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为伞,撑起残障人士头上的一方晴空

分享到

作为一名执业多年的律师,我在行业内拥有不同的“头衔”、不同的身份。回想我的执业经历,最令我引以为傲的一个身份就是“北京市丰台区残疾人维权律师团负责人”,因为这个身份于我而言,代表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

特殊当事人助我坚定助残初心

我的法律助残情结源自于20年前代理的一起刑事案件,当时的犯罪嫌疑人是一名聋哑人,公诉机关认定他犯抢劫罪。我作为他的辩护律师,接受这起案件后,经过多方调查、取证,通过庭审中强有力的辩护,法官采信了我的辩护意见,最终判决他为抢夺罪。

在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残疾人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不便与他人进行沟通,从而容易与社会产生隔阂,更容易偏离正常的生活轨道,他们在法律上亟需社会的关爱。在我看来,不仅残疾人自身的合法权益需要律师协助维护,专门针对这个群体开展的普法教育也刻不容缓。

通过这起案件的代理,我下定决心要通过法律手段倾力帮助残疾人这个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为他们知法、懂法、守法以及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主动与北京市丰台区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开始深入到全区各个街道(乡镇),为广大群众特别是残障人士义务普及法律知识。早在2005年,丰台区司法局法援中心推荐我到丰台区残联,让我从事残疾人法律维权工作。从那时起,我坚持每周一准时接待残疾人及其亲属,为他们提供法律咨询,满腔热情地解答各种法律问题,同时还为他们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还经常深入到基层进行调研,积极为残疾人维权工作建言献策。

多年以来,我的足迹遍及整个丰台区,先后为残疾人举办各类法律知识讲座60多场,受众达数万人。我还编写了10万多字的残疾人法律宣传材料,为各街道(乡镇)残联和广大残疾人朋友发放法律宣传材料5万多份。2009年,我根据多年的残疾人维权工作实践,编写了《丰台区残疾人维权典型案例选编》一书,发给全区各单位2000多册,使广大残疾人朋友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时有据可依,让致力于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同仁们有更多真实的案例借鉴参考。

在法律助残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我曾办理过这样一起案件,当事人是一对年过七旬的老夫妻,大爷退休在家,工资比较高,大妈不仅无收入,还有些智力残疾。老两口风风雨雨走过了50多个春秋,然而却因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情,大爷无情地将大妈赶出家门,并且拒付生活费。

作为代理律师,我多次到大爷的单位了解他的收入状况。鉴于双方当事人年事已高,因身体原因不能亲自到法院出庭应诉,加之这种情况在当地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经多方协调,最终将临时法庭开在了村委会。法庭经过审理后裁定,大爷每月自行给付大妈扶养费350元,使得大妈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这起案子不仅教育了双方当事人,也教育了前来旁听的100多名当地村民。

2007年冬日的一天,一位大姐几经周折找到了我,恳请我为她的爱人洗刷冤屈。原来她的爱人张某,多年前因为车祸而落下终身残疾,现在刚刚对生活重拾信心的他,却被公诉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这位大姐而言,这个家的天塌了。

接手这起案件后,我多次驱车前往看守所与张某会见。在看守所里,他声泪俱下,一边感叹生活的不公,一边又感叹命运捉弄人。张某坚称伤人凶手不是他,恳请我为他洗刷冤屈。我反反复复、仔仔细细地推敲着案卷材料中的每一处细节,渐渐地找出了本案的多处疑点,我当即决定为其作无罪辩护。

紧接着,我开始调查取证。在寒风刺骨的深夜,我提着卷尺一米一米地丈量案发现场,尽最大可能将案发现场的真相还原出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一个一个地苦苦寻找着目击证人;在冰雪交加的日子里,我带领团队律师们一遍又一遍地模拟着案发现场的情景……我坚信正义永远不会缺席,我的一言一行将影响这位残疾人一生的命运。仅仅为了做法庭调查,法院在两个月之内开了三次庭,仅我方提供的证据就达三百多页。苍天不负苦心人,在强有力的证据面前,公诉机关最终撤诉,在看守所羁押了一年之久的张某终于恢复了自由身。当走出铁窗的他看到面容憔悴的我时,激动得泪如雨下,几度哽咽。

在荣誉中放眼助残事业未来

多年以来,我现场接待残疾人及他们的亲属来访数万人(次),代理残疾人相关案件数百件。我还连续6年获得“丰台区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扶残助残先进个人”“最美北京人”等荣誉称号。

许多残疾人给我送来了锦旗,这不仅意味着对我的信赖和感谢,更意味着责任、期待和鼓励,它不断鞭策着我在法律助残的道路上继续艰辛求索、快乐收获。

我愿将残疾人视为亲人,把为残疾人普及法律知识、传播法治精神、唤起残疾人的维权意识作为自己的应尽职责。我甘愿做法治路上的铺路石,用法律、责任和爱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空,让广大残疾人的生活因法律而更加美好。

【作者:宋积虎,北京亿康律师事务所】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