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律师行业推动“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新实践
- 发表时间:2025-04-25 10:17:09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伴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知识产权保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上海律师行业认真将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知识产权法律服务领域的各项工作中,从国家战略高度和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以专业为引擎,以创新为驱动,打出一系列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组合拳”,以法治赋能企业发展,以优质的法律服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上海律师的智慧和力量。
织密知识产权全领域的“保护网”
上海律协在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之后,进一步细分专业领域,设置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文化传媒、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数据合规与网络安全、医药健康等多个专业委员会,选拔出一支业务能力强、具有丰富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实务经验的律师队伍。依托上述专业委员会开展各类业务培训和专业研讨活动,加快培养知识产权领域复合型律师人才,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上海律协以知识产权赋能跨行业、多领域联动,持续打造知识产权品牌项目,将世界知识产权日打造成为上海律师行业展示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都会组织开展为期一周的知识产权周系列活动,对知识产权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普法宣传,进一步增强社会大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与浦东法院、市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联合举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司法实务研讨会”,共同对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困境及解决路径进行深入研讨。与北京知识产权研究会、首都知识产权服务业协会商标法律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商标法修改暨商标审判疑难问题”论坛,围绕商标法修改、商标侵权判断的基本思路及疑难问题等主题展开热议。
上海律协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相关理论研究,形成多项研究成果,并逐步建立完善文化传媒、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服务典型案例评选发布机制。起草并发布《律师办理创业投资企业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操作指引》,全文近11万字,适用于创业投资企业自身、对拟投资或合作目标公司的知识产权事项,为委托方提供基于知识产权的相关信息以作经营决策之参考。历时三年,编写并出版《文化娱乐法律实务》,细分十三章阐释律师参与文化娱乐行业的不同工作领域,作为上海律协开展律师培训的进阶教材,已开展了多期培训。
上海律协与相关行业协会开展合作,形成合力,从供给侧打造服务产业链,共同促进企业与专业服务机构高效对接。与市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协会、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通过组织培训讲座、沙龙、研讨会等活动,加强跨行业协作和信息共享,培养国际化专业服务人才。上海律协与市科学技术协会在《上海科技报》开设“柯律师”栏目,并从2014年起合作成立法律咨询委员会律师团,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咨询,为科技工作者自身密切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等提供法律保障。
营造知识产权全链条“生态圈”
无论是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过程中产生的新兴法律服务需求,还是法律服务行业自身高质量发展,都需要科技的支撑和赋能,而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是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桥梁。上海律协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浪潮,利用法律科技高效赋能上海律师行业实现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为促进律师行业与科技企业相互了解,推动律所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和办案效能,推进律师行业与法律科技企业通过共同研发法律科技产品等方式深度合作,实现双方共赢,上海律协组织策划“拥抱数智时代——2024年度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赛”,吸引了全国数十家互联网大厂、法律科技公司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历时近一年,近百款优秀法律科技企业产品集中展示,为上海律师提供长达六个月免费试用权限,并经过网上评分、问卷调查、线下路演等一系列严谨的评审,评选出“2024年度最受上海律师欢迎的法律科技产品”大奖、评委会特别推荐奖、实践先锋奖三大奖项,并向荣获“首批数字化律师事务所创新先锋”的20家律师事务所进行授证。大赛增强了上海律师在法律科技领域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激励了更多优秀法律科技企业和示范性数字律所聚焦高频应用场景,促成了上海律师行业与法律科技公司深度携手、共同发展,证明了法律与科技的融合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上海律协持续推动优秀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助力更多项目落沪并护航我国企业“走出去”,推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上海律协积极组建“进博法律服务志愿团”,连续七年服务保障“进博会”,荣获“上海市城市服务保障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立功竞赛活动先进集体”称号,已正式纳入“进博会”城市服务保障领导小组的法律服务保障组。上海律协精心遴选精通多语种的涉外知识产权律师加入志愿团,专门设置“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专业小组”,共同为展会各方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应急处理、交易促成、投资促进等服务。上海律协组织编写的《知识产权法律问答》中英版本在“进博会”上亮相,涵盖知识产权科普类问题、知识产权权利人遇到知识产权常见问题的处理对策、企业登记及营商环境常见问答三大模块,成为参展商及境外主体了解中国营商环境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重要来源。
打赢知识产权全流程的“攻坚战”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律师把握时代方位,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通常以新兴技术和创新模式为代表,如数字经济、绿色技术、智能制造等。这些领域的发展不仅产生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为知识产权的价值实现创造了新途径。上海律师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特别在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国际贸易等领域精耕细作,提供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全流程法律服务和保障,最大程度发挥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我国迈向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征程中,上海律师持续延展法律服务供给,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金杜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张逸瑞律师团队积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他们长期深入参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系列项目,全程参与项目的知识产权管理及战略规划、公司日常运营、资本运作以及高校科研院所内部合规等,为难点、痛点、堵点提供综合方案,成功攻克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的一系列“卡脖子”问题。不仅如此,团队还协助高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变革,全面提升了技术转移成效,有效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并将法律实践经验推广到中国科学院、临港国家实验室、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等其他一系列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中,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以法律赋能文化艺术发展,上海律师活跃于服务艺术创作、艺术交易、艺术金融争议解决及文物艺术监管等领域。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奚敏洁律师助力一座以弘扬敦煌艺术为使命的当代美术馆在上海落地生根。从美术馆的筹建到正式创立,凭借其在法律与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厚专业素养,为敦煌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为美术馆的长远可持续性筑牢法律后盾。奚敏洁律师还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法律服务中,积极协助各地在文物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之间寻求平衡,“让文物活起来”,古老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随着贸易全球化与自由化的深入推进,法治护航企业“走出去”重要性愈发凸显。平行进口现象日益普遍,但随意翻译并标注中文商标的现象频发,引发诸多诉讼。在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诉厦门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的商标侵权纠纷案中,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张偲杰律师作为原告代理律师,认为进口商在平行进口商品上加贴自行翻译的与权利人在境内注册使用的中文商标不一致的标识,会破坏权利人中英文商标的对应性,削弱其提升中文商标知名度、拓展境内市场的努力,同时割裂中文商标与其商品的对应关系,损害中文商标的来源识别功能,属于《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形”,构成商标侵权。该辩护意见获法院采纳,此案对平行进口商品音译商标的侵权判定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入选浙江省2020年度十大知识产权保护案例。
上海律师一直致力于为构建覆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维权等方面提供全链条法律服务,在各业务领域涌现出众多优秀典型案例,为同类案件提供参考。其中,上海某传播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诉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作为全国首例对云存储的“离线下载”服务是否构成直接侵权,以及云存储服务商是否对用户“分享”文件采取了必要措施提出明确裁判标准的案件,入选广东高院2024年度十大典型案例。异地分享APP创设虚拟房间传播平台视频构成不正当竞争——涉某APP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作为首例涉DLNA协议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浦东法院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游戏未公开角色设计可作为经营信息商业秘密予以保护——侵害《崩坏:星穹铁道》游戏商业秘密诉前行为保全案入选浦东法院2024年度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保障新质生产力典型案例。
上海律师以专业、智慧与担当,不断创新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服务模式,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征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未来,上海律师行业将不断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律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积极探寻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型法律服务模式,构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律师法律服务体系,为深化知识产权改革、推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作者:华娜,上海市律师协会)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