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律师绘就社会“智”理新“枫”景

分享到

“律师知法懂法、客观中立,我们相信他们。”刚刚和邻居达成和解的黄女士不由感慨道。不久前,黄女士还因为相邻权纠纷与邻居闹得不可开交。而在社区调解会上,律师调解员的介入,让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和解。

自2017年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律师在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广州商业活动频繁,社区联系紧密。在此背景下,广州律师行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专业律师调解组织,塑造特色调解品牌,深化律师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的联动,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和谐广州贡献律师智慧,也为律师调解工作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搭建专业平台,延伸调解触角

2021年,两家公司因1.6亿元债务的执行问题产生争议,向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申请调解。在律师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仅用一个月的时间便完成调解和司法确认的全部程序,实现案结事了。

矛盾纠纷在短时间内高效解决,这样的例子在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屡见不鲜。2020年8月,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成立,这是由广州市律师协会设立的商事调解机构,依托全市2.6万名律师,开展专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商事调解服务工作。

商事调解中心成立之初,就与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定了《关于共同建立广州市民商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合作协议》,并陆续与天河、白云、南沙等各区法院建立民商事纠纷社会化有偿调解诉调对接机制,探索形成“专业调解+司法确认+有偿低价”的商事调解模式。成立至今,调解中心已受理法院委派委托的商事调解案件3555宗,平均每年受理案件超700宗,有效促进了商事纠纷的有序分流和高效化解,为律师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律师调解组织的建立提供了可借鉴的“广州样本”。

在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探索上,广州律师行业敢为人先,助力打造解纷新机制。2017年9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发布《关于开展律师调解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律师调解的工作模式、律师调解组织的建设等。广州律师行业迅速响应,半年时间市律协便成立了律师调解中心,首批30家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应运而生。在市司法局、市律协以及各区司法局的有力指导下,区级律师调解中心及各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也陆续成立,为推动律师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商事调解中心成立之前,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就积极探索律师调解与司法调解的衔接工作。各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形成各自的调解服务特色,持续参与各级法院的多元纠纷化解工作。例如固法所的涉外法律事务律师调解工作室、踔厉所的知识产权法律事务律师调解工作室、金轮所的房地产法律事务律师调解工作室等。过去六年里,各律师事务所调解工作室持续深化内部建设,提升服务效能,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以金桥百信所调解工作室为例,该所自成立以来不断强化律师调解工作室的规范化建设,通过定期召开调解工作总结会议,提炼总结调解经验,制定《广东金桥百信律师事务所人民法院特邀调解工作指引》及一系列规章制度,举办调解员培训,提升调解员的工作规范、沟通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了调解案件的成功解决。

借助多元的律师调解组织,广州律师行业有效汇聚专业力量,为社会各领域各群体搭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的纠纷解决网络,提供个性化、精细化的法律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矛盾调处。

融入“大调解”格局,专业律师展作为

2023年,广州天河某小区业主因所在楼宇加装电梯的行政争议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在了解到涉案当事人均有调解意愿的情况下,市复议机构邀请广州行政争议律师调解员参与到调解工作中。多番协调下,各方当事人达成和解。

这是广州市首例由行政争议调解员促成争议化解的复议案件,也是律师调解与行政调解有机联动的生动实践。自律师调解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广州律师行业深度参与构建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律师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深度衔接。市律协常年组织律师进驻各级法院设立的律师调解工作室,深度参与诉前调解工作,成为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调解工作的“主力军”;选派律师加入各级党政机关设立的各类调解委员会,促进行政争议的实质性化解;动员律师深入村、居委会、社区等基层组织参与基层诉源治理及多元化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延伸公共法律服务的触角;鼓励律师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物流、贸易、医疗、物业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社会化调解队伍中,提高专业领域调解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

在不断融入“大调解”体系的过程中,广州律师行业积极运用自身的专业和智慧,协助各种调解组织创新调解模式:南磁律师事务所永泰片区人民调解室在白云区司法局的指导下,构建了信访案件调诉“直通车”模式,由专业律师介入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引导群众依法维权;天河区元岗街道的公益值班律师和社区法律顾问律师组成惠企法律服务团,在元岗司法所的指导下,探索“社区调委会+社区法律顾问”工作模式,探索涉企纠纷多元化解新途径、新方法,护航辖内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许多擅长调解的律师更是设立了个人调解工作室,在市域治理的“神经末梢”,以专业力量打通调解的“最后一公里”。

刘穗珊人民调解工作室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刘穗珊物权保护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深耕于广州老城区——越秀区六榕街道,汇聚各专业领域的资深律师、专家学者、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和志愿者等,主要受理辖内物权保护纠纷。在这类老旧小区,居民的矛盾纠纷主要来自加装电梯纠纷、相邻权纠纷、侵权纠纷等方面。多年来,刘穗珊人民调解工作室驻扎在居民的“家门口”,搭建起辖内15分钟的法律服务圈,凭借着对街情、民情的熟悉,为辖内居民处理了诸多纠纷,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经验。

众多律师个人调解工作室扎根广州的大街小巷,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优势,在高效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市域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也为律师参与“大调解”工作格局带来更为多元的实践样本,注入更为丰富的内涵。

立足产业发展,打造特色调解品牌

2023年广交会举办之际,一家香港公司与一家广州建材公司因铝复合板的质量问题发生争议。案件处理面临着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取证鉴定等多重挑战,矛盾纠纷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而此时正逢广交会召开,双方当事人都希望尽快调解,以免错失广交会的交易良机。在法院的主持下,童建华律师作为特邀香港调解员,成功调解这起涉港商事纠纷,使双方得以如期顺利参与广交会贸易活动。

近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涉港澳的矛盾纠纷日益增多,法律、文化和语言的差异让这些纠纷的处理更为复杂。为应对这一态势,广州律师行业动员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港澳律师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主动选派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入驻广交会开展值班服务;广州国际商贸商事调解中心特邀粤港澳大湾区律师、港澳律师担任调解员,专门处理涉港澳商事纠纷……广州律师行业多措并举,逐渐树立起涉港澳调解工作的特色名片。

从重器挪移到毫芒铣刻,从广袤星辰到壮阔大海,智能制造、交通枢纽、现代金融等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广州正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顺应广州产业发展的需求,广州律师行业进园区、进工厂、进企业,持续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调解品牌。

作为千年商都,广州的专业市场辐射广泛,影响力遍及各地,尤其是荔湾辖内有众多享誉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品牌。近年来,传统业态正面临升级改造的关键期,各类矛盾纠纷频发,律师的专业介入显得尤为重要。在荔湾区司法局的指导下,广州律师行业积极参与辖内专业市场法律顾问室的创建工作,先后在岭南花卉市场、南方茶叶市场、华林玉器市场等专业市场探索“服务前置”的纠纷调解机制,通过法律顾问工作进驻专业市场,有效解决升级中的新型纠纷,为广州乃至全国的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不仅如此,还有许许多多的广州律师在岭南大地上延续着生动的“枫桥故事”。他们活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深入到各个产业领域,从调解邻里间的细小矛盾,到助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织就起一张覆盖社会各层面的调解网络,以律师的专业智慧,绘就起社会“智”理的新“枫”景。

 

【责任编辑:尚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