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律师: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法治篇章

分享到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更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近年来,云南省律师行业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乡村振兴和建设法治乡村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律师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以法治之力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效。2024年,云南省共有887家律师事务所承担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担任村(居)法律顾问的律师达到3987人,实现了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全覆盖。

制度先行  夯实村(居)法律顾问基石

云南省司法厅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律师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通知》,明确村(居)法律顾问的工作职责、服务范围、服务办法、服务时间等,为律师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2025年财政部门对每个村(居)发放补助,用于政府购买村(居)法律顾问服务,为村(居)法律顾问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云南省十六个州(市)律师行业积极行动,因地制宜迅速制定本地区律师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推动落实工作经费,为法律顾问工作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制度保障,使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常态化推进。

保山市作为云南省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制度的先行者,在2021年就实现了“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印发《保山市巩固深化“一村(社区)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实施方案》《一村(社区)律师法律顾问工作管理制度》等,坚持用定期教育培训、季度考核评估、半年督查通报、每年总结交流等方式确保工作制度化运行,并将其纳入法治建设成效考评。保山市司法局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及服务期限。

丽江市律师行业探索“党建+法律服务”新模式,就基层党员、群众关切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法律服务,规范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协议模板,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具体要求和权利义务,制定完善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事项清单和动态调整机制,规范制定工作日志、工作台账,日志和台账不仅记录了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处理结果,还增加了村(居)组织代表意见,对村(居)法律顾问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履职义务等进行全面梳理和总结,确保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曲靖市会泽县通过建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考核评价三个有效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党政机关法律顾问聘用、法律援助案件律师指派等挂钩,让当地群众对村(居)法律顾问的满意率不断提升。采取集中学习、以会代训等方式,每季度对村(居)法律顾问进行一次集中教育培训,加强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统一制作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公示牌,公示牌涵盖法律顾问的姓名、执业单位等内容,既方便群众联系咨询,也便于群众对法律顾问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制定律所年度综合考核细则,把村(居)法律顾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不定期回访顾问村、乡(镇、街道)、当事人等,听取意见和建议。

文山州律师行业为提高纠纷调解效率,充分利用律所与社区共同建立纠纷调解服务机制。整合社区调解资源,律师作为村(居)法律顾问全程参与纠纷调解过程,从纠纷受理、调查取证到调解方案制定、协议签订,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同时,加强与司法、公安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形成纠纷化解合力,确保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解决。

举措有力  织密村(居)法律顾问网络

在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的过程中,云南省司法厅和省律师协会自上而下,全盘统筹推进村(居)法律顾问工作落实措施,创新提出众多贴近实际、行之有效的举措,通过“双百工程”计划与实施对口援助相结合、落实司法部青年律师西部锻炼计划等举措,统筹配强法律顾问队伍,提升律师专业能力,扎实开展“1+N”行动,村(居)法律顾问将指导、培训“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工作纳入职责范畴,积极与村(居)“两委”委员身份的“法律明白人”结对帮带,为村(居)治理提供法律意见、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开展法治宣传、参与人民调解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做到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实现全领域、多层次覆盖。

“双百工程”计划是云南省律师协会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法治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全省边远县(市)少数民族青年律师业务能力和律师事务所建设水平,切实解决云南省律师事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不断满足边疆少数民族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更好地为边疆兴、边民富、边疆稳和民族团结进步、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法治力量。

云南省律师协会从各州、市律师协会推荐的名单中选拔出100家“五化建设”律师事务所和“专精特新”律师事务所及党建基础好、内部管理规范、业务能力强的本土律师事务所,分批次对25个边境县、欠发达县(市)或有明确帮扶意愿的律师事务所和100名少数民族律师进行重点帮扶,针对培养对象的实际情况,运用实务训练、跟班学习、共享专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口帮扶培养任务目标,通过“以强带弱”“以强促建”模式,解决边境县(市)、欠发达县(市)律师协同发展、均衡发展,为律师更好地担任村(居)法律顾问提供助力。

2024年,来自浙江、湖南、广东等地的25名青年律师积极响应青年律师西部锻炼号召,到云南参与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积极参与“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开学法治第一课”“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法治宣传进社区”等活动,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法律服务,促进东西部法律资源交流共享,为云南省以法治力量助力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服务到位  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

云南律师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重要任务目标,扎实推进法治乡村建设,以群众法治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乡村“急难愁盼”问题为落脚点,有针对性地定制特色服务,因地制宜为乡村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年,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万余起,为困难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5万余件(次),举办法治讲座近7千场,开展法治宣传活动9千余场,参与矛盾纠纷调解1万余件(次),协助村(居)委会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近4千件(次),为“两委”和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解答、引导等其他法律服务近6万件(次),为建设平安云南、法治云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云南若在律师事务所在保山市龙陵县木城彝族傈僳族乡针对区域特点,重点推送边境管理、涉缅婚姻、防止“偷引带”及防电诈等方面法律法规,及时形成法律需求“订单”,以普法宣讲、法律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普法活动。村(居)法律顾问服务精准对接当地群众法律需求,促进了边疆地区的法治建设。针对边境管理的特殊性,律师们深入村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边境法律法规,增强村民的边境安全意识,有效防止了非法出入境行为的发生。

“我和同事们在‘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工作中,处理了很多关于农村土地、宅基地、婚姻、民间借贷等纠纷。当我们接到这类咨询时,首先会进行协商、调解,很多矛盾在这一步就能得到化解。”丽江市古城区七河镇的云南泰联律师事务所律师田百川在开展村(居)法律顾问工作时表示。七河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的公示牌都挂在每个村显眼的地方,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律师还会不定期到挂钩村开展宣传服务工作,积极调解矛盾纠纷,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

曲靖市马龙区律师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排查调处中,积极参与调处工作,对土地承包经营中的合同纠纷、权属争议等问题进行细致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加强与法院、司法行政等部门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矛盾化解关口前移,争取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李律师,麻烦您帮忙过目一下这个合同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李律师,这个老板欠我们租金,请您帮忙看看我们要如何走司法程序?”保山市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法润民生”村(居)律师微信群创建以来,摆榔乡大中村党总支书记黄黎只要遇到法律法规的相关问题,就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向云南润霖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姣燕寻求帮助,请她给出处理方案。

2022年,摆榔乡与云南润霖律师事务所在全市率先建立乡村两级“一村(居)一律师法律顾问”工作室,聘请该所律师担任摆榔乡四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并签署了为期3年的法律顾问免费服务协议。工作室成立后,该所先后选派7名骨干律师为摆榔乡开展普法强基宣传、化解矛盾纠纷等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律师们除了定时驻村开展法律服务工作之外,还建立了“法润民生”微信群,村民们只要动动手指就能咨询法律问题,让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从“指尖”延伸到“心间”。

未来,云南省律师行业将进一步完善村(居)法律顾问制度,助推法律顾问工作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与乡村基层组织沟通协调,不断优化服务机制,持续提升服务质效,强化律师培训力度,推动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融合发展,打通法治惠民“最后一公里”,以法治之力绘就乡村振兴壮美新画卷。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