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行业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 发表时间:2025-03-10 10:08:22
3月5日,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律师行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认真审议、热烈讨论。大家表示,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要把报告绘就的发展蓝图转化为凝心聚力、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助力“十四五”圆满收官、“十五五”顺利开局。
见证坚实发展脚步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圆满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经济大省要挑大梁。
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律协副会长、江苏新高的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薛济民倍感温暖、倍添信心、倍增动力。
经济大省要挑大梁,法律服务不可或缺。“作为一名律师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我将牢记嘱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经济大省挑大梁的着力点,充分发挥好职能作用,积极运用法治方式破难题、稳预期、促发展,为经济大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薛济民说。
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34.9万亿元、增长5%;粮食产量首次跃上1.4万亿斤新台阶;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串联起2024年不凡历程。
“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规模稳步扩大增速,成绩来之不易。”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律协会长、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主任陈灿表示,“两个确立”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律协副会长、国浩律师(南昌)事务所主任冯帆结合亲身见闻谈起了聆听报告后的切身感受。“春节期间我看了《哪吒2》电影,用DS创作了朋友圈拜年帖子,徜徉在街头看见多了许多境外游客,母亲生日当天收到了政府发来的八旬老人补助金……”冯帆认为,这些发生在身边的点滴故事,见证了一年来我国科技划时代发展、中华文化惊艳全球、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和人民福祉不断加强的生动实践。
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提升公共法律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法治元素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处可见,法治建设被高度重视和关注,让律师行业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监事长、国浩律师(上海)事务所合伙人吕红兵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制定重点领域公平竞争合规指引,改革完善招投标体制机制”,非常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吕红兵建议,应进一步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的法律法规政策清理,消除隐性壁垒,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严格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制度。
在谈到2025年工作任务时,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有一段明确提出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会议主任刘正认为,行政执法监督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保障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的重要手段。他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监督机构设置;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壮大监督队伍力量;加快出台配套法规,明确监督的程序与标准,进一步做实做好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通过完善法律体系、深化司法改革、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增强全民法治意识等举措,政府工作报告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描绘了清晰的蓝图。”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律协会长、宁夏宁人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建国表示,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也为老百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彰显人民至上情怀
发展向前,民生向暖。
“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深化养老服务改革”……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句句暖人心、聚民心的话语,承载着一个大党的人民情怀,传递着一个国家的民生温度。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律协监事长、北京金诚同达(西安)律师事务所主任方燕注意到,报告多次强调依法保护各类主体权益。“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的保护,到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再到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这些举措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治国理念,体现了党和政府始终将人民福祉置于首位。”方燕说。
“政府工作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推出不少新举措,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报告中的“民生”内容,让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齐心律师事务所主任齐秀敏感触颇深。为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她也从律师视角提出建议,“希望持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加大对基层法律服务支持力度,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便捷法律服务。”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实有力。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1.2%。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律协副监事长、上海功承瀛泰(长春)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迟日大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多项创新发展成果印象深刻。他认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政府以“进”的主动作为应对“变”的风险挑战,彰显了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出的独特优势与作用以及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效。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行稳致远,激发创新活力,提升创新效能,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律协监事长、山东康桥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张巧良建议,构建宽厚、包容、开明的创新容错机制,为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创新的有力保障机制,推动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成果。
开放增活力、改革添动力。细细研读政府工作报告,会发现“改革”一词贯穿始终。
“纵观报告中今年工作部署,国企改革深化提升,扎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这些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律协会长、天津金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牛同栩表示,相信坚持守正创新,贯彻落实好各项举措,中国在2025年必将取得更大成绩。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律师行业代表委员们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迎难而上、奋力拼搏,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