认可台湾地区有关法院民事判决的补充规定》《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法院相互认可和执行当事人协议管辖的民商事案件判决的安排》《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关于相互认可和执行民商事判决的安排》以及其他法律法规首先向法院申请认可。

被认可的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海商海事判决、裁定以及台湾地区仲裁机构裁决需要执行的,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195条律师接受委托,办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有关海商海事仲裁裁决的执行案件,除了遵守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相互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关于内地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相互认可和执行仲裁裁决的安排》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第七章

附则

第196条本指引适用于全国律师办理海商海事案件代理业务,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197条本指引仅作为律师办理海商海事案件指导之用,律师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应以法律法规的规定为准,并充分注意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释、批复、纪要等以及受案法院及其上级法院的具体司法实践。

(本操作指引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海商海事专业委员会负责起草。执笔人:安寿志、陈永灿;审稿人:王敬)

责任编辑: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