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护航创新路——杭州市律师行业助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多维实践

分享到

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识产权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生命线”。作为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沿阵地,杭州正以法治之力为知识产权构筑坚实的保护屏障。在这片创新沃土上,杭州市律师行业立足城市发展需求,从破解维权难题到护航企业“走出去”,从助力成果转化到普惠基层,以专业化服务为“根系”,为知识产权注入法治生命力,守护创新“火种”。

制度赋能:筑牢创新发展法治根基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生命力”。杭州是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始终以制度创新引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今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聚焦全链条保护机制构建,在纠纷快速处理、高价值专利前瞻性布局、数据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草案)》立法意见征求座谈会上,黄伟源、周建平、毛爱东等多名律师行业政协委员立足于法律实务经验,聚焦知识产权法律边界厘定、部门权责体系重构等核心制度设计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进行论证,为打造具有杭州辨识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奠定法治基石。

制度创新的生命力在于落地实施,这一理念在杭州特色产业保护实践中得到生动诠释。“茶为国饮,杭为茶都”。“西湖龙井”作为首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导致侵权行为频发,严重损害了品牌形象。

春茶开采前夕,浙江伦和律师事务所刘胜斐律师参与办理的假冒“狮峰”注册商标案,通过司法实践将制度设计转化为产业保护实效。此案是杭州法院护航春茶产销、强化地理标志保护的典型案例,精准有效地打击了侵权行为,更通过庭审教育提升了茶农的商标保护意识。“这两年市场越来越规范,假冒品牌的事情越来越少,我们茶农心里也更有底气了。”灵隐村茶农陆先生感慨道。

深度融合:激活成果转化法治动能

数字经济作为杭州的核心支柱产业,也是知识产权转化的重要领域。截至2024年10月,浙江省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达12360件,占全国登记件数的78.9%,其中杭州以近80%的占比独占鳌头。如何加速推进“知产”向“资产”的价值跃迁,不仅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课题。

2024年3月,北京金诚同达(杭州)律师事务所张莉军、徐杰等律师牵头为“杭州科创-城西科创大走廊第1期知识产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专精特新)”在上交所成功发行提供全程法律服务。该产品整合了城西科创大走廊内三大科技城的12家优质科创企业资产,创下全国同评级产品票面利率新低,成为浙江省首单由市属国企全流程完成的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形成了可复制的“杭州经验”。

同年,杭州高新区(滨江)也发行了全国首单含游戏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首期发行金额达1.03亿元,北京德恒(杭州)律师事务所作为专项法律顾问,主导完成交易结构设计、资产筛选等全流程服务,为中小企业盘活无形资产提供了法治化解决方案。

然而,金融创新也伴随着风险挑战。商标侵权、专利纠纷、商业秘密泄露等问题,正成为制约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一家科技公司就遭遇了商标注册障碍。面对这一困境,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钱航律师团队精准把握申请商标的显著特征,推动商标局对申请商标予以初步审定,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更为同类科技企业应对知识产权风险提供了专业示范。

开放协同:织密全球保护法治网络

知识产权是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2024年10月,AIPPI世界知识产权大会首次在中国杭州举办,92个国家和地区的2300余名知识产权专业人士齐聚西子湖畔。浙江英普、永鼎等律所参与其中,与全球同行就人工智能专利保护、数据跨境确权等前沿议题展开对话。

大会开幕前夕,来自30多个国家(地区)的近百名与会代表全程观摩了一起涉人工智能领域的“AI数字人”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案件。浙江杭知桥律师事务所王梨华律师团队作为被告代理律师,就技术特征比对等焦点问题展开专业辩护,展现了杭州律师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业务实力和国际视野。

与此同时,杭州市国际商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作为主要发起单位之一,北京中伦(杭州)律师事务所主任陈月棋代表律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合伙人王红燕律师团队主导编撰的《“一带一路”知识产权保护系列手册》同步发行,为中国企业海外发展提供专利、商标等领域的实务指引。“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域性,因此我们和境外律所一起,针对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以及从事国际贸易时要注意的专利、商标、商业秘密、不正当竞争以及数据合规等问题提供对策建议。”王红燕如是说。

在“知识产权与全球创新生态: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出海”专场活动上,广东华进(杭州)律师事务所鲁秦、吴莉萍等8名杭州律师受聘杭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杭州分中心)海外维权援助专家,为支撑企业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方面提供智力支持。从司法实践到专业服务,杭州律师通过多元方式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助力创新主体提升核心竞争力。

多措并举:服务下沉融合实践

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顶层设计,更需扎根基层实践。2024年,杭州律协参与举办长三角六城市知识产权律师沙龙,共同探讨知识产权律师成长、业务开拓以及新媒体时代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等热点问题。组织开展“法护营商·两公律师走进海康威视”等系列活动,律师与企业法务人员围绕商业秘密保护、专利布局等问题开展案例研讨,促进经验共享与企业知产管理水平提升。

在安吉竹木产业贸易博览会现场,北京天驰君泰(杭州)律师事务所王晓艳律师带队专项法律服务团,为参展商就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解答,帮助企业了解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创新成果。萧山区政协新时代协商民主实践中心创新设立知识产权工作站,12名来自辖区内各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组成志愿团开展轮值驻点公益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基层创新实践持续涌现之际,普法工作也向纵深推进。浙江智仁(建德)律师事务所王俊臣律师加入法律小分队走访企业,浙江启金律师事务所参与创新游园活动,北京天达共和(杭州)律师事务所开展 “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公益咨询,为企业、群众送去形式多样的普法活动与专业解决方案,将知识产权保护理念融入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

未来,杭州市律师行业将继续深耕知识产权领域,以法治之力为知识产权保护构筑多维屏障。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中,贡献更多的律师专业智慧和力量。

 

【责任编辑:尚鑫】