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律师:仲裁舞台上绽放职业风采
- 发表时间:2025-11-07 10:00:31
仲裁是国际通行的商事纠纷解决机制,具有专业高效与一裁终局等优势,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贸易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以下简称《仲裁法》)自1995年9月1日施行,30年来我国仲裁从一种替代性争议解决方式,逐步成为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我国仲裁的整体实力、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仲裁事业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广大律师深度参与其中,既作为仲裁代理人,以专业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也作为仲裁员,以独立判断定纷止争,是仲裁事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者、建设者和贡献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仲裁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完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深化仲裁制度改革作出部署。9月12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仲裁法》,该法自2026年3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着眼于解决仲裁制度和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融通的仲裁法律制度,着力提升仲裁公信力和国际竞争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
新修订《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仲裁制度建设和仲裁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也为律师开展仲裁业务和从事仲裁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拓宽涉外仲裁案件范围,增设仲裁地制度和特别仲裁制度,完善仲裁庭调查取证制度,构建公信力提升机制,扩大仲裁的对外开放……一系列新规为律师在仲裁领域施展才干提供了舞台,律师可涉足的仲裁业务更为多元,在程序推进、法律论证、证据组织等方面的专业作用更加重要,在仲裁机构治理、仲裁规则制定等方面也将获得更多机会。与此同时,在不断完善的法律制度环境下,能力要求的全面升级、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执业风险的同步伴随,也使律师参与仲裁面临诸多考验。
新的时代背景下,律师应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在仲裁的广阔天地中发挥更大作用。一是苦练内功,不断提高综合素养。要以新修订《仲裁法》实施为契机,深入研究新兴领域法律问题,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外语交流、跨文化沟通和庭审技巧的训练,增强处理复杂国际仲裁案件的实战能力;主动拥抱“技术+法律”的融合趋势,善用AI工具处理跨境证据、优化庭审策略,提高工作效率与精准度。二是拓展视野,为仲裁治理贡献智慧。勇于“走出去”,主动参加国际仲裁机构活动,争取担任国际仲裁员、代理更多国际案件;善于“引进来”,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参与国际仲裁规则的研讨与制定,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仲裁的国际影响力。三是恪守诚信,维护仲裁公信力。律师是仲裁程序的重要参与者,必须坚持诚信仲裁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依法依规诚信对待当事人及对方代理人;在担任仲裁员时,更应坚守中立、公正、勤勉的立场,作出经得起检验的裁决。
徒法不足以自行。新修订《仲裁法》的颁布实施是我国仲裁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涉外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广大律师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做好新法的宣传解读工作,落实好法律相关要求,积极建言献策,助力推动有关制度不断健全完善,促进仲裁事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宋安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