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务研究
- 发表时间:2025-07-31 09:49:24
潮流玩具行业近年在我国呈现良好增长态势,盲盒模式以其“拆盒”的惊喜感和情感共鸣深深吸引着消费者。作为该领域的领军者,泡泡玛特从一家小店成长为千亿港币市值的上市企业,引发了“泡泡玛特现象”,Molly、Labubu等IP已成为部分消费者追捧的文化符号。对于潮玩品牌而言,这些IP不仅是设计元素,更是品牌的灵魂。本文从专业角度探讨泡泡玛特在IP管理与保护方面的运营策略,解析潮玩企业应如何维护这一核心资产。
一、IP立体保护架构:版权、商标与外观设计专利的协同布局
泡泡玛特深谙对原创IP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保护之重要,以Molly为例,公司在取得原创者Kenny Wong的授权后,迅速进行了著作权登记、商标注册和外观设计专利布局,为这一形象构建起立体防线。
在著作权方面,泡泡玛特将IP角色形象及美术设计进行版权登记,确保原创设计受到法律保护。这不仅包括盲盒公仔的美术作品版权,也涵盖产品包装、插画等衍生作品。
在商标方面,泡泡玛特积极为旗下IP名称、Logo以及系列名称等申请注册商标,防止第三方在相同或近似名称上搭便车或恶意抢注。这种商标保护延伸到各类周边产品和服务类别的做法,有效巩固了品牌标识的独占性。
在专利方面,泡泡玛特针对玩偶的结构创意和外观造型申请了外观设计专利,以保护盲盒公仔独特的视觉设计,例如Molly娃娃的脸部特征、比例造型等。此外,泡泡玛特还注重证据保全,如对设计手稿、3D建模文件进行公证或区块链存证,以便纠纷发生后可对创作过程进行充分举证。
二、IP授权法律架构:自有与第三方IP双轨运营机制
在打造自有IP的同时,泡泡玛特亦巧妙运用授权合作拓展其IP版图,实现“双轮驱动”的商业布局。一方面,通过原创孵化和投资收购,积累了一批自有IP。自有IP即公司对该形象享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可以自主开发周边产品,或者将该IP再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从而深度其挖掘商业价值。
例如,泡泡玛特在2016年取得Molly的独家版权后,迅速将其打造为国民级IP,2018年Molly单一IP一度贡献了公司42%的销售额。虽然过度依赖单一IP曾引发市场担忧,但泡泡玛特随后加速孵化新形象,如Pucky、Dimoo、SkullPanda、Labubu等。截至2023年,泡泡玛特已拥有40多个艺术家IP,降低了对单一形象的依赖。
自有IP对于设计师个人的依赖相对较小——即便原作者不再创作,公司团队仍可延续开发该IP新品,从而延长IP生命力。这一点在Molly身上得到验证:如今距其诞生已近6年,但通过不断推出年度系列和隐藏款,Molly的市场热度依然不减。
另一方面,泡泡玛特通过与知名IP版权方合作,引入第三方授权IP,借助其影响力来开拓市场。2018年,泡泡玛特公司就与迪士尼合作推出“米奇家族”系列盲盒,随后几年间获得了迪士尼、华纳、环球、Sanrio、日本万代、NBA等近80个知名IP的授权,在盲盒中陆续推出漫威、哈利·波特、迪士尼公主等系列。
泡泡玛特选择的授权与研发模式系由内部原创设计团队对引进的IP形象进行二次创作,而非简单照搬现有形象素材。原创设计团队充分融入潮流玩具的设计语言,在保留原IP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潮玩风格,使之既符合版权方要求又具备泡泡玛特的独有特色。
授权业务的快速发既带动了业绩增长,也提升了泡泡玛特在全球IP产业中的话语权。由于产品热销,一些版权方开始将泡泡玛特视作战略合作伙伴:不仅提供独家设计素材供其开发,还在授权合同中充分考虑泡泡玛特对新设计的版权权益,共同防范侵权。
综上,泡泡玛特在自有IP与授权IP两方面齐头并进:自有IP带来高利润率和长期积累,而优质授权IP则拓宽了用户覆盖面并借助粉丝情怀迅速提升销量。这种组合拳策略使公司在掌控核心IP资产的同时,又能借力知名IP实现市场突破圈,形成良性循环的IP矩阵生态。
三、IP运营法律风险:盲盒业态下的风险识别与防控
盲盒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潜藏着一系列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共性风险,泡泡玛特则通过系统性的管理予以应对。
首先,产品生命周期短是潮玩行业的固有风险。潮玩产品流行周期往往仅有6-8个月,消费热度的变化难以把控。为此,泡泡玛特一方面保持高速的新品迭代节奏,以内容常新延长粉丝的关注度;另一方面通过强大的IP运营让经典IP反复焕发新活力。此外,公司在合同上与设计师约定IP归属及长期合作机制,避免创作者流失导致IP中断。
其次,抄袭与山寨是潮玩行业的顽疾。某个IP一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市面上极易出现外观近似的仿冒品,侵蚀正品市场并损害品牌声誉。尤其在盲盒热潮中,一些中小厂商以“微创新”方式迅速推出高度相似的产品牟利。对此,泡泡玛特通过前述全方位知识产权布局来“筑篱”。然而,正如2023年泡泡玛特诉苏州若态公司抄袭Molly造型案中所暴露的,外观设计专利存在“稍改即避”的天然短板,法院认定被告巧克喵公仔在五官等细节上与Molly有可辨别差异,从而驳回了泡泡玛特的侵权诉讼请求。这一案例警示企业需进一步完善维权策略,例如在设计上尽可能申请系列专利、在诉讼中辅以反不正当竞争法主张等,以提高防范和打击抄袭的成功率。
再次,随着泡泡玛特加速海外市场的拓展,地域文化差异和跨国合规问题也带来挑战。不同地区消费者对IP形象的偏好各异,版权法律环境也不尽相同,这要求企业一方面挑选在全球具有普适性的IP并适当本土化营销;另一方面启动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和维权机制。
四、IP侵权多维法律救济路径与实务策略
在监控与取证阶段,泡泡玛特建立了专门的团队,对线上线下市场进行全天候监测。例如利用AI图像识别技术筛查电商平台疑似侵权商品,安排专员浏览直播带货、监测社交媒体等形式,一旦发现盗版线索,法务部门会通过购买样品、公证保全等方式固定证据,为后续行动做好准备。
在行政途径上,该企业积极与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合作,打击制假售假的产业链源头。例如2023年通过公安机关打掉多个制造盗版手办的地下工厂,现场查获假冒公仔15万件,涉案金额逾千万元;通过市场监管部门和电商平台,全年累计删除网络侵权链接和信息达3.3万条。
在司法途径上,泡泡玛特对重大侵权行为及时提起民事诉讼,追究侵权方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23年泡泡玛特发起维权案件900余起,其中办结案件200起。此外,还通过举报投诉的方式终止侵权行为或删除侵权内容。这些案件既包括对侵权商品制造销售者的索赔,也包括对恶意抢注者提起的商标无效宣告或不正当竞争之诉。
在维权策略上,该公司运用多种法律路径并行:除了主张著作权、商标权或专利权侵权外,对于那些改头换面但造成市场混淆的抄袭产品,采取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关于“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名称、装潢”等条款进行追责。这种灵活运用法律武器的做法,能够弥补单一权利类型保护不足的缺口。
泡泡玛特还非常注重公众宣传与行业协同,一方面,通过媒体报道、发布年度知识产权保护报告等形式,将典型维权成果公之于众,震慑潜在侵权者。另一方面,公司面向消费者提供防伪查询渠道,提高消费者对正版IP产品的辨识度。泡泡玛特已构筑起从事前预防到事后追责的全链条维权体系,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公司的IP资产,也为潮玩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宝贵经验。
事实证明,知识产权是潮玩行业重要的核心资产和护城河。它不仅承载着粉丝对品牌的情感连接,更是驱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的内生动力。在泡泡玛特的成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专业法务团队、律师团队和IP管理团队的如影随形,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细节都离不开他们的保驾护航。一个成熟的潮玩品牌要注重打造兼具法律素养和产业洞察的知识产权运营队伍,如此方能使品牌在瞬息万变的潮流文化中基业长青,历久弥新。
【作者:冯骏凇 ,山东国曜琴岛(青岛)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